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为什么不救林启荣?
不救正在苦守重镇九江的林启荣,是石达开被诟病成不顾大局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尤其在《太平天国》的电视剧中,这个行为被刻画得更生动。但是,我的看法却略有不同:石达开想救林启荣,并且采取了行动!
西征时期,石达开救九江,就是用的围魏救赵熟悉太平天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太平天国一直以来都相对擅长运动战,强调对战场主动权的把握。因此,一直以来,更加倾向于采取“攻敌必救”的方法解围。
1855年,太平军西征时期。石达开就面临着解九江之围的重任。
在著名的湖口、九江之战中,石达开打败曾国藩湘军水师,曾国藩几乎自杀。这一节大伙应该都知道。
可是,曾国藩却是个十分倔强的人,他并没有放弃陆军对九江的围困。
尽管当时太平军已经发起了大规模反击,甚至再下武汉三镇,但是,湘军陆军大部(罗泽南、塔齐布)依然率领陆军赖在九江。
石达开并没有发动军队直接对九江的周凤山采取直接攻击。而是发动太平军发起全面反击。石达开转战湖北、江西。
在石达开进入江西腹地,尤其威胁南昌后,罗泽南、周凤山(塔齐布死后的接替者)先后被调离九江,九江之围遂解。
这次西征作战,是石达开的经典战役。此战中,石达开的运动战,使得曾国藩完全失去方寸,不只是九江之围得解,曾国藩甚至还调正在攻武昌的罗泽南回援,致使罗泽南心急如焚,结果阵亡于武昌城下。石达开“出走”后,试图继续用运动战解九江之围石达开在离开安庆后,就在江西转战。
当时的情况,九江之围比1855年他进入江西时更加严峻,九江外围围壕数重。直接进军解围绝非良策。
安庆的血战解围,最终使太平军“精锐尽丧”。在后来的安庆解围战中,陈玉成所率精锐在“围魏救赵”失败后,就不得不尽全力与湘军在内外壕死战,结果呢?精锐尽丧!
当时的江西战场上,太平军主要围攻的是两个据点:吉安和九江。如果打开地图看,我们会发现:吉安、南昌、九江,是当时江西战场的主要三个战略要点。
因此,石达开选择了先解吉安之围。再合兵大举运动,运动解围。
石达开为解吉安之围确实做了很大的努力。他的岳父黄玉昆等多名主要将领都是在此战中牺牲。最终,因为太平军没有制水权,渡江失败,回到抚州。
最终石达开放弃救援江西,洪秀全负主要责任在清军截获的文件中,发现了洪秀全与石达开的通信。这封信,是洪秀全给石达开的回信。
当时,石达开给洪秀全去信,介绍了自己解天京之围的想法。总体思想是“他先解江西,然后去浙江,让李秀成会合捻军,可以解救天京”,这个意见得到了洪秀全的同意。
石达开在“出走”前期,一直在江西战场转战,试图解九江之围。事实上,在石达开出走后很长时间内,虽然石达开不愿意再返回天京,但作为太平天国的“通军主将”,石达开都与洪秀全进行着密切的沟通。他也希望改善自己苦心经营的江西战场局势。
在此时,发生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洪秀全急切想把天京周围的“江南大营”赶走,调集李秀成等许多非“石系”军队回解天京之围。
更有甚者,洪秀全还不断勾引“石系”将领离开石达开。
当年11月,石达开与杨辅清合作经营浙江战场,攻打衢州时,洪秀全继续给杨辅清加官进爵,挑拨石杨关系,最后,杨辅清回天京,石达开攻打衢州失利!
此后,石达开才意识到,无法在“老根据地”战斗了,才开始了远征。
我认为,对于石达开的悲剧,石达开的责任比大家想象得还要小1858年,九江被湘军攻破,林启容身死。
因此,我认为,石达开想救九江,只是,他不可能采取直接救援的方式。而石达开的努力没有结果,主要责任人在洪秀全!
石达开为什么不救林启荣?
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政治领袖做出的任何重大决策都是从厉害关系出发的,至于同乡的关系、朋友的友谊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有时亲人也可以牺牲的。所以石达开不救林荣绝对是从政治利益和当时的军事形式综合考虑做出的决断。
1、天京事变中,太平天国内部自相残杀,石达开满门被灭,重新执掌军权后又被洪秀全猜忌,受到洪氏家族排挤,愤然出走。他对太平天国失望,对洪秀全不满,对未来迷茫,所以在军事行动上更多为自己打算,没有全局观念,也偏于保守。
2、石达开率部出走,已有脱离洪秀全自立门户的打算,他曾劝林启荣追随自己,但林忠于天国,愿意效忠洪秀全,两人已经不是生死战友,属于不同阵营,已有较大的政治分歧。
3、林启荣百战名将,九江也是多年经营的坚城,多次击退湘军进攻,取得过辉煌的胜利。但是当时军事形势已改变,湘军军事素质有极大提升,军事策略也改为结硬寨,打呆仗,长期围困,如果强行解围,必定的苦战、硬仗,石达开军队虽多,但是精锐有限,不愿意、也不太敢打硬仗自损实力。
4、石达开毕竟是一代杰出人物,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虽没有全力解救,也采取有限行动策应,所以他采用围魏救赵,调动对手的解围方式,可惜湘军的军事实力和将领谋略已非昔日,毫无战果。
最终九江陷落,林启荣兵败身死,不久石达开大渡河全军覆没,本人凌迟被杀,两位杰出的军事统帅都以悲剧收场,令人叹惋。
石达开为什么不救林启荣?
当年太平天国的起义浩浩荡荡,洪秀全利用宗教的思想集结了很多的民众,想要借此推翻清朝的统治。毕竟当时大清王朝本身就岌岌可危,加上政治环境非常腐败,贪官污吏众多,使得天下民众生活水深火热。天下间还有起义也相聚而来,其中太平天国的起义声势比较浩大。
石达开与林启荣都是太平天国之中的重要人物,手上权力巨大。而且两人都是老乡,参加起义之前,其实两人的关系都非常不错。只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李启荣被清兵所围的时候,石达开并没有出手相救。如果是他他愿意出手相救的话,说不定林启荣还能够被救下来。只是最后的结局偏偏就是石达开始终无动于衷,看着林启荣死在了天京,面对自己的老乡石达开,为何不出手相救呢?
第一,石达开存有私心。石达开本身在太平天国之中影响力巨大,加上手上权力也很大,自然让洪秀全内心感到非常忌惮。洪秀全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稳定,于是就重用林启荣,因为这样的话,权力就可以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就算石达开有一天想要密谋造反,还可以利用林启荣来达到制约的目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石达开知道洪秀全看自己不顺眼,总有一日会找借口除掉自己。于是就带着自己的小兵离开了天京,只不过他离开之后不久。清兵就将天京包围,那时候助手天京的正好是林启荣。当时林启荣手上兵马并不是很多,被清军包围数天之后,没有几天已经断绝了粮草。而在石达开的心里面,其实这个老乡不能够去救。如果把他救下来,日后自己的权力肯定会遭受巨大的威胁。再说,早在之前洪秀全就利用林启荣想要除掉自己,只不过没有得逞而已。
如今林启荣被围,对于石达开来说岂不是一个让自己壮大的好时机吗?只要林启荣一死,在权力争夺方面就会少了一个对手。以后太平天国之中能够威胁自己的人就会很少,毕竟太平天国是一个庞大的组织,因为当时的太平天国几乎要将清朝吃下去,因为这场起义涉及到了全国。起义组织自然非常庞大,所以在里面拥有的权力也非常重要。好不容易混到了今天的地位,如果毅然决然的去营救林启荣,不仅仅让自己多了一个权力方面的对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时包围天京的清军战斗力非同凡响。
自己虽然手下权力最大,但都是民兵,没有什么作战经验。贸然前去营救可能会让自己损失惨重,就算能够就像石达开,自己也得不到什么补偿。于是想到这里,当年林启荣被围困数天,石达开都没有钱去救援。
第二,那就是内部矛盾的原因。这场起义之所以最后会以惨败而告终,就是因为内部矛盾十分尖锐。领导人与领导人之间的决策没有达到统一,争论十分分厉害。甚至在上层领导之间竟然想要瓜分土地,想要自己封王做一个假皇帝。
这样一个不团结的组织,最后失败也是很正常的,同样林启荣石达开也是这样,两人虽然说是老乡,但是参加太平天国之后,终究没有受得住权力的诱惑,两人矛盾其实也已经产生了。
所以石达开迟迟没有前去营救,很大方面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存有私心,加上原本整个组织内部矛盾十分尖锐,所有高层领导都非常情愿让自己在官场上面少一个敌人。
石达开为什么不救林启荣?
石达开总是关键时刻犯错误,还都是连续不断的犯战略错误。不救林启荣是错,不救杨秀清更是大错,事变后指责韦昌辉,激化矛盾,又丢下天王逃走也是大错,他也不听谋士的,请上帝废天王,为东王申冤,却选择一个错误的带兵脱离天国,向南发展,久攻宝庆不克,又不回天国,大渡河投降。太平天国就是在主要领袖不断犯错中失败的,洪杨,萧冯韦石,后期的陈玉成,李秀成,李侍贤,赖文光,汪海洋,谭绍光,陈坤书,干王。
石达开为什么不救林启荣?
对于历经14载,纵横全国十余省,攻略500余座城市,一度将大清王朝推向灭亡边缘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之缘由,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其领导层目光短浅,贪图享乐,革命尚未成功自己就先搞内斗,自我削弱力量,以致被清廷剿灭。其实,若是仔细观察太平天国运动14年,不难发现领导层内部权力斗争确实相当激烈,这也是太平天国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东王杨秀清不救西王萧朝贵,翼王石达开不救勤王林启荣,忠王李秀成不救英王陈玉成,内斗玩得不亦乐乎,难怪清廷可以延续几十年。
我们重点看石达开不救林启荣,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
1857年5月,石达开负气出走天京,在无为州发布公告,让军民在自己和洪秀全两者之间选边站,带走太平天国近10万精锐,按照李秀成在《自述书》中所说:“带走合朝文武,以及精兵强将”致使“国中无人,朝中无将”,洪秀全如同被釜底抽薪,太平天国此时已元气大伤,湘军不但死灰复燃还乘势反攻,兵锋再次抵达九江城下。
九江,长江中游战略重镇,是武昌失守后太平天国西面第二大屏障,保卫着安庆、天京。当时,九江守将是曾帮助石达开获得九江、湖口大捷的林启荣,此人能攻善战,攻防兼备,是太平天国中后期不可多得的名将,连曾国藩都想招降他。可惜,当林启荣血书向石达开求援时,却遭到无情地拒绝,两次求援均被无视。石达开不救援林启荣,一是林是东殿成员,且不愿意追随自己单干;二是自己已经脱离天国,不再去理会洪家王朝事务。
由于石达开见死不救,胡林翼、李续宾得以从容围堵九江,靠断绝外援补给,活活耗死守军。1858年5月,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的九江失陷,林启荣战死,后被李续宾开膛破肚,石达开以及太平天国从此也是日落西山再无出头之日了。
石达开为什么不救林启荣?
天津事变以后,石出走安庆,一路上大谈自已是迫于排挤猜疑,林启荣,李秀成陈玉成不愿跟隨,石达开虽然不制止,不也没强留,人各有志嘛,林启荣求救之时,石虽作为老乡但想到林归天王,自己想另寻他路所以未曾相救,从这点石已失掉顾大局的忠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