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农村俗语“淋伏头,晒伏尾”入伏当天下雨好不好?

农村俗语:“淋伏头,晒伏尾”是什么意思?入伏当天下雨好不好?

三伏天是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推算出来的,就是从夏至开始第三个庚日就是三伏天的开始。民间常说“夏至三庚便三伏”就是这个意思,三伏天一直要持续40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

目前,已进入头伏了,很多地方都下了雨,今年雨水好象还挺多。我们知道,夏天进入伏天,就进入夏季最热的时候了,加上有雨,又热又闷,湿热确实难受。

“淋伏头,晒伏尾”的意思是指入伏头天就下雨,而在伏天里最后一天就晴天了,首先要说入伏当天下雨好,因为“伏里多雨,囤里多米”。

“淋伏头”,一般进入头伏,在7月15日前后,这时正是田里农作物生长旺盛时期,也是需要大量水的时候,如果这时雨水不够,条件好的地方必须要灌溉了,但在过去,农田设施差,靠天吃饭,估计要遭旱了。

“晒伏尾”,则在立秋以后,大约在8月25日前后,这时大多数田间农作物进入成熟朝,充足的阳光是必不可少的,这时阳光充足的晴天,对农作物的成熟收获起很太帮助,这时如果下雨则对农作物成熟和收获不利,严重的话,会导致减产和绝收。

因此,三伏天虽然很闷热,不好受,但是对于农业来说,却是一个很重要时期,戏水分和阳光的需求很特殊,头伏天下雨就可以使更多农作物茁壮成长,为秋季粮食获得大丰收奠定基础。

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入伏,农村俗语“淋伏头,晒伏尾”入伏当天下雨好不好?

农村俗语“初伏浇,末伏烧”,意思是入伏这天如果下了雨,那么末伏的那段时间会大旱!像火烤似的一样热!看来入伏这天的天气很重要!我们这边还有一句农谚“下破公伏头,早破狗舌头;下破母伏头,锅头起蘑菇!”公伏是指入伏这天是单日,母伏指入伏这天是双日,如果当年单入伏下雨了,那么这年的整个伏天都会干旱,而如果是在双日入伏的话下了雨,整个伏天都会雨淋淋!而每年的伏天旱涝情况对农业生产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六月(农历)连阴吃饱饭”“伏天有雨好种麦”,这这些农谚都表明伏天有雨的重要性!

今年入伏时间已过,是在2018年7月17日,这一天是单日,我们这边没有下雨!所以于“初伏浇,末伏烧”,“下破公伏头,旱破狗舌头”两样旱情都不沾边!这段时间我们这边时常阴雨连天,应该又是一个丰收年!看来农村老话非常有道理!不愧是农民群众对多年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

这句话通俗易懂,意思就是入伏的这一天如果下雨,那么,末伏就会高温大旱。初伏到末伏大约一个月到四十天时间。古人通过长期的气候现象积累总结了这句“初伏浇,末伏烧”的俗语,也就是提前预测了一个多月后的气候现象,本意无非是在提前告诉人们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就可以提前安排好农业生产,也同时告诉人们根据天气做好生活安排!在古时候不能不说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但在现今新时代,可续技术高度发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在轨气象卫星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国家。风云号气象卫星系列的共同组网,实现了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等信息及时传回,实现了短期、中长期的天气预报。科学预测十分精确,完整的农业气象信息实时的指导着农业生产。因此,总结“初伏浇,末伏烧”的气象规律精神应该传承,准确程度还应该更加相信科学的天气预报!

初伏浇,末伏烧,意思是入伏这几天要有雨,末伏就会旱,头伏,末伏都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这对庄稼来说是架在火上烤,这时不论头伏末伏经常下雨方能缓解庄稼的旱情,农民有句老俗话,有钱难买五月里旱,六月里连阴吃饱饭,意思是五月里不下雨最好,因五月庄稼在小苗期又加草上繁生之季,这时的苗需要晒,晒,晒太阳,既晒不死,又能对以后的增长促壮苗打下有力的基础,再是如果五月里是雨季,草丛就大量繁殖出来会影响苗生长,好在现在有锄草剂,打上药就没草了,可是小苗不需要水,草丛过盛繁殖期最怕下雨,还有一句谚语,六月六挂锄钩,意思是六月之前农民都在地里|锄草,如果锄不好就会草荒,到了六月等到苗长大了,盖住草遮阴,这时农民可以在六月六前后放下锄头等待雨季在家休息了,入伏一般都在六月,这时可要有雨下,这里有句谚语,淋了伏王,一天一场,淋了伏头旱伏尾,入伏这一天如果下雨,初伏这几天真的会一天一场,如果淋了伏头,伏尾也确实大旱,六月多雨很好,是庄稼最需要水的时候,也是庄稼长的最快上粱食的时候,到了末伏庄稼基本上,上满了粮食,还需要几场雨来巩固,这时如果不下雨还是旱全丰收是不行的,这就可能根据旱情有些减产,这时如果下几场雨丰收就指日可待了,说的这句初伏涝,末伏旱,对农业生产是很重要的。

但是言归正传对于农村俗语来讲,这些都是我们的老祖先在以前总结下来的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准确性对不同的地区来说,也有很大的偏差,我们只用记下来,并把它们讲给子孙听,它们在现在的农业生产中指导意义不大。在实际农业生产来讲,我们要相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末伏的时候,我们还有农作物是生长在地里的,例如玉米等,如果头伏下雨了,那我们末伏就要注意一下,记得要灌溉玉米地,如果头伏不下雨,就不用自己操作了。

今日入伏,农村俗语“淋伏头,晒伏尾”入伏当天下雨好不好?

我是达峰396。我来回答题主的提问。农村俗语‘‘淋头伏,晒尾伏’’,对这句话不能光从字面上解释,那样就会与这句话的本来含义相差万别。农民对入伏特别重视,因为入伏会影响到一年收入的多与少,许多关于入伏的农谚对农民‘‘双抢‘’期间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不是农民难以理解这句话,入伏当天下雨好不好,我的回答是视三伏中那一伏而言,入伏当天下雨有好也有不好。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也许大家误以我故作高深,看完以下二种情况自然明白。

1.在以前农村非常重视入伏的第一天,我们这里入伏第一天,家家象过节一样改善生活。三伏中每一伏十天,入伏第一天的天气会影响一伏的天气,比如:今日是头伏的第一天,如果今天下雨,头伏十天几乎每天都要下雨,我们本地称‘’漏伏‘’,那么肯定不好的,正是收割季节,不仅影响收割,还影响稻谷的亮晒。所以农民祈求老天爷不要在头伏第一天下雨。

2.淋头伏,晒尾伏。许多人对这句话断章取义。这句话的本义是头伏当天不要下雨,尾伏当天不要睛。尾伏也称未伏。进入伏天溽暑蒸人,尤其尾伏高温难耐,这个时候正是插播晚稻时候,如果尾伏的第一天是晴,那么整个未伏十天都是高温天气,这时候农田需要水灌溉,肯定是不好的。农民希望雨量充足,秋收就有指望。

淋头伏,晒尾伏是古代人民劳动体验的结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至今农民仍奉为圭臬。以上是我从农民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大家有更好的理解,请在评论区说出来。我是达峰396。喜欢我的回答,别忘记关注点赞,我会真诚的回报。谢谢!!!

今日入伏,农村俗语“淋伏头,晒伏尾”入伏当天下雨好不好?

入伏也分公伏和母伏。“淋伏头,晒伏尾”这句话什么意思?我家婆婆最懂的了!

今天是头伏第一天,“头伏饺子二伏面”,一大早的婆婆就包好了饺子,等着儿女孙甥们的到来。

入伏,虽然不是法定的节假日,但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却非常非常重要!婆婆前几天就开始念叨,“伏里有雨好种麦”,还有“下破公伏头,晒破狗舌头”,“下破母伏头,炕上长蘑菇”,还让我们查一查入伏这一天,农历是什么日子?而今年的入伏是从公历七月十六日开始,农历5月26。婆婆告诉我们,如果入伏的这一天农历日子是单数,便是公伏头。如果是双数,便是母伏头。婆婆说,入伏这一天的阴雨状况非常重要,能够预测一整个伏天的雨水情况。“下破公伏头,晒破狗舌头。下破母伏头,炕上起蘑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这一年是公伏头,入伏第一天下雨的话,那么之后的日子就会非常干旱,连狗舌头都要被渴坏了,晒破了!如果这一年是母伏头,入伏头一天下雨的话,那之后的日子就会非常的涝,连庄户人家的炕上都能出来蘑菇了!今天 入伏,农历5月26,那就是母伏头。按照这农谚的意思,如果今天下雨的话,那么今年整个伏天都会非常的涝,有可能要发大水!

可见,“淋伏头,晒伏尾”,也要看入伏的这一天是在农历的哪一天。

看天气预报,今天晚上我们这里有暴雨。婆婆说,恐怕今年要有涝灾了!这个倒是与专家预测的情势一样!记得早在三月份的时候,水利专家就说过,今年的洪涝灾害天气比较多。

六月份以来,我国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地洪涝严重,不少地方的水位都超出了历史最高水平,防洪防涝考验着许多个城市。

我们是北方地区,平时十年九旱,但感觉今年还不算旱,早晚凉,中午热,雨水时不时地也会来,只是这雨下起来总是有点急,有两三次还加带着冰雹!

总之,今年的灾害性天气,感觉还是偏多的,大家务必做好抗洪防涝的准备,防范于未燃!

说到这里,姐姐先去吃饺子了!入伏吃饺子,饺子里包的是老人的心愿,图一个全家平安!祝您也平安!

今日入伏,农村俗语“淋伏头,晒伏尾”入伏当天下雨好不好?

是的,今日入伏,天气本来是非常炎热的,中午去食堂吃饭,大家都喊热,都说起今天入伏。我说起昨天我离城近50里的老家那里昨天的瓢泼大雨,大家都不相信,因为昨天城里的太阳确实是非常的好呀!有人说,夏天的雨就是这样,阵雨多,不定哪片云彩有雨呢!这不,今天本来也是太阳非常好的,下午上班,看群里邻县的朋友说起他们那儿下雨了,我们招远的朋友还说,他们那儿是亲娘养的。这不,就这阵儿,就现在,我们这儿也是大雨如注,夹着狂风,成为今年以来的第一场猛雨了。

说到农村俗语“淋伏头,晒伏尾”,真的就是应验了上半句,“淋伏头”了,也就是说,入伏头一天,老天就下起了雨,并且,下起了好大的雨。那么,根据这个谚语,今年的末伏,应该就是天天大太阳,出现干旱天气了。毕竟,在伏天里,三天不下一小旱,五天不下一大旱,伏末有10天,要是不下雨,肯定会干得够呛,影响农业生产。

其实,农村的各种谚语,都是比较准确的,特别是对于农事、对于气候的总结,都是经验的总结,千百年来屡试不爽。“淋伏头,晒伏尾”这句谚语,说的就是如果头伏这天天气下雨,那末伏就会出现干旱的气候,而伏季正是各种作物茂长的时候,作物需水量大,并且蒸发量大,出现干旱对作物生长肯定不好,所以,宁愿入伏当天别下雨,让整个三伏期间的雨水比较均匀才好。

不过,即使这些谚语再准确,那也只是局部的。正像我前面说的,伏天的雨就这样,来得快,去得也快,“三伏天的天,后老婆的脸,说翻就翻”,并且,真是不知哪片云彩有雨,三伏里的雨移动性较大,多是阵雨和局部地区,不会因为一时一地下雨,影响大范围地区。比如我们这里这阵儿雨,下得这么大这么急,可是有个朋友在离城60里的辛庄镇发回消息,那里还是艳阳高照。所以,今天的这场雨,对于缓解当前旱情,无缝是件好事,雨下得这么大,这么急,肯定也会使水库里积下雨水。即使末伏不下雨,头伏中伏旱不着,末伏缺雨也有水浇地,不会影响多少。何况,这雨本身就是局部的,不会影响大面积的农业生产。

从这一点上看,我们不能要求老天爷完全按照我们的需要下雨,只要老天爷下够足够的雨量,让我们的库里有水,那我们心里就不慌了,毕竟,现在的水利条件都是不错的,又不是完全靠天吃饭,大家说是不是呢?

今日入伏,农村俗语“淋伏头,晒伏尾”入伏当天下雨好不好?

今天7月16日,正式入伏了,今年三伏天比较长,需要经历40天,一直持续到8月24日,是不是感觉很煎熬呢!而对于三伏节点的降雨相关农谚说法,虽说不一定准确,但终归是前人长期经验之谈,还是可以借鉴的!而对于题主这句农谚说法和关于入伏下雨好不好的话题,我感觉因地制宜,例如北方话南方的现实情况就各不相同,下面结合所了解情况简单聊一下,以供参考:

一、淋伏头,晒伏尾。这句话意思是说,如果赶上入伏第一天下雨的话,那么三伏最后一天可能便为大晴天!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所言道理大概为:若是今年雨水偏早时,那么经过三伏天后,基本降雨也很少了!而如果今年雨水偏晚一些,那么三伏后期雨水量充沛,对于一些农作物正常生长可能造成不利,毕竟三伏后即将迎来秋收季节,往往风和日丽更利于农业大丰收!

另外,老话常说“庄稼汉要吃饭,三伏天三场雨”,说明酷暑难耐的三伏期间也需要雨水滋润,才能缓解炎热带来的缺水干旱!尤其是入伏时处于小暑和大暑节气之间,往往处于小热变大热的时候,使得一些地区下雨贵如金!

二、今年入伏,南方雨水较多,北方较少。今天刚入伏,因受大陆高压控制,各地气温已处于极高水平,例如江南、华南等局地气温超过了40℃,而东北大部分气温也已处于32℃左右,目前来看全国最凉快的地方应该是降雨偏多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因今年雨水较多,使得气温低于往年同期水平!不过,入伏前后多雨,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安徽、江西等地洪涝灾害频发,汛期自然灾害影响较重,因而对于当地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不过,今天虽然入伏了,我们北方这边气温也挺高,似乎也将迎来“七下八上”的降雨高峰期,从最近气象预测来看,我们当地后天或将迎来大雨、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而我们这边以种植玉米为主,这时降雨的确有利于缓解农田墒情不利局面,但也容易受到强对流天气而产生水涝、大风、冰雹等极端天气,对于农业生产会有一些不可预测性!尤其是三伏期间的台风影响频繁,也不利于正常农业生产!

总得来说,入伏是否下雨,需要因地制宜看待,此时我感觉北方地区更期待来几场有效降雨,而南方因河水暴涨,似乎再持续下雨只会加重当地内涝危害,因而我感觉:今年入伏下雨的话,好多在北方,愁多在南方!(以上仅为个人见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