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因何血洗陕西省蒲城县?
据康熙五年的《蒲城县志》和《清世祖实录》上记载,“三桂、国翰遂屠之,杀戮万余人,匕筋无遗”。说明了吴三桂确实曾屠了蒲城县,入城后杀了一万多人,抢光了所有东西。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顺治六年,在清多铎病故,北方起义越来越频繁的时候,明降将王永强见时机成熟,也响应号召,反清复明,效忠南明小朝廷。王永强义军与高有才等人会合,占领了榆林,之后乘胜拿下了陕北十九个州县,王永强等人一路高歌,到达关中,受到蒲城人民迎接,清廷震惊。但多尔衮此时却无暇顾及起义,抱病在和南明军队周旋,于是让吴三桂前去镇压。
开始的时候王永强部士气正旺,情绪高涨,战斗力颇强,吴三桂部队匆忙赶来,被王永强一举击败。这在《蒲城县志》记载:王永强所部将士,多三边劲卒,骁勇善战,衣皂甲,持枣枝,当者立毙,所向披靡,一举将清军击败”。这是吴三桂关宁铁骑首次败仗。
吴三桂在吃了亏后,不敢与王永强再硬碰硬了于是心生一计,他假装败逃,将一生装备丢在了路上,吴三桂的军队是关宁铁骑,装备相当好,王永强的部队看到好东西,一路捡,顿时没了戒心,吴三桂乘机反扑,义军溃败,王永强也在此战中阵亡。
吴三桂趁势包围了蒲城,但蒲城军民依然不投降,并多次打退了吴三桂的攻势,甚至还差点被火炮轰死。吴三桂恼羞成怒,猛攻城池。最后蒲城破,吴三桂大肆屠戮。
吴三桂为何屠城呢?不难看出气急败坏是原因之一,毕竟他在此战中关宁铁骑第一次吃瘪,甚至还差点在这被炸死了,这让他越想越生气,最终屠城。
当然屠城时还有一人,他是李国翰,虽是汉人,但却是皇太极的侍卫,清朝皇室的家奴,后来逐渐提拔成清朝将军,是清的心腹。多尔衮派他和吴三桂一起来,无非是想看看吴三桂买不买力。吴三桂想投都投降了,要投的干脆,得像清表露自己的决心,不能让主子怀疑,先要做给李国翰看看,于是在李国翰面前选择了屠城,用屠城来邀功。
除此之外,当时起义频发,不仅是王永强,王永强只是响应起义的。除了王永强,光西北还有大同总兵姜瓖和陕北郭毓奇等人。吴三桂屠城无非也想告诉想起义和已经起义的人自己的手段,让相起义的不敢起义,已经起义的人没了斗志。当时清军屠城不止是蒲城县,还有很多大屠杀,著名的就有扬州屠杀、嘉定屠杀、大同大屠杀等,屠城似乎在清军看来是抑制反叛的最好方式。
吴三桂因何血洗陕西省蒲城县?
先容我发泄一下,作为陕西洛川人的我,对于清初时明朝汉奸吴三桂的所作所为表示愤慨,对这货血洗蒲城县表示强烈谴责。
吴三桂血洗蒲城,是在清初摄政王多尔衮染病、铁帽子王多铎去世的历史背景发生的反清复明的起义事件。这二位仁兄健在时,是没有人敢造次的,尤其是多铎。虽然死较的早,但多铎在清入关的诸多重大战役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乾隆送他“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美誉。他死后,再加上多尔衮的每况愈下,全国到处起义。
(吴三桂)
屠蒲城起因清顺治五年,广东提督、闯王部将李成栋在广州举起反清大旗。清顺治六年,清大同总兵、明朝降将姜瓖起事。多尔衮带病亲征姜瓖,致使陕西兵力空虚。延安营参将、明朝降将王永强高举义旗反清复明,陕北神木高友才等相继起兵。王永强与高有才等合兵一处,攻占榆林,之后又攻下陕北十九个州县,到达陕西蒲城北乡,清廷震惊。多尔衮自顾不暇,于是派汉奸吴三桂前去镇压。
大汉奸吴三桂汇同陕西巡抚黄尔性、西安八旗驻防营等一起平息起义。吴三桂与王永强、高有才在富平县流曲乡遭遇,王永强所部将士均为陕北骁勇善战之士,打仗异常勇猛,所向披靡,将汉奸吴三桂一举击败。次日再战,吴三桂设计佯败,王永强义军争抢物资之时,吴三桂乘机反扑,义军败逃,王永强战死,高有才败逃府谷。
吴三桂屠城汉奸吴三桂虽然战胜义军,但吴三桂的关宁铁蹄损失巨大,一时怒火中烧,而产生报复心理,于是带大兵围攻蒲城县城。蒲城县城自古易守难攻,吴三桂所率关宁铁骑擅长野战而非攻坚。吴三桂亲自督战,蒲城军民利用城防火炮猛攻,吴三桂差点丧命,更加恼羞成怒,猛攻县城。最终蒲城破城,吴三桂开始了他的屠城表演,大肆屠戮军民,蒲城军民死者万人,财物洗劫一空。据《蒲城县志》记载,“遂屠之,杀戮万余人,匕筋无遗”。而后吴三桂由蒲城北上,围攻府谷城。次年冬,府谷城破。王永强余部等投黄河自尽,吴三桂血腥镇压了陕西的反清起义。
除了蒲城屠城外,还有著名的扬州屠杀、嘉定屠杀、大同屠杀等,屠城成了清朝鞑子镇压起义的惯用手段,比起蒙古有过之而无不及。清朝鞑子及汉奸吴三桂屠城行为,无非是想让有起义想法的人放弃起义,不敢起义。这种无耻的屠城行为,必将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吴三桂因何血洗陕西省蒲城县?
顺治初年,虽然南明弘光政权、李自成军被清军相继摧毁,但全国各地的反清活动还是暗流涌动。特别是汉中地区,甘川陕三省要地,民风剽悍,由于清军南下,汉中守备空虚,反抗更烈,一些原已降清的将领再次揭竿反清。
顺治二年(1645)底,汉中总兵贺珍在汉中起兵反清;孙守法、武大定等分据兴安、徽州等。一时间,汉中频频告急。平定李闯军后回镇锦州的吴三桂被多尔衮再次起用,出镇汉中。顺治五年(1648)四月,吴三桂离京西征。他的搭档“墨尔根”侍卫、定西大将军李国翰已先期到达汉中。
腊月,大同总兵姜瓖在大同起兵反清。姜瓖原为明将,先后降李闯降清。降清后备受冷落,连军饷都难以为继。顺治五年九月,英亲王阿济格为防喀尔喀蒙古进犯,驻防大同,引起姜瓖警觉。姜瓖起事后,全秦各地群起响应。
延安营参将王永强顺势叛清。王永强原为边民起义军,后招为明将,兵败降李闯,再败降清,仍授为延安营参将。降清后,王永强的日子并不爽。更让王永强气愤的是他的杀母仇人王正志于顺治五年八月出任延绥巡抚,这可是王永强的顶头上司。
王永强与王正志系同乡,都曾为边民起义军,两人因争军功招致不和。后,王正志杀害了他的母亲。听闻大同总兵姜瓖起事,王永强率部响应,杀向仇人王正志的驻地榆林,杀死王正志。其弟王永镇也起兵杀死了延安知府宋从心。豪强高有才与王永强相互呼应,在神木揭竿。一时间,陕北一带遍地烽火。王永强率部攻下延安后,一路南下,所到之处,重创清军。清地方官员或杀或囚或降。靖远道夏时芳被杀,宜君知县贾士璋全家自缢,榆林道孙士宁投降王永强。1649年三月,王永强到达蒲城,直指西安。
顺治六年(1649)三月十三日,吴三桂、李国翰率部到达咸阳,决定兵分三路直指延安。二十三日,吴军与王永强部在流油镇以北遭遇。王永强部多系边民,剽悍善骑射,吴三桂军大败。吴三桂见硬拼不成,只得智取。他令士兵将头盔衣甲战马等丢弃不顾,佯装仓惶跑路。而王永强部在争拾弃物之际,吴军回头反扑。是役,王永强部7000余人被歼,王永强战死,王永镇逃脱。
随后,吴三桂向蒲城发起攻击。在战斗中,吴三桂险些被炮弹击中毙命。事后,多尔衮曾要求吴三桂有战事不必冲锋陷阵,只需发纵指示即可,这是后话。吴三桂降清以来,鲜有败绩,此战被吴三桂视为奇耻大辱。清军破城后,恼羞成怒的吴三桂展开血腥屠城,万余名百姓被戮,清军将百姓家财抢劫一空。老百姓无处藏身,一些人纷纷躲进南北两塔中。吴三桂指示清军用烟熏塔内百姓,致塔内百姓窒息而亡。
吴三桂血洗蒲城,于私来讲,为平心头差点命丧蒲城之恨;于公来讲,亦为震摄川陕各地风起云涌的叛清活动,杀一儆百。
吴三桂因何血洗陕西省蒲城县?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在吴三桂这起伏跌宕的一生中,曾经指挥手下兵马做了一件人神共愤的事就是血洗陕西蒲城县。据康熙五年的《蒲城县志》和《清世祖实录》上记载,“三桂、国翰遂屠之,杀戮万余人,匕筋无遗”。说明了吴三桂确实曾屠了蒲城县,入城后杀了一万多人,抢光了所有东西。吴三桂血洗蒲城,是在清初摄政王多尔衮染病、铁帽子王多铎去世的历史背景发生的反清复明的起义事件。这二位仁兄健在时,是没有人敢造次的,尤其是多铎。虽然死较的早,但多铎在清入关的诸多重大战役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乾隆送他“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美誉。他死后,再加上多尔衮的每况愈下,全国到处起义。
面对反清的起义军,多尔衮震惊之余,又颇有些分身无术的感觉。原来,清军大部分兵力都在南方,一时抽调不回来。而大同又紧临北京,一旦姜瓖攻入北京城,才把皇城迁徙到北京城的满清王朝,就不得不卷铺盖重回关外了。所以,多尔衮只得抱病率军,前往大同镇压起义军。多尔衮前往大同了,就不得不把镇压王永强的重任,交给一直“未授之以事权”的降将吴三桂。
清顺治六年(1649年),王永强与高有才高举复明反清的大旗,率领大军从延安南下,一路来到了蒲城。蒲城的百姓热烈欢迎义军入城,并且在文庙设立崇祯皇帝的灵位,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祭奠活动。但不久之后,满清的鹰犬吴三桂闻讯,率大军而来。当即,王永强带兵迎战于富平流曲川。王永强所带领的士兵多从“三边”抬募的劲卒,骁勇善战,初战大败吴三桂的关宁铁骑。
第二天,吴三桂带兵再战,并且用计佯败,并将衣甲马匹丢弃遍野,这边义军不知是计,哄抢吴军地上丢弃之物,一时间义军阵脚大乱。吴三桂趁机率领大军反扑,义军不敌,王永强在撤退中阵亡,义军顿时大乱。而吴三桂趁机亲率大军进攻蒲城,守城军民发炮轰击,吴三桂差一点被炮弹击中,恼羞成怒,亲自督军攻城。但终因寡不敌众,不久之后,吴三桂攻破了城池,并且下令大军血洗蒲城,一时间血流成河,死者无数。并且百姓的财物也被一抢而空。最后,千年古城成为一片废墟。
而吴三桂做出这么可恨的事原因就是此战吴三桂关宁铁蹄损失巨大,恨由心生,在战斗中吴三桂差点被炮弹击中。还有就是二是表现自己对清朝的忠诚;三是杀鸡儆猴,血洗蒲城,拿蒲城开刀,以儆效尤。通过这种铁血手段,令百姓不敢再反清复明,甘愿做顺民,其心可诛!
吴三桂因何血洗陕西省蒲城县?
吴三桂血洗陕西蒲城县是明末清初时期一场很少受人关注的战斗,这场战斗的结局就是吴三桂直接派兵将攻下来的蒲城县军民全部杀光,吴三桂所部士兵将蒲城县内民众财物全部洗劫一空,千年古城蒲城县就此成为废墟。
明末清初时期,清朝统一战争中,清朝军队有多次发生屠城事件,比如清朝的豫亲王多铎带领军队攻下扬州杀害明末抗清将领史可法之后,便在扬州城内大肆屠城,史称扬州十日;还有清朝的英亲王阿济格在姜瓖大同反正之后,攻克大同,也是大肆屠城,制造了大同之屠等等屠城事件。
但是大肆屠城的清朝军队大多都是由满洲贵戚所统率的八旗精兵,他们大肆屠杀汉人实行血腥镇压,可吴三桂及其所部军队那是地地道道的汉族军队,是原明朝山海关降兵,在当时充满民族矛盾的时期,他们在面对汉族同胞时居然也能下得去手,这是最让人愤恨的地方。
不过其实吴三桂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有他自身的原因,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这场鲜为人知的战争。
蒲城之战的背景蒲城之战其实是和姜瓖大同反正密切相关的,顺治六年(1649年),原明朝降清的大同总兵姜瓖因不堪英亲王阿济格的凌辱和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的猜忌,以大同为根据地举兵反清,史称姜瓖大同反正。
姜瓖大同反正得到了大同周围十一个城市地区故明降清的军事将领响应,他们纷纷举兵反清,都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号。
之所以姜瓖反清能得到周围原明朝将领的响应,主要在于这些故明降清的将领在投降清朝之后受到了清政府猜忌,或者被满清贵族所凌辱,因此他们又纷纷反清复明。
就比如姜瓖,他家族世代为明朝镇守大同的武将世家,明朝覆亡之际,姜瓖逼迫投降了李自成起义军,李自成被清军击溃后,姜瓖果断诛杀了李自成留下监视他的将领投降了清朝,本以为能获得清政府优待,结果姜瓖虽然依旧是大同总兵官职,但多尔衮却派了哥哥阿济格去镇守大同,实际上姜瓖却备受多尔衮的猜忌。
阿济格在镇守大同期间实行残暴统治,还经常凌辱妇女,姜瓖有一远房亲戚娶妻,新娘子花轿还没入门呢,在街上被阿济格看中了,阿济格直接将新娘子强抢而走,事后姜瓖亲自去找阿济格要人,阿济格不但不给姜瓖面子,反而一顿棍棒将姜瓖打了出去。
这就是当时投降清朝的明将现状,像姜瓖这种遭遇的原明降将很多,所以当姜瓖决意反抗清政府时就得到了很多原明降清的将领响应。
延安的王永强和高有才就是如此,他们俩也是原明朝将领投降清朝后受到满清贵族的凌辱,所以王永强和高有才也决心响应姜瓖反清。
王永强和高有才决意反清之后引军南下从延安奔蒲城县,准备以千年古城蒲城据守清军进攻。
这是浦城之战这些反清军队的背景,那么清政府当时又是什么背景呢?
当时为满清统一天下的大将豫亲王多铎刚刚病逝,多尔衮身体健康还出现了问题,而且最关键的是清朝的八旗精锐大部分被南方的反清势力所拖住,所以可抽调的兵力十分有限,阿济格还带了一部分八旗精锐去大同平定姜瓖反清,因此陕西的反清势力清政府只得交给了吴三桂所统领的原明朝的关宁铁骑。
吴三桂当时处境也不是很好,自山海关放清军入关击退李自成军队之后,在降清初期吴三桂始终都还与南明政权保持联系,这些也都使得清政府始终对吴三桂保持了警惕和猜忌,清政府只是派吴三桂去进攻李自成,当李自成彻底被清军攻灭之后,清政府表面上对吴三桂封爵封王,优厚相待,实际在政治上吴三桂没有任何权力,在军事上吴三桂虽有一只独立统率的部队,但是清政府对他防备极严,只是利用他的军队去攻击李自成。
李自成被清军彻底攻灭之后,清政府立刻将吴三桂及其所部调往锦州驻守,对此吴三桂也明白清政府的意思,所以这时期吴三桂立刻切断了与南明政权的联系,同时一再表示只能效忠清朝。
清政府对于吴三桂这种思想转变还是非常认可,所以当山西和陕西爆发反清浪潮之后,在没有太多军队可以调用的情况下,多尔衮只得调吴三桂率关宁铁骑开赴陕西平定叛乱。
不过清朝还是很防备吴三桂,毕竟他去平叛的这些人都是原明朝将领,万一吴三桂到了那再和他们勾结起来,陕西局势将更加复杂。
所以清政府派了汉将李国翰带了一部分八旗精锐名为协同吴三桂共同平叛,实际是监视挟制吴三桂的人。
李国翰虽是汉人,却不是明朝投降过来的人,他的家族时代居住于关外铁岭,是关外的汉人,自努尔哈赤起兵之后,李国翰的父亲李继学就带领子嗣投到努尔哈赤旗下,后来李国翰家族在皇太极时期被编为汉军镶蓝旗。李国翰本人也获得皇太极赏识成为汉军镶蓝旗统领。
所以这个李国翰是清政府百分百信任的汉将,因此才会派他去监督吴三桂。这就是蒲城之战的大背景展开。
吴三桂屠蒲城三大原因其实蒲城一带的老百姓都受到初期清政府的残暴统治,所以他们的反清情绪还是比较高涨,因此当王永强和高有才率军进驻蒲城受到了蒲城百姓的一致拥护和欢迎。
王永强和高有才为了凝聚人心,在蒲城文庙内举行了非常隆重的祭奠仪式,祭奠的正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这场祭奠活动充分的凝聚了蒲城人心,激起了全城军民上下对清政府的不满,使得全城军民一心反清。
因此当吴三桂和李国翰的大军攻到蒲城时遭遇了全城军民顽强抵抗,王永强所部军队都是原明朝的三边劲旅,所以战斗力非常强。吴三桂关宁铁骑初次与王永强的三边劲旅对阵就吃了败仗。
吴三桂战败之后就想出了一个计谋对付王永强的三边劲旅,次日再战时,吴三桂命令部队假意战败,关宁铁骑丢盔弃甲逃跑,王永强的部队看到关宁铁骑丢下的军需都争相去抢,吴三桂趁此机会大军突袭,王永强的三边劲旅立刻被打的溃不成军。
王永强只得宣布撤退,随即王永强在撤退时死于乱军之中,王永强所部彻底溃散,高有才所部被李国翰攻破,高有才被李国翰的部下当场斩杀。
王、高二人虽然被杀,但是残部撤回蒲城县城中,全城军民在没有统帅的情况依旧奋勇抵抗,吴三桂翌日亲自率军督战攻城,蒲城内有土炮,军民用土炮轰击吴三桂的攻城军队,亲自督战的吴三桂险些被土炮炸死,于是吴三桂恼羞成怒,再度加大攻城火力。
不到三天吴三桂所部就攻克了蒲城县城,攻克县城之后,吴三桂下令屠杀全城军民,数万蒲城县军民死于这场屠杀,吴三桂将蒲城县内的民众财物全部洗劫一空,蒲城县自晋献公时期建城,至明末清初时期已历1000多年,最终千年古城一朝毁于吴三桂之手。
其实吴三桂下令屠城不外乎三个原因,第一,蒲城县军民负隅顽抗,还差点轰杀了吴三桂,因此吴三桂是恼羞成怒,对蒲城县军民是咬牙切齿的恨;第二,清政府的监视者李国翰就在此处,吴三桂必须要借着李国翰之口向清廷表明自己一片忠心,所以吴三桂屠城向清政府邀功;第三,吴三桂要负责平定陕西的反清势力,血洗蒲城县可以起到威慑其他地区反清势力的作用,为了杀鸡儆猴。
根据康熙年间修订的《蒲城县志》记载:(吴三桂)遂屠之,杀戮万余人,匕筋无遗。
陕西反清势力被彻底平定,顺治亲政后迁蒲城周围城镇居民落户蒲城县,然后直到康熙年间才恢复以往的景象。
吴三桂和李国翰联军收复蒲城后震慑了其他县城,很快二人的联军就顺利地又收复了宜君、同官、宜川、安塞、清涧等县城。
吴三桂为了表达自己对满清的忠诚,除了动辄屠城,以残酷血腥镇压反清义军民之外,他还大肆杀戮明朝皇室,在当时陕西一带凡是明朝皇室后裔都遭到了吴三桂斩尽杀绝式的屠杀。
吴三桂的思想和行动的转变使得清政府对他开始信任和倚重,此后在吴三桂全力围剿之下西北地区抗清义军残部被剿杀殆尽。
平定西北之后,吴三桂与李国翰又联军入川,很快就平定了四川的张献忠义军余部,之后吴三桂再度为清政府转战云贵击溃了南明永历政权,最后吴三桂亲自率军入缅甸抓走了南明永历帝,并在云南昆明亲自将南明永历帝勒死,至此清朝彻底相信了吴三桂对清政府的忠诚,吴三桂也由此获封平西王。
但是吴三桂这一系列的血腥操作,也使得他彻底失去了人心,所以当最后吴三桂以反清复明的名义起兵反清爆发三藩之乱时,根本就没有得到明朝遗臣的支持,而且由于吴三桂在陕西西北一带曾经做出的屠城暴行,西北民众对吴三桂尤其是恨之入骨,在西北民众之中几乎没人支持吴三桂反清。可以说吴三桂曾经为清政府表的忠心也让他失去了人心。
写在最后其实吴三桂屠蒲城县主要原因还是要向清廷表忠心,在当时清初时期,清军对于屠城的事基本是做惯了,似乎在清军眼中屠城是最好的能抑制反叛的方法,因此来说在清初那个时代,清政府还是实行的残暴统治,以暴力抑制反清势力。
就以平定西北反清势力为例,除了蒲城遭到屠城,吴三桂和清军还屠了其他城镇,大同被攻克后,阿济格紧接着就下令屠杀大同全城军民,除了杀害姜瓖投降的这些降兵及其家属之外,大同全城军民也是被屠戮殆尽。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也要和清军站在同一思想线上,为了表示忠于清廷的决心,吴三桂就得不惜用这些普通民众的鲜血去换取清廷对自己的信任和倚重。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吴三桂因何血洗陕西省蒲城县?
大家好。我是锬锬,本文816字,阅读时间3分钟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陕西蒲城为何被吴三桂所屠城。
大家都知道陕西蒲城县是西安的一座历史古都。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就有著名的唐明皇,唐玄宗的陵墓。他同时也是爱国将领杨虎城的出生地,可以说这里是人才辈出,将相成群。可就是这么一座城市却在顺治六年,也就是1649年因为陕西王永强的起义被清军镇压,而遭到吴三桂的屠城。
事情要从清顺治五年间说起,清代的李承东到广州反清。第二年,前明朝大同将军江焱得知清豫亲王病了,睿亲王多尔衮染病后在大同举旗反清,多尔衮得知姜瓖反后,抱病出征,导致了陕西军队后备力量的空缺。明朝前将王永强于1649年3月21日恢复了延安和高有才一起的反清,从延安到南方。抵达蒲城北镇。
王永强抵达浦城,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后来,他在该城的文庙堂设立了思宗灵位。部行丧礼结束后,他决定派兵到西安。多尔衮知道陕西已巨变,所以他命令吴三桂与西安八旗驻兵、陕西巡抚黄尔性去镇压。最终双方在富平见面。
一开始,王永强的士气高涨,情绪高涨,战斗力很强。吴三桂的军队冲进去,被王永强击败。在《蒲城县志》的记载:“王永强所部将士,多三边劲卒,骁勇善战,衣皂甲,持枣枝,当者立毙,所向披靡,一举将清军击败”这是吴三桂关宁铁骑第一次被击败。
吃完亏后,吴三桂不敢再和王永强直接对抗了。所以他假装在路上被击败并失去了装备。吴三桂的军队是关宁铁骑,装备相当不错。王永强的部队看到了好东西,一路上,突然没有战争,吴三桂趁机反击,反叛分子败下阵来,王永强也在这场战斗中丧生。
吴三桂包围了浦城,但浦城军民仍然没有投降,并多次击退吴三桂的攻势,甚至差点被炮兵杀死。吴三桂非常愤怒,并猛烈闯入这座城市。最后,蒲城被打破了,吴三桂则开启了他的屠杀模式。
所以说,很大程度上,吴三桂屠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泄愤。在一个就是不想留一个叛徒。
你有什么观点可以在评论区评论哦
作者:锬锬
图片: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