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陵为什么投降?
李陵投降我觉得更多是汉武帝逼的。当时李陵率几千兵马偶遇到了匈奴几万军队,李陵带着这几千人,没有任何补给,却打退了匈奴一次次进攻,甚至马上要逼迫匈奴退军了。但不幸的是后来有个手下投降了,告诉了匈奴李陵军队实际情况,匈奴立马全军扑上去,擒住了李陵。后来汉武帝派公孙骜去打探李陵下落,但公孙骜在没弄清楚情况下,居然上报说李陵投降了,而汉武帝此时忘了李陵之前的忠义与功劳,居然不分青红皂白,在还没完全弄清楚情况下,杀了李陵全家。而李陵当时本来想劫持单于的,用单于换自己归汉。即使不能归,也要换个单于的命给自己陪葬。但这时武帝杀了自己家人的消息传了过来,李陵顿时间感到绝望,自己为国家效力,却没有得到皇帝的信任,还甚至杀了自己的家人,归汉了又有什么用呢?匈奴单于对他又不错,还不如就呆在匈奴过完此生罢了。
所以我觉得李陵降匈奴更多是对汉武帝不分青红皂白杀了他全家,让他对武帝的心死了,所以才降匈奴。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讨论历史。
历史上李陵为什么投降?
历史上李陵投降匈奴,确实有其不得已的苦衷。李陵是“飞将军”李广之孙,李当户的遗腹子。李家三代人可以用两个字来总结,这两个字便是:悲情。李陵的爷爷李广因为不甘屈居人下受辱,而选择了自杀而亡,“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成语一直流传至今。李陵的叔父李敢因为殴打大将军卫青,被霍去病射死,没有死在对抗匈奴的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同样李陵的投降也和自己人有很大关系。李陵背负着家族使命,李氏家族的荣耀到他这一代已经没落,为此本来被安排做后勤保障的李陵请命率五千步兵配合李广利进攻匈奴。汉武帝有感于其少年英豪,同意了他的请求。汉武帝并不是一个军事上面的无能之人,他知道五千步兵深入匈奴的腹地,如果没有强弓硬弩部队的策应,恐怕是有去无回。于是汉武帝安排了老将路博德率领强弩都尉,在半路接应李陵。可这位老将自视功高,不想给李陵这个新兵蛋子做策应,于是上书说现在不是讨伐匈奴的最佳时机。汉武帝并不听从,认为是李陵打了退堂鼓。李陵进入匈奴境内之后,便遇到了三万匈奴骑兵的进攻。敌众我寡,李陵命令众军在山与山之间的间隙处用战车摆出了一个圆形的壁垒。命令部队集结在一起排成两层,利用战车作为掩护,外层是手持长戟和盾牌的步兵,内层则是弓箭手。用弓箭对付匈奴的步兵,对于攻坚战确实不是骑兵所长,匈奴骑兵的人数虽多,但在李陵的强弓硬弩之下,一次次进攻都被打退。后来单于集结了八万人马,也无法攻破李陵的铁桶阵,同时又担心中了汉军的诡计,于是单于准备撤军。这个时候一个小人物改变了这场战争的走向,这个人叫做管敢,只不过是李陵部队中的一个小军官。由于受到上级的侮辱,他选择了背叛,投靠了匈奴,并将李陵军队的底细和盘托出。李陵的部队是孤军深入,所持五十万只弓箭已经所剩不多。匈奴人于是孤注一掷,猛攻李陵的部队。面对有可能被全歼的局面,李陵并没有做出投降的打算,而是让大家分头突围。但是晚上在突围之前,他们的战鼓却因为被露水的侵湿而无法敲响,这或许意味着李陵最终悲惨的结局。和李陵一起突围的韩延年,最先被匈奴的骑兵射杀。看到韩延年被匈奴射死,对于韩延年之死,李陵是有愧疚的,因为汉武帝将韩延年托付给自己,而自己没有保证他的周全,这比自己战死更让他难以接受,于是李陵选择了投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陵年轻气盛,据史料记载其当时的年纪不会超过三十岁。古语说三十而立,但事实上在三十岁的时候能够平心静气、沉得住气,静得下心的人绝对是少数。大多数是意志软弱,心中迷茫的人,李陵也归于此类。背负了太多的荣耀,太多的压力,面对巨大的失落和反差,他选择了放弃。李陵的失败,从他带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开始就已经注定。有人可能要提到霍去病,但霍去病的成绩是建立在率领的骑兵万里突袭的基础上的。而李陵则是率领步兵进击,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这显然犯了兵家大忌。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尽管将司马迁处以宫刑,但并没有对李陵的家人怎么样。只不过后来汉武帝派公孙敖到匈奴去搭救李陵,而这个人却很不靠谱,自己讨伐匈奴,不仅未建立军功。回来又讲道听途说当做事实,说李陵已经投降并且在帮匈奴人训练部队。汉武帝听后大怒,不查之下处死了李陵的母亲,诛灭了李氏全族。至此,不管李陵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这个时候都已经变成了真投降,断然没有再返回大汉的缘由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历史上李陵为什么投降?
以五千兵卒抵御匈奴数万之众,兵败粮绝,焉有不败之理?且李陵投降初心是诈降,后来因汉武帝盛怒族灭李陵三族,断其归路,所以才毅然决然归降匈奴。
历史上李陵为什么投降?
李陵投降也是迫不得已,其实李陵出征时带着五千荆楚勇士都是汉军精锐。
公元前99年,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陵押运辎重,只是李陵本是辅助李广利的部队,没想到却遇到了匈奴单于的三万主力骑兵。李陵军驻扎在两山之间,以大车作为营垒,李陵领兵冲出营垒摆开阵势,前排持戟和盾,后排用弓和弩,且战且退,杀的匈奴人仰马翻,折损千人,匈奴单于看到手下三万铁骑打不败五千弩兵,异常暴怒,先后调集八万骑兵来围剿李陵军团,战斗打的已进入白热化,每天从汉军团中射出的弩箭有十万支,战况的惨烈难以描述。
最后,在于匈奴单于的八万骑兵鏖战十天后,汉军在箭矢耗尽,外无援军的情况下,阵营被匈奴单于的铁骑攻破,大将李陵被迫投降匈奴。
历史上李陵为什么投降?
实在是撑不下去了
其实当初李陵完全是没必要去淌这趟浑水的,因为汉武帝是想让自己的舅子李广利出去威风威风显摆显摆,虽然李广利也姓李比飞将军李广还多一个字,但本事却比飞将军差了一大截,出去便宜没捞到反而吃了憋,而作为这场戏的配角,李陵只需要按戏本跑好自己的龙套就可以了,可是他却闲不住非要给自己加戏,于是去找导演汉武帝,汉武帝也说剧本已经写好了没法改,再说这场戏的经费预算就这么多,全给李广利了(骑兵部队),已经没有给你的额外预算了,可李陵不愧是飞将军的孙子,居然不要骑兵只要带着自己训练的五千荆楚勇士(步卒)就够了,面对小伙子强烈的进步意识,汉武帝同意了,于是李陵带着五千湖南哥们儿出发了,于是成功引起了匈奴老大的注意,也强烈刺激了匈奴的自尊心,被李广卫青霍去病欺负了一辈子也就算了,你特么现在居然带着一群连马都没有的小弟就敢上门找麻烦,老大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单于也带着一群小弟迎了上来,要说李陵不愧是名将之后,硬是凭借这五千湖南哥们儿拖住了匈奴数万骑兵,单于见久攻不下,脸上很没面子,于是不断增加预算,一度增加到十万人,真正的20:1,但依然无济于事,而且他们意识到李陵正把自己引向长城防线,在没面子和没命之间,匈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没面子,毕竟命只有一条,于是大家决定回家了,可这是又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李陵营中一个哥们儿受了另一哥们儿的委屈,于是跑去找匈奴倾诉委屈,顺便把李陵军中底细打包赠送,匈奴单于在得知李陵军也已撑不住并且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匈奴觉得再坚持一下梦想就能实现了,于是继续进攻,终于李陵撑不住投降了!但是这事也不能怪李陵,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怪汉武帝,在李陵拖住匈奴的这段时间,他完全有能力派出骑兵支援李陵,这总比大军远出大漠主动寻找匈奴作战节能环保吧,但他为了自己的私心置国家利益不顾,后来司马迁为李陵求情戳中了汉武帝的软肋,于是一怒之下把太史公给阉了,还把李陵全家老小给杀了,李陵无路可走才真心投了匈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