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是中国朝代的一部分,为什么匈奴不是?
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什么是中国朝代?如果以地理标准来定义的话,谁占领中原地区谁就是中国朝代,那么辽和金显然都不合适。那么,以什么标准来定义中国朝代?
什么是中国?
什么是中国?争论声音最大的莫过于,只有纯汉人建立的政权是中国朝代。南宋灭亡之后,“崖山之后无中国”这种说法甚为流行。按照这种说法,北魏、北齐、北周、辽、金、元、清都得从中国朝代中被排除在外。
以人种为核心的民族主义的历史观是狭隘的,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能够保证他们血统的绝对纯正。如果以人种来定义中国朝代的话,因为李唐皇族的鲜卑人血统,我们引以为傲的大唐也要被排除在外。古代中国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血液混来混去,谁又能保证自己的血统纯正性呢?
华夷之辩自古以来就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关于什么是中国,在摒弃了简单粗暴的“华与夷”二分法之后,韩愈在《原道》中的一句话成为了世人比较认可的答案: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程子亦云:“《春秋》之法,中国而用夷道,即夷之.” ——韩愈《原道》
《春秋》以“礼”作为判别夷狄与中国的标准,凡是言行符合“礼”的,夷狄亦可视为中国,反之,则中国亦可视为夷狄。“夷入夏则夏,夏入夷则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定义中国朝代的标准,并不在于自然地理形态,也不在于统治者的人种,而是在于它的文化形态是否合乎中国文化。
1963年8月,陕西宝鸡的一场大雨,将一个周代的青铜器从土山上冲到了一户陈姓人家,陈姓农民没有在意,便将这个青铜器卖给了废品回收站。后来,这件青铜器被一位宝鸡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发现,将其收购。十年后,这尊铜器要被日本借去展览之际,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在装箱检查时,发现了这青铜尊底部有122个字的铭文。
读了这122字铭文后,马承源激动的说道:“这是一件镇国之宝啊!”怎么回事呢?这篇铭文讲的是周代建造王城的事,记载了一个叫“何”的人,后来这个尊就被命名为“何尊”。何尊成为国宝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铭文中有四个震动史学界的字:“宅兹中国”,这是关中“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图-何尊上的铭文,是关于“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
“宅兹中国”,意思就是住在中国,古人所讲的“中国”是指天下的中央,并非地理意义上的中央,而是文明的中央。所谓文明构成,其核心不光是体现在政治层面、最重要的应体现在精神和道德层面。
对于一个国来说,只有在精神和道德层面上,能够建立起一套普世的秩序,才可以称之为文明。周礼,就是这样的普世秩序。所以,儒家的创始人孔老夫子,他穷极一生就是想让这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再恢复周礼。他从礼的背后,发现了仁,为人构建了道德和精神层面的心灵秩序。
(图-“礼”乃中国文化内核)
通过上面的叙述,再来看什么是中国朝代?就容易回答了。中国朝代,就是并不是指地理上的中原地区建立的国家,也不是指以某个民族为主建立的国家,而是指以共同的华夏文明组织起来的国家。所以,奉行汉文化的辽、金都是中国朝代,而只生活在单一的游牧民族文化下的匈奴人政权,虽与中国历史有联系,却仍然不是中国朝代。
辽是中国朝代的一部分,为什么匈奴不是?
决定政权性质的是:这个政权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统治集团的利益和属性。
当然,评价者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利益和历史观等来评价某个政权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我们从中华民族的角度来评价看待历史上中国境内各个民族政权,都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政权,包括契丹族建立的辽和匈奴族建立的政权,以及汉族建立的各个朝代……
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流长,在历史上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内涵是不同的,发展至今,是以汉族等为主体,包括56个民族,基本特征是多元一体。
匈奴族政权和契丹族政权(辽),以及当时的秦汉政权、两宋政权,都是古代中国的民族政权。
所谓的“中国王朝”——是中国国家的象征,不仅是古代中国的民族政权,更是古代中国的国家象征,往往统治区域是由中原地区不断向外扩展,乃至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南北地区……古代中国的版图也在不断扩大延伸……
从这个角度来说,能称得上“中国王朝”的民族政权,只能是汉族建立的秦汉王朝,而匈奴族政权只能是当时“中国王朝”内部的少数民族政权。
因为秦汉王朝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扩展至黄河、长江南北是“中国王朝”——中国国家的象征,匈奴族只是北部边地的少数民族政权。
(虽然,历史上匈奴族曾经西迁建立过庞大的匈奴帝国,但和历史上的蒙古帝国一样,都不属于“中国王朝”)
而两宋时期,汉族建立的两宋政权又是“中国王朝”——中国国家的象征,与其并立的契丹等族政权,也只能是“中国王朝”内部的少数民族政权。
(由于两宋政权的虚弱,契丹族建立的辽,一度统治中原地区,因而有人也称其为“中国王朝”)
而以后,少数民族政权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和满族建立的清朝又发展成为统一全国范围的“中国王朝”——中国国家的象征。……
因而,从中华民族的角度来说,匈奴族政权和契丹族政权,都是中华民族内部的少数民族政权,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又都不是“中国王朝”——中国国家的象征。
匈奴族政权和契丹族政权,只能是“中国王朝”内部的少数民族政权!!
辽是中国朝代的一部分,为什么匈奴不是?
这个问题就让匈奴非常尴尬了。
简单说来,辽朝之所以是中国的朝代而匈奴不是,根本原因在于:后人是这么说的。
说白了,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就这么简单。
但照顾到历史研究的严谨性,这样的结论怎么看都比较扯淡,事实上也确实扯淡。本着不能轻易让大家考100分的原则,即便没有区别,也要强行找出几处不同来。
在静夜史看来,辽朝和匈奴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文明程度不同
虽然都是发源于北方大草原,有过套马的威武雄壮,但辽朝在不经意间已经完成了影响本民族、东亚甚至世界的步骤,那就是“封建化”。
虽然当下“封建”这个词并不准确,但形容辽朝这样的少数民族非常合适,因为他们本身就经历了“封邦建国”的过程,走上了和中原王朝完全雷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而之所以出现如此巨大的文明飞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唐朝兼收并蓄的开放国策,将先进文明无私传递到边疆地区,使得这些少数民族受到了“点拨”,文明发展开始加速。
从此,他们再也不是那些只会套马的汉子了,最起码他们还会套妹子。
相比之下,匈奴虽然也会套妹子,但也只限于套妹子。从汉朝建立到汉武帝时期的70多年时间里,匈奴和汉朝和亲无数次,汉朝妹子送了无数个,却始终没有对匈奴的政权组织形式产生些许涟漪。到汉武帝大举反击匈奴时,匈奴虽强,但内部仍然是四分五裂的状态。这样的匈奴,即便再强,也免不了被汉朝各个击破的命运。
所以,因为辽朝形成了类似于中原王朝的政权组织形式,因此被后世承认。而匈奴虽强,但终归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强大部落,如果承认匈奴,那么柔然、突厥等都表示自己可以再抢救一下。
2、现实地位不同
辽朝之所以被承认,是因为不得不承认,因为和辽朝同时期的宋朝,实在是太不耀眼了。
虽然今天的宋朝被某些砖家学者吹上了天,甚至说宋朝GDP占到了全球的80%,但无论如何粉饰,都掩盖不了宋朝300年被北方政权压着打、吊着打的尴尬局面。而且国内多达433次的农民起义,足以将“富宋”之名打脸啪啪响。
因为宋朝如此不争气,所以当时的很多藩属国都向辽朝而不是宋朝进贡,至今俄语中“中国”的发音还是“契丹”。
虽然很多人将北宋定义为大一统王朝,但如此窝囊实属空前绝后,如果不将辽朝和宋朝并列,否定辽朝的历史地位,那么宋朝就更加名不符实,所以辽朝一定要被接纳,连带后面的金朝,而且一定要和宋朝地位对等,如此才能凸显宋朝的“伟大”。
所以作为陪衬,辽朝终于获得了“正统”地位,后世的元朝史学家修史时就采纳了这一做法。
而匈奴的存在,丝毫不影响汉朝的大一统地位,所以我们有信心将匈奴和周边的东胡之流归于一类。所以自带发光效果的汉朝不需要匈奴的“陪衬”,自然也就没有匈奴的正统地位了。
所以,无论辽朝有无“正统”地位,匈奴到底是不是封建政权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了现实需要,历史需要主观性地被解读。说白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为了当代人的需要,历史有时候不需要真相。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辽是中国朝代的一部分,为什么匈奴不是?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中国古代史由两部分组成:
其一,中原王朝的农耕文明,即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
其二,北方草原游牧渔猎民族的历史,即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黠戛斯~契丹~女真~蒙古~满族
最后,农耕和游牧两大部分在清朝合二为一。一般来说,以清朝中期版图为准,发生在这一区域的历史均属于中国历史。所以,匈奴人的历史肯定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1,从匈奴起源来看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一般来说,匈奴与华夏同源,大约约公元前16世纪夏朝灭亡后,夏后履癸(也就是夏桀)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在吞并其他草原部族之后形成了匈奴族。
或者说,匈奴王族原本就是华夏。
2,从匈奴的结局来看
汉朝之时与匈奴经历了从和亲到全面开战,最终匈奴一分为二――北匈奴和南匈奴。
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1年),窦宪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匈奴主力西遁,从此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此后,匈奴故地被鲜卑族占据,留下未西迁的北匈奴五六十万人全部加入鲜卑,史称“皆自号鲜卑”。
南匈奴则从东汉开始便内附中原,十六国时期的刘渊便是南匈奴王族出身。
南匈奴也好,鲜卑也罢,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变迁全部融入了华夏。
3,与高句丽对比
高句丽被唐朝所灭后,大部分被内迁中原,小部分进入朝鲜半岛,我们之所以认为高句丽属于中国历史,便是因为高句丽属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历史,而非中原王朝的历史。
匈奴同样如此,匈奴不属于中原王朝,但属于我国北方草原的历史,最终大半融入了华夏。
所以,无论从匈奴的起源和结局,还是从我国古代史的农牧两部分构成来看,匈奴无疑都属于我国历史的一部分。
辽是中国朝代的一部分,为什么匈奴不是?
辽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匈奴是世界历史的范畴!柔然、突厥、回鹘、黠戛斯所建立的汗国,同样也不是中国历史的朝代。这是为什么呢?
不知诸位有没有发现,同样是中国边疆地区在东北建立的政权,拓拔鲜卑建立的北魏、契丹辽、女真金、蒙古元、满洲清,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王朝,而来自于西北的民族政权在历史多不算中国的朝代。
东北少数民族政权接受汉文化,重儒尊孔,用中原的儒家文化来治理国家,任用汉人为官,并以中国自居!而来自西北的民族政权拒绝汉化,以劫掠敲诈中原王朝为目的,只想洗劫城池,不想承担管理的责任,说白了说是抢完就跑,没钱了再来敲诈,不给就抢,没有固定居所,四处游荡,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这就是匈奴的战术。
从箕子朝鲜、卫氏朝鲜,到战国时期燕国长城已经修到了襄平(辽阳),汉、晋时期在东北设置辽东郡、辽西郡、玄菟郡,东北同中原地区紧密相连,历史文化渊源颇深。
匈奴是游牧民族,活动在亚欧大陆,翻开亚洲地图,你会发现长城虽是传统中原王朝的北方边境,但却处于亚洲的中心线上。准确的讲,匈奴的历史属于世界历史范畴。
辽是中国朝代的一部分,为什么匈奴不是?
辽本身和匈奴不一样,它之所以国号起名为汉字辽肯定是靠拢汉文化,自然也属于我国一个朝代,只是辽朝在十一世纪名气打得不怎么响,委屈在更北方一隅,统治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渺无人烟的广大地区,面积看起来是个巨人实际上却是名副其实的空壳大国,和当时北宋,西夏,大理人口比起来少得可怜。这也是辽不足的一面,它这不足恰恰和匈奴很类似,所以有人会和它与匈奴作比较,就是因为他们统治区域大体相当,主要核心还是在今外蒙古和辽河一带,最重要的是它和匈奴龙兴之地比较接近也同属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类,一定程度延续本地区匈奴,突厥,回鹘文化,只是它较接近中原,所以它老早就和中原历代王朝打交道,从南北朝开始经历隋,唐,直到宋初才给了他复兴的机会。
向上题所述,辽和匈奴差别很明显,而且把不想干的时期放在一起,我想有些牵强。毕竟人家辽也没有匈奴那样具有号召的影响力,不像匈奴困了西汉一辈子,后又去了欧洲,出现了上帝之鞭。而辽朝相对而言,和匈奴有些相似,只是后来搞不过北宋,不得不签订《澶渊之盟》,那时辽朝还算实力处在顶峰,于1004年,有盛世之君辽圣宗和萧太后撑腰,本来已兵临北宋国都北大门黄河沿线,可惜出了一个寇准,就难了。辽朝不得已退回北方守住燕云十六州,赔些款就算满足了,它在之后的时间里不断向中原王朝靠拢,试图把自己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汉家王朝,和北宋互为兄弟,自称北朝。
所以辽和匈奴是有区别的,匈奴相反却没有辽那么深入,只是一个简单的游牧政权,典型的高原民族,和突厥,蒙古不无两样。这也就有上题它为什么不是一个朝代的原因,说实话匈奴和汉朝并起时还从来没有改过国号,它只简单称自己来自于夏朝后裔,在战国,秦,汉经历漫长的时期也照样按照自己生活方式,游牧于北方,过着掠夺式的军事进攻,从没有想着过着定居生活,它最后因汉武帝的出现迁徙到瀚海以北,居住在传统的鄂儿浑河地区,以狼居胥山为国山的北方游牧政权。
而辽朝呢,虽然很长时间仍以部落相称,仍以契丹为名,可是接触汉地时间较长,也常受统治,唐时设有松漠都督府,唐中期反叛唐朝,武则天兴师问罪也没怎么样,唐末天下大乱,契丹出了一个首领阿保机才算开始模仿唐朝,他于916年建国号契丹同时,在大臣的建议下,仿制长安城兴造城池,建设上京临潢府,后来又不断增设其他四京。947年耶律德光占领中原后,有必要改为大辽国,987年复名契丹,不断来来回回改动,辽道宗时俨然以中国自居。施行了两国制,南北官制,都设有枢密院,在管辖方面设有,道,州,路,县和北宋不无两样,虽然有契丹字,可是仍在汉语圈内,不像匈奴属于阿尔泰语系。所以辽属于中国一个朝代无可争议,而匈奴却只是北方一个游牧政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