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武大郎与潘金莲的婚姻是正确还是错误,谁是受害人?

一场不般配,甚至可以说是差距巨大的婚姻,再加上没有爱情作为调和剂,那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所以,这场婚姻中,武大郎和潘金莲其实都是受害人。

《水浒》的读者们都骂潘金莲淫荡、狠毒,这确实是事实。然而,我们在骂潘金莲的时候可曾想过?为什么她会做出这样的事情?难道她天生就是荡妇,天生就是个蛇蝎女人吗?真相绝没有这么简单。

为什么说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婚姻,是一场迟早要出事儿的错误婚姻呢?

这个问题,只要看看潘金莲是如何嫁给武大郎的,你就知道了。

《水浒传》中介绍过,在嫁给武大郎之前,潘金莲原本是清河县的一个大户人家里的使女,因为颇有些姿色,就被那个大户老爷看上了,每天缠着她,想要占有她。

“使女”其实就是从小被卖给大户人家的女孩,相当于是主家的家奴,地位非常卑贱。古代这样的身份的女子,如果被主人看上,迫于主人的淫威,很难不会乖乖地认命。如果反抗的话,她们绝对是没有好果子吃。

然而,尽管如此,潘金莲却始终也不肯就范。不仅如此,她还将此事告诉了女主人。

就这样,这个大户老爷被老婆收拾以后,就记恨上了潘金莲。为了惩罚她,这个大户老爷宁愿不要一文钱,甚至倒陪一些嫁妆,也要把潘金莲白白地嫁给武大郎。

武大郎在《水浒传》中可是出了名的丑,书中对他是这样被描述的:

身高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有些人就是这样,对如果自己苦苦追求而得不到的东西,宁可亲手毁了她。在这个大户老爷看来,你潘金莲不是对男人有很高的要求吗?不是不从我吗?那我就将你嫁给这样一个丑得不能再丑的人。这可能就是这个恶毒的大户能想到的,对拒绝自己的潘金莲最严酷的惩罚。

一个二十出头,既聪明伶俐又如花似玉的姑娘,即使她的身份是那么的卑微,她也没有为了改变自己的境遇,而选择屈从于主人的淫威。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断定,年轻的潘金莲,是一个对自己的人生质量有所要求的人,她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未来的夫君,也有着美好的期待。

然而,潘金莲的生活却没有因为自己的要强而越变越好,她反而因为拒绝这个大户老爷而遭受了极其不公平的待遇,为她日后的堕落、人生悲剧埋下了种子。

这时候有人会问,武大郎虽然长得丑,但是他人很善良,而且对潘金莲也很好啊?潘金莲嫁给武大郎怎么就是个错误呢?

是啊,武大郎的相貌丑陋,身材矮小,本来不是什么错误。但如果武大郎这样一个被称为“三寸丁谷树皮”的人,他一没有钱,二没有势,可偏偏却得了一个潘金莲这样如花似玉的老婆,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他的罪过了。

这就是人性,如果一个丑人娶了个漂亮老婆,人们就会猜测,这个丑人要么是个有钱人,要么是当官的。总之,这漂亮女人是图他的钱或权才嫁给他的,绝不会是因为爱情。

只有当这个娶了漂亮老婆的丑男人有钱,或者有权时,人们才会在心里面得到平衡——我没娶到这么漂亮的老婆,不是我这个人不如他,而是我不像他一样,家里有钱、权。

然而,如果人们最终发现,这个娶了漂亮老婆的丑男人要啥没啥呢?人们会有怎么样的感受?

没有那些其他因素(对方的钱、权)压制的嫉妒就会涌现,人们会出奇的愤怒——这样的人也配娶这么漂亮的老婆?他的老婆一定是一时鬼迷心窍了,才嫁给他,现在她一定很后悔,一定过得很不幸,一定在心理层面上有些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所以,我肯定有机会接近她,满足她,解救她。

就这样,武大郎娶了潘金莲这件事,让他周围很多人的心理极其不平衡,在他们周围形成了一个扭曲变态的舆论环境。在这种舆论环境下,不管是武大郎相貌上的缺点,还是潘金莲心中的不甘和压抑,都会在潜移默化中被无限放大。

这样状态下的潘金莲,出现在那些浪荡的登徒子的视线中,就像香饽饽撞见了苍蝇。于是,在登徒子们不停的撩拨和挑逗下,潘金莲也开始破罐子破摔,跟他们同流合污。

善良的武大虽然在相貌上有缺点,但是他并不傻。他知道潘金莲嫁给他后,心里一直有委屈,有不甘。同时,他也理解潘金莲的这种心态,所以,对于潘金莲的“红杏出墙”的传言,他选择了隐忍,装作不知道。于是,武大搬离了清河县,来到阳谷县,远离那是非之地,远离那苍蝇一样的街坊邻居。

然而,另武大郎意想不到的是,他到了阳谷县后,等待他的并不是清净的新生活,而是一场注定的悲剧。

武大天真地认为,他之所以在清河县的生活受到困扰,是因为清河县的人不行,是周围觊觎他老婆潘金莲的人太多了,举家搬离清河县就能解决问题。

但是,后来怎么样了呢?他到了阳谷县后,周围的邻居们——比如王婆,很快就嗅到了潘金莲在和他这场不般配的婚姻中的压抑和不甘,所以,成功撮合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二人的媾和。

以前,武大郎也是无依无靠,真是把潘金莲当成亲人对待,所以对她的“出墙”的行为,选择不去相信,选择隐忍。然而,到了阳谷县后,情况可就不同了。

为啥呢?因为武大郎的亲兄弟武二郎回来了,不仅回来了,还成为了打虎英雄,成了县衙的都头。

有了这样一个弟弟,武大郎再上街卖炊饼时发现,周围人看他眼光都变了,跟他说话也变客气了。所以,当武大郎把潘金莲和西门庆堵在家里后,腰杆儿自然也硬了起来了。联想起清河县的流言蜚语,再加上潘金莲对自己兄弟都敢有非分之想,武大郎这一次选择摊牌。所以,最后的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结语

没错,潘金莲婚内出轨西门庆,却是是有违道德的行为,后来毒害亲夫,更是触犯法律,天理难容。所以,此文绝不是给潘金莲去翻案。

达文写此文的目的,是想探寻潘金莲和武大郎的这场悲剧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以及过程中,有没有哪些能够改变悲剧走向的关键节点。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锻炼我们,学会透过现象去剖析背后真相,让我们在遇到类似事情时,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

如果我们从潘金莲的个人视角,再重新看她和武大郎的这段关系就会发现,潘金莲的人生是极其不幸的。而她一生的不幸,其实都是拜所谓的道德、规矩所赐。

因为规矩,潘金莲没有人身自主权,连婚姻也只能听命于主人的安排。所以,她被主人强行嫁给了武大郎。

嫁给武大郎后,她又束缚于法律的规定(宋代法律规定,除非丈夫没有能力赡养妻子,或者丈夫三年不归的情况下,妻子才有权诉讼离婚。),跟一个自己不满意之人生活。

最后,她因为倾心于小叔子武松,摊牌后,被武松用道德之鞭羞辱之后(武松对潘金莲说,“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羞耻!”这等于是骂她猪狗不如),破罐子破摔,跟西门庆媾和,成为了破坏道德的罪恶之人,丢掉了性命。

所以你看,在潘金莲的一生中,规矩、道德,从来没有保护过她,反而总是束缚她,惩罚她,与她为敌。既然如此,从她的立场上看,为什么还要恪守那些规矩、道德呢?

从这个角度看,潘金莲的所作所为也就可以理解了。她不是什么天生的淫妇,她是一个不幸的可怜人。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责、去谩骂,这很容易,动动嘴皮子的事儿嘛!但我们遇到事情时,一旦习惯了用道德之鞭去羞辱、去践踏别人尊严,而不去分析事情背后成因与动机,那我们也等于将自己陷入了浅薄。

道德是用来律己,而不是用来责人的。所以,真正的道德卫士在面对道德问题时,应该是严于律己,宽恕别人。

试想一下,如果在那个大雪天,武松在面对潘金莲的越界表白时,能够站在潘金莲的立场,考虑下她一生的不幸。那么,武松一定就能表现得更成熟,说出的话就不至于那么绝,更不会挥舞起道德大棒对她猛捶。

怎奈当时的武松太年轻了,道德洁癖太严重了。所以,当他挥舞着道德的大棒砸向潘金莲的那一刻起,潘金莲对生活仅存的希望(对小叔子的不伦幻想)也被击碎了,武大郎苦心维持的家庭也就被打碎了。

如果武松能够理智一些,情绪上再克制一些,用比较智慧的方法,既拒绝了潘金莲,又能给她留几分面子(比如,强调潘金莲是个优秀的女子,武松也很欣赏。再提醒她,叔嫂的人伦关系不能打破,我们只能到此为止。今天的事情,一定是嫂嫂酒后失言,武松就当没有发生过。武松爱大哥,更希望嫂嫂照顾好大哥,武松也一定会一生尊重嫂嫂。),或许潘金莲会悬崖勒马,更不会堕落至谋杀亲夫的地步。

所以,世人都骂潘金莲不守妇道,但谁又曾将自己置在她的立场,思考过这件事儿呢?如果你是潘金莲,置于她的处境,过着她那样的日子,你会如何选择?你会不会像她一样犯错?

扪心自问,面对这些问题,达文也是无法给出答案。你呢?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水浒传》中的武大郎与潘金莲的婚姻是正确还是错误,谁是受害人?

从古往今来的历史经验里,我们看出,这绝对算一个错误。

漂亮的女人从来都是惹人注目,古有冲冠一怒为红颜,近有白鹿原的田小娥,都可以算是女人引发的纷争。漂亮的女人,应该嫁给一个能保护她,爱护她的人,这样才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潘金莲原来是地主的丫鬟,地主见她貌美与她私通被夫人发现,夫人毒打了她一顿,把她嫁给了最没出息的武大郎,这个婚姻一开始就是畸形的,夫人为了断绝她老爷再生非分之想,也报复了潘金莲,把他嫁给最低贱的人,也有羞辱之意。

潘金莲貌美如花,在古代也是大美女。而武大郎,人称三寸丁谷树皮,又矮又丑又穷,人生卢瑟,因缘际会得到了潘金莲,如获至宝,尽管他爱护有加,但这段畸形的婚姻注定没有结果。

武大郎为了生计,一天到晚要出去卖炊饼,勤快的金莲在家做炊饼,闲了一个人坐着发呆。日子一天天过,她何尝不想有所改变?找个有钱人,做个官太太,锦衣玉食,生个大胖小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偶然的相遇,她结识了西门大官人,命运让他们二人在一起,郎有情妾有意。古代的婚姻制度使潘金莲只能被武大郎休掉,而不能离婚。跟西门偷情被发现后,必须选择,要么停止和西门的关系,继续安稳做炊饼;要么和武大断了关系。武大若不同意离婚,她是无法和西门光明正大在一起的。于是为了改变,她选择了让武大离去。结果被武大的弟弟堪破,了结了他们奸夫淫妇。

武大与金莲的婚姻绝对是错误。貌美如花的金莲如果正常嫁娶,凭姿色绝对能嫁给有钱人家,当太太,享受生活,不被人看不起。武大既不能让她享福,也不能给她安稳,也没有知心话跟她讲,改变不了被别人轻视的命运。

剧中金莲还勾引武松,一奶同胞的两兄弟一个只能卖炊饼,一个却能打死老虎,哈哈,真会编。如果武松能够接受金莲,让武大跟金莲离婚,自己娶了她,恐怕是最好的;奈何天伦有道,武松不愿破坏哥哥的幸福,不忍拆散,殊不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武大跟金莲根本不可能平静如水。即使没有西门大官人,还有王财主,李员外,张老爷,赵公子,只要有机会,他们一定会为得到金莲,而加害武大。武松肯定也是喜欢金莲的,自古英雄爱美女,美女识英雄,他为了哥哥,不接受金莲,反而害了哥哥,唏嘘。

受害人,可以说相关的全部人都是受害人。武大命不该绝,被害死;潘金莲,西门庆短暂的鱼水之欢,送了性命;王婆收了银子,中间使坏,被判死刑,卖梨的诨哥以后没有免费的炊饼吃了,以后也没西门给他赏钱,父亲病重,他的日子恐怕以后相当艰难;武松也因为杀人罪被判流放。没有一个赢家。

以前大家都把潘金莲出轨当做不守贞洁的女人,现在逐渐的理解了她,但是出轨就是出轨,她怎样做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呢?

1,她跟武大摊牌,说自己不喜欢他,喜欢武松,让武大休了自己,让武松娶自己,相信经过权衡他们都会同意的,武大郎跟金莲没有子女,金莲喜欢武松,武松也是喜欢金莲的,只不过囿于伦理,不敢表达,武大为了自己兄弟和女人的幸福,同意休妻,再重新选一个合适的老手,两人一块做炊饼卖炊饼,金莲武松也能安稳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2,武松坚决不同意,西门大官人来调戏。遇上西门大官人后,两人陷于鱼水之情,想要长久,就得让武大休了金莲,直接跟他摊牌,三方对峙,让武大写休书,即使一开始不同意,日子过不下去,武大为了金莲幸福自己也能安生,也会同意的。

3,没了武松,也不会有人替武大报仇。提前把武松陷害或者直接杀死,也没有西门,金莲惨死,这个可能是有钱人最爱干的,也最不靠谱,武松是梁山好汉,兄弟众多,一旦迫害不成,叫来几个兄弟,分分钟平了阳谷县,活捉潘金莲,凌迟西门庆也有可能😂~

《水浒传》中的武大郎与潘金莲的婚姻是正确还是错误,谁是受害人?

谢友邀请。

《水浒》中潘金莲和武大郎明显就是错误的婚姻。

潘金莲本是大户人家的使女,就因为不肯和那大户苟且,才被大户倒贴嫁妆,没要武大一文钱,白白的嫁给了武大郎,可见潘金莲把那大户气成了什么样子?这样看来,潘金莲当时也算是个向往爱情的贞洁姑娘,只可惜嫁给了一个三寸丁谷树皮。

我不知道现在的姑娘如果被迫嫁给武大郎这样的男人,又有几人能将婚姻维持到底?就是今天身价过亿的煤老板找个小情人,也保不住就被小情人给戴顶绿帽子,更別说武大郎没有上亿资产,他只是个挑担串街卖炊饼的小贩。

所以潘金莲和武大郎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祸根。

要说受害者,武大武二潘金莲都是受害者。

《水浒传》中的武大郎与潘金莲的婚姻是正确还是错误,谁是受害人?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水浒传》书中武大郎与潘金莲的婚姻关系是合法的,但又不合常理,只能说这是一个畸形婚姻,很难判断正确与错误。

潘金莲是一个大户人家的丫鬟,做为丫鬟对婚姻是没有选择权的。

尤其签了卖身契的丫鬟,命运就完全交给了主人,被主人相中的可被纳为妾,但仍然为奴。也有的由主人的决定转卖或嫁人,卖与嫁给什么样的人,丫鬟是无权选择的,只能听天由命了。

书中对潘金莲的婚配说的很清楚:“潘金莲是一个大户人家使女,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纠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怀恨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嫁与他。”这段婚配有娶有嫁,说明这个婚姻在当时是合法的。

至于武大郎与潘金莲的婚配,用现在的眼光来审视,怎么说都不合理。用《水浒传》中的浮浪子弟嘲笑武大郎的话:“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是说婚姻双方是极不般配的。

武大郎与潘金莲的婚配中双方都是受益者。武大郎凭着“三寸丁谷树皮”的身材,娶了天仙的美人,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白捡个媳妇,美的冒了泡了!潘金莲虽然嫁给个丑丈夫,却摆脱了大户主人的人身纠缠,换得了人身自由。也算跳出了火坑,从此不在与人为奴。

同时两个人又都是受害者,不合理的婚配,必然会产生合理的后果。对潘金莲的出轨也无需过度指责,而武大郎的被害也完全在预料之中。因为从“好事”的开始就己经孕育了“恶果”。

《水浒传》中的武大郎与潘金莲的婚姻是正确还是错误,谁是受害人?

婚姻从古至今都是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大事,因为事关人生的幸福,所以人们在选择嫁娶的对象时,往往是慎之又慎。

可是武大郎与潘金莲两人的婚姻,说是机缘巧合也好,说是命中注定也罢,总之两个人在一娶一嫁之间,就结为了夫妻,后来他们俩还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最为人所熟知的夫妻之一。

所以关于他们俩的婚姻是正确还是错误?

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客观的的去分析。

如果非要下结论,我也只能说若是从当时的法律角度来看,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婚姻是合法的。

若是结合古往今来的历史经验来看,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婚姻其实不合常理,属于一种畸形的婚姻。

为什么这么说了?

首先,按照《水浒传》原著所述,这潘金莲本是清河县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

一般像她这样供人使唤的婢女,在宋朝的社会阶层中,虽然地位仍较为低下,但随着宋朝时期“良贱制度”的消亡,潘金莲的身份在法律上已经属于“良人”,已不再是“贱民”和主人家的“私产”,因此,潘金莲有资格可以和奴婢之外的人通婚。

但由于良贱之分、贵贱之别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

所以,对于潘金莲来说,她在婚配一事上,可选择的余地不多,要么被主人家收做通房,然后运气好的话能抬姨娘。

要么由主人家出一笔嫁妆,选择个老实可靠的人嫁了,不过嫁不了太好,不是府里的管事长随,就是府外的庄稼汉或者是市井之流,还可能是戏子(参考《红楼梦》中的袭人和蒋玉菡)。

要么运气好到极点,主人家出具放良文书,让她自由婚配。

可好巧不巧的是,潘金莲因为生得颇为貌美,很有几分姿色,因此被男主人给瞧上了,对方曾几番纠缠于她。

对此,潘金莲是二话不说,立马将这件事告诉了女主人,并表示自己绝不会如男主人所愿。

于是,该大户就因此怀恨在心,出于羞辱和报复的目的,就特意找来了清河县有名的人物,也就是被当地人笑称为“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然后不要一文钱的彩礼,反而还倒贴嫁妆,将潘金莲许配给了他。

“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作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能不花一文钱的娶到一个自带嫁妆的美貌女子为妻,这对于身高不足五尺,而且还面目丑陋的武大郎来说,无异于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他岂有不答应之理?

只是,武大郎在娶潘金莲为妻一事上,忽略了三件事,一是潘金莲不是自愿嫁给他的,二是他们俩彼此都不熟悉,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可言。

三是像他这种身材矮小而且面貌还丑陋可笑的人,在自身没有过人的才华和身份的情况下,娶一位美女为妻,则必然会遭到外人的羡慕嫉妒恨,极容易惹来是非。

果然,武大郎在娶了潘金莲后,就遭到了当地一群浮浪子弟的骚扰,这些人天天上门来骚扰他,并且还在他家门口大叫:“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

武大郎对此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选择逃避,从清河县搬到阳谷县去住。

可有些事,武大郎无法躲避,那就是他的个人条件实在是太差,用原文中的话来说就是:

“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会风流。”

因此潘金莲在嫁给武大郎后,她内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

所以在结合上述情况后,我也只能说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婚姻,属于虽然合法,却又是有违常理的畸形婚姻,其对错与否,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那么,武大郎和潘金莲谁是受害人了?

我认为武大郎是受害人。

为什么这么说了?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武大郎即便娶潘金莲为妻属于一种错误的选择,可他也不应该被害了性命。

在发现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奸情后,他无论是诉诸公堂寻求法律的保护,还是一纸休书休掉潘金莲,亦或是如同原文中那样,选择不计较,在被西门庆踢伤后,对潘金莲说:

“你救得我活,无事了,一笔都勾,并不记怀。”

这三种情况,都不会要了他的性命。

可是,为西门庆和潘金莲牵线搭桥的王婆,实在是心狠手辣,她给西门庆出了一个“长做夫妻”的主意,也就是用药将武大郎给结果掉。

王婆的这条计策一出,顿时让没想着要害武大郎性命的西门庆和潘金莲两人,经不住做长久夫妻的诱惑,于是,也就有了“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的事情发生。

至于我不认为潘金莲是受害人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当潘金莲在嫁给武大郎后,发现对方给不了她幸福安稳的生活,也看不到对方能改变命运的希望时,她大可跟武大郎提出“和离”。

反正《宋律》中有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问罪)”

但潘金莲却选择了出轨,不光选择出轨,最后还和王婆、西门庆一起,结果了丈夫武大郎的性命。

所以,像她这种为人淫荡并且心狠手辣的人,绝对不是受害者。

《水浒传》中的武大郎与潘金莲的婚姻是正确还是错误,谁是受害人?

绝对是一个错误!错误的造成错误的悲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