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蒙汗药是如何制成的?又该怎么解?

在影视剧作品中,如果有一群人想要迷倒另一群人所用的药肯定是蒙汗药。蒙汗药也是各种古代武侠小说中迷药的统称名字。

在真实历史中确实也有蒙汗药的存在,不过蒙汗药的效果并没有小说中写的那么玄乎,而且也不会像小说中写的那么简单。

制作蒙汗药的过程也是相当复杂,而且用量不好的话会直接导致人死亡,在建国之后也曾经有人利用蒙汗药来迷倒他人偷取钱财。

那么蒙汗药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又是如何制成的,那若真的中毒了又该如何去解读呢?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蒙汗药是用曼陀罗花来制成的,因为曼陀罗花本身就有一定的毒性和麻痹效果,所以经过萃取和陶制之后自然也能够达到一定的药理作用。

但如果想将曼陀罗花给提纯的话并没有那么简单。曼陀罗花的花瓣以及叶子毒性较低,而真正有毒的是它的种子。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曼陀罗其实也不只是用来下毒迷倒人,它本身也是一种中药,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有一些人将曼陀罗花提纯出来的药品用来治疗一些风湿病。简单的一个做法就是将曼陀罗的花泡酒,在风湿腿疼的时候可以将药酒涂抹在疼痛之处,能够缓解疼痛。

言归正传,蒙汗药也不是仅仅用来杀人,在相关市场上有记载,蒙汗药也可以用来麻醉作用。

宋朝有资料记载,当时医生在用火疗艾灸为他人治病的时候,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就会先让患者食用用曼陀罗花碾成的花粉,让患者昏迷,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就不知道疼痛了。

蒙汗药的制作并非是由曼陀罗花一种植物组成的,需要其他的药共同调制而成。在本草纲目中有所记载,八月的时候采摘曼陀罗花,在7月的时候采火马子的花,两者共同风干并且研磨成粉末。

这两个粉末混合在一起之后放在酒里面让他人喝下来,便可以让他人昏昏如醉。

其实曼陀罗花也并没有说的那么神秘,在中国南方野生的还是挺多的,在北方的一些地区偶尔也可以见到,只是并不常见。

比如在河南安徽等地的山间野地偶尔会出现,但是数量并不是很多,而且有很多人将曼陀罗花作为一种盆景种植在家里面。

不过无论是野生的还是家里种植的,它本身都有着很强的毒性,只要去碰曼陀罗的叶子,如果一不小心中了曼陀罗花的毒的话,症状较轻的话过一段时间会过来,若是症状较重的话应该及时就医。

如果小孩误食了曼陀罗花的叶子或花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给孩子催吐,曼陀罗化毒性发作的时间并没有那么快,若是在刚吃下去的时候人并不会立刻昏迷,而是慢慢的昏昏欲睡。

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先给中毒者灌一点水,然后通过催吐的方法让其将东西吐出来。吐的差不多的时候赶快送到医院,因为曼陀罗花食用过多或者中毒较深的话也会导致人死亡的。

有关于蒙汗药的制作,网上也没有太详细的教程,因为这个东西确实能够让他人用来犯罪,历史上有关于用蒙汗药犯罪的记录也有很多,大家了解就好,千万不要去模仿制作。

古代的蒙汗药是如何制成的?又该怎么解?

在古代,蒙汗药近乎神药,因为其用途广泛,似乎在哪里都能见到。是江湖中邪门歪道必备随身物品,是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随处可见的药品。而其作用也是刚猛至极,似乎用上一点,中药之人便会立即倒地不起,昏迷不醒。效果真的是如此吗?又是如何练制的呢?

蒙汗药的制作

在古代,没有化学这么一门,由于技术限制。古代制药大部分都是植物药,而关于蒙汗药的制作方法一般两种说法。

一、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又叫洋金花、大喇叭花,原产于印度,后引进中国,是一种很常见的花草。多野生在田间、道边、河岸、山坡等地方,主要危害棉花、蔬菜等,具有一定的毒性。由于曼陀罗花的花、子有毒,所以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治疗脸上生疮,小儿慢惊,大肠脱肛,麻醉剂等病状。

《岭外代答》谓:广西陀罗花,刻苦生原野,大叶局花,结实如茄子,而遍生山刺,乃药人草也。盗贼采干而末之,以置饮食,使人醉闷,则挈箧而趋。

蒙汗药就是所谓的麻醉剂,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阻断M-胆碱反应系统,对抗和麻痹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在古代经过熬制,晒干,研磨等一些手段,将其制成粉末,放到酒水里,喝其之人便会立即昏迷不醒。

二、乌草末

乌草末就是将乌草研磨成的末状药品,其中含有乌头碱,对人体的各种神经末梢及神经中枢具有先兴奋后麻痹的作用。

《齐东野语》记载:“草乌末同一草食之即死,三日后活。”

由此可见乌草末也有麻醉的作用,在古代很多的麻醉药中,都是以乌草末为主药,由此可见,用乌草末制作蒙汗药也很有可能。

蒙汗药的解毒

在古代,如果中了蒙汗药大部分是没有性命之忧的,只要大睡一觉,待到药性散了,毒自然就解了。除了这个最简单的方法,若想早一些苏醒,大多的方法是喝甘草片熬的药,甘草是一种很好的解毒良药,人们在身体机能出现絮乱的时候,喝一些甘草药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在现代方法更多,像催吐、洗胃、导泻,静脉输液、利尿以加速毒物排泻等均可以起到解毒的作用。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在没有化学,医学的前提下,仍能发明各种制药方法,更是具有传统的中医体系。虽然在近代史时中医受到了西医的冲击,甚至使人们怀疑他的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证明,我国的传统中医也越来越得到世界的认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精神必将走向世界。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古代的蒙汗药是如何制成的?又该怎么解?

古代的蒙汗药,是如何制成的?古代的蒙汗药,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蒙汗药是一种植物,名字叫曼陀罗,有野生的,有家里种植的,蒙汗药是用曼陀罗制作成的,曼陀罗,也叫金洋花,各地方名字很多,八月份开花,开花喇叭形状,有白色的,有紫色的,有黄色的,白色的是最多。

曼陀罗有家里种植的,一颗曼陀罗,如果给它一点农家肥,可以长得很大很大,秸秆很粗,叶子也很大,开的花朵也很多。曼陀罗在连雨季节怕涝,如果家里种植曼陀罗,注意防涝,涝大了曼陀罗可以自然死亡,曼陀罗怕风,秸秆很脆,曼陀罗最好是绑在树枝上,防止风把它刮断。

曼陀罗这种植物全身都是毒,曼陀罗这种植物的味道也不是那么好味的,开的花有点淡淡的香味,如果想留曼陀罗的种子,曼陀罗先开花的不要去采摘,让它自己慢慢的去变成种子,曼陀罗的种子一个月就能成熟,曼陀罗的种子浑身都是刺,很扎手,如果要留种子,在种子成熟前,我们要每天观察曼陀罗的种子,如果成熟了,及时的采摘,如果不采摘,曼陀罗的种子自己会裂口,种子撒在满地。

曼陀罗越到秋天凉爽开的花朵越多,早晨开花,晚上就可以采摘,采摘以后,把曼陀罗的花晾干保管,以防止腐烂。

野生的曼陀罗和家里种植曼陀罗疗效一样,同样都有剧毒,如果不小心吃了曼陀罗,人会精神失常,幻觉,自己什么不知道,这就是轻微的中毒,有一个老太太,为了治病,用曼陀罗的叶子,煮水喝,中毒一个月,自己什么不知道,在家躺了一个月以后清醒过来,如果想用曼陀罗治病,千万要小心。

古代的蒙汗药,也就是用曼陀罗制成的,为了小心,我没有必要说,需要了解的,大家可以上百度查一下。

曼陀罗属于中药,可以治疗很多的病,风湿病,用曼陀罗的花泡酒,哪疼擦哪,只能外用,不能内服。也可以用曼陀罗叶子秸秆,用锅烧开水,泡脚洗腿来治疗风湿病,在古代麻沸散,就是用曼陀罗和罂粟制作出来的。

如果误食了曼陀罗中毒了该怎么解?现在曼陀罗一般家种植的很少,大家都知道曼陀罗全身都是剧毒,都十分小心,尽量的避免靠近它,有的人一旦中毒了,有的人说用甘草煮成水,喝了甘草水,就可以解曼陀罗的毒,这个我不是十分了解,现在也看不到有误食曼陀罗中毒的,也没有看到用甘草能解曼陀罗的毒,如果误食中毒最好是上医院,让大夫用的方法治疗解毒。

古代的蒙汗药是如何制成的?又该怎么解?

蒙汗药,绿林好汉、江湖侠客们行侠仗义打家劫舍的必备良品。

不管是在武侠小说,还是历史演义小说里,蒙汗药都有多次出场纪录,多少英雄好汉就因为一碗蒙汉药,成为刀下之鬼,葬送了一世英名。

《水浒传》里吴用“智取生辰纲”,最关键的除了计谋,就是用蒙汗药麻翻了“青面兽杨志”和一群军汉。

蒙汗药真的有这么神奇?效果这么强吗?

虽然效果强、见效快,但是相对应的挥发性很高。

而且放在饭菜里面效果很差,放少了药力太低没用,放多了就有异味,被人会被人吃出来。

所以蒙汗药最常见的是放在酒水、茶水里面。古代的酒水因为技术条件差,度数比较低,味道也有很大的异味,最重要的是比较浑浊,蒙汗药放进去不易察觉。

当然,效果是真的非常强的,一旦中招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那么,蒙汗药是如何制成的?

蒙汗药在我国历史悠久,在宋朝时期,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就有记载,“五溪蛮汉,杜杞诱出之,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

这大概是关于蒙汗药的,最早的记载了。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记载,但是大都不是什么好的事情。比如《天龙八部》里面神仙姐姐从小长大的“曼陀罗山庄”,可是一大险地。

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就是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好神奇的样子。

“曼陀罗”一词其实本来是梵语,在佛教、佛经里面“曼陀罗”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象征着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

看到这,朋友们有一些想法了。

没错,曼陀罗花其实是来自印度的一种外来物种,后来随着中印文化的交流,大概是随着“佛教”来到了中原,并且生根发芽,发展壮大,广泛分布于中华大地,现在农村地区应该很常见,我的家乡齐鲁大地就有很多。

中了蒙汗药,应该怎么解毒呢?

唐朝的药王孙思邈,在千年之前就已经在《千金方》里留下了解毒方法。“甘草解百药毒”,服用甘草汁就能解毒。

现在来说应该没有人会被蒙汗药麻翻,但是误食曼陀罗的种子、果实、花叶,导致曼陀罗中毒的人还是有很多的,严重的甚至会因为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小朋友接触,或者有小朋友的家庭直接清除庭院附近的曼陀罗花。

一旦发现有误食曼陀罗花的情况,还是赶紧送往医院救治吧。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古代的蒙汗药是如何制成的?又该怎么解?

在武侠小说和历史演义小说中,经常会看到蒙汗药的身影,例如《水浒传》中,蒙汗药就经常出现,比如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蒙汗药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那么,古代的蒙汗药是如何制成的?又该怎么解呢?

据记载,所谓蒙汗药,是将曼陀罗花的花朵晒干后,研磨成细粉而成。换句话说,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就是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原产于印度,曼陀罗的名称来源于梵文Mandala的译音,它还有许多的别名,例如: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

《本草纲目》记载:

(曼陀罗)花、子主治诸风及寒湿脚气,煎汤洗。又主惊痫及脱肛,并入麻药。

而曼陀罗花成为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其原理是曼陀罗富含东崀菪碱,东崀菪碱是曼陀罗花发挥毒性(麻醉)的主要成分。

东崀菪碱不仅具有麻醉效果,而且还是一种脂溶性化合物,当它接触到人体的皮肤黏膜上时,很容易被吸入人体。换句话说,富含东崀菪碱的曼陀罗能很快发挥麻醉效果。

史书上有关以曼陀罗作为蒙汗药的记载有很多,例如,司马光在《涑水记闻》记载:

五溪蛮汉,杜杞诱出之,饮以曼陀罗酒,醉之,昏醉,尽杀之。

再如,清人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用风茄(曼陀罗花的别名)为末,投酒中,饮之,即睡去,须酒气尽以寤。”

那么,蒙汗药又是怎么解的呢?

首先,蒙汗药可以等药效过后自然醒,或者直接用凉水打脸。此外还有药物的解法。

例如,在沈括的《补笔谈》中写到,可以用一种名为“坐拿草”的叶子作为蒙汗药的解药,所谓坐拿草,就是指紫色曼陀罗花未开花时的植株。而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用大豆配上甘草可以在一定程度解除蒙汗药的麻醉效果。此外,用绿豆和甘草煎汤频繁服用,也能很好地解除麻醉效果。

古代的蒙汗药是如何制成的?又该怎么解?

说到古代的蒙汗药那就像神药一般,只要在酒里撒上一点粉末就可以放倒几个大汉,甚至把粉末放在竹管里点燃,然后往房间里一吹,里面的人就晕倒了。那么在历史中真的有这种蒙汗药吗?药效真有这么神奇?其实真正的蒙汗药是有的,只是药效可能与小说和影视作品中会有差距。

要说蒙汗药使用频率最高的应该是《水浒传》了,那些绿林好汉一言不合就放药,那些中招的人不管有多强壮,都会随之倒下。但其中一位好汉却能够识别酒中的蒙汗药,那就是武松。

武松看到孙二娘端过来的酒后说了一句:“你这酒看起来有点浑啊。”

由此可见,蒙汗药并非无色无味,它是一种容易让人察觉的药物。但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把它神化了,只用一小包,甚至是在指甲上弹一点就可以把人放倒,这是不科学的。

蒙汗药如何制作?

蒙汗药的主要成分是曼陀罗花,但也会添加其他东西进去,比如草乌。据说还有可能添加了“押不芦”,这是一种产自西域的植物,又叫“鬼参”,有强烈的毒性,但同时又具有催眠麻醉的效果。

古代蒙汗药的精准配方如今已经失传,但这种药最早并不是黑店专用,而是用在医疗上。

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就记载了用曼陀罗花和草乌混合,再配酒喝下,用于在整骨的时候作麻醉用;宋代的《扁鹊心书》中把曼陀罗花的粉末称为“睡圣散”,病人服用以后当即入睡,然后进行针炙、火炙之类的操作也感觉不到疼痛。可见这是一种全麻的药物。

蒙汗药的解药

蒙汗药配方已经失传,因此解药自然也没人知道。药王孙思邈认为甘草可以解百药毒,自然也能解蒙汗药的毒。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甘草里面的甘草甜素中有一种葡萄糖醛酸,可以与体内的有毒物质,比如羟基或羧基相结合,然后再反应成无毒的物质排出。

看似很科学的解毒方式,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吃了蒙汗药的人一般都处于昏迷状态,这时候要灌药水进去很难,而且也很危险,容易被呛到。

因此,如果不小心吃了蒙汗药,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送医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