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门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啥意思?有道理吗?
这又是一句让现在人们莫名其妙的俗语,如果不了解过去我国的民俗文化,就无法正确理解这句俗语,容易把人引入比较玄乎迷信之中。可这句俗语与迷信没有关系,而是一种房屋修建时的一种布局和棺材的结构。
(古民居远景)
数字虽然是实数,但在民俗文化中往往表现为出模棱两可,一种很虚的东西,可以指这个,也可以指那个,让现在的人们难以捉摸,好像怎么理解都有道理。也因为如此,常常把把人们的理解引入歧途。不过,如果我们熟悉了过去民俗文化中的一些历史发展进程,对过去建房、造棺的程序和构造有所了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数字也就变得非常简单。
我国民间,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喜欢用数字来说明一些民俗规矩,“门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之中的“三”、“四”、“六”说的就是过去房屋前面门的条数、房间的间数及棺材的立体面数,而不是指门、房、棺的尺寸,或者其它什么很玄学的数字。
门要留三,房要留四我国房屋的建筑,从原始社会中开一门的地窖式建筑,再到开一门的窝棚式、石屋式建筑、土墙结构建筑,再发展到杆栏式建筑,房屋前面的门也从开一条门,到开多条门,到现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民居,有的房屋开只开一条大门,有的房屋则一门中有三门的布局。
(图片为,四合院中的正屋,四排三进,前有门三条,内一层房间四间)
宋元以前的砖木结构的一些单体独栋一层的民居,整个房屋只在前面开一条大门,形状类似燕子的窝,只有一个门洞供出入,称为“燕子屋”。这种单体独栋的“燕子屋”,直到现在,我们还可以在农村古建筑中不时见到,也就是说,这种单体独栋一层的民居,在历史上与二屋杆栏式的楼房是并存的。
我国民居楼房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改进的,主要体现在二层杆栏式的楼房,这类房屋,既适合木结构杆栏式的单体结构,如南方的木房子就是如此;也适合房屋内部为木结构杆栏式,外部的左、右、后三个面为砖砌封火墙,前面则露出木房结构,如安徽、江西、湖南等地的徽式古民居就是如此。
“门要留三,房要留四”所讲的就是这两种类型的房屋,指的是正房的门和房间布局。
这两种类型的房子,徽式民居正屋与纯木结构的正屋区别, 就是一种有封火墙,一种没有。木结构是一样的,都是四排三进,或者说四排三间。第一层的中间为堂层,两边为正屋 房间。这两种类型正房要求前面的门要开三条,房间要留四间。
(纯木结构单体杆栏式民居,前留三条门,内有房间留四间)
至于这三条门怎么开,地方习惯不同,开的方式不同,有的将堂屋开成三条,即中间一条大门,两边各一条小门。有的则在堂屋开一条大门,两边房间各开一条偏门。还有一些农村的木房子则除堂屋门向前开,另两条门分别留在两边房间的侧面。
四个房间分别在正屋两边,分前后两间房子,共四间,中间的堂屋不包括在内。这种房设计,在旧时杆栏式民居中占很大的比例。这种建筑设计,增加了房间的间数,也就增加了房屋的容量,同时也为普通人家的小户(儿子分家立户)入出提供了方便,是旧时人多房少情况下,比较合理的房屋设计。在当时来说,是民居发展的一种进步。
棺要留六“棺要留六”在俗语三句中不是重点,无非是为了强调“门要留三,房要留四”是房屋一种很自然的布局。
棺材在民间虽然被称为寿材、寿木、老木、棺材板等,但更多的时候被委婉地称之为“老屋”,或“千年屋”,也就是人老了后要住的房子。民间把房屋被称为阳宅,坟墓被称为阴宅,道理是一样的。
(棺材,民间又称老屋,或千年屋)
棺材由六块板面合成,四长两短,为六个面的立方体。其实一个盒子都是六面的立方体,棺材也是一个盒子,说留六个面,不是废话吗?这是为了强调房屋的门留三条、房间留四个的合理性。
再说旧时,很多贫苦百姓死后,连一副像样的棺材也没有,有的用草席一卷,或用木板简单的一夹,缺头尾的短板,根本就成不了六个面,草草埋了。因此,民间人认为,只有六个面的木盒子才算是真正的棺材板。
总之,农村俗语“门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是在旧时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讲的是当时社会条件下的房屋设计和棺材形状,在那时自然有他们的道理。如果是放在现在社会,房屋前面的三条门、第一层的四间房的定式,已不适合现代化形式多样的民居建筑了。而棺材要留六个面,虽然殡葬改革,很多地方实行火化,用不着棺材了,但骨灰盒还是要的,骨灰盒不也还是六个面吗?
农村俗语“门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啥意思?有道理吗?
大家好,我是农夫,很高兴来回答俗语“门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这个问题。
前些年农村里建房子不少,而在过去建房子都是找木匠师傅制作门窗,因为以前的门窗都是木头做的。可是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门窗都是去集市上购买现成的了,并且也很少有人用实木做门窗了。而这句俗语也是古人经验的总结,是有几分道理的。
门要留三这个门指的就是大门哦,也就是房子中最大的一扇门了,也是家里人进出的主要通道了。在农村里,农民朋友起床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自己家的大门,然后放出来鸡鸭,之后就是打扫卫生。大门对于房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就是整个房子的门面。所以在设计方面也有很多讲究的,比如大小、高度及造型等都是有说法的。在过去农村有着“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的说法,其指的就是木匠在制作板凳的时候,其所量过尺寸的最后一个数字一定要有个3,例如2尺3、4尺3等,这是因为数字三象征着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而在做门的时候其截取尺寸的最后一个数字一定是5,寓意着五福临门;而后面也就以此类推了。那门要留三是不是最后一个数字要是三呢?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其说的是在建房子留门洞的时候,所留大门的宽度要上面比下面的尺寸宽3公分。这个也是有说法的,一来是寓意很好。在民间有着“上宽好储财”的说法,就和“门不离五”的道理一样,就是希望能带来好运。说的也是门的尺寸问题,意思是做门要以五结尾,五则代表五福临门的意思。二来是比较实用,上面的尺寸比下面的稍微宽三公分,这样也是为了后面方便安装门。
房要留四这个房并不是指房子,而是指房门。其意思是说在建房子给门房留洞的时候,那房门下面的宽度要比上面的宽度宽出来4公分。这样做不仅可以在后面安装门的时候更方便一些,而且还寓意着“下宽好开怀”。因为在民间还有着“上宽好储财,下宽好开怀,储财家有富,开怀后人来”的说法。有些人不理解,门洞上下的宽度不一样了,这样的门能好看吗?其实门洞上下宽度是不一样,但是门的上下宽度是一样的,而且宽出来的部位,到时候是会用到东西天窗的。在过去多数是用木头,而现在就是泡沫胶了。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上下跨度一样,其实对门的安装真的不方便。
棺要留六在农村里过去都基本是采用土葬,农村人在50多岁就开始制作棺木了。并且以前多数都是自己找木匠到家里来制作,而制作棺木的尺寸方面也是有讲究的。而“棺要留六”,说的就是木匠在制作棺材时,最后制作出来的棺材口的村村是在六尺三左右。太大了就会浪费木材,而太小了那就会不实用。因为农村有一句和其关联的老话说:“棺材六尺三,多大也往里钻”。
这句俗语是古人长期经验的总结,是有几分道理的。农村俗语“门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啥意思?有道理吗?
我家邻居老別(bie)就是一个20多年的老木匠,家里经营这一个棺材铺,没活的时候就去镇上给别人家装修房子,老別在我们小的时候就常教育我们多学点手艺,老话讲“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傍身”,起初我们村里人都跟这个老別关系不好,因为是做棺材的,但自从老別说出一句至理名言后,村里人都主动跟他交好,那句话是:‘虽然我现在管不了你们,但你们将来躺在哪,躺的舒不舒服,我说的算”。
此话一出村里人都怕了,于是都主动跟老別交好,现在老別也是我们镇上的名人。这正好今天他在家,我也赶巧看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请教了这个老木匠-老別。下面咱们就来说一些这个俗语都有什么意思吧。
一,门要留三老別说,做木匠的都知道,过去装们都是手工打的木门,在打好门框之后就要安装,可这木门的安装是需要楔子来固定的,这个楔子是一种三角形的木块,最宽的地方为5公分,但一般都打3公分进去,楔子钉住了门就可以安装门了,等到门都安装好后,就会把楔子取出来。因此才会有门要留三的说法。
二,房要留四这个说的也是房门,房门一般都是下宽上窄,而下面会比上面要宽出4公分左右,这4公分主要就是方便安门的时候能够有空间固定门,所以才会在下面留出四公分。但在农村还有一种说法说是下面“下宽好储财”,但这只是一种比拟说法,四公分储的财估计还不够一个门框值钱呢。
三,棺要留六说起棺材老別来劲了,棺材一般都是在60岁就开始预订,我们村里很多老人会经常来跟老別探讨棺材的尺寸,老別说,棺材盖一般六尺六,下面的棺材是六尺三,这个尺寸一般人都能满足,六尺三是2.3米左右,人放在里面富富有余,但有些人非要弄的大一些,说是到那头住的地方能大一些,这话虽然有些扯,但是给钱咱就做。但不管怎么做都不能低于六尺,要不人放进去就太挤了,家里人看着也不舒服。所以才会有棺要留六的说法。
老別给我讲完后,我瞬间感觉这木匠懂的真多,要么说这木匠现在挣的越来越多呢,做手艺的同时还要卖知识。以上就是小农人对于这句俗语的一些理解,应该是老別的理解,你们了解了么?
农村俗语“门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啥意思?有道理吗?
其实这些是木工手艺活中的一些行业规矩,在中国古代一些手艺行当里面都有自己的一些行业规定,这些规定有每个都代表的意思不一样,有的有真实的好处和作用,有的只是代表着人们对一些东西的向往,代表的含义其实就是一种辟邪和求福求吉利的一种愿望。
所谓门要留三其实就是木匠在做门的时候要在大门的上端要留宽三分,为何要留宽三分呢,为了有空间调节施工,在传统文化中这样做代表的意义是上宽好储才,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之一就是发财,向往之二就是平安,向往之三就是健康,向往之四就是长寿,所以说这些都是古人在里面代表的一种心愿在里面。
房要留四的意思其实和上面的意思差不多,这里的房要留四其实就是房门的意思,在制做安装房门的时候下面要宽四分,为什么要宽出来四分呢,其实就是为了留出来预留空间好施工,有一种说法就是下宽好开怀,也就是说在做门的时候大门上宽三分好储财,房门下宽好开怀,储财家富有,开怀有人来。
棺要留六的说法是,在制做棺材的时候裁毛料一般要六尺四寸就足够,在精细制做的时候棺材一般做到六尺三寸左右,这比较符合古代人的大多数人的身材,有句话说得好,棺材六尺三,多大也往里钻 ,其实就是根据平均身材尺寸来制做棺材,不浪费材料也不会造成躺不进去的尴尬情况出现,其实是一种比较有经验的做法。
这种说法不说有没有道理,其实原因都是表达了一些意思,就是在人工制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精确不到位的情况发生,所以有经验的做法都是在制做的过程中预留一些多余的空间出来好做事,其实就是为了方便以及应对和修改误差,是一种在生活中工作中的经验的总结,还代表着一些愿望在里面。
农村俗语“门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啥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有不少俗语,这些俗语也是人们经过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农村俗语“门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是什么意思呢?我说说我的看法。
“门要留三”我觉得这里的门应该是指家的大门,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大门代表着家的门面了,就像现在去看很多人的房子,大门都是很宏伟的,至少看起来很大气。我觉得门要留三的意思是大门的尺寸问题,大门的上端要比下面宽出三尺,也就是一米,这样做出来的大门很好看,也大气,就去上图一样。
“房要留四”意思是房间门要留四尺的宽度,很多人都知道一米等于3尺,那么4尺就是就是1.33米了。房间门做成这样的宽度,既不会太宽,也不会太窄了。不过现在很多人建房子,房间门都会选择合适的尺寸,他们都会买一个鲁班尺回来测量尺寸,看多少距离合适。像现在很多房门都是0.8~1米左右,具体还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棺要留六”,这里的棺指的就是棺材了。人总有一死,在过世的时候是需要棺材的了。而人的身高不同,但一般来说,正常的成人,很少有人超过2米,所以棺材就留6尺,也就是长2米,这样的尺寸是可以装下正常的成人。太短太长都不好,因为是大批量做出来的,也不可对每个人能量身定做,就做一个比较符合大众的尺寸了。
对于这句俗语,不同的人理解为不同,这是我个人理解的了。
农村俗语“门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啥意思?有道理吗?
谢谢邀请!农村俗语“门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这是旧时建房子、做棺材在细节上的注意点。
门要留三,这个门指旧时堂屋门或大门,堂屋门宽度一般都是三尺三寸,大门不能低于三尺三寸。农村人常说,门留三尺三,走下轿,出进棺。轿子宽度一般都是三尺多一点,棺材宽度根据大小不同,一般在二尺四寸到二尺七寸之间。门留窄了一是不好看,二是轿子、棺材也不易出进。东、西屋的门可以低于三尺三寸。(市尺)
房要留四,指土房子侧面三角墙壁上的四个风眼。像等腰梯形四个角的顶点,上面两个小的,大约五寸见方;下面年两个大的,大约直径六、七寸的圆孔。它的作用是用来通风换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造房租的时候搭脚手架之用,若忘留风眼了,就不好搭脚手架了。现在这样的房子很少看到了。
棺要留六,棺材长度一般都是六尺五寸,做棺材的时候根据棺材的大小或长或短。木匠老师有这样的说法,长短汉,六尺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