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修复顺序是什么?
最近两年特别流行产后修复,很多妈妈都来问产后究竟要不要进行产后修复,尤其是朋友在月子中心坐月子的时候,一直被游说产后尽量去做产后修复,所以很多妈妈不知道产后究竟要不要去做产后修复。
女性产后修复的顺序和时间生产过后,女性的身体会自主的进入到一个修复期,也就是女性身体恢复的的最佳时期,其中大部分的女性身体在产后都是可以自主进行修复的。
首先,子宫修复需要42天
产后身体里第一个开始修复的器官就是子宫,相对来说子宫的产后修复会比较快。因为子宫卸货之后,就开始收缩,排出体内胎盘的残留物,大约在产后42天左右子宫就可以恢复正常。在这期间产妇需要做的就是个人卫生要保持好,避免妇科疾病;通过母乳、饮食以及压肚子等行为来促进子宫的收缩。
正常的单胎和头胎的妈妈子宫其实是很少出现意外恢复的意外情况,除了妈妈多次生产、多胎生产、以及生产的过程中永利不到位造成的子宫伤害。这些情况会导致子宫收缩比较慢。
第二,盆底肌的收缩,产后6个月之内
问了一下身边的朋友,几乎很少有妈妈产后不会漏尿,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妈妈产后盆底肌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为女性的子宫、膀胱等器官都是悬挂在一张大网上,这张大网就是盆底肌,这些器官被悬挂在盆底肌上,随着子宫越来越大,对盆底肌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等到生产结束之后,本来是紧绷和平坦的盆底肌因为子宫的突然卸货开始变得松弛,不能回去,这个时候女性就会出现产后漏尿。
产后漏尿通常发生在腹部压力增加的时候,比如打喷嚏、跳跃、大笑,正常漏尿不会太多,更像是遗尿。如果每次腹部压力增加漏尿比价严重就要小心,最好去做盆底肌检查,看是否需要治疗。
正常的盆底肌松弛是需要产妇在产后多做盆底修复运动来恢复的,比如盆底肌收缩运动。需要长期的坚持,通常产后漏尿会在产后6个月之后逐渐消失。
第三,骨盆的修复,产后8个月之内
生产并不会让骨盆变形,之所以很多妈妈觉得生产后骨盆变得更大了,是因为骨盆的耻骨联合部分因为生产韧带被打开。通常韧带打开10mm属于正常,韧带打开25mm需要保守治疗,不过大部分妈妈的骨盆韧带会在产后3-8个月自主恢复,不用所谓的产后骨盆修复。
只有在身体开始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时才需要开始关注是否需要去做骨盆修复,比如耻骨疼痛难忍,走路、翻身都会异常的疼;有肿胀的的感觉时。
第四,腹直肌分离在一年半之内
怀孕的时候子宫变得过大,肚皮会有被撑开的感觉,尤其是肚子中间的腹白线看起来变宽的时候,就证明你的腹直肌可能被撑开了,没关系大部分妈妈在孕期会出现腹直肌分离的状况。这种情况通常在产后一年半之内会逐渐恢复。
产后一年之内、腹直肌分离的宽度小于3指之内的,经过收腹等正确的腹部锻炼有可能恢复正常,切勿做仰卧起坐等使腹直肌弯曲的动作。如果分离宽度超过3指,产后1~2年仍不能缩小恢复的应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产后修复什么时候需要借助治疗我们的身体有自愈的能力,所以大部分产后修复只需要配上简单的运动都是可以在自主修复的。除非我们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不适,或者长时间没有修复到位,就需要额外治疗。
子宫脱垂需要治疗明星任家萱在生完儿子之后再微博写到,因为生产的过程中用不对,造成了子宫脱垂,导致她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状况,一旦出现打喷嚏、原地跳跃就会出现漏尿,不是一点,是裤子都会湿掉。医生建议通过手术来改善。
腹直肌分离超过1年还没好
腹直肌分离超过1年仍然没有好转,肚子看起来比较大,可以通过手术来达到腹直肌收缩的目睹。
骨盆修复
至于骨盆修复大部分都是辅助性治疗,比如佩戴骨盆束带,医生也会建议配上一些身体的运动来加速骨盆修复。
所以从正常人的角度来看,产后修复的顺序应该是子宫-盆底肌-骨盆-腹肌分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身体会逐渐恢复的,这期间一定要记得做适量的运动来促进身体更快的恢复。
产后修复顺序是什么?
产后三大修复:腹直肌修复、盆底肌修复、骨盆修复。
腹直肌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为上宽下窄的带形肌肉组织,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
有前屈脊柱,降胸廓,维持腹压、固定脏器位置的作用。同时对咳嗽,排便、活动等方面也起重要作用。
腹直肌分离发生机制:
腹直肌分离的发生是由于产后腹部肌肉松弛,腹壁紧张度下降,但又不能很快恢复到原有的位置和形态,多余的赘肉就会在腹部堆积突起。
自测:
仰卧位,双手放在胸前,头和肩轻轻抬离床面,如做仰卧起坐一样,用尺子(或手指)测量腹部肌肉间隙,在脐上和脐下下4.5cm处进行评估,≥2cm就说明存在腹直肌分离。
据统计:
·阴道分娩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 60. 3%,剖宫产发生率为 70. 8%,2 次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更高 ( 90. 8%)
·生完孩子有三分之二的人有腹直肌分离,1年以后仍然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腹直肌分离。
骨盆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两块髋骨(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所组成。骶骨与髂骨和骶骨与尾骨间,均有坚强韧带支持连结,形成关节,一般不能活动,妊娠后在激素的影响下,韧带稍许松弛,各关节因而略有松动,对分娩有利。
髋骨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
骨盆的作用:
骨盆是躯干和下肢之间的骨性连接,是支持躯干、保护盆腔脏器的重要结构(如图)。在孕期骨盆支撑着胎儿的重量,维持子宫的正常位置,同时是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骨性产道。
骨盆内包裹着众多盆腔器官
盆底肌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它好像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接下来详细说明产后腹直肌修复、骨盆修复、盆底修复三者之间的关系。
骨盆修复到底修复的是什么?
·骨头:是不会变大变小的,即使经历了生产也不会因此而变大,更不会因为你做了“骨盆修复”而缩小。
·关节:组成骨盆的关节是能够微微活动的,被称之为“微动关节”,一旦这些关节发生错位、分离时,会让你疼痛难忍、坐卧难安,难道你会认为关节的微微变化就能导致的骨盆变大?并不会。
·韧带和肌肉:在孕期,盆底肌就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由于激素、体重、体围和腹腔体积等的变化使得盆底肌处于持续的受压状态,会逐渐松弛,加上子宫逐渐增大使得盆底肌被拉长无力,而分娩的过程又会进一步对盆底造成损伤,也就是说,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产后都需要盆底肌修复。
·无论是盆底肌修复还是骨盆修复,他们的核心都是围绕着盆底肌的修复进行,而骨盆修复则还要针对骨盆错位进行纠正,而纠正的主要目标是韧带和肌肉,并不是指骨头的缩小。
盆底肌修复使骨盆间原本松弛的肌肉韧带变得紧致,从而促进骨盆的复位。而骨盆修复后有效承托起盆腔内的器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盆底受到的压力,辅助盆底恢复。
所以说:骨盆修复和盆底修复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骨盆修复应该包括盆底修复,而不是狭义上单纯的骨盆正位。
结论就是:产后可以同时进行骨盆和盆底肌的修复。
腹直肌修复对盆底的恢复有什么影响?
了解一下产后腹直肌修复的治疗方法:
1、自主锻炼
2、电刺激治疗,通过持续的被动收缩,提高腹部肌肉兴奋度,唤醒因分娩而受损的腹部肌肉,达到改善腹直肌分离的目的。
·产后42天开始,3次/周,30min/次,频率50Hz,10次/疗程。
·患者仰卧位,将2对电极片分别贴于腹中线两侧2cm,脐上2cm和脐下2cm各一片。
前面说到腹直肌有维持腹腔压力的重要作用。无论哪种方式修复方式,都需要刺激腹直肌不断进行收缩与放松。腹腔是封闭的环境,腹直肌收缩腹腔空间变小,腹压随之增大。增大的腹压会进一步加大对盆底的压力,对于产后妈妈来说,盆底肌本就变得松弛薄弱,盆底受到长时间持续性压力,就会加重盆底的病负担。
同时增大的腹压,还会挤压盆腔内的各器官向下运动,而薄弱的韧带和肌肉无法有效固定器官的位置,膨出和下垂的情况就发生。
所以说:产后同时有盆底问题和腹直肌分离问题,不应盲目进行腹直肌修复。单纯存在盆底问题,也不应该过早进行腹部塑型(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运动。
那什么时候可以进行腹直肌修复和腹部塑型呢?
最好是等到盆底肌力达到3级以上,此时才更加安全。
总结:
1、产后可同时进行骨盆和盆底的修复,两者有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
2、腹直肌修复、腹部塑型要谨慎,盆底肌力大于等于3级后在做不迟。
3、修复顺序:盆底肌修复&骨盆修复,然后才是腹直肌修复。
三者的关系,你明白了吗?
有哪些效果好又省钱的恢复方式呢?
1、盆底肌修复
前提:如果盆底肌达到3级(盆底肌力分为0-5级,4-5为正常)可以自己有效收紧盆底肌,且膨出下垂小于3度,就可以通过坚持做凯格尔锻炼促进恢复。
之前已经写过具体方法了,还是给大家放一个文章链接吧:
如初康复:盆底肌运动(凯格尔运动)应该怎样做
注:一定要坚持,一天3次,一次10分钟,一天累计锻炼30分钟左右,一周锻炼5-6天。坚持2-3个月可以看到明显效果!
2、腹直肌修复。
前提腹直肌分离小于3cm,可以按照上文的自主锻炼方法促进其恢复。
注:腹直肌分离不要做卷腹类运动,比如仰卧起坐,只会越做越严重。
如爱知暖,如月新生,更多产后问题,请关注我们【暖月阁】,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畅所欲言!
产后修复顺序是什么?
你好,很荣幸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首先我自认属于直男,我老婆生第一胎的时候没有提到产后修复,第二胎是在私立医院生的,结果被医生安利了产后修复的套餐,导致我老婆生完二胎后开始向我普及(洗脑)产后修复的好处。
作为一名直男,从来不想被交智商税。特别是这种动则几万且不明觉厉的疗程。所以通过各种资料了解产后修复到底是什么。以下回答希望能给你帮助。
产后修复顺序是什么?当初在医院的时候,通过医生的安利了解到,推荐产后修复顺序是:
骨盆>盆底肌>腹直肌。
这个是属于标准版的。
另外有的医院会有一个进阶版的。
除了骨盆修复,盆底肌修复,腹直肌修复外,还会额外增加满月发汗,子宫复旧,产后体质调理。
那么对于新手看到这些名词后,总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可是它们各自是什么,现在我们来了解下。
骨盆修复老婆生完孩子后,一直抱怨着屁股变大,胯部变宽。然后在修复中心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是耻骨联合由于妊娠被撑开,因为骨盆变形造成的,所以要尽快进行修复,最好是在产后半年,然后开始说一堆危害,让我们担心了好一阵子。
可是事实上,无论是剖还是顺,骨盆都会变大的!为了可以让宝宝顺利生产,骨盆中的耻骨联合会因为宝宝的长大变得松弛,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然后说到盆骨的那条缝,也是被医生说的一愣一愣。其实那条缝本来就一直存在的,只不过因为生宝宝的原因,前后距离发生了变化:
正常女性耻骨为4-6mm,孕期增宽到6-9mm。
如果说是盆骨变宽屁股变大,一般来说在产后3-8个月的时间会慢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根本不需要去“帮助他修复”!
另外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妇科医生朋友告诉我,盆骨的修复一般要到6个月以上,而且如果缝隙过大会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应该是去正规医院看医生,那个做产后修复是没有用的。
盆底肌修复说到盆底肌,可以说是我老婆最郁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漏尿啊!记得当时修复中心的工作人员说盆底肌如果不好好修复,漏尿是小,严重的可能会大小便失禁,盆地脏器脱垂等。
那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盆底肌?说的简单点,就是盆底肌肉,作用就会像一张“网”一样,把尿道、膀胱、阴道、直肠都包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保持功能的使用。
一般生完孩子后,盆底肌都会出现一定的损伤,就是盆底肌肉松弛。如果导致里面的直肠,尿道等发生了位移的话,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盆底肌修复。
所以产后42天的体检一定要做,这个时候医生会对盆底功能进行评估,并会根据你的报告给你一个合理的建议。
这里说到如果真的需要治疗的话,还不如选择医院治疗好,放心还有保障。比去修复中心要好的多。
腹直肌修复生完孩子另外一个最痛就是肚子上出现了赘肉,小蛮腰不复存在,如果是注重身材的女性,就更想快点恢复。
这个时候修复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会告诉你,这是腹直肌分离的锅。
可是现实是,腹直肌分离他会自行修复!是的,你没有看错,根据研究表明。怀孕35周时腹直肌分离患病率为100%,但在产后6个月的患病率会降低到39%。也就是说,半年后大多数人的腹直肌会恢复到正常状态。你做不做修复,都是一样的效果。
可是产后肚子的赘肉怎么办?既然是赘肉了,你如果要好身材的话,就只能饮食加运动,你想通过腹直肌修复让你回归好身材,你有想过胖子的感受吗?
满月发汗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这个。当时工作人员介绍的时候,说有的人因为没有做这个发汗,月子又坐不好,等老了就会腰酸背痛了。吓得我老婆怪我坐月子的时候没有伺候好她,现在要做这个疗程。
可是乍一听这个疗程,就是为了排汗,说能排出体内的毒素。
呵,怎么跟我平时去桑拿没什么两样。
其实汗里面是没有毒素的,里面只有99%的水分,剩下1%都是什么尿素、乳酸、脂肪酸什么的,跟毒沾不上边。
而且再说了,排汗其实不适合产后修复的,本身身体就不如从前了,还要再去活受罪不成。
排残奶说到这个就有趣多了。不知道有多少老公试过喝老婆的奶水,反正我就喝过。我老婆比较谨慎,有时候因为太长时间没有喂宝宝喝奶,担心奶水太久不好就会先挤出一部分来,然后再喂宝宝喝。
可能我老婆觉得扔掉也可惜,总是推荐我喝。每次看到那黄色的奶水,我喝过几次后就接受不了。
后来去修复中心的时候,工作人员说到排残奶可以排毒,挤出来黄色的奶水是乳房内残留的毒素,然后还会说这个跟患乳腺癌有一定的关系。
开始说到有毒的时候,我差点就笑喷了。这毒奶水我不知道喝过多少次了,再到后面说跟乳腺癌有关系就更没法听了。
其实断奶后,乳管里面是会储存一些乳汁,这是正常现象。我们经常听到催乳,其中的原理就是越吸吮越有奶水出来。所以你可以想象下,本来你是要断奶的,那么正常情况下你不去刺激到乳腺,就不会产生乳汁,这样自然就断奶了。而残留在体内的乳汁会慢慢被身体吸收。相反你越排出来反而越多乳汁。
另外会说到乳腺癌,在医学史上从未有研究或者文献证明残乳会导致乳腺疾病包括乳腺癌。
其他妇科保养修复中心有时候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修复按摩。其实说白了就是弄点精油之类的东西,在小腹上按摩,试图通过精油之类的东西渗透到卵巢内,达到修复保养的目的。
那么问题来了,靠按摩能把精油渗透进去吗?有没有想过皮肤下面这么多组织层的感受。
有必要做产后修复吗?生完孩子后,女人就开始对自己的身体额外的重视。按照我老婆说的,生完娃就等于重生一次,月子坐得好,以前的毛病都会好起来。坐不好,那就要多花钱,不然身体会越来越差。所以这个时候就是表现我爱不爱她的时候了。
对于一个直男来说,我相信一切科学。
但是我老婆需要爱情,最后还是花了钱做了基础三件套。
那我用经验告诉你:
那我首先告诉你,产后修复必须要做的,但是不用去产后修复中心做。
根据我老婆介绍,简直就是坑,完全没有想象中那样修复了。
腹直肌基本就是肚子上操作,说是打通肚子的经络,然后往中间挤。做完后就会拿着尺子量腹围说减少了多少厘米,其实压那么几下,然后把尺子勒紧下,那几厘米就出来了。
盆底肌就更简单了,说是用仪器,放里面有点像电流在电的感觉,可是做完后该漏尿还是漏给你看。
盆骨这个就运用到了特殊的按摩手法,一顿操作后,就说已经收了2厘米。
听完老婆描述后,好吧。这智商税交了就交了吧。
产后修复怎么做?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不用怎么刻意去花大价钱做产后修复的。
如果盆骨真的变大不舒服,盆底肌检查后真的严重,建议是去正规的医院治疗,而不是去不知道哪里来的专业人士做修复。
那既然不会严重到去医院,又不能去产后修复中心白交钱,那应该做点什么。
1,上网找一找“凯格尔运动”的视频,这个可以锻炼盆底肌肌肉,能改善漏尿的现状。
2,产后42天后根据个人的情况,去做健身或者瑜伽等运动,反正就是运动。哪怕你花钱办了张健身卡,都比那些所谓的产后修复的费用要低的多。
说到最后生完宝宝的妈妈都不容易。每次生产都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变化,我们应该科学的对待产后修复,所以42天后的体检格外的重要。
体检后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那些所谓的盆骨,盆底肌,腹直肌都是会慢慢自动修复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适当的运动起来,修复大屁股,重塑腰身,保持水嫩紧致,只有运动才做得到。
以上是问题的相关回答,希望能给到你帮助。
我是立志成为相妇教子,出厅堂入厨房的男人,左手锅铲右手笔,一半生活一半灵魂。用男人的角度去分享更多育儿想法,喜欢可以点赞关注我。
参考文献:
1.左沁. 产后修复机构中医产后康复师现状调查研究[D].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
2.王轶, 吴新宝, 杨明辉, et al. 妊娠相关的骨盆环疾病及治疗[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2).
3. Hsia M, Jones S. Natural resolution of rectus abdominis diastasis. Two single case studies. Aust J Physiother. 2000;46(4):301
4. Gluppe SL, Hilde G, Tennfjord MK, Engh ME, Bo K. Effect of a Postpartum Training Program on the Prevalence of 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 in Postpartum Primiparous Wom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hysical therapy 2018; 98(4):260-268.
产后修复顺序是什么?
现代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学习知识也更方便了,人们对于孕产知识了解尤其是产后恢复也渐渐的重视起来。对于注重生活质量和爱美的准妈妈和新妈妈来说,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坐月子恢复身体了,往往开始注意产后塑形,避免身体在孕期和产后走形,恢复孕前的好身材,同时避免月子病。这里边就涉及到产后子宫,产道的恢复,盆底肌的修复,骨盆的修复,腹直肌的修复。如果做好这些检查和及时恢复,那么新妈妈以后不会被月子病所困扰,而且还会恢复到孕前的好身材。对于产后恢复来说,从分娩后就新妈妈的身体开始自动恢复了,但是恢复的先后时间有别,而且有些身体可以自动恢复,有些需要通过锻炼恢复,而有些需要通过医生诊断恢复。
子宫、产道的恢复,内脏器官功能的恢复。不论是剖腹产还是顺产,新妈妈都是元气大伤,需要休养的。子宫是怀孕过程中变化最大的器官,从约50克到生完孩子1000克,足足增大了20倍,而且还要承担大约300~1000毫升的羊水,500克左右的胎盘,3000~3500克胎儿的重量。产后从胎盘娩出以后就开始恢复了,一般恶露排完代表着子宫内膜恢复好了,大约需要21~30天。但是子宫的大小可能还没有恢复好,子宫如果正常修复好,大约需要6周后,也就是42天后。如果是剖腹产,需要的时间在延长2周,也就是56天后。内脏器官由于孕期和分娩时候遭到子宫和胎儿的压迫,往往会出现功能性障碍,如漏尿,排尿困难,便秘等等,在产后很快就会恢复了。
盆底肌的修复,盆底肌修复好了话可以提升以后的生活质量,避免妇科疾病等疾病困扰。漏尿是最常见的我一种并发症。盆底肌如同一个托盘和开关,托举着盆腔内的内脏器官,同时控制着大小便和子宫的出口。因为在孕期和分娩的时候,由于不断增大和下行的子宫压迫到盆底肌,是盆底肌的拉伸达到一个极限。往往在产后由于盆底肌受损导致漏尿,子宫脱垂等症状。盆底肌功能可以自然恢复,但有的恢复的不好,甚至有的在老年以后才出现漏尿等现象。所以有必要做一做盆底肌的修复。如果产后觉得盆底肌没有什么大问题,可以自己随时锻炼。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凯格尔运动,模拟小便时候停止小便用力方法,收缩5秒左右,然后放松10秒,要常常锻炼才会有效果。如果盆底肌受损严重,或者自己找不准盆底肌的位置,可以到医院去治疗,康复医生会利用器材和仪器帮助恢复。这个时间要坚持俩个月到半年的时间,看情况而定。
骨盆的修复,在俩个月内修复最有效,一般不需要器械。严重一点的可以使用骨盆矫姿带。在孕期和分娩时候,新妈妈的身体开始分泌松弛素作用于骨盆关节,耻骨联合开始分离,以保证胎儿顺利通过。分娩以后,打开的耻骨联合也开始慢慢的靠近闭合,有的恢复比较好,也有的恢复到不太好,间距过大。往往会导致新妈妈胯骨变宽,小腹凸出,不但形体不美,而且会造成骨盆疼痛,腰酸背疼等各种疼痛,内脏器官下垂等。骨盆的修复可以在产后做一些骨盆修复运动:俯卧在床上或者地垫上,双臂放俩边,调整呼吸并向上曲起小腿,吸气时候上身和颈部后仰,双腿尽量往上翘,脚背绷直,双手扶住脚尖,双膝尽量离开地面,保持此姿势为10秒到20秒,呼气时候慢慢把上身还原,松开双手,双腿收回。如果骨盆松弛比较严重,可以使用骨盆矫姿带进行修复。
腹直肌分离的修复,可以在2个月后锻炼,在6个月自己复查,看看恢复情况,调整恢复运行的方式。在孕期不断长大的子宫撑大了肚皮,肚皮上腹直肌就在中线分离。一般在产后自行修复,可以在产后自行检查。一般在产后六个月内自查,平躺在床上,,双腿弯曲,放松腹部用一只手手指下压肚脐稍上的位置,头肩部慢慢抬起,感受一下期间是否有空隙。如果少于2指的可以通过自己锻炼修复,如果在产后一年还有三指的距离,就需要到医院就诊康复了。一般情况下,腹直肌会在一年的时间恢复正常。
产后修复顺序是什么?
实际上,产后修复的顺序,很难割裂出来。试想,无论是盆底肌还是腹肌,都附着在骨盆上,覆巢之下无完卵,骨盆不好的话,盆底肌、腹肌等,能独善其身?腹肌是骨盆的重要活动肌,腹肌不好,骨盆的功能不会有障碍吗?
中医有一个原则,叫做“急则治期标,缓则治其本。”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把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吊住,让其行正常工作。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器官脱离正常位置,出现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子宫脱垂等。
子宫脱垂、漏尿、便秘、阴道松弛等,是产后常见盆底肌引起的异常,如果这些症状很严重,那肯定优先针对这些症状进行处理,主要是靠物理治疗,如针灸、电疗、凯格尔运动、阴道球等。
如果说,需要分先后,我考虑,是治疗时间不允许,一天只有那么半个小时还者一个小时的治疗时期。实际上,很多产妇这个康复时间都是比较充分的,大多情况下可以一并处理。
骨盆主要的处理主要针对其分离、侧倾、旋转、翻转等情况进行矫正。
腹肌系统则主要是松解腹部的粘连及腹肌的没力。其实,我们经常听说的“腹直肌分离”,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腹直肌,反而是腹横肌被拉长了,腹直肌更多是无力需要康复训练。
产后修复顺序是什么?
你好,作为一个30岁的二胎麻麻,我想跟正在产后恢复的麻麻们分享:年龄不是问题,胖了没有关系,没有减不了的肥,多给自己些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坚持就可胜利。
生完孩子后,很多妈妈可能首先会把目光集中在自己的大肚腩、虎背熊腰、大pp上。但其实产后半年是盆底肌和腹肌恢复(不仅仅是腹直肌哦,腹部太重要了,有好多层肌肉来保护)的黄金时刻。
这些可是姑娘们身上最重要的核心肌肉了,咱们80岁能不能笑看江湖,和产后这里有没有恢复好这些肌肉息息相关。
产后日常可能会漏尿、便秘、阴吹、耻骨痛、腰疼……大部分妈妈还顶着一个怎么也收不回去的小肚腩。如果这时直接冲到健身房跑步或者跳操,有可能越跳问题越多,因为这些动作都在不断挑战本来就尚未恢复的盆底肌和腹肌。
而且这两个部位还很有脾气,自然恢复地很慢。如果姑娘们放任不管,随着年龄的增加、内分泌的改变,等身体到了绝经期就会慢慢出现问题。
那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我产后修复的顺序:由于我两胎都是剖腹产,所以我头胎是在3个月开始的修复训练,具体顺序是:盆底肌训练——腹直肌——骨盆——瘦全身!由于我现在二胎产后才两个月,所以我目前还木有更全面的训练,我现在练习的是腹式呼吸法,这个有助于恢复我们之前怀孕时撑大的肚皮。希望我的分享有助于你们。谢谢大家分享点赞转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