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的众多起义军中,李渊的实力是不是最强的?
隋末众多起义军中能脱颖而出的,除了李渊,还有河北窦建德、江淮杜伏威、洛阳王世充、瓦岗李密、西南萧铣、西北刘武周、江西林士弘。
至于剩下的梁师都、高开道、李子通、徐圆朗、李轨、宇文化及、薛举(虽打败过李世民,怎奈地盘差强人意)等人还不足与他们匹敌!
但李渊是不是当时最强呢?这要按时间为界,个人认为大致以618年为界,618年以前瓦岗李密最强,618年以后则是李渊最强!
先来说说李密和李渊之外的强大势力。
窦建德先后打败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势力,得河北之地,是北方最大割据势力,后称帝,国号大夏,他光是援王世充就带了数十万人马,还有凌敬、宋正本等人辅佐,可见其势力强盛。而且此人素得民心,为河北百姓爱戴。即使其败亡后,部将刘黑闼依然能立刻收复河北,坚持抗唐多年,秦武通、罗士信等大唐名将被打的落花流水,李唐花了好多功夫才彻底将其消灭。如果后期没有李世民,个人感觉他将会统一全国,他是仅次于李唐的势力!
王世充他占据中原,据守洛阳,在打败当时势力最强的李密后,继承了李密的“遗产”,比如瓦岗众多虎将和他的地盘,尽得河南之地,而河南即中原,自古就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之地,加上虎将众多,拥兵二十万,也是当时一大势力。这个人可以说是享了李密的福!是当时除唐外第二大势力。
个人感觉王世充在三国时期势力更像是“曹操”,窦建德则像“袁绍”,自己体会下吧!
刘武周割据河东,依附突厥,是突厥扶植的地方势力,他是给李唐造成直接威胁的割据势力,间接逼的李渊造反,后更是直接威胁到了关中。但他虽然军队战斗力强盛(多为突厥骑兵),并且还有宋金刚、尉迟恭这样的猛将,但和突厥一样,他的军队供给多以抢为主,在地方不稳固,军队不稳定,还不得民心,这也是他最终败亡的根本原因!
以上为北方强盛势力,最终都为李世民亲自剿灭。接下来谈谈南方。
萧铣他应该是南方地盘最大的势力,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今越南河内),北至汉水,精兵40万,在北方诸强打的不可开交时,他的地盘其实得到了很好的休养。他还是正统西梁皇室,有一定基础。
可惜这个人内心疑忌又懦弱,杀了帮他起义的张绣,使得众叛亲离。在李孝恭、李靖偏师压迫下,打了一个败仗,居然就不抵抗了,选择投降了!最坑爹的是在他投降后数日,不知已投降的救兵来了,都有十多万人,这个投降是真的秀!
他的投降让唐军没有受到多大损失,势力反而大增,搞的南方其他势力困难重重。
林士弘占据今江西、广东之地,地盘北起九江南达番禺,兵力达到十余万人,势力也是很强的。可惜在萧铣投降后,再怎么强也强不过大唐,当时他已经成不了气候了,看到唐军压境,部下都树倒猢狲散,大唐在李靖、李孝恭带领下一波连胜打败了他,最终被迫投降。
杜伏威
他的地盘虽不大,但势力却为南方最强,打败李子通后占据江淮富庶之地,兵多粮多,在但他崛起之时,林士弘、萧铣逐渐玩完,唐军已然如日中天,他自知打不过唐军,也选择了投降。
对比来看,南方比北方难度小很多。
最后来说说李密、李渊,之前说过618年为界限。
李密李密此人文武双全,智谋过人,后来在杨玄感后,投瓦岗,并被推举成为瓦岗领袖。在瓦岗如日中天时候,李唐还没下关中。当时的瓦岗是抗隋军的主力,多次打败隋军,甚至打败了当时隋朝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张须陀”,隋朝彻底玩完了。之后开洛仓,救济灾民,来投的不尽其数。在617年李密打败王世充、宇文化及后,势力达到最强,占据山东、河南部分地区。手下更是文臣猛将如云,比如魏征、秦琼、程咬金、罗士信、裴行俨、单雄信、王伯当、徐世绩等人,而当时的刘黑闼还是他手中一个偏将。
可惜在他617年就立马走了下坡路,杀了瓦岗军元老翟让失去部分将领拥护,加上在打败王世充后,错误估计了形势(当时虽打败王世充,但也元气大伤,没有回去,依然与王世充相持),这给了王世充可乘之机,李密被王世充和宇文化及两个曾被自己打爆的人夹击了,最终彻底玩完,向李渊投降。
他的“遗产”大头被王世充窃取,小头被李渊拿去。
李渊李渊是被迫起兵的,刚开始只有几千人,但他乘617年中原诸强混战之机,先下了关中,奠定基础,之后灭刘武周、除掉了薛举之子薛仁果、平定李轨,再是安抚了川蜀,闷声发大财,这个时候李密已经逐渐不行了,而李唐则成为了最强的势力。
李唐据关中之地,拥兵数十万之众,先有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李孝恭、李道宗等宗室名将,还有刘文静、长孙无忌等人辅佐。在618年李密完蛋后,其他人已经没得比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