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看一叶舟”这句诗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君看一叶舟”原意是:请您看看那小个小船在风浪中飘荡。这个诗句出自我国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的《江上渔者》,这首诗体现了范仲淹替国替民忧虑的思想。江上渔者一一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诗的原意:行走在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你们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可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打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多么惊险。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在他有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首《江上渔者》,所反映的思想,也是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我们通过这首诗,切实感受到了诗人的那种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心声。那些在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啊,你们只知道鲈鱼吃起来味道很鲜美,在你们饱口福的时候,你们是否注意到了那些驾着小渔船,出没在惊涛骇浪中的捕鱼人呢?虽然这首小诗,写的吗平静,并没有直接描写打渔人是如何辛苦。但通过这几句浅浅的几句话,让读者感受到了世上百姓的艰难,激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图片来自网络
“君看一叶舟”这句诗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范仲淹的这首诗贯彻了其“先天下之忧而忧”体察民生疾苦的中心思想,诗中“君看一叶舟”其实是透过沧海波涛里的一叶孤舟,在看为了生计日日出海捕鱼,在风浪中打滚的渔夫。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诗中深切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诗名《江上渔者》是写给渔夫的,前后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典型的欲抑先扬手法。先写江上的人来来往往,因为喜爱鲈鱼的新鲜美味;而后急转直下,镜头切换远处,浪潮汹涌处的一叶孤舟,在波涛里若隐若现。
如同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在海中奋战了三天三夜,最后带着一副大鱼的骨架回归,别人纷纷讨论的是鱼的价值,却无人理会老人消失的三天里经历了什么。
社会地位决定看待问题的角度,上位者在意享受美食,底层人民在意赚钱养家。当时范仲淹主政苏州,治理水患,偶然见到小小渔船在风急浪高的水中浮浮沉沉,心生感慨,百姓生活艰苦,才会从事这危险的生计啊!
正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范仲淹把平常人、平常事写进一首平凡的诗中,但凡看懂了必会称赞非比寻常,意义深远,其所作所为亦是忧国忧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把这一叶舟当是普通的劳动人民,那么这片汪洋大海可以理解为朝廷或社会。渔夫江上打鱼,农民下地种田,牧童山上放羊,商人奔波贩卖,各行其事,都是在以劳动换取生活所需。
因为市场有需求,捕鱼才不失为一条生计,从这方面看可理解为“水能载舟”,因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当市场不再紧缺,或者竭泽而渔时,舟覆了,生计断了,不知如何养家糊口?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何尝不是在赞扬,普通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
劳动过程固然是艰辛的,劳动果实更需要爱惜!
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吧!欢迎关注@晴空莽莽,在评论区留言补充!(图片来源网络)
“君看一叶舟”这句诗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君看一叶舟"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出自:北宋范仲淹的《江上渔者》。诗句中的“一叶舟” 本是一艘小船,意思是在一望无际的水上,小船看上去就像落叶那般大小。船行在水面上,就像落叶漂浮,这里是把小船比作漂浮在水面上的落叶。落叶很轻很小,意思是渔家人的命运也像这大海上的一片叶子一样,无人过问其疾苦,生活艰难,暗自飘零。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的同情。
“君看一叶舟”这句诗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言志】
即便是普通的写景小诗,其中也包含着作者对于他人或自身情感、志向的抒发与表达。
1、“君看一叶舟”,结合诗文来看,作者在看到的江边景象时,把惊涛骇浪里的渔船比作一片小树叶(一叶扁舟),抒发了作者对渔夫在危险环境里辛苦工作的一种同情。
2、如果再往深里探究一下,也不妨理解为范仲淹作为改革派所面临的复杂、危险境地,是对自己在官场形势的一种隐喻。
一、历史背景。范仲淹。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为官期间,有感于朝廷腐败、国力衰弱,力图实行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屡次受到反对派的抵制和反对,期间也是多次被朝廷贬谪。
二、思想背景。范仲淹为人秉正,刚正不阿,为官期间曾为直言得罪过皇帝、权臣。他的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闻名于后世,反映出他爱国忧民的思想理念。
三、诗歌风格。范仲淹,继承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所以他的诗文,大多反映现实,反映事件。
四、诗文内涵。由以上综合分析来看,这首20字小诗,所包含的信息量也是很大,我们来看一下诗文: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诗文赏析。江边悠闲来往之人,只是喜爱品尝美味鲈鱼,你们有没有看到江水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在大风大浪里冒着危险去捕鱼劳作呢?
2、百姓疾苦。劳动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以才冒着生命危险,每天驾着小舟出没在大风大浪里面,而权贵阶级和富人们,却不用如此辛苦,只是和亲朋来江边悠闲赏景,开心食鱼,有谁能关心、体谅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呢?
3、作者声音。范仲淹的思想观念: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他的治国思想也是改革除弊,仁政于民,希望百姓得到安乐的生活。他在官场的改革,却总是遭到反对和破坏,内心之中,自然也会有隐隐的苦闷,从如果深入他的人生背景、思想理念,你会发现在这“君看一叶舟”中,范仲淹也在向当权者疾呼:请关心一下黎民百姓的疾苦!请重视作者的改革呼声!
(范仲淹在任地方官期间,带领百姓筑堤,兴修水利)
“君看一叶舟”这句诗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 在“君看一叶舟”这句诗里,诗人把颠簸在江河里的打渔船比喻成一片飘浮在水上的树叶,非常形象,可以说,这是整诗的点晴之笔,也就是“诗眼”。
* 此句诗出自北宋范忠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整诗的大概意思就是:江岸上来来往往的人啊,都爱吃鲈鱼的美味,但请看看那捕鱼的小船,象一片叶子一样漂浮在激流湍急的江水里。
* 在这首诗里,作者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人民给于了深切的关怀和怜悯,体现了作者体恤穷苦百姓的悲悯情怀。这种思想感情,同他的散文名篇《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致的。由此可见,范忠淹的确是一位关爱百姓、体恤民间疾苦的清明官吏。
* 真正的好诗都是明白如话,通俗易懂的,很少有诘屈聱牙之词。当我们翻开唐诗,就会发现,凡是大家耳熟能详、传诵不衰的脍炙人口的名篇,语言都非常朴实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 正如范忠淹的这首《江上渔者》,语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话,妇孺可知其意。但看似平淡无奇的语言里,却蕴含了丰富的意蕴和写作技巧。
* 整首诗的诗眼,就妙在一个“叶”字上,正是这个“叶”字,才能使人很形象地联想到江水中动荡不安的小渔船的样子,非常有画面感和动感。如果换成“一片舟”、“一扁舟”、“一条船”、“一只船”、“一艘船”,都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这种视觉效果,因为窄窄小小,两头尖尖的渔家小船,远远望去,的确象极了一片漂蕩在水中的叶子。
* 一个“叶”字,看似不经意和寻常,其实,作者是经过了用心推敲的,它体现了作者锐敏的观察力和非凡的文学才能,一字用好,全诗皆活。
“君看一叶舟”这句诗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君看一叶舟”这句诗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君看一叶舟”这句诗,出自北宋范仲淹的 《江上渔者》诗句,全诗如下: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从原文来看,语言质朴,字面浅湿,和当今口语白话,几乎没有多少差别。但读完全诗后,这短短的五言绝句,描绘出的诗中情景,却是言尽而旨远,所反映当时的社会内容及其广泛而深刻,让读者读来为之动容。
“君看一叶舟”这句诗句,把打渔的鱼船,比作落在水中的树叶。不仅巧妙合理的作了形象比喻,还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内含:通过对这“一叶舟”形象的对比,深刻的揭示出渔民,因生活所迫,几乎用自已的生命去迎合爱食鲈鱼的人。一、通过“君看一叶舟”极其形象的情景描绘,呈现出具有影像的表达方式,浮现在读者的眼前。
1.“君看一叶舟”,渔舟如落叶,说明江面宽广,小舟在风波浪里“颠簸”无助。
2.“出没风波里”,说明江面风高浪急,逐浪排空,舟在水面飘摇。对于行于江面的渔舟而言,存在着极端的危险。
二、那么,“君看一叶舟”上,为什么小小的渔船上的打鱼的渔民,一定要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非要出没在风波浪里呢?
1.“江上往来人,当爱鲈鱼美。”
从此首句不难看出,因为鲈鱼味道鲜美,人们在江岸边往返频繁,争先恐后的来到江岸边,就是要等待着捕捞鲈鱼的小船上岸,购买鲈鱼。
此上句诗,是揭示那打渔的“一叶扁舟”上的渔民,为什么不顾生命安全,出没在风波浪里的原因。
2.“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从后两句来看,说明诗人心里十分清楚明白,打渔的人,因打渔生存和生命都画上了等号,即使自己的小渔舟像一片树叶,在江水中风雨飘摇,即使存有生命之忧,也不得不奋不顾身。
“君看一叶舟”,明面上看,是用树叶比喻渔舟的“轻巧”,实际饱含着渔民的生活凄苦,表达了诗人对渔民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同时,也表达诗人矛盾的一面,因为诗人知道鲈鱼是渔民赖以生存的依靠。鲈鱼卖的多,渔民得到的利益也多。 但整天“颠簸”在风波浪里,有着生命之忧,所以从另一个方面,也表达着诗人对“但爱鲈鱼美”的人,希望他们少吃鲈鱼,让渔民多点生存的希望。(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