为何广施仁政的前秦主苻坚不得善终?
人们从来不会背叛自己的立场,他们背叛的,只是我们的幻想。
仁者苻坚在丧乱的十六国时期,苻坚是一位仁德之君。
他在位期间,尊崇孔子,兴办教育,并让太子以下纷纷学习儒学;兴修水利,以王侯家仆开通泾水上游,发展农业,自己带头耕地,皇后亲身养蚕;救治灾害,每遇灾年必开山则与民共享。
在这些积极的仁政举措下,前秦的关陇地区一片繁华,国力日强。
在这个国力的基础上,苻坚连续出击,基本统一了北方,甚至远服西域,威名远扬!
即便在淝水之战失败后,回到长安的苻坚还减免阵亡将士的租赋,发放抚恤。
可是,苻坚的仁义帝国,却瞬间崩塌,令人唏嘘不已。
这一切,要从另外一部分的“仁义”说起。
引火自焚在这种迅速扩张过程中,苻坚坚持仁义理想,善待投降的鲜卑、羌人势力的首领。
苻坚为了加强对各个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一个引火自焚的举措。
他把本族氐族的人”散镇各方“,迁徙到各地去;又把投降的各族豪富迁徙到关中附近。比如,灭前燕后,迁前燕主、后妃、王公并鲜卑四万余户于长安;又迁徙关东豪杰及杂夷十五万户于关中;在灭凉后,又将凉地豪强七千余户迁到关中。
380年,前秦将本族氐族十五万户迁移到各地,散居方镇,如古诸侯。送别时,氐人父兄都失声痛哭。
当苻坚送苻丕时,有人弹琴唱到:“把族人迁徙到远方却把鲜卑人迁徙进来,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我们能依靠谁呢?”
这几句话唱到了点子上!
氐族本来就是人数不多的民族,如果他们团结在关中根本之地,那即使天下有事也能长相坚持。事实上也是,后来天下动乱时,不管哪个地区,氐族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战斗力,但哪里都是差一口气,而根本之地的关中,更是实力不足,被鲜卑、羌人攻破,苻坚被俘身死!
淝水大败,力量对比逆转尽管举措失当,但前秦毕竟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是一切风险的抑制剂!
因此,王猛在去世前,一再劝苻坚:“不要先灭晋,晋现在团结有地利,灭晋有风险,而现在我们承受不起这个风险!应该先解决鲜卑、羌人的威胁后!”
可是,苻坚不以为意,依然发起攻晋。一瞬间,那支强大的军队灰飞烟灭!
最关键的,不是自己的灰飞烟灭,而是:只有自己灰飞烟灭了!
淝水之战中,前秦军损失的,主要就是氐族精华。而那几支心怀鬼胎的部队却基本完好,他们是:在襄阳方向的慕容垂兄弟的军队、在益州方向准备西进却终止的姚苌的军队,以及当时在大后放集结,尚未赶赴战场的其他各军。
对于这些幸存者来说:千载难逢的复国机会,已经到来了!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金蝉脱壳的慕容垂慕容垂是个奇迹,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随时会叛乱,可是苻坚从来都是以礼待之。
淝水之战后,一路风声鹤唳的苻坚跑到了慕容垂军中歇脚。
此时,慕容垂身边的人就建议杀掉苻坚。慕容垂拒绝了。他说苻坚对自己有恩,不忍加害。
说完后,慕容垂用下一个动作解释了自己的“报恩之心”,他向苻坚说,我听说邺附近的人民纷纷有动乱之心,请允许我前去安抚,同时,我也想去拜祭一下我祖父的陵寝!
苻坚当场就答应了。
这时,苻坚身边的权翼说:“现在正是要把名将们都召回都城,深根固本的时候,慕容垂是当时名将,鲜卑人的领袖,他志向远大,当初是不得已投降的我们,但绝对不可能甘心做我们的冠军将军,现在放他回鲜卑,无异于放虎归山”!苻坚醒悟了过来,有些后悔,却以已经答应了慕容垂为借口,不想改变主意。
权翼叹息:“大王居然重小信而不顾国家安危,看来关东的形势要大乱了!
权翼想了想,决定还是不能放慕容垂回去,于是,擅自耍了阴招:他派人在黄河桥以南的空仓屋埋伏,准备除掉慕容垂。
可是,慕容垂也深怕被暗算,采取了金蝉脱壳之计:以典军校尉穿着自己的服装,骑自己的战马由黄河桥通过;他自己岸中乘小筏渡河!
慕容垂的典军校尉挂了,慕容垂活了下来!一身冷汗!
慕容复国慕容垂死里逃生,逃到了邺。此时,邺的主事人是苻丕。
此时,慕容垂和苻丕身边的人,都劝主人杀掉对方,双方都没有采纳。苻丕亲自出城迎接了慕容垂。
苻丕不下手,是因为君臣之义。认为慕容垂没有造反的迹象,杀之不适合;慕容垂不动手,则是时机未到。
果然,苻丕把慕容垂安置在城西,并让人去找苻坚请示行动计划;而慕容垂则抓紧时机联络鲜卑兄弟,策划复国大业。
此时,丁零部落造反,苻坚让慕容垂前去平叛。尽管手下人坚决反对。但是,苻丕还是让慕容垂带兵出征。
原因有二:1、慕容垂留在邺他也睡不安稳,不如派出去;2、丁零部落彪悍,必不服慕容,狗咬狗吧!3、军队中安排苻飞龙的氐族军占很大比例,慕容垂翻不了天。
可是,慕容垂还真就翻了天!
慕容垂假称出发前要拜祭鲜卑祖先,被拒绝;慕容垂便衣入城,被阻。
此时,鲜卑人开始意识到北侮辱、歧视的感觉,心怀不满。
随后,又有人来报告,说苻丕想让丁零和鲜卑二虎相争,然后再趁机尽杀鲜卑人,鲜卑人人心更不安。
慕容垂趁机说道:我们对苻坚也算是尽心尽力,仁至义尽了。现在他们却一心要害我们,我们难道能任人宰割吗?
复国的激情已经点燃,不可收拾了!
随后,慕容垂招募勇士,得八千人。慕容垂军中的力量对比改变了!
行军途中,慕容垂指挥的鲜卑军突然对苻飞龙部前后夹击,氐族士卒全部被杀。
慕容复国运动开始了!
蝴蝶效应慕容垂造反后,鲜卑在北地的慕容泓也逃到关东,也开始举旗造反了!这,就是后来的西燕国的开始。
他们造反后,打的第一场大胜,就把前秦的掘墓人——姚苌拉下了水。
当时,苻坚下令苻睿、姚苌一起前去镇压,当时声势很大,慕容一度想东退避难。但苻睿却不听姚苌建议,举措不当,结果被打得大败!姚苌败走。
姚苌败走后,心中不安,派遣使者去给苻坚请罪。苻坚大约也是盛怒之下,一怒之下杀了使者!
姚苌无奈,只得也造反了!
一时间,各地的叛乱不断,烽火连天!
苻坚之死在连续激战中,力量分散的氐族势力渐渐不支。即使是关中地区,苻坚也难以坚持守护长安,留下太子坚守,自己退到五将山,准备收拢力量,再图复兴。
退到五将山,确实躲过了慕容家,却不料后面来了姚苌。
姚苌带兵包围攻,前秦军纷纷逃散。苻坚带了10几个亲兵,神态自若地坐着,被俘。
姚苌俘获苻坚后,自己没脸来见苻坚,就让人来找苻坚,索要玉玺。苻坚大骂:你们是什么东西?就算是五胡的序列里,也没有你们羌人的名字,我把玉玺给了晋朝了,反贼们不要想了。
姚苌又派人来要苻坚禅位。苻坚大骂:禅让是圣贤做的事情,你反贼有什么脸要禅让?
苻坚决意一死,找到了自己两个美丽的女儿呢。“父亲败亡了,你们一定会早到凌辱。父亲不忍见你们受辱,想就此了结你们”。
苻坚和皇后的容貌都很好,想来两位女儿也是如花似玉。而苻坚这年48岁,两位美丽的女儿应该也就20来岁。两朵美丽的鲜花,突然凋零在花一样的年龄。莫生帝王家!
苻坚在了却后顾之忧了,不断辱骂姚苌。姚苌无奈,只得杀了苻坚!
苻坚施行仁义,因此,后世民间对苻坚评价还是很高的,称之为苻王爷、苻家神。在今天的台湾道教中,还以每年正月初二为太劳祭之,称为祭苻家神。(有意思的是,苻坚在位时期,是打压道教的···)
施仁于民,民不忘之。
可是,对于B端(企业客户),仅仅只是仁义,是远远不够的。
当慕容冲杀到长安城下时,苻坚让人送去一件锦衣,以表示他还记得昔日之情。
可是,慕容冲说:孤以天下为任,怎能顾恋一袍之情?如果苻坚愿意投降我们慕容家,我们慕容家对他,不会比他从前对我们慕容家差!
慕容垂、慕容冲、姚苌,他们都要面对各种复杂的关系:与本民族人民的关系、与本民族贵族的关系、兄弟民族的关系等等。
这种情况下,即便你以仁义待之,又如何能让他不顾及其他各种复杂的关系,一心一意追随你呢?
一旦有了机会,难道他会念及苻坚的仁义,而不顾国耻家仇、族人心愿吗?
苻坚的遭遇,告诉了我们一个问题:仁义的边界在哪里?
仁义的边界,就是不要过高估计自己善意的力量。人永远是一个复杂利益的集合体。也许你的善意给了他100个让他爱你的理由,可是,也许,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有101个利益在呼唤他:背叛你!
他们没有背叛自己的立场,他们背叛的,只是我们的幻想。
为何广施仁政的前秦主苻坚不得善终?
我是山鬼说,我来作答。
在世界军事史上,苻坚的命运与拿破仑好有一比。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从此退位流放,百日王朝彻底垮台;苻坚兵败淝水,最后身死国破,一统江山化为泡影。
大约是因为历史教材的影响所致,在大众心中苻坚的名气并不大,但作家柏杨却认为:“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帝的不过五人,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前秦王苻坚、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
学者对苻坚的历史评价普遍较高,也都对他最终未能统一全国而惋惜,并对其用人多有指摘与批评。评价比较集中的一点,就是苻坚所组建、领导和管理的队伍出了问题。换句话说,苻坚之所以功败垂成,是因为大本营太松散,根据地不牢固,一旦风云有变就会树倒猢狲散,甚至倒戈相向,打下来的江山也就很容易分崩离析。队伍问题,说到底还是人才问题。淝水之战前,苻坚屡战屡胜,大业有成,是因为用对了人;淝水之战后,苻坚一败再败,遗恨千古,是因为看错了人。
苻坚年轻时就潜心研习经史典籍,素怀经世济民之志。除暴安良继大统之后,深知得人乃兴国之本,曾令各地官员保举孝悌、廉直、文学、政事方面的人才。属实的赐赏,不实的降罪。只要是人才,则不问来路,若无才干,即便宗室中人,照样弃用。在此基础上,选拔重用了一批包括汉族贤能在内的真才实学官员。那个“扪虱论天下”的山东寒士王猛,正是在苻坚的感召下,跻身前秦朝堂,辅佐苻坚平四夷、修内政,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就成功地统一了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从历史记载和评价来看,苻坚前期的事业之所以顺风顺水,与王猛掌舵有很大关系。王猛的加盟,尽管也曾受到过族人的抵制和中伤,但苻坚心知王猛是个足智多谋的贤臣良相,将他与伊尹、子产相提并论,力排众议,信任有加,竭诚维护王猛的权威。
然而因为事业做的太大,所以骄傲了。人一旦骄傲,就会不听劝说。淝水之战就是验证了这一点,可是造成的损失和产生的后果已无法弥补,一个人向上爬很慢,可是跌落悬崖不过是一夜的事情。苻坚大帝就是这样。
为何广施仁政的前秦主苻坚不得善终?
谢邀,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神秘的国家——前秦在正式讲符坚之前,先跟各位读者扒拉下历史旮旯。自从西晋八王之乱以后,司马睿就衣冠南渡建立了东晋,而广阔的北方历经五胡乱华,先后有16个撮尔小国粉墨登场,而前秦就是其中的一员!
前秦的草创者为符洪,其祖先是有扈氏,世代为西戎酋长。当时陇右大雨三月不绝,有洪水肆掠的危险,于是百姓编歌谣曰:“雨若不止,山洪必起”,有忧国忧民之心的他遂以洪为名。后来又因其孙儿苻坚的背上有胎记“草付”二字,更加上当时有谶语“草付应王”在四处流传,于是就以苻为姓。起先苻洪投身后赵石虎的军中效力,后来逐渐发展个人势力,终于在公元350年占据关中,并自称三秦王。公元352年,苻健称帝,定都于长安。史书记载其疆域范围是“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
于是一个历经苻洪、苻健、苻生、苻坚、苻丕、苻登,共6位君主,享国44年(公元350年——公元394年)的前秦诞生了。由于是氐族人建立的朝代,所以汉族的那套嫡长子继承制被无情地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有能有德者居之的思想,让前秦的几个君主都死于非命,其国势也是风云变幻!
诸葛转世的——王猛王猛字景略,祖籍在北海,生于魏郡。以卖簸箕为生。有一次在洛阳,一个神经质人高价买王猛的簸箕,并解释道身上无那么多现钱更无支付宝和微信,如果不介意的话请随我去我家取钱。当时捉襟见肘的王猛就一口答应了,走了大约半个时辰,进入了一座大山深处,只见一个白发老者端坐于胡床上,其随从分两旁站立。
在一个貌似管家的引见下。王猛刚准备作揖问好之际,一口醇厚浑圆的声音响起。抬头一瞧白发老者道:“你将来是明君的左膀右臂,解万民于倒悬靠你了,故而不用对我行大礼。”寒暄几句过后,白发老者以十倍的高价,将他的簸箕全部收购,回来的路上王猛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到临近家门才猛然想起那座山就是嵩山!
王猛博览群书,身材是气宇轩昂。内敛含蓄的性格,使他从来不显山露水,于是沽名钓誉经常取笑他,加上当时世道混乱无明君,所以王猛推辞了徐统、桓温的任命状,直到苻坚的出现。
明君贤相的经典合作一晃又是几度春秋过去,王猛依然在延续他隐士生活。话说当时前秦君主是荒淫无道的苻生,由于赏罚不明惹众怒。苻坚在众大臣的推举下,杀掉了苻生自立为帝。一心想革除弊政造福于民的苻坚求贤若渴,听说王猛的贤名后,派遣吕婆楼将王猛接到了宫中,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两人一见如故,在许多问题上都是英雄所见略同。
- 公元370年,擒慕容暐,灭前燕
- 公元371年,灭仇池杨氏,三年后占益州等西南区域
- 公元376年,灭代国,前秦统一北方
- 公元382年,命吕光驻守西域,继东汉后再次收复西域
- 王猛的遗言:“东晋承继中华正统,有谢安等人材辅佐不可图,而鲜卑、羌族等摄于威势才勉强归降,应着力解决。”而一心想一统天下的苻坚,不仅将王猛的遗言抛诸脑后,还拒绝了其弟苻融的哭谏,就连名僧道释安、太子苻宏、中山公苻诜、宠妃张夫人都不同意南下攻晋。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人心不齐是苻坚失败的缘由之一!
- 前秦国内的少数民族,例如鲜卑拓拔部的代国,慕容暐的前燕,西南的蛮夷,世居河西走廊的羌族,都在淝水之战以后脱离前秦,纷纷独立使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
- 在八公山上,趁东晋军过河一半之际进攻的策略是错误的,因为未战先撤退会导致军心不稳,最后一溃千里!
为何广施仁政的前秦主苻坚不得善终?
不是有一句话叫做,好人命不长,坏人老不死吗。所谓好有好报,恶有恶报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景罢了。
符坚做为一个皇帝,刚开始文治武功还是很不错的。可惜他有一个缺点,妇人之仁。这要在和平时代,倒也无伤大雅。还可能是一代明君。可放在乱世,就会要了他的命。古人云,慈不掌兵,义不管财。做为一个军队的统帅,一个皇帝,一个政治家,必须心狠手辣,无毒不丈夫。对于敌国的统帅,对于背叛自己的部下,对于对于现在或者将来有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一定要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所以说,符坚是一个天真的好人。不适合做一个军事家,不适合做一个乱世中的皇帝。可惜了。
为何广施仁政的前秦主苻坚不得善终?
付坚上位杀了自己的堂兄。族人不待见他。被他屠杀了一遍,调到了边界。
付坚在王猛的辅助下,吞并了很多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领统领。通俗来说,这种模式相当于一个草原联盟。
很多首领跟付坚有杀父杀兄之仇。之前偶尔有反叛,被付坚平掉了。付坚爱才,也想做明君,没杀也没罚。各个部落也没有认同自己是前秦的人。付坚能打胜仗,大家都跟着他干。一旦打败了,身边人绝得有机会可趁,就会反叛。 所以说,王猛临死之前告诉付坚:不能南下,好好治理国家,十几年整治,把整个国家捏合起来了,才是最好的时机。也就是“攘外必先安内”!
付坚手下的将领也看到了问题所在。十几年之后,部落的人都适应了自己的身份,都没自己什么事情了。于是纷纷怂恿付坚南下。 庞大的阵容,后勤供应跟不上。还没开打,就溃败了。
大将纷纷自立,付坚没有能力平叛下来。兵力越打越少,最后被围杀了。 跟随付坚战到最后的,依旧是他原来不部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