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有后人吗?他死后,他的家人结局如何?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途由于病情加剧,最终不幸逝世。诸葛亮死后,魏延与文臣杨仪矛盾彻底激化,甚至到了兵戎相见地步,两人更是同时向后主举报对方谋反,由于朝中大臣当时不明白实际情况,相比魏延来说,更愿相信杨仪,毕竟杨仪是文官,于是都站队杨仪,魏延就这样被扣上了谋反的帽子。

魏延被扣了帽子后,手下人觉得魏延理亏,于是不听魏延命令,都散了。魏延于是逃亡汉中,中途被马岱赶上,被马岱所杀。

在演义里魏延几乎是没有后代出现的,不像人家关羽有关兴,张飞有张苞,这让人感觉魏延似乎没有后代。

其实魏延还是有后代的,毕竟这种等级的大将军是单身汉的话,这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三国志也有记载,魏延在逃亡汉中时,带上了其子数人。这充分说明魏延是有后代的,没什么人知道,只不过是不太出名罢了。

据说魏延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魏昌,二子名叫魏容。

魏昌、魏容曾跟随父亲魏延参加了诸葛亮的历次北伐,二人相当于魏延自己的亲将,两人在北伐中也是默默无闻,并没有突出表现。

在魏延率残部逃往汉中之机,两子都随他出逃,被马岱追上后,魏延与长子魏昌一起被马岱当场诛杀。而魏容则是被捕,押往成都。

最终,魏延死后,杨仪并不甘心,他怕魏延后人报复,于是乘机下令夷了魏延三族,被捕的魏容也还是被诛,魏氏直接被灭门,其他人也全部被诛杀,一个不剩。所以他是没有后人延续香火的了,家人全被杨仪派人杀了。

值得一提的是,魏延当时被马岱杀掉后,一些魏延残余亲信冒着危险为他收尸,简单的葬在荒野(今陕西汉中市的石马乡),然后没有回归部队,而是选择为魏延守墓。他们在墓前放了两个下跪石马,一个杨仪,一个马岱,用来慰魏延亡灵,石马也是石马乡得名缘由。

这些为魏延守墓的人,也算是魏延在当时剩下的最亲近的人吧,也算是给地底下魏延少许安慰!

魏延有后人吗?他死后,他的家人结局如何?

有啊。魏延与杨仪闹翻后,便与出征时带的大儿子一起逃跑,杨仪派马岱追杀魏延,马岱追上魏延后,并没有动手,马岱与魏延同朝同征多年,是战友。当时魏延对马岱说,马将军,我知道你今天不杀我,你也不能回去交差,这样吧,用我的人头换回我儿子的性命,可否?我在汉中的家人肯定会被诛杀灭绝的,唯有此儿名叫魏征,放他一条生路,我魏延虽死无憾,将军可否成全?马岱说,你我战友一场,你们走吧!我放你父子一条生路,我回去就说没见到你。魏延指指马岱后面的几百士兵,你当他们透明吗?马岱就说,那魏将军有什么良策?既可放生令郎又能瞒住我后面的士兵?魏延东望西望,叹了口气,说:“不知2018年10月13日有哪位高人能够指条明路,老魏我这厢有礼了。”

魏延有后人吗?他死后,他的家人结局如何?

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将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即现代的河南桐柏人,魏延老家在河南呀。刘备在荆州时,魏延投奔了刘备,成为刘备的部曲,因功屡次升迁。在刘备拿下汉中,自立为汉中王时,魏延被任命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刘备去世后,屡次作为先锋,跟随诸葛亮北伐。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五丈原。诸葛亮去世前,留下遗命,令杨仪率领蜀军退回汉中,魏延和姜维负责断后。

魏延因为先后失去了刘备和诸葛亮两位比较强势的靠山,魏延的末日也就到来了,从此成为了历史上冤屈排名第一的武将。

魏延一生威猛,有勇有谋,性格孤傲,做事狂放,而且素与杨仪不和,不愿甘居杨仪之下,于是就对费祎说,“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魏延的想法很单纯,杨仪等人可以送诸葛亮回汉中安葬,而他自己率军继续北伐,完成北伐大业。魏延是一心为蜀汉大业,但是,他没想到杨仪、蒋琬、费祎等文官的阴暗。

魏延和杨仪反目,魏延率军赶到了杨仪大军的前面,烧绝了栈道,并且跟杨仪一样,都上表刘禅说是对方反叛。刘禅看到上表,就问蒋琬、董允,到底应该信谁的,“琬、允咸保仪疑延”。刘禅下了旨意,结果就是,魏延的军队被杨仪派来的王平全部劝散了,“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王平也并未追击魏延。当时魏延可是离司马懿大军很近,从魏延奔走的方向可知,魏延是忠于蜀汉的。

杨仪得知魏延逃亡的消息后,又派马岱追杀魏延。《三国志·魏延传》中的描写其实很诡异,仅写了“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魏延肯定为马岱所杀,但是魏延的儿子死没死,并没有说。而杨仪看到魏延的人头,“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杨仪小人的嘴脸显露无疑,这里也没有提到魏延儿子的情况。

后面还有,“遂夷延三族”,灭三族之事,必然是要经过刘禅的。杨仪肯定是怕魏延的后人报复,才唆使朝臣怂恿刘禅下了旨意。魏延从此成了蜀汉唯一被自家人灭三族的人,刘禅的昏庸也可见一斑。这里还是没有交代跟魏延一起逃亡的魏延儿子的情况。

仅从史书来看,一直都没有提魏延儿子的结局,甚至连名字都没提,这……?怎么说魏延的儿子也是一代大将军的后代,再怎么样也要留个名字吧。这是不是陈寿为了保护魏延的后人,有意为之。

而民间也有传说流传,说是马岱追上魏延后,斩杀了魏延,但是放走了魏延的儿子。而魏延的儿子也并未离开蜀川,而是收了魏延的遗体,将魏延安葬在了四川绵阳的群山之中。魏延的儿子为了避祸,改了姓氏,隐居在了绵竹的群山之中。但是魏氏子孙并未忘记先祖魏延,于是就假托为了纪念魏延曾经在绵竹梓潼三泉乡白雀村驻军,并找到了泉水的事迹,将由泉水形成的河命名为了“魏延河”;并在旁边建了一个祠堂名曰“魏延祠”;同时,为了方便往来,又在河上建了一座桥,名曰“将军桥”。这也就形成了一个怪现象,魏延河、将军桥、魏延祠旁,竟然没有魏姓人的怪现象。也许迁居他地的魏延后人又将姓氏改了回来,这个就不可考了。

传说的真伪,要靠大家自行判断了。也许魏明帝曹叡有乃祖父之风,在魏延死后,说了一句,“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司马懿听闻,立刻派人潜入,救出了魏延的儿子,也未尝不可。

只是可惜了,蜀汉在关张马黄赵之后,硕果仅存的魏延,被刘禅这个昏君,杨仪这个小人,和一心想专权的蒋琬、费祎、董允给玩死了。而杨仪也在和蒋琬、费祎的夺权中,被废“为民,徙汉嘉郡”,最终自杀身亡,也算是恶有恶报了。

魏延有后人吗?他死后,他的家人结局如何?

魏延原本是刘备的部曲,只是个基层小军官。刘备入川时,魏延表现出色,刘备升迁其为牙门将。刘备拿下汉中后,人们都认为张飞是汉中太守的不二人选,结果刘备却让没资历、没名气的魏延出任汉中太守,魏延因此成为刘备军中的中坚力量。

诸葛亮北伐时,魏延颇受重用,立下不少战功。但是魏延却和杨仪不和,两人经常在会议上争吵,呈水火不容之势。诸葛亮对此十分无奈,两人一文一武,都是他的得力干将。为了避免两人发生冲突,诸葛亮便把魏延调去前线。

234年,诸葛亮病重,召集杨仪、姜维、费禕、王平等人开会,嘱咐退兵之事,单单没有让魏延参加。诸葛亮决定让杨仪全权负责撤军之事,至于如何处理魏延,便随他去吧。

诸葛亮死后,费禕前去将撤军消息告知魏延。魏延大怒,说丞相死了难道就不能北伐了,不是还有我魏延么?再说,这杨仪是什么东西,我凭什么听他的?

结果一个要继续作战,一个要撤军,魏延和杨仪都上奏后主说对方想要谋反。后主问蒋琬、董允等人的意见,他们都说杨仪肯定不会谋反。

朝廷的意见还没送来,魏延就和杨仪发生了火并。杨仪派王平前去抵御,王平对着魏延高喊,丞相尸骨未寒,你怎么能这样做事情?

魏延手下的士兵自知理亏,四散而去。魏延一看形势不妙,便带着几个儿子抄小路往汉中去了。杨仪得知后,立即派马岱前去追击,马岱将魏延斩杀,并捉拿了他的几个儿子回营。

杨仪将魏延的首级踩在脚下,对其破口大骂,臭小子,看你还敢放肆!之后,魏延被诛灭三族,他的几个儿子便一并被杀了。

杨仪认为除掉魏延后,自己就顺理成章的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了,没想到黄雀在后,接班的人却是蒋琬。杨仪回到成都后非常愤怒,屡次出言不逊,最终被下狱收监,自杀而亡。

魏延有后人吗?他死后,他的家人结局如何?

应该是没后人了。

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不和,带领部队独自行动。两人互相指责对方背叛。王平在魏延军前大喊:“丞相刚死,尸骨未寒,你们就敢这样做?”魏延的部下听到后,都失去了斗志,一哄而散。魏延见大势已去,只好和自己几个儿子一起逃亡。

杨仪派马岱追击,杀死了魏延。杨仪和魏延向来有仇,这还不解恨,又下令把魏延的三族诛灭。因此魏延家人应该是都死了。

不过奇怪的是,杨仪为什么有夷灭魏延三族的权力……莫非是魏延在做汉中太守的这些年,把族人都搬到汉中去了?杨仪当时是接替诸葛亮指挥军队,如果在汉中诛灭魏延族人,还可以解释为平叛的临时措施。如果回到成都,就算朝廷会做出“夷三族”的判决,也轮不到杨仪下令。

当然,还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杀魏延”和“夷三族”其实是两件事,只不过在史书上写到一起了……

魏延有后人吗?他死后,他的家人结局如何?

魏延的死,既冤也不冤!

魏延虽然不属于最早跟着刘备的把一波人,但是也是在入川之前就跟着刘备了,为刘备攻取西川,平定汉中立下汗马功劳。刘备对于魏延也是相当看重,不然也不会让魏延成为汉中太守了,要知道当时张飞也在旁边。

刘备死后,诸葛亮对于魏延一方面是重用,一方面也是防备。诸葛亮重用魏延,也是无奈之举,魏延的能力摆在那里。诸葛亮也想要培养自己的心腹大将,一个向宠,一个是马谡,无奈向宠死于南蛮之乱,马谡失街亭被斩。直到后来诸葛亮才找到了一个姜维。

为什么说魏延死的冤?

诸葛亮虽然重用魏延,不断给他加官进爵,但诸葛亮始终对于魏延留了一个心眼。诸葛亮死后,把军权托付给了杨仪,费玮等人,却唯独没有魏延什么事。以魏延的资历,受到如此待遇确实有些不公平。因此最后才导致了魏延和杨仪之间的火拼,魏延身死名裂!

而且直到最后,魏延也没有想过要造反或者投奔别的势力,只是想杀了杨仪夺取军权。

为什么说魏延死的不冤?

魏延在蜀汉虽然功劳很大,但此人性格孤傲,除了诸葛亮张飞这一辈的老人,谁也看不起,什么杨仪费祎,都不放在眼里,特别是和杨仪,两人之间势同水火。

诸葛亮死后,魏延本以为三军的大权该属于他了,结果却他什么事。因此魏延才会违抗军令,于大军之前抢先回去,沿路烧毁路桥,并向后主诬告杨仪谋反,没想到杨仪也同样诬告魏延谋反。

由于魏延平时跟大家关系都不好,成都的大臣都不相信魏延。最终魏延只好狼狈的逃往汉中,最终被马岱所杀。

从这一点看,魏延死的也不冤!

魏延的后代哪去了?

史书上关于魏延的后代介绍比较少,《三国志》中这么一段话:

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根据这一段的话介绍,魏延在逃亡汉中的途中是和自己儿子们在一起的,但是魏延死后,被夷三族,想来魏延的儿女们都被处死了。

再顺便说一下,和魏延火拼的杨仪,最后被削为平民,下场也不怎么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