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变的主谋是洪秀全还是韦昌辉?

太平时,王杀王,连惜字如金的《推背图》都要码这么多字来描写天京事变!

可是,细看历史,这场悲剧,无人配称主谋!

天京事变前,人物大约分为三大阵营:

1、洪秀全阵营。这个阵营的代表人物,除了大boss洪天王,还有秦日纲和陈承榕。

这两位是洪秀全的绝对亲信。当年,洪秀全在金田站稳脚跟后,委派了3个人回广东老家接家人来金田。其中,除了洪秀全一个姓黄的亲戚,另外两位就是秦日纲和陈承榕。

2、杨秀清阵营。

这个阵营把持着天国事务。但因作风跋扈,此时太平天国诸王没有站他一边的。

3、中立势力。

中立势力,倾向洪秀全,但立场稍有差别。

韦昌辉:表面对杨迎奉,实际却屡次向洪秀全“请杀杨秀清”。

石达开:不建议内讧。他从一开始就没有介入杨萧、洪杨之间的明争暗斗。

按下剑鞘,屠杀前哨战

早在1855年,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就曾讨论过“杨秀清问题”。当时,韦昌辉就已经请诛杨秀清,“天王不许”。

这说明,当时的天京城,诸王的实际立场全部都是站在天王一边的。否则洪秀全不可能和他们商量“怎么处理杨秀清”。杨秀清表面呼风唤雨,但却始终没有拉拢这些实力派人物。

杨秀清也并非没有意识到危险。他将各王委派出去领兵作战,调离天京。

为了防止各王拥兵自重,东王刻意打乱部署,石达开、韦昌辉都带了许多非本部兵马。

这个回合,杨秀清胜,他控制了天京城!

深度改革,触犯天王底线。决裂!

我们从前面“北王请杀,天王不许”可以看出,天王对用极端手段来处理杨秀清持谨慎态度。

关于洪秀全最终下决心诛杨的原因,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逼封万岁说”,杨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万岁,明目张胆夺位。一个是“告密说”,陈承榕告密,说杨秀清准备造反!

上述两个说法都有些扑朔迷离,杨秀清对洪秀全底线的挑战,有更深原因。

过去,杨秀清指挥全局,洪秀全是“宗教领袖”,不至于你死我活。

不断挑战洪秀全宗教领袖地位,使洪痛下杀心!

但随着太平天国事业的作大,杨秀清的深度改革。如:废除“男女分营”,禁止“砸孔庙”、尊重知识分子、暂缓《天朝田亩制度》推行等等,都触犯了洪秀全宗教领袖的地位!

绝杀,即将开始!

“诛杨”组织得很顺利,然后呢?

随后,洪秀全授权、陈承榕策划,由韦昌辉、秦日纲、石达开(未实际参加)具体执行。

在“杨秀清足智多谋,却为何对洪秀全的诛杨行动毫无察觉”的回答中,小编描写了这个诛杀的具体过程,我们不再赘述。

洪杨之间,走到这一步,如就此打住,还算是一次正常的权力斗争。

可是,接下来,各位各怀心思的高手们,一起开始了一场拙劣的演出。

神秘沉默的天王

在诛杀杨秀清后,当时天京城内的力量对比是:

东王余党2万余、原归东王节制,但非东王党羽者3万余,韦昌辉、秦日纲3000人。

此时,洪秀全完全是有实力控制天京局势的。

从杨秀清倒地的那一刻开始,洪秀全就控制了天京城,可他却手足无措!

韦昌辉、秦日纲以天王名义,宣布韦昌辉等人诛杀东王有罪,请了东王党羽中最精锐的3000骨干前去“观刑”,并在观刑时予以杀害!

这个事情说明3点:

1、洪秀全没有公开承认诛杀杨秀清是自己的命令,否则就不会下达观刑这样的圣旨了;

2、此时洪秀全完全有机会收复东王余党。当时这3000骨干进入礼堂后,全部缴械,可见对天王是有信任的;

3、洪秀全此时绝非之前所说的:只杀杨秀清兄弟三人,余皆不问。至少这3000骨干的屠杀,他有份!

失去骨干的东王余党,已经失去了有组织抵抗的能力。此时,已经完全可以停止屠杀了!

残暴背后是无奈

可是,洪秀全的“安静”,把韦昌辉推到了不仁不义之地。

没有天王的命令,韦昌辉、秦日纲擅自杀害东王,是反贼!

对韦昌辉来说,要求自保,要么带兵找天王说清楚(如他最后所做的一样),要么就只有继续组织杀害东王余党!

血雨腥风,再次升级!毫无还手之力的韦昌辉

石达开回到天京后,指责韦昌辉杀人过多,引起韦昌辉不满,举兵要杀石达开,石达开连夜缒城而出出,全家被杀。

随后,逃出去的石达开组织兵马,并“请旨诛杀韦昌辉”。

要注意的是:石达开与洪秀全之间此时的书信往来不再是“密诏”,而是正式的上书与回书!

这一方面说明,石达开怕洪秀全到时候又不认账;另外一方面,也说明:此时的天京城掌握在洪秀全手里!否则,这种重要、机密的文书,不可能公开传递!

韦昌辉对天王毫无还手之力,迅速就被迫逃跑,被抓住杀掉!

这再次表明:洪秀全不是没有实力控制住局势,而是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控制局势!

秦日纲、陈承榕,被遗落的棋子

秦日纲、陈承榕,他们从头到尾都是在执行天王的命令。

天王说杀杨秀清,他们就杀杨秀清;天王说杀韦昌辉,他们就杀韦昌辉。

可是,他们怎么也料不到,他们终究被自己全心效忠的主子抛弃了!

洪秀全希望保全他们,但在石达开“不杀他们我就卸甲归田”的威胁下,洪秀全杀害了二人!

秦日纲、陈承榕,他们知道该如何完成主子的任务,最后,却连自己的姓名、名誉都全部丢失!石达开,权力的悖论

石达开回朝辅政,“人心咸服”。但洪秀全疑心重重,开始制约他,无奈之下,只得出走。

天京事变,石达开两次逃出天京城,全家被杀,并彻底被排挤出太平天国!可以说,他的悲剧并非难以预见!

极权时代,你越是“人心咸服”,就越是接近“主疑臣死”!

洪秀全、石达开,知道杨秀清专权的局面必须改变,却不知该如何重建权力结构。盘点:

洪秀全是主谋吗?他发号施令,除掉了杨秀清;干死了韦昌辉;挤走了石达开!

可是,他知道如何除掉杨秀清,却不知道怎么安抚东王余党;能够制衡韦昌辉,却不知道怎么制约他实施屠杀;希望保护秦日纲,却终究不得不下令诛杀;想要依赖石达开,却最终引发了大分裂!

洪秀全,不是主谋,他只是那个打开潘多拉魔盒的人。

这部戏,没有主谋。

“诛杨”这一场,洪秀全、陈承榕是主谋,可是,他们只想到了杀杨,却没有考虑好怎么收场!从洪秀全不对诛杨事件表态开始,韦昌辉的屠杀、秦日纲的被诛、石达开的威望,“天京事变”就演变成了一场失控的游戏!

天京事变前后,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一个个粉墨登场,却又一个个黯然离去。

正如太平天国起义一样,他们擅长“除掉”一个东西,却不知道怎么建设一个更好的东西!

天京事变的主谋是洪秀全还是韦昌辉?

天京事变的主谋是洪秀全无疑,但是天京事变扩大化、牵连两万余人却是洪秀全始料未及的,是为韦昌辉为了自身利益而刻意为之,洪秀全事先很可能并不知情。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自拜上帝教开始便不是一元领导体制,洪秀全虽然是宗教领袖,但是世俗实权却一直被杨秀清把控。而且,杨秀清和萧朝贵还利用天父、天兄附体的神棍把戏获取了架空洪秀全神权的权力。萧朝贵在世时,尚能与杨秀清相互牵制、维持相对的权力平衡,洪秀全在其中则起到了维持天平平衡的砝码作用。在萧朝贵阵亡之后,杨秀清一家独大,变成了事实上的“太上皇”,不仅掌握着世俗权力,还时不时利用天父附体掣肘洪秀全的神权。而这一切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显得更加突出。

洪秀全之所以发动天京事变,其导火索便是著名的逼封万岁事件。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逐步架空了洪秀全、独揽大权,把堂堂天王变成了太平天国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闲人”!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杨秀清又利用天赋附体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万岁背后的意思不言而喻,杨秀清此举释放出了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从今天起,我杨秀清和天王平起平坐!”杨秀清与洪秀全的关系原本就非常微妙,此举让洪秀全更加是如坐针毡,在洪秀全眼中,这就是杨秀清取自己而代之的实质性第一步!自己随时有被杨秀清拉下马的危险。但是,从后来韦昌辉诛杀杨秀清全族时杨秀清几乎没有任何准备来看,彼时杨秀清很可能还是处于试探期,尚未准备正式篡位,更多地还是试探洪秀全和众人的反应,以决定下一步行动。但是,洪秀全却从中感觉到了严重的危机,不得不作出应对。而这个应对就是发动军事政变夺权!“皇帝”发动军事政变夺“权臣”的权,也真是个奇景儿!

可是,杨秀清掌握着世俗权力、架空了洪秀全,洪秀全手里根本没有发动军事政变的本钱!就在这个时候,洪秀全想到了韦昌辉。在萧朝贵、冯云山阵亡之后,韦昌辉成为了名义上的“三号”和实际上的第二实权人物,地位仅次于杨秀清。同时,因为太平天国早期“入股”式的发展,使得韦昌辉、石达开这些人手里的军队几乎成了自己的私家军,韦昌辉是有实力发动政变的。更重要的是,韦昌辉一直受到杨秀清排挤,早就欲除之而后快!除去了杨秀清,韦昌辉就是太平天国的“二号”,而且将来还可以进一步凭借手中的军队再次架空洪秀全,成为第二个杨秀清!于是,洪韦二人一拍即合,洪给名正言顺“勤王”的名义,韦昌辉出人、出力,联手拿下杨秀清。

在谈妥条件之后,韦昌辉带着三千精锐秘密开赴南京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杀了杨秀清全族。原本依照洪秀全的设想,这场政变到此结束,杨秀清伏诛、洪秀全理所当然掌握实权。但是,韦昌辉可不是冲着“二号”来的,他看上的是杨秀清原来的地位!为了能够一家独大、继续架空洪秀全,韦昌辉把事态扩大化,借着“名正言顺”,大肆剪除异己,不仅将杨秀清一党尽数剿灭,还对与自己不是一条心的将领进行了清洗,一时间南京城内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石达开闻讯后火速赶回南京,企图从中调停。个人认为,石达开很可能也是想从中渔利,并不是简单为了调停。结果,被即将到手的大权冲昏头脑的韦昌辉已经杀红了眼,根本听不进去,准备直接扣押石达开,连石达开一起收拾了。如果不是石达开为人机警、跑得快,搞不好小命也要丢了。韦昌辉见石达开出逃,一不做二不休,把石达开留在南京城内的家眷也全部杀光……石达开逃回安庆之后,立即调集人马,杀奔南京城。

潜藏深宫的洪秀全得到消息之后,似乎也发现局面失控了,韦昌辉根本不是“勤王”,而是想要继续架空自己,当杨秀清一般的“太上皇”!而城外石达开又大兵压境、虎视眈眈,洪秀全在权衡利弊之后准备用韦昌辉当替罪羊、稳定局面,顺便安抚兵临城下的石达开。韦昌辉见洪秀全要卸磨杀驴,索性孤注一掷,率兵猛攻天王府,企图杀了洪秀全直接上位。很显然,韦昌辉过于自信了,他忘了洪秀全虽然没有实权,却是一块颇具号召力的“神主牌”!南京城中的中下级军官、官员还是心向洪秀全的。而且,事起仓促,韦昌辉只带了区区三千人马进京。最终,在天王府守军和杨秀清残部的夹击之下,韦昌辉兵败,被洪秀全诛杀,并且将其首级送给了石达开表达诚意。

韦昌辉伏诛之后,手握重兵的石达开成了最有实力的一个,洪秀全不得已让石达开主政并大加封赏。但是,经历过杨秀清、韦昌辉事件之后,洪秀全已经不敢信任任何人了!于是,洪秀全开始大封同宗,企图用给自己亲兄弟封王、以洪氏子弟牵制石达开,并对石达开的权力多方掣肘。石达开自知已经很难被洪秀全所容,自己早晚是第二个杨秀清,最终率部出走,企图在四川重新建立根据地。结果,兵败大渡河,被骆秉章诱降后押赴成都,凌迟处死,所部也大多被清军所杀。自此,洪秀全成为了说一不二的真天王,但是太平天国也已经元气大伤、回天乏术,逐步走向灭亡……

天京事变的主谋是洪秀全还是韦昌辉?

1864年7月,湘军向围困了数月之久的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发动了最后的猛攻,城破之前天王洪秀全病逝,忠王李秀成眼看大势已去,极力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逃亡途中,洪天贵的马摔坏了,李秀成将自己的马让他骑。结果很不幸,他被俘虏了。

李秀成被擒后,为了太平天国的“复兴梦”,他在狱中写下了数万字的《自述书》,述说自己参加革命之具体经过,以及太平天国之成败得失,最后把矛盾指向西方列强,指出洋人才是中华最大的隐患。

令人称奇的是,李秀成在《自述书》中对天京事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李秀成指出 “天京事变”的爆发,就是因为杨秀清太过嚣张,目中无人,甚至连天王洪秀全都不放在眼里。洪秀全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密令“首义五大王”的韦昌辉、石达开两大天王回京,商议诛杀杨秀清之事。并一语道破韦昌辉诛杀东王殿2万人之谜团。先来看这段原文: “翼与北王密议,杀东一人,杀其兄弟三人,原清辅清而已,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杀。”

意思就是说,可见洪秀全当时还是相当理智,不想因诛杀太多而让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给清廷可乘之机。让韦昌辉和石达开只杀杨秀清、杨辅清、杨原清3人便可,不得滥杀无辜。

而在诛杀东王杨秀清这件事上,北王韦昌辉与翼王石达开是盟友,站在同一条线上。当然,洪、韦、石三人的“反杨同盟”到最后却演变成了韦昌辉一人单干,而洪秀全和石达开却“作壁上观”,洪秀全坐镇天王府遥控指挥,而石达开为了不卷入这场内讧,故意迟迟不入京来。

韦昌辉进城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无奈之下,只好拉拢了一个人——燕王秦日纲。韦昌辉和秦日纲都被杨秀清杖责过,对杨秀清恨之入骨。两人自然是一拍即合。

然而,结果却并非如此,先入城的韦昌辉,联合燕王秦日纲,率三千精兵杀入东王府后,在诛杀杨秀清的同时,还把东王府上下杀了个人仰马翻,结果有2万多无辜人士死于这次政变。

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由盛转衰,一步步走向灭亡,再无翻身之可能。那么,明明说好只杀3人,为何最终却诛杀了2万多人呢?

世人把“罪魁祸首”都指向狠毒的韦昌辉。其实,事实并没有客以简单,这后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韦昌辉有苦衷。

在整个东京事变中,洪秀全和石达开都躲在暗处,特别是洪秀全,他并没有公布“诛杨诏书”,斥责杨秀清罪行,承认事变的合法性,而是“暗中”让韦昌辉进行军事行动。这样一来,尽管韦昌辉带兵回京诛杀杨秀清,打着是“奉诏勤王”旗号,是名正言顺的替天行道。但是,杨秀清死后,洪秀全并没有及时公布诏书来,这样一来,韦昌辉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了,他自己说“奉诏讨贼”,但“罪人”杨秀清伏诛,而洪秀全没有公布诏书,也没有站出来公开表态。单凭韦昌辉一面之词显然是很难服众的。

其次,杨秀清有“后台”。

杨秀清当然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个太平天国集团最大的集团——东殿集团。天京事变后,尽管韦昌辉第一时间杀死了杨秀清,但东殿集团的实力还存在,东殿礼部尚书护天侯傅学贤、户部尚书翊天侯吉成子等能调动之在京东殿兵马约6000人。而当时韦昌的兵马才3000人,因为没有天王诏书,韦昌辉诛杀杨秀清属于“不合理”行为,因此,东殿集团必然会反击,一方面为杨秀清报仇,另一方面为了生存。同时,东殿集团里的“二号人物”傅学贤平时仗着杨秀清的权威,嚣张跋扈,甚至连北王、翼王都不放在眼里。而这时,听闻杨秀清已死,傅学贤的反击是必然,否则就只能束手被擒的份了。

事实上,东殿集团也的确马上采取了行动,他们在傅学贤和吉成子的带领下,利用街垒与韦昌辉3000兵马展开激烈的恶战。因为人数在原因,韦昌辉一度处在下风,情况非常危急。正在这个关键时刻,燕王秦日纲带兵而来,从而帮助韦昌辉扭转了战局,最终反败为胜,将在东殿的6000兵马悉数杀掉,基本控制了天京局势。

就在韦昌辉大开杀戒时,石达开从武昌洪山大营回京了。其实石达开和韦昌辉的关系应该是非同一般的,据李秀玉的自述书里记载:“翼王在湖北洪山,知到京城害杀许多之人,在湖北洪山营中,同曾锦谦、张遂谋狼狈赶回京都,计及免杀之事。”可见石达开回京竟然只带两人,足以证明他和韦昌辉的私交甚好。

石达开回到天京后,他明明是密谋者之一,却“直斥”韦昌辉:“其下何罪?何得尽戮?无乃自戮手足”,并将杨辅清保护起来,公然站在东王余党一边。

为此,李秀成在《自述书》所说,“天王亦不悦”,北王也“顿起杀心”,一怒之下,他准备干掉石达开。可惜,石达开早有预防,他连夜缒城而出,跑回安庆号召旧部起来“靖难”,讨伐韦昌辉。

韦昌辉眼看形势危急,索性一不干二不休,血洗翼王府后直接攻打天王府,希望能活捉洪秀全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目的。令石达开勤王大军不敢妄动,同时,他把自己的弟弟韦俊从武昌调回的,以扭转不利局势。

结果,韦昌辉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因为他的盟友燕王秦日纲在追击石达开末果后,率军离开天京去“抗清”去了。失去一臂的韦昌辉当然不是洪秀全的对手,最终兵败身死,首级被送到了石达开面前。

因此,韦昌辉之所以把天京事变极力上纲上线,扩大化,从密议时说好的只杀3人,结果却杀了2万多人,历史上把主责都推到了韦昌辉身上,而实际上,洪秀全没及时公布“诛杨诏书”才是最关键的一步,而石达开随后的“逼宫”让事态进一步恶化。因此,主责第一人应该是洪秀全,而主责第二人是石达开,第三人才是韦昌辉。

天京事变的主谋是洪秀全还是韦昌辉?

明末清初,韦昌辉的祖先从广东避难至广西,定居金田,家里很有钱,但是在封建社会中,权力才是至高无上的,有钱,有卵用!

而到了韦昌辉这一辈,更是经常受到当地的大户人家联合当官的欺负与敲诈,这激起了韦昌辉的反抗情绪。

恰好,跟洪秀全一起传教的冯云山路过他家,经过冯云山的一番说辞,韦昌辉立马加入拜上帝教。

此时的韦昌辉,就和桃园三结义的张飞差不多,散尽家财,为兄弟们打造武器,史载:开炉火打刀枪,共除妖魔。

金田起义爆发后,韦昌辉的职责是军政合一,而且拿人手软吃人嘴短,大家对韦昌辉是毕恭毕敬,以致满清官府,一度认为韦昌辉才是逆首,上报奏折的名字排位,还在洪秀全之上。太平天国的前期发展很快,韦昌辉的位子,也一直很靠前。

洪秀全是天王,号万岁。东王杨秀清九千岁。西王萧朝贵八千岁。南王冯云山七千岁。北王韦昌辉六千岁。翼王石达开五千岁。

而在1852年,萧朝贵、冯云山相继牺牲,韦昌辉便成了天平天国的第三号大人物,加之常常外出征战,手握重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受到猜忌也是在所难免。

猜忌韦昌辉的,不是洪秀全,而是杨秀清。因为在这个时候,杨秀清已经集教权、政权、军权于一身,从一定意义上说,他架空了洪秀全,成为太平天国的实际首领。

杨秀清是怎么做到的呢?

很简单,他造势造出了一个‘天父下凡’的幌子,让人相信了他是天父在人间的代言人。要知道,洪秀全也才是天父的次子,杨秀清的这种做法,显然凌驾于洪秀全之上。

这就不得不怀疑,历史上记载洪秀全定都南京后,整日整夜与2000名美女饮酒作乐好不快活,到底是有此雅趣还是逼不得已?

因此,对于杨秀清来说,韦昌辉绝对是个巨大的威胁,所以鸡蛋里挑骨头,常常为了小事责骂韦昌辉,甚至有一次还将韦昌辉杖至卧不能起。面对这种情况,韦昌辉能怎么办?

只能认怂啊!

怂到什么地步呢?就是两人在一起论事,杨秀清稍有自鸣得意之语,韦昌辉立即下跪恭维。

洪秀全虽然没有了多大实力,但是关于韦昌辉的事情还是知道的,所以在1856年,密令韦昌辉回京诛杀杨秀清。

韦昌辉接旨后,率领3000精兵,星夜驰回,控制南京的主干道,带着怒火夜袭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及其全家。

接着,韦昌辉心生一计,假借洪秀全的旨意说他滥杀,杖责四百,请在南京的杨秀清亲属旧部观看,杨秀清的亲属旧部信以为真,跑来数千人,韦昌辉手起刀落,命人赶尽杀绝!

其后两个月,韦昌辉继续诱捕,屠戮2万人。

这就是天京事变!

石达开赶回南京,指责韦昌辉杀戮太甚。韦昌辉一不做二不休,吓得石达开连夜逃出南京,留下全家妻儿老小数十人,被韦昌辉杀了干净!

为了复仇,石达开起兵靖难,而洪秀全这时,才出来和稀泥,一边安抚石达开一边制止韦昌辉。很显然,石达开与韦昌辉的矛盾,已无法化解,洪秀全是带着韦昌辉将错就错灭了石达开,还是杀了韦昌辉给石达开一个交代?

人心隔肚皮!韦昌辉不敢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洪秀全身上,决定冒险一搏。

他在南京,两个月的杀戮树立了威望,只需宰了洪秀全,再大肆封赏,抵挡住石达开的攻击,他将会变成天平天国的“王”!

此等时机,千年难遇。韦昌辉率兵围攻天王府,势必要杀了洪秀全,只是洪秀全棋高一着,手中有一支精锐护卫,“秀全兵拒败之”,击败并活捉了韦昌辉,最后将他五八分尸。

站在后世的角度上看,天京事变是天平天国转折点。

但是在当时,洪秀全只能假借韦昌辉的手除掉杨秀清,才能真正掌握天平天国的大权。

只是,一番谋划之后,杨秀清、韦昌辉死了,石达开心灰意冷出走西南,以曾国藩为首满清势力死灰复燃……

天京事变的主谋是洪秀全还是韦昌辉?

可以这样说主谋是洪秀全,执行人是韦昌辉,因为这么大的事情没有天王的指示,韦昌辉是不敢做的因为他要杀的是九千岁东王杨秀清,最后杀人杀的眼红了,连翼王石达开也要杀。洪秀全主谋无疑。

天京事变的主谋是洪秀全还是韦昌辉?

主谋是洪秀全 但韦昌辉最后杀红了眼 连不相干的石达开也想一起干掉 石达开惧怕逃走后 韦昌辉又怀疑是躲进了天王府 又带兵想进天王府搜人 所以才被洪秀全猜忌之下判了死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