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张飞刚出道,而“三姓家奴”已经是巅峰期,为什么有人认为吕布有可能打得过张飞?

只聊演义。仔细看演义,张飞武力确实一直比不上吕布。

猛张飞,所谓猛,就是遇强则强,不认怂

张飞,是“猛”字当头的人。猛是什么意思?

轻轻松松,一个打十个,实力碾压,那叫厉害,不叫猛。

越是碰到厉害的人,越是不认怂,声势震天地干,那才叫猛!

所以,张飞不会像关羽一样,随口问别人“你比颜良文丑如何?”只会自报家门“我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所以,张飞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去找吕布单挑,或者单骑去曹操百万大军前面挑战。这才叫猛!

演义中的张飞之所以可爱。不在于他的武艺多高,而在于他的“猛”,越是难搞的人,越是兴奋,越是不认怂

我们再看张飞两次大战吕布,很明显,把他的“猛”表露无疑。

大战虎牢关,猛人斗强人

虎牢关之战,吕布击败公孙瓒,正要追上并击杀公孙瓒时,张飞大喝而出,单骑救主(此时,刘备关羽张飞都是公孙瓒手下),与吕布交战。二将战到五十余合,胜负不分。随后,关羽抡刀来助战。

为何关羽是等到二人战到五十余合时出马呢?

若是想抢三弟的风头,一早出马来打不就是了?

此时的关羽,刚刚斩了华雄,出尽了风头,想来此时是要三弟也风光一把的。因此,他出马来帮张飞,只可能是他已看出张飞不占上风了。

只是,张飞乃猛人,对手越是强大,他就越是兴奋(演义中,特意提到张飞抖擞精神,沙场搏杀还会没精神吗?只可能是遇到高手,开了“狂暴状态”),越是不认怂,因此,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虎牢关前,两位兄长的出手宣布了两位猛将的一对一以平局告终。但真的猛人,不会因为“逼平”强手而沾沾自喜,他只想再来大战三百回合。

只是,真正的猛人,不会因为“逼平对手”而侥幸,他只会想着找个机会彻底打败对手!因此,张飞,后来几乎每次遇到吕布都习惯性地挑衅对手“来来,大战三百回合”!

大战小沛城,顾虑重重的一对一

吕布辕门射戟救了刘备以后,以为有恩于刘备,正自得意。不料听说张飞抢了吕布的马,大怒,跑到小沛去找刘备算账。

一直以来被张飞挑衅却无动于衷的吕布,这次终于决心应战了。这次,张飞和吕布大战了一百余合,未见胜负。刘备怕张飞有失,鸣金收兵而回。

我们分析下此次交手的前后背景,可见双方的小心思。

张飞,作为专业猛人,专门爱挑战难搞的人,因此,逮住了机会,一定要和吕布分出个高低。因此,战斗中,一定是只考虑决斗的纯专业问题的。

吕布呢?虽然人们都说他有勇无谋,但是却是个有心思的人。

这次虽然是盛气而来,但他是不想和刘备彻底闹翻的。

他袭击徐州时,厚待刘备家属;在袁术打刘备时,辕门射戟救刘备;就在这次单挑之后,刘备差人送回战马赔礼道歉时,吕布也曾想就此了结,可惜是陈宫强烈建议下,他才决定攻击刘备。

因此,二将斗法,吕布很可能是有所顾虑的。

从两次交手看,二将阵前马战,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胜负是“以点数胜出”级别的差距。

要刺对手于马下,二将应该都办不到。《三国演义》里,五十合分不出胜负的,那就永远没有胜负了!

可是,这次交手,双方未分胜负,至少说明吕布不占下风。为何呢?

倒不是因为刘备“恐有疏失,鸣金收兵”。

而是因为:和张飞不同,吕布是一个愿意认怂的人。

虽然人说吕布有勇无谋,但帅气的“小人”,却也不是许褚这种死缠烂打的纯武夫

三英战吕布,打不过就打不过,虚晃一戟,跑了。曹军八员大将围攻,还是在自己生死决战中,吕布抵挡不住,也退了。

因此,如果吕布感觉打不过了,有危险了,也自然会退的,不会死扛的。

吕布综合武艺的确高于张飞

这点,我觉得如果张飞的粉丝不承认,那就是和“猛张飞”一样的“猛”,一样的不认怂了。

阵前马战斗法,只是武艺的一部分。这一点,吕布和张飞谁高谁低,说起来无太多意义,毕竟,都是几百回合后才说得清的。

可是,如果提到箭法,光辕门射戟这一手,张飞恐怕还真的就比不上。

辕门射戟,吕布武艺全面,张飞这点不认怂不行

说了这么多,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说张飞比吕布厉害的。

没关系,张飞和吕布谁更厉害,反正都是老罗几滴墨水的事情,对我们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果你也是个不认怂的猛人,我敬佩你,你愿意的话,来怼我几句,我也高兴。

虎牢关张飞刚出道,而“三姓家奴”已经是巅峰期,为什么有人认为吕布有可能打得过张飞?

吕布与关羽张飞一样,都是出道即巅峰!

三国演义中,张飞的武力,从刚出山一直到最后,基本都在巅峰,没有大的变化。

所以虎牢关前,就是巅峰张飞对阵巅峰吕布。

结果是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败。

后来两人在徐州又打了一回,一百回合不分胜败。

这说明什么?说明张飞与吕布的武艺不相上下。吕布对张飞,并没有明显优势。

当然,可能两次单挑张飞都有点吃紧。

因为第一次在虎牢关前,张飞打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败,关羽就上去帮忙了。第二次在徐州一百回合,刘备赶紧鸣金收兵,原因怕张飞有所疏失。

综合考量,张飞与吕布的武艺,在伯仲之间,吕布略略占优,但是这种优势微乎其微,可能要到300回合以后才能显现。

但是张飞也有绝招,那就是武林绝学狮吼功。因为每次使用狮吼功要耗费巨大的内力,还有可能损及阳寿,不到万不得已,张飞不用。当阳桥用了一次,直接喝退曹操百万兵。

所以,张飞才是真正的三国第一武将,当他把狮吼功使出来的时候,天地都会安静,而时空也会扭曲。区区吕布,何足道哉。

虎牢关张飞刚出道,而“三姓家奴”已经是巅峰期,为什么有人认为吕布有可能打得过张飞?

吕布,三国时期最著名的猛将,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以翻脸比翻书还快而著称,常常为了一丝的利益去出卖朋友,吕布五原郡人,今蒙古包头地区,早年投靠丁原逐渐崭露头角,之后被董卓收买,诱杀义父丁原,后又被王允收买诱杀义父董卓,吕布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见利忘义的小人

吕布打张飞,不是可能打的过的事情了,而是吊打张飞都很正常,虎牢关前,吕布挑战十八路诸侯,可以说是出来应战的战将,来一个干一个,出来两个,人家吕布干你一双,可以说是无人能敌了

在虎牢关时期,刘备关羽张飞还属于默默无闻的平头百姓,也没有什么官职在身,十八路诸侯都看不起刘备等人,结果诸位诸侯是连吃败仗,一个个的都没脾气了

吕布的能力的的确确是没说的,出了人品不大地道以外,那个人的武艺是真的没的说,打的盟主袁绍没有一点主见了,刘备手下大将张飞不服,单骑出城门挑战吕布

张飞大战吕布,大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而且吕布是越战越勇,关羽一看张飞打吕布不过,提刀出马直劈吕布,吕布厉害不厉害,就看这里了,关羽是什么人,斩华雄只用了一个回合,杀颜良文丑也不到二个回合,这次和张飞合伙打吕布,竟然占不到上风

有人不是说张飞单挑吕布吗,就是加上一个关二爷都打不过吕布,别说张飞自己单挑了,做白日梦那,刘备在旁边一看二弟三弟合伙也打不过吕布,也不怕被别人耻笑了,也上去助战,还弄了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好名称,吕布打他三人的确是吃力了,只好虚晃一枪败下阵来,这就是著名的三英战吕布

从这场战役来说,像张飞这样滴猛将,关羽这样滴猛将要是单挑吕布,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关二爷多牛啊,杀人几乎是一刀一个,碰上吕布以后,和张飞合伙打吕布都占不到一点便宜,想想吕布的实力确实是不一般,吕布的人品不行,不代表他没有长处,起码吕布喜欢貂蝉,至始至终没有改变

虎牢关张飞刚出道,而“三姓家奴”已经是巅峰期,为什么有人认为吕布有可能打得过张飞?

张飞当然打不过吕布了。

张飞身高8尺(赵云也是8尺,关羽是9尺),吕布身高1丈2尺……张飞跟吕布二者的身高比为2:3的关系……也就是吕布1米8vs张飞1米2、吕布2米4vs张飞1米6、吕布2米7vs张飞1米8的关系……都知道身大力不亏,张飞身高才到吕布腹肌,跟5岁小孩去挑战大人一样,这怎么打……

此外,吕布力量也比张飞大得多。辕门射戟,纪灵说自己能强弓劲射50步(约70米),张飞听了不服气,自称能射80步(约100米)。吕布直接一箭120步以外(即使是刚好120步,也比张飞的80步远40步,也就是远一半儿)轻飘飘命中……纪灵和张飞直接没声了。一开始,看吕布把戟摆那么远,级灵和张飞都认为这事绝不可能,吕布绝对在吹牛逼。因为这已经不是箭术高不高准不准的事,而是天下豪杰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射那么远……所以,张飞和关羽是可以互抓衣服摔跤角力的,但跟吕布比,张飞的力量差太远啦,连角力的资格都没有。幸亏虎牢关前张飞是骑着马,拿着兵器,跟吕布保持相当的距离了,否则如果是没有距离的赤手空拳,被吕布抓住就必死……这力量差距就跟老鹰抓小鸡一样……书里都说了,纪灵想走时,吕布单手抓起纪灵就跟抓起小鸡崽一样,张飞力量可能比纪灵强些,但能强多少。

至于后来,吕布自己当老大了,天天操心到哪去弄粮,到哪里去招兵,去哪里赚钱,去哪里弄军械马匹,怎么和其他势力处关系……已经没时间和精力去练武了,武力严重退化,退化成张飞水平,连打个张飞100回合都拿不下,那是吕布自己的事。

但是,张飞一辈子,即使吕布后来武力再退化,张飞也没超过吕布过。

虎牢关张飞刚出道,而“三姓家奴”已经是巅峰期,为什么有人认为吕布有可能打得过张飞?

实话实说,我认为张飞打不过吕布。毕竟吕布有过很多一挑多的记录,其中就包括三英。张飞貌似没有一打多的记录。这个一打多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行的。况且吕布一打多的对手都是大将,没记错的话曹操手下的那几个名将合起来也没打过吕布。

虎牢关张飞刚出道,而“三姓家奴”已经是巅峰期,为什么有人认为吕布有可能打得过张飞?

什么叫张飞刚出道,打黄巾不算战绩吗?反而吕布一直在丁原手下当主簿,何进召集丁原吕布才跟来了……虎牢关那次吕布张飞单挑,先不说吕布之前消耗了体力,张飞那种玩命打法如果不是有危险,关羽不可能上来夹击的,张飞+关羽打吕布一个其实只要时间久了吕布必败,后来刘备加入让吕布败的更快罢了。后来吕布心里应该也是比较佩服着三兄弟的,几次都没有对刘备下死手而是留了一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