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听过或见过,做了好事得到福报的人?
我的二爷爷出于善心,曾经做了些他自认为举手之劳的小事,帮助过一个处于人生最低谷中的教授,十多年后,不光二爷爷一家人得到了福报,甚至我们村很多人都跟着他沾了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我二爷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做村支书的时候,我们村里来了一位姓林的知识分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个姓林的人看上去五十岁左右,瘦瘦弱弱的,皮肤很白净,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一看就没干过农活。二爷爷和他一交谈,才知道这个人是南京某大学的教授,因为犯了错误,才被上面下放到我们村,接受劳动改造的。
和林教授一同前来的,还有他的女儿林净,林净是自己主动要求来我们村插队的,父女俩在一块,彼此能有个照应。那时候,林净还在读高中,老师们因为各种顾虑,无法全身心的教学了,很多同学也没有心思上课,天天想着去搞运动,尤其是那些成绩不好的男生,对这些事更是来劲的很。
二爷爷把林教授安置在他们家,和他们家里的人同吃同住,林净则被安排在了我爷爷家,那时候我爷爷是小队长,每天负责给社员们安排劳动任务、记工分。
林教授作为一个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农村那些挑担子、推独轮车的活,他压根一样也干不动,我二爷爷每天就给他安排一些不怎么费体力的轻松活,公分则和那些壮劳力们一样,偶尔一两次也会略少一点,为了堵堵别人的嘴。好在村里大多数人都很善良,知道林教授只是暂时留在我们村,迟早还是要回南京的,所以并不计较他每天都干了些什么活。
林教授的女儿林净性格开朗,心直口快,与我们村里那些没怎么出过门,别人开个玩笑就脸红的姑娘们完全不一样。而且因为她长期在大城市生活,又有文化,懂得也多,所以人缘特别好,总有一帮大姑娘小媳妇围在她身边,听她讲各种逸闻趣事。
那时候上面也会吩咐我二爷爷,要求我们村召开针对林教授的群众大会,社员们要积极揭发林教授的罪行。每每这个时候,二爷爷就会在村部召集群众,装模作样地列举林教授的一些不痛不痒的罪状,有时候他在上面板着脸说着说着,自己都忍不住笑了。林教授则低着头,面向群众,不断地点头,虚心接受群众对他的批评教育。
林净和我父亲同岁,因为吃住在我们家,经常和我父亲同进同出,时间长了,两个人互相有了好感,只不过,那时候的人比较害羞,虽然都懂对方的心思,但谁也没有说出来。我爷爷对待林净,就像对待自己的亲闺女一般,集体劳动的时候,也会对她格外优待一些。
总之,林教授父女自从来到我们村后,我们村里的人都不曾为难过他们,更不曾歧视过他们,对于他们这样的文化人,村民们打心眼里还是很敬重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林教授父女在我们村呆了三年左右,就被迁调回城了,他还是去他原来的大学当教授,林净则打算返城后继续读书,争取考大学。林教授走的前一天晚上,父女俩特意拜谢了我二爷爷和我爷爷,一再感谢他们这么长时间对他们父女俩的照顾,说着说着林教授的眼泪都下来了,他说我们村就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永远也忘不了在我们村的这段日子。
说完这些,林教授又转头跟我爷爷商量,说林净和我父亲两个年轻人互相有好感,他也有心想成全他们,回城的时候想把我父亲也一块带走,问我爷爷有没有意见?
我父亲是我爷爷的第一个孩子,那时候我二叔才十多岁,我爷爷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他说:我儿子要是跟你们回南京了,将来不回来了,和做上门女婿有什么区别?我们这里长子是要留在家里撑门立户的,怎么可以随便去别人家呢?
我父亲与林净的美好姻缘,就这样被我爷爷给硬生生拆散了,父亲后来每次跟我说起这些的时候, 我还特别替他感到惋惜。我跟父亲说:如果当年你与林教授父女回南京了,我是不是就成了南京人了?你当年怎么就那么听话,一点都不知道反抗的?父亲说,要真是那样的话,就没你母亲什么事了,更不会有你了!我仔细想想,好像是这么个理。
进入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我二爷爷的儿子小骏初中毕业后,没有出路,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二爷爷忽然想起了南京的林教授,他常年生活在南京,接触的人多,见识也广,说不定能给小骏指条明路。
林教授回到南京后,曾经给二爷爷写过信,也曾给二爷爷寄过吃穿用的东西,他在南京的住址也早就告诉给了二爷爷。林教授在信里嘱咐二爷爷,让他转告我们这边的乡亲们,如果有人去南京,一定记得去找他!
二爷爷说干就干,第二天带了些自家地里长的瓜果蔬菜,父子俩就坐长途大巴直奔南京。二爷爷父子俩找到林教授后,林教授特别的开心,把他们带到自己的住处后,拉着二爷爷的手问长问短。两个人聊了很久,一番感慨之后,二爷爷这才说明来意,希望林教授能帮小骏想条出路。
林教授详细询问了小骏的情况后,认真思考了一番,转头对二爷爷说:孩子书念得有点少,学校这边的事情他做不了,要不先让他学点技能吧,将来也算是有了一个谋生的手段。
二爷爷表示自己什么都不懂,让林教授自己看着办就行。于是林教授就把小骏介绍给了他的一个学生江帆,江帆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有建筑公司上班,现在已经是这家公司的一名中层干部了。当林教授打电话跟江帆说明情况后,江帆一口应承了下来,这让二爷爷非常的喜出望外。
二爷爷见小骏的工作已经落实下来了,便准备返程回家,林教授哪里肯放他回去啊?一定要留他在南京好好玩几天。二爷爷推辞不过,就在林教授家住了下来,当天下午,林净一家三口也特意来看二爷爷。林净见了二爷爷后,特别的开心,直接就给他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二爷爷猝不及防,一时愣在那里有点不知所措。
如果不是林净开口跟二爷爷讲话,二爷爷是绝对不敢相信,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那个十多年前在我们村插队的小丫头,林净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一番寒暄过后,林净父女俩再次与二爷爷话起了当年,打听他们记忆中的那些乡亲们的 一些近况。
天聊得差不多了,林教授及女儿一家带着二爷爷与小骏,下楼去外面的饭店吃饭,二爷爷一开始还非常的不愿意,不想让他们破费,但架不住林教授父女俩的又拉又劝,也就只好客随主便了。下楼后,他们让二爷爷父子俩上了停在楼下的一辆小汽车,由林净的老公负责开车,那是二爷爷有生以来,第一次坐小轿车,他说那种感觉很新奇,没想到自己也能坐只有大官才能坐的车。
林教授那天准备的晚饭同样非常的丰盛,很多菜二爷爷与小骏不光不知道该怎么吃,甚至连见都没见过,林净很贴心地帮二爷爷一一弄好,夹到二爷爷面前的碟子里,又不断地招呼小骏吃菜。接下来的几天,林教授陪同二爷爷去了总统府,登了中山陵,游览了玄武湖,也逛了夫子庙的夜市,让二爷爷开足了眼界。
二爷爷勉强在林教授家呆了一个星期,实在呆不住了,坚决要回去,林教授父女又给二爷爷大包小包买了一堆东西。有些是给二爷爷的,也有的是叫二爷爷带回去分给老乡们的。二爷爷临走的那天,林教授给二爷爷买好了返程的车票,一直把他送上长途汽车,直到客车走远消失不见了,他们才掉头回家。
小骏没过两天就被江帆接走了。一开始,江帆让他跟着施工队学做水电,因为有江帆这层关系,施工队的人对小骏都很客气。小骏虽然读书不行,学水电,脑子倒是挺好使,人很勤快,又肯吃苦,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小骏刚开始的时候是学徒工,工地上管吃管住,工资并不高,但他不在乎这些,林教授时不时地也会打电话给江帆,问问小骏的近况。有时候还会让女婿开车送他来工地看望小骏,每次来时,也会给他买些吃的用的,这让小骏很是感激。
再后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的房地产市场都蓬勃发展起来了,小骏的水电技术也完全出师了。小骏胆子很大,不满足于自己一个人上班挣钱,有时候也会自己承包些小活干,忙不过来时,他就请工友帮忙,给人家开工资,俨然成了一个小包工头。江帆本人就在建筑公司上班,他在建筑行业的人脉非常广,也会给小骏接些小活。
后来,小骏自己成立了一个小工程队,跟他干的大多数都是我们村周围的熟人,后来,小骏又把工程队挂靠到了我们老家的第二建筑公司,每年给人家一定数额的挂靠费,不再像从前那样小打小闹了,开始以建筑公司的名义接项目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小骏的业务也越做越大,后来他干脆自己注册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成了一个真正的老总。
如今,小骏的建筑公司常年活跃在江南,有时候手底下同时有好几个项目都在开工,是我们村数得着的几个能人之一,。小骏曾经自己出资,给村里修了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并装了路灯,他的身价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村里现在大大小小有二十几个包工头,他们有的靠跟小骏做水电起家,也有的靠瓦工打天下。现在他们都开始慢慢做成了小建筑队,在外面接活干,也有的跟在小骏后面混饭吃。现在,不光我们村,隔壁村也有很多人在从事建筑行业,虽说辛苦了一些,但他们好多人都挣到大钱了。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沾了小骏的光,小骏当然是沾了江帆的光,说来说去,小骏能有今天,完全离不开林教授当初的指点明路。这或许就是好人有好报吧,二爷爷当年善待了林教授父女,如今,他们又从林教授那里得到了更多的福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写在后面: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要心存善念,善待身边的人和事,也许你的举手之劳,你不经意间的一个善举,说不定就能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帮助。当然我们做好事,不都是为了图有回报,但好事做多了,一定会有福报的,二爷爷家的小骏,就是最好的例子!
大家有没有听过或见过,做了好事得到福报的人?
2016年,我到商场购物,出门打的时,因购物较多,顾此失彼,不慎把手包遗落在上车点。到家时才发现手包丢了,很是着急。因为手包里有我军官证、身份证、银行卡,现金倒不多,仅260元,但各类证卡的补办事宜相当麻烦,如果落入别有用心人之手,还可能引发更大的麻烦。
事先为防止手包丢失我做了点功课,在手包夹层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的联系电话,并表示如拾者交还定会予以适当的物质感谢。
发现手包丢失后我第一时间报了警,接警人员听说是我自己不小心遗失的,没有出警处理,只要我到辖区内的派出所做了遗失登记。我也明白通过警方寻回手包希望不大,便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那张纸条上,祈求有好心人捡到后主动联系我。
我惶恐了近一个小时,手机突然响了,是一个陌生电话。我一接,果然是手包的拾者。打电话者是一个女的,她核实了我身份及手包内物件无误后,告诉我手包是她女儿捡的,约定一个地点马上要她女儿给我送过来。
失而复得,幸运之极,欣喜若狂。我跑到约定点,发现一个女孩拿着我的手包在左顾右盼,我上前介绍了我自己。女孩把手包交给我,我打开手包拿出仅有的260元感谢女孩,谁知女孩一溜烟跑了,只给我留下一个欢快的背影。
我马上给女孩的母亲打电话以示感谢,她告诉我,她是中心医院妇产科医生正在上班,女儿捡到手包后,马上给她打电话告诉了此事,她要女儿在手包找失主联系的方式,发现了我的军官证,也发现了留下的纸条,于是就联系了我。转而她说:你是军人,应该得到尊重和帮助。
电话后,我俩互加了微信,我把她的微信名标注为:好心的女医生。随即我给她转去一个微信红包以示感谢,但她一直没收。
此后,我一直关注着她的微信动态。
过了一年,我发现女医生发了一个微信动态:女儿优异的中考成绩及各类证书。最后她写了一句话:如此成绩,却上不了市一中。
正好市一中我有一位同学在当校长,我马上联系校长同学,把那女医生小孩的情况向他说了。校长同学要我把小孩的中考成绩及各类证书发给他。过了一会,校长同学打电话给我:小孩有全市“三好学生”的证书,可破格录取。
我高兴万分,立马私信女医生,要她准备好材料送到市一中。女医生接到信息后竟然想不起来我是谁,我说明情况后,女医生欣喜万分,一再表示感谢。最后竟然给我微信转来5000块钱让我请同学校长吃饭。钱我没收,饭也没请,这是她女儿的实力所在。
又过了几个月,女医生开车外出,车坏了抛锚在乡下,她为此发了一条微信动态。正好抛锚地附近我表弟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我马上联系表弟开车给她处理了故障。
2018年5月,老婆生二胎,我联系了一下女医生。当时她休假,听我一说,马上从家里赶到医院,亲自为我老婆主刀,前前后后在医院照顾了我老婆三天。这时,我才第一次与她见面,第一次知道她姓肖。
善心善行善举,必得福报。肖医生如此,所有善良之人都应如此!
大家有没有听过或见过,做了好事得到福报的人?
前些天,我的家里种了一些豌豆荚,因为种得有些多,家里人吃不完,我就把这些豌豆荚摘了一些拿到菜市场去卖。
因为我是一个临时的卖家,不是菜市场长期卖菜的商贩,所以,没有地方摆摊。
菜市场的工作人员就临时把我安排在了一个面条摊位旁边,我和卖面条的一位大姐成了临时的邻居。
因为我卖的豌豆荚我们这里农村大部分的家庭种的都有,现在正是豌豆荚丰收的时候,大家都不稀罕这一类豌豆荚,所以我就经常在没有顾客的时候看着这位卖面条的女店家卖面条。
面条的女店家摊位上面生面条,熟面条都有卖,品种齐全。
卖面条的店家是一位大概40岁左右的女店家,胖乎乎的,她每天都带着口罩😷,穿着白色的工作服和围裙,带着红色的旅游帽子,因为这几年疫情期间大家都带着口罩,所以一直都看不清这个女店家的长相。
我只是觉得她是一位性格豪爽的人,她的嗓门很大,看见客户来到她的摊位上面之后,都是很大声热情地打着招呼,叔叔阿姨的叫的很热情,只要想买面条的顾客都会停下脚步来她的摊位上面买面条。
我发现这个女店家每次给客人装面条的时候,都是带着一次性的手套,但是有一些上年龄的客户都是拿着现金,往往这个时候,女店家都是慌忙摘下一次性的手套,给客户找完钱之后,重新带上一次性手套给客人装面条。
只是这一个小小的细节,我就能感觉出来这个女店家虽然是一位外表粗犷,但是她的心细如水。
因为我在别的摊位上面买过面条,有些不讲究的店家都是接触钱之后,也不带一次性手套,直接就用刚刚找过钱的手直接给客户装面条。
有人可能觉得我比较挑剔,但是现在疫情比较严重,面条买回家之后又不像蔬菜之类的可以冲洗,直接就煮了吃的,也淘洗不成。我感觉还是注意一些卫生比较好。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上午,
因为那天是星期天,买面条的顾客比较多,女店家忙得团团转,我的摊位上面还是没有什么人,所以我就在一旁观看许多顾客在排队买面条。
买面条的顾客中间,有二个小孩特别引人注意,(因为那天大部分都是大人来买面条,几乎就没有小孩子们来买面条。)一个女孩大概6岁左右,牵着一个大概3岁多的小男孩也在买面条。
我当时觉得应该是大人在家里忙碌,派遣这个女孩出来买面条,但是粗心大意的家长为什么要让这个女孩带着这么小的男孩出来买面条?
轮到了这二个孩子买面条了,只见这个女孩递给女店家一元钱纸币,说到:“阿姨,买一元钱二宽的生面条”。
女孩买一元钱面条,因为现在面条都二元左右一斤了,估计家里人不喜欢吃面条,所以买得少。
女店家慌忙接过孩子的一元钱,手脚利落地给女孩称好了面条,递给了女孩。
女孩接过面条牵着小男孩准备走,忽然她又扭过脸问女店家:“阿姨,我能不能问你一个问题,锅里的水在电磁炉上面冒泡泡是不是就是开了?这个生面条是等到水冒泡泡了再往锅里面下,还是水还没有冒泡泡的时候就下到锅里面?”
小女孩的这句话一出口,周围的人们都愣住了,大家都互相地对望了一眼,心里都不约而同的想到:难道这个小女孩不是替家人买面条的?难道这个小女孩要自己回家做饭?
女店家听到小女孩这句话之后,她疑惑的看着小女孩,皱着眉头说到:“小姑娘,难道你不是替你的家人来买面条的,不会是想着自己回家学做饭吧?”
小女孩低着头说到:“阿姨,都怪我平时没有仔细观察家人做饭,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做饭”。
女店家又问道:“你的家人去哪里了?你一个从来没有做过饭的生手,又带着这么小的弟弟,在厨房里面下面条很容易热水溅到人身上,比较危险”。
小姑娘小声地说到:“我妈今天早上很早就去医院了,因为我的奶奶突然有病了,到现在她们还没有回来,我带着弟弟在家实在是太饿了,到处都找不到吃的,只是在柜子里面找到了一元钱,想着中午给弟弟做一点面条,但是我从来没有单独一个人做过饭,想着问问你们该怎么下面条。”
周围的人们都长出了一口气,原来是这个原因,女孩的家人果然没有在家,但是这个小女孩带着这么小的小男孩,她该怎么做饭?是不是太危险了?万一有危险了该怎么办?
只见这个卖面条的女店家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下,对小女孩说到:“把刚才我给你称好的一元钱面条重新给我”。
小女孩当时就懵了,她茫然若失地把那一元钱面条递给了女店家。
只见女店家快速地走进了屋里,她从店里面端出来一个锅,打开锅盖,我看到竟然是一锅热气腾腾的蒸面条,并且这锅做熟的蒸面条已经拌了菜和肉,打开锅盖就闻到了一阵阵扑鼻而来的香味,真的是色香味俱全。
只见女店家快速地拿过一个大塑料袋子,拿起筷子就开始往袋子里面装她做好的面条,嘴里还说到:“小姑娘,这是阿姨刚才不忙的时候,刚刚做的蒸面条,想着中午我们收摊了吃,现在刚刚做好,给你和你的弟弟装一些,你们中午就不要做饭了,这个直接就可以回家吃了,省的你自己带着弟弟做饭危险”。
女孩慌忙说到:“谢谢阿姨,如果你把面条給我们了,您中午吃什么?”
女店家笑着说到:“小姑娘,阿姨守着这么多的面条,你想想阿姨这么大年龄的人怎么会饿着?我有空了重新再做就行。”
二个人说话的功夫,女店家已经把大半锅的蒸面条都装进了袋子里面,并且女店家还是继续往袋子里面装,直到袋子装不下为止。
女店家交代小女孩:“都是热面条,你不要把袋子口绑的太紧,回家赶紧找应该干净的锅把面条倒进去,省的热捂了面条,我故意多给你装了一些,万一你母亲晚上不回来了,你们在家就可以直接吃这些蒸面条了”。
小女孩赶紧问道:“阿姨,那我等我妈回来了,让她给你补多少钱?这么多做好的面条估计需要很多钱吧?”
女店家又哈哈地开始笑了,她指着小女孩说到:“不用补钱,阿姨这么多面条,还差你们姐弟二人吃得一些?”
小女孩嘴里只好一直对着卖面条的女店家道着谢,然后拿着面条牵着弟弟走了。
通过这些细小的细节,让我对卖面条的女店家好感倍增。
隔天早上,我又到菜市场卖豌豆荚,我刚刚把摊位摆开,就发现从菜市场东边急匆匆地走来了一位女士 ,这位女士穿衣很讲究,十分的优雅,一看就是家庭条件不错的人家。
这位女士直接走到面条摊位上面说到:“大姐,昨天您是不是送给二个孩子一些蒸面条?”
卖面条的店家愣了一下,马上笑着说到:“确实是,昨天我送给了二个孩子一些蒸面条。”
那位优雅的女士立刻从包里拿出来50块钱,递给女店家,说到:“这是昨天的面条钱,实在是太谢谢您了,要不是您送给孩子们一下蒸面条,我都不知道如果让二个孩子在家自己作饭,会发生什么样的危险事情,并且您还送了那么多,直到昨天晚上二个孩子都没有吃完。孩子的奶奶昨天病情已经稳定了,我昨天晚上从医院回来听孩子们和我说了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谢谢您了。”
卖面条的女店家怎么会接这位女士的50元钱?她一直在推让,说什么都不接受那位女士的50元钱。
那位优雅的女士一看卖面条的女店家执意不接50元钱,就说到:“那谢谢您了,大姐,孩子的爸爸开了一个玻璃厂,里面有一百多个工人,中午经常会吃面条,每次要面条就会要许多斤面条,以前食堂工作人员都是在商超买面条,从今天开始,我会交代食堂工作人员,让她们来您的摊位上面买面条,只要我的厂子开下去,我就会让她们一直在您的摊位上面买面条。”
卖面条的女店家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她没有想到,自己只是出手帮助了二个素不相识的孩子,竟然引来了一个长期买面条的大客户,因为这二年疫情期间,生意实在是太难做了,谁都希望自己的摊位上面有几个固定的大客户,这不是福报又是什么?这就是送给善良的面条女店家zui大的福报!
对于卖面条的女店家来说,善良的她可能一直做好事,有些时候她自己都想不起来自己做过那些好事,但是我相信福报会一直追随着她。
其实,生活中的温情时刻都在我们的周围,只要我们停下匆匆忙忙的脚步,仔细地观察,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是这么的美好!我始终相信:好人有好报!
大家有没有听过或见过,做了好事得到福报的人?
我们村有个大龄光棍,因为年轻时贪玩,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媳妇,孤身一人,三十多岁了还是一个人过着,日子说不上多么的好,但是因为一个人过,所以没什么压力,自己吃饱全家不饿。
而刚好这时候村里有个小孩的家庭出现变故,父母双亡,只留下一个十岁的男孩和六七十岁的爷爷,小男孩十岁,正在念着书,而六七十岁的爷爷确是疾病缠身,根本干不了活,因为儿子儿媳的双亡,更是对老爷子的打击太大,一时更是接受不了,让一个本该完美的家庭,一下子陷入困境之中,小男孩的学上不了了,老爷子的病也看不了了,就是一家人吃饭也成问题了。
就在当年过完年以后,别的孩子都去上学了,只有这小男孩一个人因为拿不出一百多块钱的学费只能辍学,在家里玩耍,这时候小男孩被光棍碰到了,光棍惊讶的问小男孩,怎么不去上学,小男孩说自己没学费,当时刚好小男孩的大伯也在旁边,光棍就问小男孩的大伯说,怎么也不管管自己的侄子,不曾想小男孩的大伯直接怼了光棍一句,要管你自己管,别拉扯我。
于是光棍就管了这个小男孩,光棍先带小男孩到了村里的小学,给老师说明情况,让小男孩报了名,开始念书,然后又拿了自己家的面去城里给挂了些挂面,然后给放在小男孩家里,就这样,小男孩和光棍开始了属于他们两的缘分。
光棍白天要去县城上班,小男孩白天出去上学,顺便回来照顾自己的爷爷,两人都很忙,白天基本上没时间碰面,如果小男孩在学校或者家里有什么困难,需要钱或者什么的时候,联系不到光棍,就用粉笔在光棍家的墙上写下来,等光棍下班回来了看见了在给小男孩家里送过去。
这样的联系一直坚持到小男孩上了高中,光棍一个人负责自己跟小男孩家的各项费用和吃的,小男孩只需要把自己需要的写在墙上就可以,在小男孩上初中的时候,家里的爷爷也去世了,当时小男孩的大伯明确表示,老父亲去世的花销,应该两家平摊,还专门给小男孩写了一个借条,让小男孩长大了要还给自己家,把光棍气的直接把借条撕了给小男孩的大伯扔了五千块钱。
就这样,光棍把小男孩一直供养到了高二,在高二的某一天,小男孩自己辍学了,不念书书了,给谁也没说,自己出门打工去了,小男孩这一走,光棍的人生都有点不适应了,因为光棍年轻的时候风评不好,所以在村里一直没有什么话语权,但是自从光棍供养小男孩开始,村里人对光棍的看法都变了,不为别的,就为了光棍家墙上小男孩写的那么多的需求。
小男孩这一出门就是差不多四年的时间,四年以后,小男孩回来了,自己开着车回来的,出门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小男孩是怎么走的,当初才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孩,可是当小男孩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了,而且看样子在外边混的不错,小男孩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光棍,给光棍带了好多东西,香烟,好茶,好酒,还在村里那么多人的目光下,给光棍五万块钱,光棍发火不要,表示自己养小男孩不是为了钱,小男孩却说,自己给光棍钱不是因为光棍养活过自己,而是把光棍认作了自己的再生父母,于是从那天开始,小男孩开始叫光棍后爸。
就这样小男孩和光棍可以说组合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小男孩不止给光棍钱花,还开始张罗着给自己的后爸找媳妇,当时的光棍已经四十多岁了,要找媳妇属实困难,可是小男孩都给媒人说了,只要能给自己的后爸找个媳妇,说媒钱就两万,在金钱的催动下,终于有人给光棍介绍了隔壁镇上一个殇了老公的妇女,妇女带着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嫁给了光棍,虽然光棍去的是寡妇,可是结婚当天,光棍还是高兴的哭了,用光棍的话说,自己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要完了。
大家有没有听过或见过,做了好事得到福报的人?
我们村有一家人收养了一个外地流浪来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长大后,成了风云人物,收养他的家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九十年代初,我们村来了一个流浪的小乞丐。小乞丐大概十一二岁,满身污垢,头发长满了虱子,大人小孩看到都远远的躲开。只有我三叔不嫌他脏,还给了他一碗面吃。
这个男孩把一碗面狼吞虎咽后,给我三叔磕了三个头。三叔觉得这个小孩行为作风有大将的风范,就跟他聊起了家常。
交淡中得知,小男孩的父母爷爷奶奶都已去世,平常是自己一个人生活,眼看着日子越过越艰难,于是他选择外出流浪,出了外面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更艰难,但是越走越远,已经不认识回家的路,只能继续流浪。
我三叔听了动了怜悯之心,跟三婶商量后,他决定收养这个小男孩。他问小男孩愿不原意在他家落脚,做他的儿子,虽然自己家很穷,但一定不会让饿肚子,小男孩一听当然愿意,马上给三叔磕头。
三叔原来有一子一女,加上小男孩就三个孩子。三叔三婶平常在家务农为生,家里都是捉襟见肘,勉强够度日的。
但来说也奇怪,自从这个小男孩到了三叔家后,三叔家样样事都变得顺利,养什么成什么,养的猪白白胖胖的每次都能卖个好价钱,养的鸡鸭肯生蛋,够三个小孩补充营养之余还能够卖点钱。
三叔三婶认为是收养的小男孩带给他的好运,对小男孩更加器重,这个小男孩也不辜负他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企工作,用了五年的时间当上了公司的老总。
三叔三婶逢人就夸这个养子,对三叔三婶非常孝顺,不仅在家里建了一幢别墅给三叔三婶养老,一年还带他们最少去旅游三次。人人都羡慕三叔三婶,捡了一个大大的福。
其实这是三叔三婶用善良换来的善果,善有善报,有时做一件少少的善事,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得到一世的福报。
大家有没有听过或见过,做了好事得到福报的人?
我妈妈的一个同事就属于这种情况。
大约是90年代初期,我妈妈作为一个小部门的负责人,把这个部门搞得有声有色。
就有人看到眼红,就想接管这个部门,把我妈踢出局。
我妈挺上火。
在一个信奉“寡妇门前是非多”的时代。我妈不擅长跟别人过多打交道。也没什么人脉。
有一天,有个主管领导到我妈部门来检查,就侧面跟我妈聊起这个事儿。想听听我妈的意见。
听完后,挺生气。替我妈打抱不平。觉得太欺负人了。说包在她身上,反正她要退休了,不怕。
那位阿姨的皮肤特别白,发光的那种。眉目舒展,笑眯眯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位阿姨真的起到了作用。我妈保住了职位。为了表示谢意,送礼物给这位阿姨。她不收,请她去饭店吃饭也不去。后来在我妈强烈的要求下,答应去我家吃点便饭。
结果又买了一大堆水果和零食来我家。
彼时我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特别喜欢听大人唠嗑。
我就在她们身边一直坐着听。
阿姨说,你不用客气,也别想的太多。我这么做也是为了我自己。我这人年轻的时候疾病缠身。好几次啊,都差点过去。算卦的都说我啊,活不过40岁。
我听完以后啊,大哭一场,心想,既然这寿命,留着钱也没啥用了。每个月把工资留点零花钱,其余的看见谁有困难就帮助谁。我家老头也不指望我这点工资。反正力所能及的行善吧。
没想到我这身体越来越好了,以前那些毛病也都没有了。今年53了,估计今年还能挺过去,哈哈。
善良是一种选择,当善良成为一种本能,就会变成福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