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半的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喜欢打妈妈,应该怎么办?
两岁的孩子会遇到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听妈妈的话,对于父母说的任何话,都是直接拒绝,总是习惯把不挂在嘴上。有自己的秩序感,一旦秩序被打乱,就会大发脾气。父母们首先需要了解到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到的,并不是你的孩子是个例,所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很重要。
我自己的经历,两岁的孩子爱打人也是孩子必须经历的时期,许多孩子都会有这个时期,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孩子意识上并不认为打人是不对的,她把打人当做了一种沟通方式;其二,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说话,但是着急的时候并不能表达的很清楚,一着急,就只能用上手,因为她不会用语言去表达。不管是什么原因,孩子打人,父母要学会观察,多在孩子生活的环境和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不要轻易的给孩子贴标签。父母们需要做的是:
第一,学会接受孩子的情绪。不要只看到孩子打人的行为,多去留心孩子打人背后的原因。一旦孩子打人,父母们要先接受孩子的情绪。比如,孩子因为不想收拾玩具打妈妈,母亲可以蹲下与孩子平视,先接受孩子的情绪:宝宝太累了不想收玩具,或者说,妈妈知道你太累,或你不想去收拾玩具,父母们要多注意观察,与孩子产生共情,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心里的原因。不要一上来就开始指责孩子。
第二点,直接简要,不断重复的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两岁的孩子不要和孩子讲太多的大道理,对与错,父母要直接的告诉孩子,并且不断的去重复和加强。让孩子知道父母接受他的情绪,但是打人是不对的。
第三点,父母要学会去引导孩子。两岁的孩子容易上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不会表达。在孩子出手打人的时候,父母们可以告诉她下次遇见这样的情况,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或者告诉小伙伴们自己的想法。
第四点,父母们要能够坚持下去。任何育儿方法都不是灵丹妙药。父母们要有耐心,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坚持下去,向题主说的打回去、冷处理等可能都是简单的尝试之后没有用就放弃了。只有父母们长久的去坚持才能看到效果。
孩子的任何成长问题都是阶段性的,所以父母们应该调整好心态,除了努力之外,就是静候孩子长大。
两岁半的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喜欢打妈妈,应该怎么办?
遇到题中的这种情况,宝妈们不要生气,也不要焦虑,宝宝是到了传说中的“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了。宝宝的语言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通过动作来发泄情绪。
可怕的两岁: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一时期,宝宝的行为通常表现为:1、拒绝父母的要求;2、和父母唱反调;3、不理睬父母;4、不要父母搂抱,不和父母亲热;5、不呆在父母身边,从父母身边跑开。
从宝宝一岁开始,这些事情就时有发生,在两岁左右更加频繁和激烈。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功能没有发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执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麻麻们会感觉,宝宝是和故意她们对着干。
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为孩子对家长的话说“不”。虽然孩子有“自我主张”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如果家长处理不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何应对terrible two的暴力行为1.妈妈必须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让他明白暴力行为是不对的
宝宝对自己动作的认知是通过父母以及周围人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因此父母要注意:要时时对宝宝的动作做出正确的回馈,当宝宝用力过猛打疼你时,你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他:“宝宝把妈妈打疼了,妈妈觉得好痛。”同时给他示范恰当的表示好感的方法:“宝宝,如果你喜欢妈妈、喜欢小朋友就轻轻地摸一摸。”
2.引导宝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个时期的宝宝之所以会有暴力行为,和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来表达情绪有关。因为语言词汇有限,只好直接付诸于行动:用动作替代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妈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向宝宝示范,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
3.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孩子表现出的亲善行为予以鼓励
积极鼓励的态度会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使孩子表现出积极、关心的情感。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两岁半的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喜欢打妈妈,应该怎么办?
详细看了题主的问题,二岁半男宝,发脾气就打妈妈,并且妈妈应该是对孩子教育问题很认真细腻。但是,却束手无策,我浅谈对自己儿子教育的时候的办法,希望对你有帮助,或者能改变目前状态。
我的家邻居,有一个男孩,就和你的儿子差不多,我虽然不懂医,但是,孩子出生前,学过很多育儿知识,建议您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孩子的,微量元素数值,看看缺什么微量元素,补充一下。
还有一个,就是每天,定期带孩子晒太阳去,这是一种自然补充微量元素的办法。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懂事听话,孩子出现这种情况,还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你们夫妻有没有在孩子面前吵架的事情,如果有必须改正。
还有,孩子脾气不好,宝宝妈妈要对孩子温和教育,也就是说,你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面带笑容,当宝宝想发脾气的时候,你的笑容,让孩子想发脾气瞬间变得稳定下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孩子会潜移默化的,学父母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所以除了考虑孩子,可能缺微量元素,更多的是父母的形象影响孩子的举动。
如果这些父母做的都很好,那么就要从开始规范孩子,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必定是二岁多宝宝,这时候,马上把孩子抱在怀里,温馨的拍孩子的后背,慢慢孩子就稳定下来了。
这时候就要和孩子交流,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喜欢怎么做,或者是要想需要什么情况,父母不止止是照顾孩子,而是和自己孩子,在心灵感应沟通。
合格的父母,应该在孩子一个微小动作,哪怕是一哭一笑,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哪里不舒服?这是宝宝父母必须做到的,培养孩子成长过程中。
在一言一行,把孩子规范的,学会自律,言而有信,玩的开心,到大一点,玩游戏必须,规定时间,这也是到孩子长大用手机的时候,能控制自己,幼儿教育人品,品德也要同步进行,祝男宝宝健康快乐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才子。
两岁半的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喜欢打妈妈,应该怎么办?
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打妈妈,主要是因为孩子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孩子也不例外。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他们表达情绪的途径通常是哭。饿了会哭,痛了会哭,总之,不高兴了他们就会用哭这种方式来表达。等慢慢长大后,他们又会学到其他的表达方式,比如,打人,咬人,扔东西等等。这些方式的习得通常是跟着身边人或是电视、电脑、手机上学到的;或者是因为偶尔试用了一次,很管用,就一直采用这种方式了。
因此,孩子发脾气打妈妈的解决办法不是坐淘气椅,打回去,冷处理,而是找到他这样做的根源,然后教给他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
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做:
一是检查一下自己平时生气的时候是不是会把气撒在别人身上。有时候,我们习惯性地在遇到问题时,去埋怨别人。比如,因为忘记关水龙头,把家里弄得到处都是水。我们常常会指责别人说:你总是这样,什么事都记不住。其实,这种方式往往会让孩子觉得,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就应该把怨气撒在别人身上。于是,他们在不高兴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打身边的人。因为妈妈经常照顾他,就在身边,当然就先发到妈妈身上了。
二是告诉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如何发泄情绪。有情绪很正常,那么怎样发泄才会不伤害别人,还能不感到压抑呢?我们不妨教给孩子几种常用的方法。比如,生气了要告诉妈妈为什么生气,妈妈帮你解决。如果确实感到很委屈,可以哭出来。同时,还要告诉孩子打妈妈会产生的后果。比如,妈妈会很难过等等。
这些都需要家长长期的观察和有耐心的引导,但能够教会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也值得。
本头条号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
两岁半的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喜欢打妈妈,应该怎么办?
看到文中的妈妈,想了各种办法都不太管用,想必也是很头疼了。有时候人们陷入一种思维怪圈里,就会很难跳出来,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想一想,除去一些惩罚的措施之外,如果我们采用“疏通”的方法呢?也就是说,既然孩子现在是用打妈妈的方式来发泄情绪,那么,我们是否能够帮助宝宝找到一些别的抒发情绪的方法,来代替打妈妈呢(并不是换成打爸爸)?
下一次如果宝宝再发脾气打人的时候,妈妈首先要做到心平气和,不要表现的比宝宝还激动,否则下次孩子可能还会用这种方法来引起家长的注意。
妈妈可以握住孩子的手,心平气和的跟宝宝说:“妈妈知道宝宝现在很生气,但是打妈妈的话,妈妈也会疼,不如那我们来个枕头大战怎么样/我们一起大声唱歌如何?”用一些安全的游戏方式,来帮助宝宝把这种情绪发泄出来。
总之,家长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进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游戏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两岁半的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喜欢打妈妈,应该怎么办?
您好,感谢您的邀请!我是高级育婴师、母婴KOL福林妈咪,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两岁半的孩子,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所以当孩子打妈妈的时候,妈妈使用打回去、冷处理,让孩子感觉到自己错了,这方式确实是比较好用的。
题主说这个不好用,不知道这里的打回去,是不是真的让孩子感觉到了疼;冷处理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然后让孩子一个人待着,还是有其他人去哄孩子。
也不知道题主有没有在孩子情绪稳定之后,是否有跟孩子讲道理,跟孩子说他打妈妈的时候,妈妈会很疼,也会哭。
当题主决定一次性让孩子改掉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要让孩子感觉到疼,感觉到妈妈的爱是有底线的,妈妈也是会感觉到疼的。
先是跟孩子摆明态度,然后任由孩子一个人待着,不要理他,直到他情绪稳定。
当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父母再去跟孩子讲道理,说打人是不对的行为,会让人感觉到疼。
但是,看到题主说孩子磕着、碰着就会导致心情不好,心情不好第一反应就是打妈妈。这种明显的迁怒他人的行为,不知道是不是宝妈无意中影响到孩子的。
首先呢,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存在“溺爱”的现象,比如说宝宝磕着碰着、摔着,宝妈在哄宝宝的时候永远把责任推到别人或别的东西身上,这样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我受伤,就是别人的错!
这样确实会让孩子有迁怒他人的心理。
还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题主是不是那种遇到事情,就容易暴躁迁怒他人的人呢?宝妈在孩子身边待的时间最长的人,孩子很容易学会宝妈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
孩子打妈妈只是一个行为,宝妈可以惩罚孩子,直到孩子再也不敢这么做。
但是,这个行为改了,如果不从根儿上改变孩子,孩子可能会出现其他父母不能忍受的行为。所以宝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从而用理智、冷静的方式处理孩子的问题。
孩子处在2岁这个敏感的年龄段,父母还是要多费些心思,也多冷静一些,对处理孩子问题会更有帮助。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关注@福林妈咪,每天为您推荐落地实用的育儿知识,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乐的成长。(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