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可以欺负洪秀全、韦昌辉,为何不敢杖责石达开?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中正将军。尤其是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杨秀清的权力日益膨胀。 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为何杨秀清敢欺负洪秀全,但是却不敢欺负石达开?我们其实可以把这个问题拆封成两部分。

我们首先来看看杨秀清的权力为何会凌驾于建立了太平天国的洪秀全。

杨秀清之所以硬气,是因为他手里有着兵权。只要他下了命令,即使是洪秀全都会被士兵团团围住。

记载称,(杨秀清)军事上,一纸令下,全国兵将星驰电集

在农民起义军当中,讲究的不是什么礼法道德,而是信奉着拳头即正义,杨秀清掌握着兵权,所以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撼动他。

其实兵权本来是在洪秀全身上的,但是后来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后开始享受奢靡的生活,军权自然旁落到了杨秀清这里。杨秀清的确是强,但要是没有猪队友的助攻,他也不会如此轻松夺得军权。

《太平天国史》这本书对杨秀清的评价是非常高的,里面称他任太平天国正军师,总理军国,出现了一个在农民起义史上未有的高度集中的权力。

杨秀清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他的手腕非常厉害,通过政治运作,很快就实现了权力的集中,这里说的权力可不仅仅是军权,还有统治权,这种情况,在历史当中都是非常罕见的。

杨秀清集权的过程非常顺利,因为和他竞争的对手大多是有勇无谋之辈。杨秀清非常的机智,他自称是天父,以此来赢得人们的尊重。

杨秀清的骚操作思路肯定是来源于洪秀全,洪秀全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地位,就是因为他成功利用了农民阶级的封建思想。洪秀全自称是上帝,而杨秀清自称是天父,在辈分上碾压了洪秀全。

洪秀全当然知道杨秀清的阴谋,但如果他拆穿了杨秀清的把戏,那么他自己也会被推下神坛,所以他选择屈服。洪秀全的性格非常懦弱,面对强势的杨秀清,他虽然有杀心,但是他本人是不敢正面反抗的,因为他害怕自己有可能会被暗杀。

洪秀全明面上最大,打压洪秀全肯定是必要的话。而韦昌辉曾经得罪过他,事迹在很多书中都有,所以他也各种针对韦昌辉。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杨秀清为何没针对石达开。其实这件事非常好理解。杨秀清是非常理性的,他做事的目的性非常强。

石达开的情商很高,做事非常的圆滑,从来就没有得罪过杨秀清,杨秀清自然不会主动去找事,杨秀清虽然势力很大,但是他同样害怕自己遇到四面楚歌的情况。

再说即使杨秀清对石达开真有敌意,他也不一定敢和石达开正面对抗,石达开手中掌握着很多的兵力,而且石达开本人是个优秀的将领。如果杨秀清真的对石达开动手,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他常年都在外打仗,要是没有合适的理由,杨秀清也不可能将他调回。

杨秀清可以欺负洪秀全、韦昌辉,为何不敢杖责石达开?

尽管太平天国的建立,离不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但在太平天国中,他却只能算是精神领袖,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东王杨秀清。

(杨秀清剧照)

说起来,杨秀清自幼父母双亡,全靠族人给他一口饭吃,才勉强活了下来。

贫贱的出身,让杨秀清不得不早早随年长的族人到紫荆山一带去做了一名烧炭工。终日辛苦劳作,但仍然摆脱不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苦难生活。

虽然没有读过书,但苦难的生活,并不能将他折磨得精神更为麻木,反而让他对现实的生活更加不满。

洪秀全和冯云山来到紫荆山宣传拜上帝教时,许多烧炭工纷纷成为他们的信众,杨秀清也在大家的发展下,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杨秀清在信仰拜上帝教后,并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但他却很快跻身于领导核心圈,并在地位上仅次于洪秀全。

那么,杨秀清是怎么操作的呢?

原来在1847年时,由于冯云山四处发展信众,再加上他又带着信众四处打砸寺庙等,引起了官府的注意,很快便被抓捕入狱。

事情发生后,洪秀全见形势不好,担心接下来他也会身陷囹圄,所以假称他要回广东营救冯云山,也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

这下,几千名信众群龙无首,大家惶惶不安,唯恐也会受到牵连惹上官司,所以一时说什么的都有,负面情绪更是像传染病一样在信众中扩散。

眼看好不容易拉起来的队伍要散,在这危急时刻,杨秀清想到洪秀全一向自称是上帝的次子,于是他灵机一动,也假称自己是天父下凡,对信众多加宽慰。又鼓励他们一定要齐心协力,救出冯云山,这才是正途。

杨秀清这一番操作,不仅成功地稳定了大家的情绪,还成为了大家的主心骨。

还真别说,杨秀清的领导能力真不是盖的,大家听他的主意,还真把冯云山给救了出来。

(洪秀全剧照)

随冯云山一同回来的,还有闻讯赶回来的洪秀全。当他得知杨秀清的神操作后,为大局着想,也只能顺水推舟,承认了杨秀清的“天父”之事。

冯云山虽然劳苦功高,但他由于只是“凡人”,所以他也只能把二把手的位子乖乖让给了杨秀清。

杨秀清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光有领导能力,还能征善战,很有谋略,因此在随后的起义中,大放异彩。

反观洪秀全,则就黯然得多,毕竟他只是个数考不中的读书人嘛!

所以在天京建都后,洪秀全索性把军政大事都交给杨秀清来打理,而他则拥着众多王娘们,在后宫里过起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来。

杨秀清总理国事后,还是非常敬业的。

他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要求朝廷上下都要谨守秩序,知人善用,赏罚有度。

由于他办事公正,很快便赢得了民心。

不过,时间一长,杨秀清就膨胀了。

当时,除了天王洪秀全和他之外,还有四大王,他们分别是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

其中冯云山和萧朝贵在起义的过程中就已经战死了,也就是除他和洪秀全之外,太平军中,权势最大的就是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

(韦昌辉剧照)

杨秀清颐指气使惯了,再加上他又屡次用“天父降临”的套路对付洪秀全。

洪秀全也不敢揭穿杨秀清的把戏,毕竟揭穿了他,自己的精神领袖也就玩完了。所以为了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他也只能任其欺负,忍气吞声。

既然天王老子都不怕,杨秀清还怕谁呢?

他见韦昌辉有功,便刻意羞辱打压他,先是夺了他的兵权,又在韦昌辉部下失职时,故意当众杖责他。后来,他的哥哥与自己的妻兄因争地起纠纷时,他故意令韦昌辉来处理此事。韦昌辉被逼无奈,只得将哥哥五马分尸,才没给他留下话柄。

杨秀清这种种行为,让韦昌辉恨得咬牙切齿,觉得他欺人太甚。

让韦昌辉更不爽的是,杨秀清只针对他,却对石达开非常客气,从来没有羞辱过石达开。

那么,杨秀清为何不针对石达开呢?

石达开这个人为人豁达,少年时做过贩牛卖鸡的营生,由于他为人诚信有义,四乡八邻的人都与他关系亲厚。这使得他很有群众基础,被冯云山作为重点吸纳对象,共图起义大业。

(石达开剧照)

石达开骁勇善战,在与清军作战中,数战数胜。

起初,石达开被留在天京辅佐杨秀清处理军政事务。但不久后,杨秀清为了削除韦昌辉的兵权,就把石达开调离天京,让他接替韦昌辉掌兵。

这之后,石达开便一直在外征战,镇守一方。因此,他和杨秀清一个主内,一个在外,根本没有机会发生正面冲突。

同时,石达开这个人军政严明、对百姓很仁爱。在镇守地方的时候,他为了能让百姓休养生息,数次减轻赋税。同时他又礼贤下士,知人善用,因此在民众中很受爱戴。甚至一些读书人听说了石达开的行为后,都一改往日对太平军的印象,积极支持太平军。

杨秀清是个聪明人,他绝不想因为羞辱石达开,引发众怒。再加上他认为石达开对他的地位并不会构成威胁,所以他对石达开的态度就温和得多。

不过,随着杨秀清的野心越来越大,最后竟以“天父”的身份逼迫洪秀全封他“万岁”,最终为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而杀他的人,正是那个平日对他畏惧不已的韦昌辉。

(参考史料:《太平天国史》《太平杂说》)

杨秀清可以欺负洪秀全、韦昌辉,为何不敢杖责石达开?

石达开确实有才,也的确有可敬之处。可惜,杨秀清活着的时候,还真就轮不到石达开炸刺儿,他的地位连韦昌辉都不如,最多排在第四。天京事变前,杨秀清戏弄过洪秀全,也杖责过韦昌辉,但没有怎么与石达开交恶,这并不是他不敢,而是没有必要。

在拜上帝会成立初期,洪秀全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了。可是,老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光靠着老洪一个人,浑身是铁打得多少钉儿?所以,在传教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非常重要的追随者,这就是太平天国早期的五位王爷。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奋力搏杀,在永安时得到喘息,并初步建立政权。当时,作为天王的洪秀全,搞了一次“封王拜将”:

命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萧朝贵为西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诸王中,其余皆受东王杨秀清节制。

经过永安建制,自洪秀全以下,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有了位次。而这个位次,基本上是按照他们起义前在拜上帝会的地位来决定的。不同的是,杨秀清的位置被提高了,反超了冯云山。当然,这是洪秀全的一种权衡之术。

可惜的是,此后冯云山、萧朝贵战死,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根基尚浅,东王杨秀清便越发膨胀起来。定都南京后,洪秀全又终日躲在天王府逍遥快活,致使军政大权旁落于杨秀清身上。

杨秀清虽然瘦小,却十分精明。他假装天父下凡,借助天父之口来招摇撞骗,弄得洪秀全也无可奈何。毕竟,太平天国存在的根基,就是拜上帝会这一套理论。如果拆穿杨秀清,就等于拆了太平天国的台。

随着杨秀清欲望的膨胀,他也开始从洪秀全身边捞好处,有时甚至还恫吓洪秀全。当然,除了拐走天王府的几位女官,杨秀清倒也没怎么虐待洪秀全(事见史景迁:《太平天国》)。可对于地位仅次于自己的韦昌辉,杨秀清还是不断打压的。韦昌辉最惨的时候,是被杨秀清毒打了一顿,可他却没有能力反抗。

根据石达开被俘后的口供,洪秀全曾经密谋除掉杨秀清,是天京事变的幕后主使。可是,石达开这个人比较聪明,真到杀人的时候,只要北王韦昌辉和燕王秦日纲去了。这才有了血洗东王府。

天京事变闹得很大,不仅死了杨秀清,还搭上了数万官兵的性命。最后,洪秀全没法收手,又处死了韦昌辉和秦日纲。当前面的杨秀清、韦昌辉死后,原本就不是很弱的翼王石达开,一下子成了仅次于洪秀全的人物。

可生性多疑的洪秀全,又想软禁石达开,才逼走了这位原本最为忠心的翼王。石达开率精锐出走后,原本想实现西征的战略意图。可惜,石达开用兵并不顺利,最后被困大渡河,投降后被清军给剐了。

可以说,天京事变前,杨秀清权势很大,戏弄过洪秀全,也打过韦昌辉,但对于一个没有怎么与自己为敌的石达开,还是比较温和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杨秀清就不敢动石达开。要知道,论宗教地位、官职大小和军事能力,石达开都不及杨秀清!

杨秀清可以欺负洪秀全、韦昌辉,为何不敢杖责石达开?

杨秀清假借“天父附体”,杖责洪秀全、欺负韦昌辉都不假,但要说他畏惧石达开,也非实情。

石达开是广西贵港人,不同于杨秀清、冯云山等泥腿子,石达开出身富裕人家,但到了他父亲石昌辉(你没有看错,和韦昌辉重名)那一代家道开始中落,加之石昌辉早逝,石达开14岁就出来跑江湖,卖过鸡鸭,做过牛贩,还倒卖过木炭,在此过程中结识了天地会首领--后来的太平天国主将罗大纲,也正是罗大纲引荐,在广西传教的洪秀全、冯云山慕名来访,永安建制后,20岁的石达开能加封“翼王”,与他的资历、能力是分不开的。

杨秀清是广西桂平人,他5岁丧父,9岁丧母,由伯父杨庆善抚养成人,家庭十分贫困,以烧炭为生,入太平军后与石达开相识,论年龄、资历、地位,杨都在石之上,永安建制中,杨被封为中军主将,东王,地位在诸王之上。

但此时大家同仇敌忾,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

真正的矛盾发生在占领南京以后。

此时的杨秀清,早已不是那个为了一日三餐烦恼的烧炭工,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把手--东王,不仅如此,他还时不时来个天父附体,假借上帝之口发布命令,把洪秀全搞的欲仙欲死。

例如有一次他忽然大呼“天父上身”,让人把天王及一众大臣喊到东王府,责令洪秀全封杨秀清连同他的儿子为万岁。当着文武百官,洪秀全只能答应。这也为后来的天京事变埋下伏笔。

而杨秀清与石达开的矛盾也诞生在这段时间,这里边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却说杨秀清有个年龄相仿的叔叔,史书中称呼他为:同庚叔,至于是亲叔叔还是本家没有详细描述,有一天这位同庚叔路过秦日纲的燕王府,府门口牵马的见到他没有下跪行礼,同庚叔勃然大怒,把牵马哥暴打两百鞭,就这还不解气,又把牵马哥押送到天朝刑部,要求从严从重处理。

刑部负责人叫做黄玉昆,他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天平天国元老、天朝刑部负责人兼南王冯云山的救命恩人;一个是翼王石达开的岳父。

黄玉昆是个明白人,见牵马哥已经被打了两百鞭,再大的罪也都可以抵消了,所以坚决反对继续加刑。

本来这就是一件小事情,但同庚叔不买账了,觉得黄玉昆这个老家伙完全不给自己面子,于是跑回家报告大侄子杨秀清:叔叔被人欺负了,你要给叔叔做主。

杨秀清老谋深算,觉得这是个修理石达开的好机会,于是马上下令,要求石达开抓捕黄玉昆。石达开也不是傻瓜,你杨秀清官职再高,这么刻意羞辱我也不答应,而黄玉昆则趁机提出辞职,自觉面子受损的秦日纲和天朝朝内官领袖兴国候陈承瑢也都提出辞职。

但杨秀清不想善罢甘休,他不但亲自抓捕了黄玉昆,还把把秦日纲 、陈承瑢都锁拿起来,解交韦昌辉,最终:秦日纲被打了一百棍,陈承瑢打了二百棍,黄玉昆被打三百棍,黄玉昆还被革去侯爵,降为伍卒,牵马哥被五马分尸。黄玉昆被打后,羞愧难当,投水自杀,后被人救起。

杨秀清的做法可以看做是杀鸡儆猴,通过这件事情打击和自己不亲近的石达开和秦日纲,在这局博弈中,他赢了,但也埋下了祸根,天京事变中,韦昌辉大开杀戒,秦日纲推波助澜,石达开虽没有表态,但明显不支持杨秀清。

可以说,杨秀清的死完全是自作孽。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杨秀清可以欺负洪秀全、韦昌辉,为何不敢杖责石达开?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反清政权,虽历时只有14年,但影响非同小可。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且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而且军队规模之宏大史无前例,军事实力之强大令人畏惧。然而这场伟大的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与它领袖集团里的明争暗斗直接挂钩。而杨秀清则是这场内斗的核心人物之一。他骄而傲下,狂而犯上。他目空无人,飞扬跋扈。可有一个人他不敢妄为,那就是石达开。然而石达开权位不及洪秀全与韦昌辉,为何杨秀清只对他有所顾忌呢?

首先石达开文韬武略,令人佩服。不论是打仗还是治理,亦或是外交,他都处理的尽善尽美,连曾国藩都称他为“诸贼之冠”。在和清朝的战役中他锐不可当,战果累累,以至于清军每每得知是他出征,都避而逃之。皖南民情顽悍,不满太平宗法之制。洪秀全派他前去处理,他以诚待民,立乡绅为官,监督百姓造粮册;抓盗贼,严军纪;设口岸,征舟税;打压豪强,救济贫民。在与洋人外交之时,他据理力争,强硬不屈,拒绝清政府与洋人签订的任何条约。当时太平天国初建,清政府硬实力还在,很多棘手问题都还得倚仗石达开来摆平。

其次石达开见义勇为,深得民心。民间传言“翼王达开到宣州,穷苦百姓有出头。打倒州官清血债,穷人个个把翼王拜。”可见石达开是众望所归。如果杨秀清无故杖责石达开必然遭到世人的唾弃。

另外石达开对杨秀清的威胁不大。他为人低调,没有野心,平日与人相处谨小慎微,审时度势。长年在外征战,不参与宫中之事。而且杨秀清一直以来就想拉拢石达开,以对付洪秀全和韦昌辉。所以他不会随意的得罪石达开。

除此杨秀清可以欺负洪秀全和韦昌辉也有猫腻。起初洪秀全十分信任杨秀清。不仅把军中大权交给他,定都后深居内宫,还将天朝之事一概交给他处理。杨秀清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渐渐地他开始不满足于此,不断膨胀,动辄就以“代天父传言”,在势力范围内胡作非为。洪秀全身为一朝之主,为了维护“天父天兄”的权威,迫不得已谓杨秀清“攻大酬轻,万岁之称就宜顺天应人。”杨秀清竟坦然接之,越发肆无忌惮。

他对韦昌辉更是毫不顾忌,大力打击。然而韦昌辉却对他阿谀奉承,每每遇到他都显现出恭敬侍奉之意。韦昌辉的亲哥哥与杨秀清的妾兄争夺房产之时,韦昌辉怕开罪于杨秀清竟将自己的哥哥五马分尸。

由此可见,韦昌辉乃狠人也。不过这一切都只是苦肉计。为了麻痹杨秀清,他俩忍辱负重。因为杨秀清手握军权,还有“天父附身”的特殊身份,他俩只能出此下策——一味地退让使杨秀清膨胀至迷失自我,最终引得众人不满。这样再找他算账也就名正言顺了。这么看来,明面上石达开看起来更难对付,可实际上真正能将杨秀清推向深渊的是甘受欺负的洪秀全与韦昌辉。所以看起来弱的不一定真弱。他可能比明面的强者更具有毁灭性。

杨秀清可以欺负洪秀全、韦昌辉,为何不敢杖责石达开?

杨秀清,靠着装神弄鬼混成了“天父”

清朝末年,阶级矛盾激烈,战争频发,广大的农民深受其害,杨秀清也是深受迫害的劳苦大众的一员,1843年,杨秀清参加洪秀全和冯云山创立的拜上帝教,当时他还是非常不起眼的。后来冯云山因捣毁庙宇入狱,洪秀全前去解救冯云山,地主阶级趁机迫害教众,群龙无首的拜上帝教陷入了恐慌,头脑灵活的杨秀清就想到了当地风靡的降童巫术,自己装成“神灵附体”的样子,向教众传达天父的旨意,团结教众共同抵抗外敌,拜上帝教得以保全。

洪秀全与冯云山回来后,觉得这种方式不违背初衷,还能提高组织凝聚力,也就默认了,甚至频频使用,为起义造舆论,金田起义的成功,杨秀清装神弄鬼的这一招可谓是功不可没。

1851年太平天国成立,洪秀全就任天王,同时分封诸王,杨秀清得了东王的封号,同时担任太平军的最高统领,掌管太平天国的军权,在战争年代,拥有兵权就代表着拥有了权利的保障。

此后杨秀清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最大发挥,也渐渐地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而洪秀全只是作为精神领袖被放上了神坛,其实已经被杨秀清架空了。

自恃功高、滥用职权、惹起了众怒

杨秀清接管太平天国之后,带着太平军攻下江南、突破了清军的围困,赢得了将士们的崇拜,自恃功高的杨秀清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处处打压众王,连洪秀全都不放在眼里了。

有一次韦昌辉的父亲上街时,“冲撞”了杨秀清,杨秀清就不依不饶,非要杖责韦昌辉的父亲,幸好韦昌辉及时赶到,求情不成只能选择替父亲受过,让杨秀清杖责自己;杨秀清与之素来不和,这次事件就是杨秀清故意找韦昌辉的不痛快,见此情形很痛快地下令将韦昌辉杖责一百,被杖责的韦昌辉不仅受了皮肉之苦,还丢了颜面,心里更加痛恨杨秀清,本就不和的两人这次算是撕破了脸。

杨秀清或出气、或立威,收拾众王是常有的事情,就连洪秀全也经常被他杖责,话说有一天,杨秀清让人把他抬到天王府,让洪秀全出门迎接,洪秀全也是毕恭毕敬的出门迎接了,结果杨秀清又故伎重施,和洪秀全说他的侍女对他“不敬”,洪秀全管教无方要杖责四十,当时很多人都为洪秀全求情,但是杨秀清以“天父”的名义,不允许众人求情,最后洪秀全还是被杖责了。

杨秀清时常欺辱众王,为何唯独对石达开礼遇有加?

杨秀清之所以能够在太平天国里横行霸道,主要就是因为洪秀全等将领,玩物丧志,只知道躲在天京城里享乐,需要靠杨秀清带兵御敌,保护自己的胜利果实,即使受了杨秀清的闲气, 也只能忍着,杨秀清才越来越嚣张;石达开和他们不同,他手握重兵,一直征战于对抗清军的最前线,他的军队是太平天国最强悍的有生力量,石达开在军中威望极高,一呼百应,所以杨秀清对待石达开一直是客气有加。

石达开不仅在军中威望高,在百姓中也很有影响力,因为自己也是苦出身,所以石达开一直尽自己所能帮助穷苦百姓,整肃治军,不准军队为害百姓,所以石达开的军队走到哪都能得到百姓的欢迎,这是太平军其他将领望尘莫及的。得道者多助,受到群众爱戴的石达开是杨秀清不敢惹的。

杨秀清敢杖责洪秀全、韦昌辉,但却不敢为难石达开,原因就是如此,他不但不敢苛责石达开,甚至还想要拉拢石达开,究其根本就是因为石达开的影响力和手上的兵权,对杨秀清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杨秀清打击众王,是为了拔除异己、消除威胁,想要独揽大权,而石达开这人虽然抗清有功却不居功自傲,得民心却不妄自托大,只是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工作,默默的为天国开疆拓土、斩杀外敌,要知道功高不震主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石达开做到了,也是他的这种性格也免除了杨秀清对他的猜忌,故而也没有费尽心思的事事针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