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一个猪肚三副药”是什么意思?有科学依据吗?

如何理解农村老话“一个猪肚三副药”,要结合当时这句老话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民俗文化,准确理解话中的“药”字的含义。这个“药”字指的是中药中的补药,而非治病的药。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人命关天,不可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民间有一种说法,“是药三分毒”,人们认为中药中的补药也不例外。过去,人们在病后初愈时,或者女人生小孩坐月子时,不宜大补特补,欲速则不达,身体的恢复要靠慢慢来。那时,医学并不发达,中医学对中药副作用的研究虽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作为普通百姓知识水平不高,知之也很少,有的甚至还误解医生的话。因此,民间往往把中药的副作用称之为“毒”。

那时,补药往往很昂贵,比如人参、燕窝等,普通百姓很难以企及,手里没钱吃得起。很多农村人到山上采集一些他们认为的补药,这些药用来养生还可以,真正把这些药放到身体的恢复,他们还不太敢。因此,民间认为,病中、病后初愈和女人坐月子补身体,最好办法是肚子里要吃进东西。比如,民间有一句俗语说:“千补万补,没有饭补”。这种说法,对于经济不宽裕,买不起补药的百姓来说,透露的是一种无奈,但也非常有道理。

老百姓买不起补药,只能从寻常的食物中寻找有利于身体恢复的东西,于是,有一系列的食物被看成是可滋补身体的补品。

比如说,鸡是病后初愈和女人坐月子最好的补品。北方青睐公鸡,北方乡村的公鸡要比母鸡贵,南方青睐母鸡,南方乡下的母鸡比公鸡要贵。民间认为,鸡的品种不同,滋补功效又不同。很多地方认为,乌骨鸡比平常肉鸡要好,乌骨雪花鸡又比乌骨鸡好。比鸡稍差一点的鸡蛋,鸡蛋也是滋补功效较好的东西。

又比如,人们认为猪身上最补的东西是猪肚子。其次是猪心,再就是猪腿。尤其是猪肚子,过去的人们认为,在恢复身体方向几乎是万能的,随你什么病,病中、病后都是最好的东西,女人坐月子也是如此,没有任何副作用。猪心、猪腿吃多了油腻,让人感觉很闷,吃不下饭,而鸡与鸡蛋,在我国一些农村,有一些病是忌食的,如跌打损伤与烧伤之类,民间认为不宜吃,不利于伤口的愈合。这种说法虽然没有科学道理,但过去民间是确实存在的禁忌。要吃也要等到伤痊愈后才能吃。只有猪肚既不油腻,也不没有禁忌。

过去农村,去看病人、月婆子时,人们所带的东西,一般亲戚关系,提一块猪肉或者一篮子鸡蛋,亲近一些的,不是送鸡就送猪肚。这些礼品成了一种看病人、月婆子习惯,我国很多地方都有这种习惯。

民间认为,猪肚有分两种,一种是普通的猪肚,另一种是特殊的猪肚。普通猪肚就是平常人们所买猪肉的猪肚子。特殊猪肚就是老母猪的肚子,母猪越老其肚子越补,比普通的猪肚子滋补功效好得多。

这里令人奇怪的是,过去民间几乎有一个共识,有病之人忌食母猪肉,认为病人吃不得母猪肉,吃了要“反病”(也有说是“翻病”),也就是说旧病复发,而在病中之人吃了母猪肉,其病要加重。但是,母猪的肚子对病人或病后初愈的人没有任何影响。只是这种特殊老母猪肚很难遇到。还有一种更特殊的猪肚子,那就是山里野猪中的老母猪肚子,据说更补,还可治很多病。不过,这种猪脚是可遇不可求。

“一个猪肚三副药”是在旧时代人们生活水平较低,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高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说法。既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也带有夸张的成分。那时,人们可选择医疗手段和药品中的补品余地不多,最重要让病人、月婆子多吃此东西,增强体质,才能恢复好。猪肚无疑成了民间最好的补品选择之一。

直到现在,民间还有很多地方很多人延续了这种说法。然而,我们要正确理解这句老话,不要盲目地相信这种老话,更不能错误理解这句老话。如果把“一个猪肚三副药”理解成猪肚治百病,或者理解成吃哪补哪,那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在现代医疗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我们如果过分地相信带有夸张性的俗语,而不相信现代医学科学,有病不上医院去看,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后悔就来不及了。

农村老话“一个猪肚三副药”是什么意思?有科学依据吗?

意思很简单:猪肚的滋补功效很强大,适当吃一些能够起到防治疾病的功效。

具体的猪肚养生食谱有:

1、防治脾胃虚寒

猪肚1个,生姜100克。将猪肚洗净,塞入生姜(切碎),缝合好后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盐,用小火煮至猪肚熟烂,佐餐食用。

2、补充脑力

脑力劳动者的大脑时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很少休息,很容易用脑过度,导致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健忘失眠等症状。要使脑力劳动得以继续,必须有充足的营养补充脑力。白果60克,猪肚300克,和姜片一起放入锅中,再加入适量水,煲2个小时,加入盐、鸡精调味即可。有健脑益智的功效。

3、食欲不振大便溏稀

a. 去芯莲子20克,猪肚、粳米各100克。粳米淘洗干净;猪肚洗净、切丝,焯水。

b. 煮锅中加入适量水,烧开,倒入莲子、猪肚,煮1个小时,放粳米继续煮40分钟,至粥稠,加盐调味即可。

(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农村老话“一个猪肚三副药”是什么意思?有科学依据吗?

几千年以来,古人在中医文化和饮食文化中就总结出很多对人体有益的食补方法,比如“一个猪肚三副药”,这个猪肚怎么和药搭上去了,查阅大量资料,原来这是一个比喻,《本草纲目》就有记载:猪肚,味甘,性微温。还有老话说“吃什么补什么”“以形补形”之类的话并不是不无道理。

猪肚很营养滋补,猪肚就是猪的胃,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的重要机器,俗话说,胃好,身体自然就好,所以人体消化和吸收功能至关重要,猪肚就有保养和修复这机器的营养成分。

一个猪肚要怎么才能抵三副药呢?那肯定是猪肚煲汤莫属了。下面我们就来介绍2个猪肚煲汤的方法:

1、猪肚的清洗方法

要想做出的猪肚好吃,第一步就是清洗,没清洗干净就直接影响做出的佳肴好不好吃。说实话清洗猪肚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

把猪肚剪开,如果是做肚包鸡就只剪一个可以把鸡放进去的口子,只要有口子一样可以翻过来。

猪肚里面有一层粘液,那是消化霉,一定要把这层彻底、坚决的消灭掉,这消化酶的异味很大,不清除就直接影响口感。可以用醋、盐和淀粉反复搓洗,里里外外,边边角角,清洗干净。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来刮、蹭、刨、挫、抓、揉。

还有沾在外面的板油和淋巴割掉,

一直洗到没有腥臊味,无滑腻感,表面干净就差不多了。

说这么多就一个意思,要洗干净。要多洗几遍,要干干净净的。

2、肚包鸡

要准备的材料有:猪肚、鸡、红枣、枸杞、白胡椒粒、葱段、生姜、香茅、盐、油

把猪肚和鸡都要彻底清洗干净,在猪肚上开一个可以放进鸡去的口子。

在鸡肚子里放入葱段,生姜片,香茅。

要把2个鸡脚斩掉,可放汤里一起炖。

猪肚内加少量的盐和胡椒粒,然后把整只鸡塞到猪肚子里去,然后把开口封起来。

锅内加水,加少量的胡椒,肚包鸡冷水下锅后开大火,水沸腾后改小火慢炖2个小时左右,

然后把猪肚鸡捞出来,把猪肚和鸡切块后再放回汤里再炖几分钟,出锅前加盐增味,加鸡精提鲜即可。

3、猪肚鸡汤(家常版的肚包鸡)

要准备的材料有:猪肚、鸡、香菇、红枣、枸杞、花椒、白胡椒粉、八角、葱段、生姜、香茅、盐、油

香菇不需要很多,洗干净后先泡水半小时,加香菇的时候连泡香菇的水一起倒进去。

把猪肚和鸡都清洗干净。

起锅烧水,锅内加几片姜片、2个八角,少量的花椒,猪肚冷水下锅,水沸腾后再煮10分钟,焯好水后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

猪肚改刀切条状,鸡切块。

把切切好的猪肚和鸡放入沙煲,还要加葱段,姜片,红枣,香菇,还有最重要的胡椒粉加进去。枸杞出锅前十分钟加。

全部加好后大火烧开,然后改文火慢煲1个小时。

出锅前加盐提味,加鸡精提鲜。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平常保养。

农村老话“一个猪肚三副药”是什么意思?有科学依据吗?

农村老话“一个猪肚三副药”是什么意思?

农村人常说“像什么补什么,吃什么补什么”,所以猪肚在花腰妹的家乡常作为药膳食材,主治胃病,也就有了“一个猪肚三副药”的说法,我介绍两种我们家乡的土偏方。

小时候每逢快要过年的前几天家里总会杀一只肥头大耳的大白猪,杀猪的那天早晨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会赶过来帮忙。村里的人都说乡猪肉好吃,所以每次杀完猪爷爷都要给乡亲们匀出一半的好猪肉。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从来也没有看见爷爷卖过猪肚子。后来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听爷爷说,猪肚子由于天天吃各种各样的野草和粮食,所以猪肚子本身就是一味非常大补的食(药)材,用我们农村的一句老话来讲那就叫做“一个猪肚子三副药”。

猪肚到底有什么营养价值呢?

猪可真的是全身都是宝,没有一样浪费的,猪肉、猪毛、猪苦胆,就是猪屎、猪尿,都是上等的农家肥,猪虽然全身是宝,但其主要价值还是食用,而猪肚作为猪最贵的部分,又有什么营养价值呢?

猪肚中的极品就是野猪猪肚,其内壁上形成的“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吃猪肚补胃的说法,当然,野猪早已经是受保护的了,不可随意捕猎。

普通猪肚也毫无逊色,其含有丰富的钙、磷、钾、钠、镁、锌、硒、铁等人体所需元素,还具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等等,促进人体消化,增强体质,对尿频尿急的还有缓解作用。

猪肚的功效比较好,在治疗一些小毛病的时候,可是比吃药更管用的。在农村就有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如果是胃不舒服的话,买一付猪肚回来煲汤,每两天吃一个,不仅喝汤还吃肉,可能达到健脾胃的作用,用于虚劳羸弱、泻泄、下痢、消渴、小便频数、小儿疳积等症。

可以说在以前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如果胃不舒服的话,与其吃药,不如直接吃猪肚,通过食疗的方法,可以吃药的效果好多了。这才是有了一个猪肚三副药的说法。意思就是说猪肚对于治病一些小毛病,可比吃药管用了。

农村老话“一个猪肚三副药”是什么意思?有科学依据吗?

农村老话“一个猪肚三副药”是什么意思?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食物用好了常常能发挥出比药还好的效果。猪肚就是这样的一种食物。直到现在,尽管医疗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很多人还保留了使用药膳食疗的习惯,一些小的毛病,都会通过食物去解决。

作为营养师,我是很提倡这种方法的。健康是从生活中来的,而不是靠医药,学会利用好食物的性质作用,来补充人体所需,预防疾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而不是等生了病再去治。

猪肚有什么作用

猪肚,就是猪的胃,中医有“以形补形”的说法,虽然不被现代医学认同,但经过老百姓千百年生活总结的经验,不是那么轻易能否定的。现代医学的发展不过几百年,还没研究透的东西实在太多,所以,不要着急下定论。

在广西,很多老百姓胃不舒服了,都知道去买个猪肚回来,加一把白胡椒,炖得烂烂的,喝汤吃肉。1个猪肚吃下去,胃就舒服多了,再吃几个,胃病就好了,还变得更有精力了。

《本草纲目》中记载:猪肚,味甘,性微温。补中益气止渴,断暴痢虚弱。《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猪肚,甘温。补胃,益气,充饥,退虚热,杀劳虫,止带浊、遗精,散癥瘕积聚。《饮膳正要》中说:猪肚,主补中益气,止渴。

中医讲的“中气”就是指脾胃之气,补中益气,补的就是脾胃。

①猪肚性温,温能祛寒,所以。胃寒的人,吃猪肚就可以暖胃。

②脾胃虚寒的人,容易出现腹泻,甚至泻痢不止,猪肚养好了胃,就止泻了。

③有些口渴的人,并不一定是水喝得不够,而是水运化得不好。我们喝进来的水,并不等于身体里的水,还要像其它食物一样,经过加工转化,才能被身体利用。这个运化的工作就是由脾胃来完成的。

那些频繁喝水,喝2暖壶水都不解渴的人,或一喝水马上就上厕所的人,都可能是脾胃虚弱,猪肚补了脾胃,水湿运化好了,也就不渴了。

▲这些就是猪肚的作用。所以,并不是所有胃不好的病,都可以吃猪肚,猪肚也不能治好所有的胃病。

什么人不适合吃猪肚《随息居饮食谱》中明确指出:外感未清、胸腹痞胀者,均忌。

①也就是感冒发烧、胸腹胀闷、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肚子里像装满了食物,这些情况下,都不适合吃猪肚。

②另外,猪肚性温,胃热的人也不适合吃。

所以,猪肚“以形补形”,也是要先分清情况才能补。

☝从营养学来说,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含量普遍都比较高,2两猪肚的胆固醇,大约相当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的胆固醇每日建议摄入量了。

所以,高胆固醇血症的人,吃猪肚要控制。

猪肚怎么吃更养胃

白胡椒炖猪肚就是很不错的食疗了,胃寒的人效果立竿见影。

想把猪肚养胃的功效发挥得更淋漓尽致,可以给它再找几个帮手。

比如,猴头菇。

猴头菇,因为长得像金丝猴的猴头,所以得这个名。它和熊掌、燕窝、鱼翅一起并称“四大名菜”,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的美称。在明清时期,它是皇室的贡品。

《临海水土异物志》中这样描写猴头菇:“民皆好啖猴头羹,虽五肉臛不能及之,其俗言:宁负千石之粟,不愿负猴头羹。”

可见,猴头菇自古以来都是饱受称赞的。

中医认为,猴头菇性平,味甘,具有养胃、安神之效。《中华本草》记载其:健脾养胃,安神,抗癌。

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明确记载:“猴菇片为猴头菇经加工制成,具有养胃和中的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的治疗。”

但胃病也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饮食不节、情绪波动、作息不规律等都会影响脾胃健康。再好的猴头菇,也架不住你对身体的胡作非为。

猴头菇和猪肚就是天生一对,养胃双骄。

猴菇猪肚八宝汤

猪肚和猴头菇煲汤,养胃的效果是最好的。再加一些有健脾养胃作用的中药材,效果就更上一层楼了。给大家推荐一个健脾养胃的煲汤料,既能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又能温中散寒、利水祛湿。比简单的白胡椒猪肚汤适用范围广多了。

——♥ 材料 ♥——

八宝健脾汤料一副,猪肚1个,猴头菇30-50g。

八宝健脾汤:党参、黄芪、白术各9g,炙甘草3g,茯苓、莲子、薏仁、芡实各15g。

——♥ 做法 ♥——

1、先将猴头菇进行预处理。猴头菇浸泡至没有白芯,大约需要3-5小时,捞起用流水反复冲洗,边冲边将猴头菇里的水用力挤出,直至挤出的水变清澈。

将猴头菇撕成小块,放在碗里,加入几片姜、几段葱、2勺米酒或料酒,再倒入适量鸡汤或高汤,没有鸡汤或高汤,加清水也可以。放锅上蒸半小时至1小时,取出,扔掉姜片和葱段,猴头菇就算处理好了。

经过这样处理后,猴头菇的苦涩味就去掉了,煲出的汤味道非常鲜美。

2、猪肚用盐或面粉反复搓洗,过沸水焯一下,捞起。焯水可以去掉猪肚的腥味和残留的一些粘液,煲出来的汤才清澈、鲜美。

3、整个猪肚放入砂锅中。尽量多加水,猪肚和猴头菇要炖久一点才好。

4、将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简单洗一下,装到纱布袋中,放入砂锅。茯苓、莲子、薏仁、芡实洗净后,和处理好的猴头菇一起放入砂锅。

5、加几片姜,2勺米酒或料酒。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炖2个小时,

6、将猪肚捞出,切块,再放回砂锅中,大火再次煮沸,加少许盐调味,关火。

——♥ 心得分享 ♥——

1、猴头菇炖得越久,味道越鲜美。传说可以炖到像豆腐一样软烂是最好的,但我没炖到过这种口感。我最长炖了2小时,虽说还不像豆腐这么软,但已经像特别软的海绵,把汤汁吸得很饱,一口咬下去,汤汁充满口腔,很爽。不过吃的时候不要太心急,小心烫到嘴哦。

2、体质虚弱、病后滋补、或寒性体质,可以再加一只小鸡一起炖。把小鸡整只塞到猪肚里,用绳子或牙签把猪肚的口封好,一起放到砂锅里炖,炖2个小时后,再捞出来斩块,放回砂锅再煮开就好了。

3、猴头菇的预处理比较费时,如果时间不够用,可以先将猴头菇处理好,用保鲜袋或密封盒装好后,放冰箱里冷藏,第二天再拿出来煲汤。分两次进行,时间就很充足了。

4、八宝猴菇猪肚汤适合大多数的人喝,尤其现代人思虚多、饮食不规律,胃不好的人特别多,可以每周都喝1-2次。

小孩子也是可以喝的,而且很应该喝。孩子都是脾虚的,所以孩子经常出现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一般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正常食用,食用量大约是1小碗或半碗。

怀孕和产后的妈妈也很适合喝的,以及整个哺乳期,时常喝点八宝猴菇汤,对妈妈的身体恢复和奶水分泌都有帮助。

5、胃寒的人可以加一小把白胡椒。最好用胡椒粒,轻轻拍裂,最后20分钟左右再加进去炖。

6、如果汤中的茯苓、莲子、薏仁、山药吃不完,可以捞出来煮饭或煮粥。喝不完的汤,也可以冷藏好,早上或下一顿用来下米粉或面条吃,简单又有营养。

猴头菇处理起来有点麻烦,炖猪肚汤也比较费时,但是养胃的效果很好,胃不好的人,每周1-2次。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想把胃养好,这一点点麻烦又算得了什么呢?总比长年吃药强。

养胃还有很多好食谱

中医流传下来的养胃食谱还有很多,有健脾利湿的四神汤,有清热利湿的双豆薏仁粥,有补中益气的四君子汤,有清理脾胃的荷叶茶,有补气化痰的六君子汤,有养阴和胃的陈皮滋阴汤……

胃的不同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食疗。想学习更多的养胃食谱,可以关注我哦。

我是国家一级营养师兰心,既关注什么好吃,更关注怎样吃得更健康。

农村老话“一个猪肚三副药”是什么意思?有科学依据吗?

猪在我国拥有比较悠久的历史,驯化野猪最早的也是中国,根据可考的文字,在先秦时代就有甲骨文记载商周的猪舍。随着后面养猪技术的成熟,这种动物逐渐成为了普通民众也能吃的上的美食。

虽然现在猪肉的价格飙升,但是它的人气依然很高。在猪的身上,猪肚是比较美味可口的,因为它有嚼劲,所以很多人比较喜欢吃。在农村有句老话说“一个猪肚三副药”,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医者良言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1.猪肚有什么营养成分?

现实生活中,我们说的什么什么肚就是指这种动物的胃,猪肚、牛肚就是指猪胃、牛胃。

根据最新的营养学的书籍,猪肚含有比较丰富的营养成分。100g的猪肚含有的热量是110kcal、蛋白质15.2g、脂肪5.1g、碳水化合物0.7g。除此之外,里面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烟酸、核黄素、硫胺素等维生素。除此之外,还含有种类比较丰富的矿物质,主要包括钾、钠、钙、镁、铁、锌、锰、铜、磷、硒等。

可能大家看到这个数据没有什么感觉,那是因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要知道100g的牛肉里面含有的热量是106kcal、蛋白质20.2g、脂肪2.3g、碳水化合物1.2g,100g的鸡蛋蛋白质含量是13.3g、碳水化合物是2.8g、脂肪8.8g。猪肚虽然没有牛肉的蛋白质含量高,但是它比鸡蛋的蛋白质含量高。由于猪肚是动物性食品,所以人体对这种食物的利用率也是比较高的。

2.一个猪肚三副药是啥意思?

单纯从这个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说一个猪肚的作用可以抵三副药,这句话虽然可能有些夸张却写出了猪肚的作用之大。中医认为猪肚味甘、微温,是补脾的良药,可以治疗脾胃虚弱。中医上说的脾其实并不是现代医学上的脾脏,它是指消化系统。古人认为以形补形,吃了猪肚自然可以起到“补肚子”的作用。所以猪肚比较适合那些胃口不好、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群,可以起到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开胃的作用。

根据本草纲目的说法,野猪肚对胃病有比较好的效果。坊间传闻主要是因为野猪在野外觅食的时候,会不经意间吃一些名贵的中药,这些中药被猪消化吸收以后,人吃进去这样的野猪肚就可以起到治疗胃病的作用。

现代医学也证明了,猪肚里面含有一种叫做胃膜素的物质,它就类似于一种胃粘膜保护剂,可以在消化道内壁、胃等粘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这样的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隔绝胃酸,减少胃酸对胃粘膜的刺激。

站在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猪肚具有比较好的补铁的效果。猪肚作为猪的消化系统,里面含有的血管比较丰富,自然里面的血液量也不会少,人在吃猪肚的时候,会消化吸收里面的血红素,要知道血红素可是造血的原料,吃猪肚自然对预防或者治疗贫血具有一定的作用。

3.猪肚虽好,但是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猪肚和别的食物不太一样,它里面含有比较多的粘液,而且也有粘膜皱襞,这样的话就给清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在清洗猪肚的时候,一定要多清洗几遍,确认把里面的污秽弄干净再烹饪。之前我有个同学,他家里就是开饭店的,他跟我说市面上的猪肚尽量不要吃,很多清洗的都不太干净,除非自己亲自清洗。

虽然猪肚的营养成分比较高,具有养胃的作用,但是却不适合多吃。猪肚可以缓解腹部不适症状,但是吃多了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可能会加重腹部不适症状。

猪肚和别的食物比,虽然里面的脂肪含量不算太多,但是也不低,而且里面含有的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吃多了也会引起血脂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另外,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吃太多的饱和脂肪酸会提高脂肪合成的相关酶的活性,也会增加血脂的含量,特别是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

另外,对于痛风患者来说也不适合吃牛肚,因为它也属于动物内脏的一种。根据权威的书籍,100g的牛肚里面含有的嘌呤是132.4毫克,属于等嘌呤的食物。虽然对于痛风患者来说不是绝对不能吃猪肚,但是一定要注意控制好量,不吃或者少吃。否则为了一时爽而带来痛风的痛不欲生,就真的不知道了。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