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东西三不借,借了准败家”,三不借是哪三样,为啥不能借?

俗语“东西三不借,借了准败家”中的三不借,到底是什么东西,借了后让人会产生“败家”的后果呢?

过去民间一些带数字的俗语,让人感觉模棱两可,很难统一答案,各地的风俗不同,解释也不一样。各人的想法不同,解释也不一样。于是就出现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人们通常称这种俗语中的数字为“概数”,也就是大概的数目。比如俗语“话有三不说,事有三不做,人有三不交”中的“三”,可以是二,也可以就是三,还可以是四、五、六。

如此,也就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东西三不借,借了准败家”也属于这类俗语。民间确实还有“东西四不借”、“东西五不借”,以此类型,甚至有“东西十不借”的说法。

像“东西三不借”这种说法,不仅“三”是“概数”,数字不确定,所要借的指向也不是很明确。可以指所借的“东西”有几样,也可以指前来“借东西的人”有几种。

这句俗语还有一个优点,可以给不想借东西给别人的人,有了冠冕堂皇的“借口”。

比如,有的人不想借东西给别人,可又薄不下面子,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愿借,于是,就可以拿这句俗语做挡箭牌:

对不起,这东西不是我不想借给你,而是有老祖宗留下那句话在这里,借给你以后,会“败家”,这样我还能不顾禁忌借给你吗?

我国民间交往中,没有万事不求人的人,人都会碰到一时的困难。邻里之间或者村民和街坊之间,互助互帮是一种传统美德,相互之间借一东西是正常不过的事。

民间又有“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说法。但是,总有一些人借别人的东西后,一是不珍惜,将别人的东西弄坏,偿还时也不修复好。二是借了东西不及时还,在多次催促下,才很不情愿地来还。

只要拿出民间禁忌来说事,有东西不借给别人,就好像理由比任何借口都要充足,前来借东西的人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也不会怪罪不肯借东西的人。

比如,在农村,有人来借杀猪刀,主人不想借给他,就可以找到借口,说这种东西借不得,是老话说的,借出去后就会“败家”。

过去农村,有的人清早起来,到别人家借火,这是农家比较忌讳的事,只要将这句俗语抬出来,一般的人很知趣,只能等到晚些时候才出借。

有一些地方习俗,有一些东西巴不得有人上门来借,借了还不用还。比如药罐子,也就是熬药用的罐子,南方农村把这种药罐子叫沙罐,很粗糙的一种药罐子,值不了几个钱。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因很简单,人们认为,别人借走了家里的药罐子,也就把病也借走了,是好事。但是,借去的药罐子是不用还的,也不能还,还了不吉利。病借走了,哪能还呢?

这也许就是另外一些地方习俗,干脆连药罐子都不能借,借走了后,怕别人还回来,比较忌讳。

对于“东西三不借,借了准败家”这句俗语,我家乡基本上还是有一些共识。

过去,“东西三不借”不是指三样东西,而是指三种人。“东西”具体指房屋。

一是指房屋不能借给别人停丧

停丧本来指人死后殡而不葬,但在农村,停丧通常指人死后,办丧事停放的地方,除非是自己和至亲。过去农村迷信地认为,如果把房屋借给别人停丧后,会给家里带来晦气,运气不好,会败家。

在农村,除去迷信的说法,这种事情也难以让人接受,过不了心理关。不仅过去的人不同意,现在的人也很难接受。

二是指房屋不能借给别人结婚

农村有一句俗语说:“宁可借屋停丧,不可借屋成双”。这句话并不是指房屋可以借给人停丧,而是指两者之间只能选其中之一,那就只能选前者,不能选后者。

这句话对过去农村人来说,人们迷信地认为借房屋给别人结婚的后果,比借房屋给别人停丧的后果更严重,不仅会“家败”,还会造成“人亡”。

三是指房屋不能借给别人落月

腊月,就是农村所说的坐月子。借房屋落月,就是借房屋坐月子。这是过去农村一种禁忌习俗,迷信地认为女人坐月子只能在自己的家里,不能到别人的房子里。如果在别人房屋内坐月子,就会给家人带来“灾祸”。

农村有一句俗语说:“宁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就是这个原因。

以上“三不借”,主要是旧时农村民众受到教育有限,科学不发达,对事物没有科学认识,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于是,人们就把这三件事看作“不洁”,并成为农村禁忌流传下来。

如今,这“三不借”的禁忌习俗,在农村已逐渐消失,很少有这种讲究了。

现在民间所说的“三不借”已经有了新的变化,通常指三样东西。通常来说,现在的人所说的“三不借”是指:一身份证,二车子不能借,三房子不能借。

这三种东西借给别人后,会让自己后患无穷,不仅要受经济损失,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俗语“东西三不借,借了准败家”,三不借是哪三样,为啥不能借?

农村俗语:“东西三不借,借了准败家”,三不借是哪三样,为啥不能借?

农村老人经常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这说的是借东西的事情,也是借钱借物的哲理,只有遵循这规则,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所以这人生在世,这借钱借物自然是免不了的,而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老祖宗认为,“人心是隔肚皮的”,从借东西这方面来说,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借出去的。一些重要的东西如果不好好考虑而借出去,损失只是小事,严重的可能会败家。因此老祖宗的俗语“东西三不借,借了准败家”也由此而来。那么这三不借都是那些呢,为啥有些东西是不能借呢,李子来回答。

古人的“三不借”都是什么:

从古时候来说,老祖宗是比较迷信的,他们认为这药罐子、小孩做床、以及拐杖是不能借的。至于什么原因老祖宗认为,如果这些东西借出去再还回来,就会把自己的好运气带走,把别人的坏给回来,这对主人来说自然是不吉利的事情。

但是笔者认为,古时候的“三不借”还是比较迷信,而没有科学依据的,所以我们后人不信也罢。也是从现在来说,还真有这“三不借”,如果这些东西借出去了,对整个家庭来说有很大的风险,那么现在的“三不借”都是什么呢?我且说你且听:

第一,车子不能乱借。

车子是人们的代步工具。而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家家也都有车了,所以人们出行自然更加方便,现在一些人为了出门办事,借车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我认为,这车是不能乱借的,至于什么原因,我以朋友的真实事例告诉大家:

朋友以前是开大奔的,就因为一次借车给他的哥们,而导致现在的他开起了奔奔。。。

在前几年的时候,朋友干工程大发了一点小财,于是朋友就嘚瑟起来了,非得提一辆豪车以显露出自己的身份来,就这样他购买了大奔。这低配的车价格在几十万左右,但是来说“人靠衣裳,马靠鞍”,朋友也觉得自己有了身份。

而他为了好面子,也经常把这车借给自己的好朋友。但是在去年的某一天,朋友借出去的车出事了:朋友哥们几个在某饭店喝了酒以后,准备上歌厅唱歌,但就在路上把一位开三轮摩的老头老太给撞了,当时就把老头就不省人事。

当然这车子是毁了,朋友和哥们还得赔偿人家的医疗费、误工费等。仔细一算、朋友和他的哥们至少赔偿人家几十万左右。而现在朋友自然也不嘚瑟了,从以前的大奔,变成了现在的奔奔。

所以通过上述情况来说,虽然是好心借车,但是一旦在路上出了事,这借车人会有连带责任的。因此来说,这车还是不要借的好。

第二,身份证不要出借

人们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都是离不开身份证的,所以这身份证也经常带在身上。但是来说,正是这身份证的重要性,人们才不可以出借,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这是为什么呢。

在十几年前,我邻居就是因为乱借身份证,才导致自己成为黑户,有钱也不敢存银行。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那个时候,“五户联保贷款”在我们那边还是很红火的,正因为如此也给一些人带来商机。于是我村里一个人为了能贷出钱来,就借用了一下我邻居的身份证,当时我邻居耳朵软,被一顿酒就给收买了。

但是到后来这个人还不上贷款后,邻居就很惨了!就因为自己拿着身份证给人借用一会,一下成了冤大头,而邻居银行卡也被冻结了,辛辛苦苦赚的十几万也付之东流,打了水漂。

所以来说,身份证虽然是证明人的身份,但是却有很大的作用的。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也是冒充别人的身份而干一些违法的事情。因此来看,这人的身份证还是不能透露的好,更不要借出去,否则会有大麻烦的。

第三,刀也是不能借的。

俗语里有一句话是“借刀杀人”,意思是说借用别人的刀来干坏事,所以来说,这刀一类的利器还是不要借的好。

“人心都是隔肚皮的”,虽然一些人借用你的刀用一下,说是去切菜做饭,但是你却不知道这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如果这人拿着你的刀去干一些坏事,事情败露之后,你这个借刀的人虽然不知情,但是会有连带责任的,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还会有牢狱之灾。

因此来说,在古代是这样,现在也是如此。一些刀在借出去之后,是不能保证人家会干啥的,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这菜刀,或者其他别的利器还是不要借出去才是最安全的。

综上所述:

至于这“三不借”,农村俗语早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有这东西是可以借的,比如日常用品、工作用具等;有些东西是谨慎借的,比如钱财一类的;还有一些东西是不能借的,比如身份证、车子、利器等用品。所以在生活中,遇到这些借东西的事情要谨慎才好,毕竟这“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这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俗语还是非常实用的。

俗语“东西三不借,借了准败家”,三不借是哪三样,为啥不能借?

俗语“东西三不借,借了准败家”,三不借是哪三样,为啥不能借?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三不借可分为古三不借和现三不借:

古有三不借

第一、不借香火

中国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国家,非常重视香火的继承,延续后代是每一个家族成员要做到了,要是让香火断了,让家族绝了后,是无言见列祖列宗的。香火也可分为祭祀先祖和祭祀神明。

第二、不借婚床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生一世一双人,在古代是非常看中婚床的,人有半生睡在床上,在封建观念的古代,床是不能轻易借,更何况是婚房。

第三、不借药罐子

在古代生病了,就要用药罐子熬夜,是家家必备工具,是不能外借的。

现有三不借

第一、金钱不能借

现在是一个信任危机的时代,钱借出去容易,收回来就难了,毕竟借钱不还的人大有人在,变成了借钱的是孙子,欠钱的是大爷,借钱是需要非常谨慎的事情。

第二、信用不能借

钱不能借,那么信用就更不能借,现在有一些就利用彼此的信用来害人,就比如贷款、借钱需要担保人,有人借了钱跑路了,最终需要中间担保人来还钱,别轻易把信用借出,可能借出了信用却害了家人。

第三、房子不能借

房子不能借,说个小故事,A不爱吃苹果,每次餐后都有一个苹果,A就把苹果给B吃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有一天A把苹果给C吃了,B就非常的生气,去质问A为何不把苹果给他,B觉得苹果本来就属于我的,理所当然要把苹果给我吃,可是B已经忘记苹果原本就是A的。

房子给人借住几天,但不能长期借给别人住,借住时间久了,就会雀占鸠巢,觉得这个房子就是我的,这类新闻事件已经发生了多次,打了官司都不能把自己的房子要回来。

古三不借也好,现三不借也好,都在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是不能轻易借的,借了可能就会害了身边的,更会好心没好报。

点个关注,谢谢

一枚酬(丑)有灵魂的兔子

俗语“东西三不借,借了准败家”,三不借是哪三样,为啥不能借?

俗语流传广泛,它以口头的形式流传于民间,在流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口误,因此同一句俗语的说法皆有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俗语“东西三不借,借了准败家”有没有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借东西给别人使用也是一种美德,可俗话为何这么说呢?这句俗语所说的三不借是指的哪三样?为啥不能借呢?

一、不借香烛纸钱

由于古代人对于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不能正确理解,因此他们相信有着神灵以及鬼魂的存在。在一些事情不好处理时,便以烧香磕头许愿的方式以求佑护。

在这个求神许愿的过程中,难免有的人因匆忙会忘记带一些必备品,会向其他人借用。老人们说,香烛纸钱是不可以借用的。香烛纸钱是供自己使用的,这代表着自己的心意。如果借了这些东西,会借走自己的运气,而且神灵会认为自己心不诚,自己所求的事也无法达成心愿。

在现在看来,虽然烧香许愿是一种迷信,但古人已形成了这种俗信,还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当然这也是个人的信仰问题,老人们即然有此一说,烧香的人们还是不借香烛纸钱为好。

二、“不借婚床给别人”

床是人们睡觉用的,尤其是准备好的婚床是不能外借的。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也没人去借床,但在古代人们生活贫困,有的人家因婚期紧,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借用一下婚床,等以后自己做了再还过去,这也是有的事。老人们说,不能借婚床给别人,不吉利。

婚床代表着吉祥福气,幸福美满。自己准备的婚床还没使用就借给了别人,也就是把福气给了别人,因此,婚床不能借。

三、“不借杀猪刀”

“杀猪刀”在以前一般多用于屠夫,但有的人家自己养了家畜想要宰掉食用,便去借用,这在以前的年代也是常有的事。但老人们说“杀猪刀”是不能借用的,如果借了也许会招致无谓的麻烦和祸端。

杀猪刀在古代也可以说是一种武器,这样的刀一般屠夫都会随身携带,一方面便于屠宰动物,另一方面也可以防身。如果外借给他人,他人利用这把杀猪刀行凶,就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杀猪刀就成了伤人的物证,这可是推脱不了的责任。因此,杀猪刀不能借,其实,古代的人们不只是杀猪刀不外借,其他的能够伤人的利器武器也是不会随意借给别人的,以免引出祸端。

俗语“东西三不借,借了准败家”,三不借是哪三样,为啥不能借?

钱不能借,借的时候是朋友,还钱的时候是仇人。

车不能借,借的时候是朋友,还车的时候是交警。

证件不能借,借的时候是朋友,还的时候是法官。

俗语“东西三不借,借了准败家”,三不借是哪三样,为啥不能借?

药壶不能借,祭祀礼器不能借,灵杠不能借!

这个是古代的说法了!但要说现在的话,应该是:身份证不外借,菜刀不外借,还有一个就是大额金钱不外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