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养心殿为何常年潮湿?到底有何奥秘?

作为对明清文化颇感兴趣的历史爱好者,平时没事到北京旅游肯定就往故宫钻,前些年到北京玩的时候,便去了趟故宫,走到养心殿时,确实如很多都市传说中提到的,与其他宫殿有很多不同。

在故宫的众多宫殿中,养心殿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一来是皇上办公的地方,二来就是腐蚀非常严重,与故宫中的其他宫殿形成鲜明对比。

考虑到养心殿的腐蚀过于严重,相关部门在2016年决定,用2.2亿元人民币的预算,好好修缮这座与众不同的宫殿。

由于我是在2010年左右去过故宫,当时还是给我们这些看客留下了不少未解之谜。

为什么只有养心殿这个地方腐蚀严重?是什么造成养心殿常年潮湿?这里有什么魔力,让几任皇帝纷纷选择在这个地方办公?

随着相关部门对养心殿的修缮,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就逐渐浮出水面。

其实养心殿这个地方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只要拍清宫剧,养心殿出镜率是最高的之一,甚至很多剧迷哪怕没去实地看过,都对其中布局了如指掌。

当然,如果仅仅说养心殿是清朝皇帝办公的地方,这个结论显然有些片面,毕竟当时的皇帝每天除了办公,也会住在里面。

如果用一种现代容易理解的方式说明,「皇帝」这个职业可以做到“居家办公”,尤其到了清朝中晚期,可以理解为“自由职业者”。

如果一个皇帝勤勉,那自然办公的时间多,但没有太强硬的约束,所以时间安排比较自由,起床、办公都可以是在养心殿完成。

既然养心殿不仅是办公室,那自然也收拾得舒适一些比较好,稍微观察就可以发现,养心殿的整体氛围与其他宫殿完全不同。

去过故宫的朋友应该都有跟我类似的感觉,大部分宫殿非常阴冷,尤其是一些比较大的宫殿(如太和殿)更是如此。去到这些宫殿附近,如果周围没人,甚至有些阴森可怕的感觉。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少了点生活气息,简称「生气」,地方虽大,但人呆在里面感觉非常不好,背后发凉。

对于皇帝来说,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要呆在这里,如果太阴冷,对身体自然不好,而且情绪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养心殿与其他宫殿都不同,整体布局有点“四合院”的意思,周围由红色的砖墙围起来,是个独立的小院。

而且在布局上,养心殿既紧凑又合理,每个房间安排妥当,皇上办公、休息、游赏都可以完成,虽然地方不如太和殿面积大,但确实多了一些温馨和温暖。

在这里办公,皇帝的情绪更好,甚至会有冬暖夏凉的感觉,至于为什么,我们按下不表,文章结尾揭晓谜底。

养心殿其实不是清朝皇帝“官配”的办公场所,清朝皇帝最正式的办公场所是太和殿,就是之前提到那所面积大,但有些阴森的宫殿。

据都市传说,雍正本来应该去太和殿办公,但他说去那就想起康熙,心里难受,既然养心殿也不远,还可以看到太和殿,就搬来养心殿办公。

真相如何我们吃瓜群众也不知道,但自此之后,清朝的皇帝就在养心殿待住了,直到咸丰皇帝,才搬到了圆明园。

养心殿除了布局合理之外,最大的谜团还是潮湿,内部的很多木头家具已经腐蚀得非常厉害,这也是一直以来的谜团,民间传说不少,直到修缮宫殿时,翻开地砖,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北京的冬天一直都是干冷异常,加上古代都是纸窗户,大雪纷飞时生火取暖一直是传统。康熙之前的多任皇帝在太和殿办公时,就是选择传统的生火取暖,但这种方式效果一般,而且会有烟,所以到了雍正就开始找新的解决办法。

在专家翻开养心殿外的地砖后,发现地砖下埋有两条管道,再进一步调查,其中一条是“烟道”,另一条则是“水道”。

说到这里,心思缜密的小伙伴应该发现端倪了,这难道是暖气吗?

没错,不仅是暖气,还是更为先进的地暖+空调系统,由于古时候不是燃烧天然气,所以会多出一个烟管,但其原理就和现在的地暖一样,甚至还要更实用。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水管在冬天流动的是热水,到了夏天则换成冷水,可谓冷暖双频,既是空调又是地暖,是不是很先进?

由于太和殿太大,对于当时的工艺来说,如果要在太和殿下铺设这两个管道需要花费太长时间,所以就作罢。但养心殿不同,占地面积小很多,所以铺设管道的难度也就自然少了,据分析,想要铺设完毕,仅需一个月左右就可完成。

也正是从雍正开始,养心殿成了皇帝的代名词,大家不管在游戏中还是影视剧中,对这个宫殿也就了解颇多。

这也就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厉害之处,通过冷热水交替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北京冬天干冷的问题,还顺手让夏天也变得凉爽异常,办公地方舒服了,皇帝自然也就更能待得住了。

作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之一,从这么一个小事情就可以看出当时还是有很多能工巧匠,直到今天,我们还是使用类似的方式。

只是随着清朝官僚和腐败,本应站在世界之巅的朝代,却被西方文明打得落花流水。

前面有个细节没有展开,咸丰开始把办公地点搬到圆明园,相信也是找到比养心殿更舒服的地方,而八国联军打入紫禁城的消息,咸丰也正是在圆明园收到的。

历史向我们证明,当一个朝代的掌权者,只贪图享乐,那就真的走到了末期。

从养心殿这个小事就可以一窥究竟,如果当时清朝的皇帝不是把这些技术用在享乐上,而是给工人更宽松的创新环境,那历史的结局也许会被改写。

故宫养心殿为何常年潮湿?到底有何奥秘?

因为“养心”的最高境界是“心静如水”,不“潮湿”说明缺水,缺水就无法“养心”。宫殿内有水就必然“潮湿阴冷”。一切就这么顺理成章,一切就这么水到渠成,一切的问题就这么迎刃而解!

故宫养心殿为何常年潮湿?到底有何奥秘?

故宫养心殿南北长约94.8米,东西宽约81.3米,占地约7707平方米。养心殿为工字形殿,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36m,进深3间,通进深12m。

养心殿是皇帝办公的地方。从雍正开始到宣统皇朝为止,清代共有八个皇帝居住于养心殿。顺治、乾隆和同治三个皇帝逝于养心殿。

那么故宫养心殿,为何常年阴冷呢?

经过专家考证,原来是养心殿地下的管道(地暖)所致。故宫的冬天比较寒冷,为了确保皇帝办公不受寒冷,工匠们创造发明了地暖,专门建设了地暖循环系统。但后来,令工匠们没有想到的是,不停循环流动的水,竟然把故宫变成了阴冷的地方。

故宫养心殿为何常年潮湿?到底有何奥秘?

寒假降至,我们的心已经开始“骚动不安”,小伙伴们都已经准备好要出去看看这大千世界,而最受欢迎的当属北京的故宫。

故宫“养心殿”是明清时期帝皇居住的地方,清朝时期的十二位皇帝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这个地方,这里是他们办公,召见大臣,休憩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在当时的情况肯定是比较适宜的地方,要不然皇帝也不会修建这样的地方,至少是冬暖夏凉。可是为什么现在的故宫“养心殿”常年阴冷潮湿?

故宫“养心殿”每年多要修葺一次,每次修葺都要花一大笔钱,往年修葺的工人发现养心殿常年阴冷潮湿。为了弄清楚这个原因,专家们通过挖开了“养心殿”的地底下,发现一排排有青砖铺成的管道,通过考究发现原来这些管道是当年的工人们专门铺上,用来在冬天的时候灌热水,使整个“养心殿”变得温暖,这些管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暖。

而现在已经过去这么多年过去,“养心殿”里的地暖早就没有人使用,导致管道长时间的积累水分,到夏天的时候水分蒸发,才导致“养心殿”常年阴冷潮湿。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想到这个办法来取暖。

所以现在的我们应该保护好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的财富-名胜古迹,慢慢的去探索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智慧,利用好他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继承并把他发扬光大。

我是篱上青,期待你的关注。

故宫养心殿为何常年潮湿?到底有何奥秘?

没去过不知道,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感觉。

故宫养心殿为何常年潮湿?到底有何奥秘?

在养心殿的地下有很多较粗的水管而且里面至今还有很多水。

原来养心殿寒冷潮湿的环境是因为它埋在地下水管中的水造成的。这些水管在之前是发挥地暖的作用。在冬天,通过加热水管里水就使得养心殿里的温度提高。后来因为皇帝搬走了,地下的""地暖""就没有再利用过,里面的水也没有排放出来,结果就造成了今天的寒冷潮湿环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