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佛教为何不嫌弃吃人的妖怪?为何最恶的地位反而最高?

这似乎就是在揭露佛教的一个实质,就是:

对人、对妖的道德要求采取的是双重标准。

对人的要求特别高,要求人不杀生、不食荤腥;要求人慈悲为怀,积德行善;对妖怪却是讲究的“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那么,佛教为什么对人的要求这么高呢?看看佛教的清规戒律,几乎就是要求人要做一个完人了。就连酒、色、骂人、浪费等等普通的不道德行为,都要要求人坚决杜绝。这就是佛教的高明之处,要求越高,做得越好,就越能使人信服,越能使人心向往之。你不是要去西方极乐世界吗?你不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来生吗?那就得按照要求去做。修不成正果,不是佛法的谬误,而是你做得不够好。

佛法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它所要求行修行者做到的,看似很简单,但是能真正做到的人寥寥无几。从理论上来看,谁都能做到;可是归于实践,还真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比如:

不杀生,似乎人人都可以做到,但是谁的一生还不打死几只蚊子或者是几只苍蝇?

不两语,看似容易,可是谁的一生能够保证不撒一次谎?

要求施舍,似乎从技术上来看,太容易了,把财物散出去就可以了。可是,从心理上来看,就难上加难。谁敢保证把自己的财产都奉献出去,还能有活路?尤其是普通人,对自己财产的依赖性更大。越是收入低、本事小的人,对自己积累的财物越是依赖。因为他挣钱养家太难了、太慢了。

佛教要求人所必须做到的,从技术上和能力上来说是简单易行的;但是从心理上来看,却是难如登天。

没办法啊,谁让你非要得道成仙呢?

动物讲究的是自然法则(修炼成精的除外)。佛法再强大,你能不让老虎吃肉?能让豺狼吃草?动物一般来说是没有思维的,也不懂人的语言,无法接受教化,只是靠本能昏昏庸庸地活着。所以,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也是佛教认可的。这样自然形成的食物链条也是保持生态平衡的自然法则。佛教也好,道教也好,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

道法自然。

《西游记》中的妖怪和部分神仙大多数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像牛魔王就是大白牛修炼而成的,奎木狼是狼精被封神的,卯日星官则是一只大公鸡,还有老鼠精、玉兔精、狮子精、青牛精、鲤鱼精、黑熊精、蜘蛛精、车迟国的虎羊鹿三位国师等等。

《西游记》中有极少数妖精,是植物修炼成精的。像第六十六回中的“木仙庵”,唐僧就遇到了一些植物成精,化身成人形,和唐僧谈诗作词,引诱唐僧。

行者道:“十八公乃松树,孤直公乃柏树,凌空子乃桧树,拂云叟乃竹竿,赤身鬼乃枫树,杏仙即杏树,女童即丹桂、腊梅也。”

这些植物成精了,但是他们不吃肉,因此不是为了吃唐僧肉,而是杏仙想与唐僧成亲,阻挠唐僧西行。

由此可见,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他们刚刚成仙,还没有修成正果的时候,基本还是保持了以前的秉性,只是具备了一定的法力,其精神世界依然还是大半停留在原来的境界。

也就是说,修炼成仙的妖精,只要没有修成正果的,还是该吃肉的吃肉;不该吃肉的,反而也学会了吃肉的技能,也开始吃肉了。比喻一些食草动物,成了精以后,反而开始吃肉了。

本来食草类动物是不吃肉了,成了精,有了人形了,反而也开始吃肉了。这说明了什么?这难道不是说:妖精其实就是吃人的人吗?

也就是说,是人的动物性在诱惑着人吃人。即兽性大发的时候,人也可以吃人。或者说,某些正在吃人的人,其实就是妖魔鬼怪。

佛教倡导的是普度众生。也就是说,对于这些动物化作的人也好,人的兽性大发了变成了魔也好,都要进行劝导和教化,让他们迷途知返,重新做人。需要教化,需要超度的人越多,佛教就越能凸显其光明正大的作用,也就可以更加发扬光大本教。所以,对于吃人的人,或者是吃人的妖精,佛教不能搞不教而诛,而是要谆谆教导,让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试想,如果佛祖一出手,瞬间殄灭了全宇宙的妖魔鬼怪;瞬间整个世界,变得海清河晏,歌舞升平,都是天堂,没有地狱了,那佛祖不就无所事事了?地藏王菩萨说过: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其决心之大,意志之坚,令世人万流景仰。但是,万物生生不息,吃肉的动物和吃人的人永远存在,地狱就永远不会空置,地藏王就永远不会失业。

人间、天堂、地狱这三者保持平衡,循环往复,佛教才可以永远发扬光大,长盛不衰。所以对于吃人的妖精也好,吃人的人也好,佛教是不能消灭的,而是进行教化,以保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佛教的不杀生原则,也可以为他们为什么不消灭妖精,来自圆其说。

《西游记》中有些妖怪地位高,不是因为他们恶,而是因为他们有背景、有靠山,也就是说有保护伞。当孙悟空要铲除他们的时候,他们的保护伞就及时出现,将他们领回老家。

这些妖精之所以为所欲为,是因为他们有保护伞,因此他们才有恃无恐,大胆地拦截唐僧,并公开扬言要吃唐僧肉。这些妖精因为地位高才恶(比如大鹏金翅鸟是如来的舅舅),而不是恶才地位高。希望大家不要理解错了其中的因果关系。

西游记中佛教为何不嫌弃吃人的妖怪?为何最恶的地位反而最高?

在西游记,大凡妖怪与神仙的区分标准,大概就是看其是否吃人,所谓神魔本是一念之间,比如黄袍怪乃天上二十八宿之一,下凡后成为妖怪就血淋淋的吃人,所以他在天上是神,在凡间即妖。此外,孙悟空虽出身妖族,但他从不吃人,所以唐僧说他的口气是清的,而猪八戒吃了很多人,唐僧就说他的口气是浊的。

不过,孙悟空似乎误判了形势,他从出生开始就想做个好妖,最后能修成正果,所以他守住不吃人的底线,而事实上能否成仙成佛,吃人其实根本不算一回事,特别是在西天如来佛祖那里,吃人不但不会成为修成正果的原罪,甚至吃人越多的,得到的果位更高。

下面我们盘点一下,皈依佛门的几位吃人魔王究竟得到一个什么结果:

首先说说沙僧。他原是天庭卷帘大将,贬到流沙河为妖后,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大家计算一下,沙僧呆在流沙河五百余年,该吃了多少人?所以他绝对算得上吃人魔王。不过沙僧并非恶人,他其实算是西游记中最忠厚诚恳之人,后来如来说他"牵马"有功,封了个金身罗汉,与卷帘大将比起来,这不过是个安慰奖。

再是猪八戒。他吃的人应该比沙僧更多,从天蓬元帅高位贬入凡间后,他住在福陵山云栈洞里,吃人度日,由于八戒的胃口比沙僧大得多,所以五百年间吃的人总数应该大于沙僧。不过如来佛祖也不计较他吃人的事情,只说他"色情未泯",所以封了个净坛使者的小官给他。可见在如来看来,好色比吃人更加可恶,难怪唐僧死守住这个底线。

然后是大鹏精。他吃的人应该是创纪录的多,因为他吃掉了整整一个国家的人,原文:他五百年前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尽管如此,如来在降伏他的时候还说:“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不但宽恕了大鹏精的罪孽,还封他为护法,地位远高于八戒和沙僧。

最后说说孔雀。她与大鹏精乃一母所生,都是禽类之长凤凰的子女,但孔雀与大鹏比起来,无论是法力和吃人都更胜一筹,原文:如来道:"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这里点出了孔雀"最恶",吃起人来没有边界,人神佛通吃,而且一路吸过来,究竟吃了多少人估计数不清了,所以说论吃人魔王,她应该排在第一位。

但从最后的结果看,孔雀在佛门得到的果位最高,被封为孔雀大明王菩萨,而且还在这个头衔之前加个"佛母",原因也很好笑,就是因为如来曾在孔雀肚子里呆过,就成了"佛母"了,如果按此推论,那么铁扇公主、老鼠精等也算孙悟空的母亲,毕竟孙悟空呆在她们的肚子里很久了。

因此,如来封孔雀为"佛母",还封她菩萨,其实正是因为孔雀的"恶",佛教认为,人皆有佛性,作恶之人弃恶从善,即可成佛,这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意。而越是大恶之人,如果转念为善,那么造就的善果就越大。沙僧、猪八戒、大鹏精、孔雀虽然吃过很多人,但他们已经弃恶从善,所以皆能修成正果。

西游记中佛教为何不嫌弃吃人的妖怪?为何最恶的地位反而最高?

佛教讲度。什么是度?拉你一把。为什么拉你?自己人。

为什么最恶的地位最高?以恶制恶。佛教中金刚俱恶,如来最阴。

所以佛教中故意模糊善恶,虚以一念生恶,一念生善。看似玄机,其实偷换。以因果替善恶,其心险矣。

西游记中佛教为何不嫌弃吃人的妖怪?为何最恶的地位反而最高?

这恰好就是佛教中独有的思想,很多读西游都无法明白的玄机,佛教中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意大恶方可大善。

原本大善或普通平常之人,想要成佛,必须经过千百次淬炼,九九八十一难方可,唐僧就是这样的例子。

还有就是:

陈家庄的陈老汉只是平常之人,但对佛则非常虔诚。

什么“修桥补路,建寺立塔,布施斋僧”,那是无一不做,这些年在供奉佛主的花销之黄金,达几十两之多,正而八经的佛教徒。

可是他们的虔诚,并没有换来神佛的半点护佑,还得把儿女送给灵感大王吃,如果没有遇上悟空四人,估计早就白发人送黑发人了。村里其他人也念佛,他们的儿女早就被吃了

所以,即使这些老百姓无比虔诚的念佛,面对突如其来的祸害,他们能做的只有默默流泪, 和祈祷佛祖保佑了。

但是,如果大恶之人,比如那些吃人的妖怪,待遇就不一样了

不说狮驼国那三个哥们,八戒和沙僧在入沙门之前也吃过人,结果经过菩萨点化,只要保唐僧取经,到了西天就能成佛。

这里在有几层含义:

1、大恶之人,原本对社会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一旦他们改过自新,放下屠刀,对社会的安宁就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就如同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突然安静下来,老师就觉得这个学生进步非常大,如果他能考个60分及格,对老师而言,简直阿弥陀佛了。

而一个普普通通,人畜无害的学生,就算是考了60分及格,老师也是一脸的嫌弃啊。

2、大恶之妖总会有一些本领,才能帮佛祖干活。所以,只要这大恶之妖愿意向佛,对于佛祖而言,当然是求之不得。

西游记中佛教为何不嫌弃吃人的妖怪?为何最恶的地位反而最高?

《西游记》中佛教为何不嫌弃吃人的妖怪,实力强大的妖怪,反而在佛教地位很高,这是因为,跟生存和发展壮大相比,妖怪吃人,都是小事了。

第一,《西游记》结束之前,佛教势力最小。

在天庭这个至高神领导下,先是女娲娘娘的妖族势力,然后是伏羲大帝火云洞三皇的人族势力,然后是鸿钧老祖的道教势力,而且,道教分成了人教、阐教、截教三股。虽然封神大战,削弱了道教势力,但事实上,人教在太上老君、阐教在元始天尊的带领下,截教在无当圣母带领下,实力仍然保存下来了。

而且,通天教主,还另外在佛教眼皮子底下,开创了菩提祖师一脉,徒子徒孙万千以上。

佛教,不论是前期的西方教接引、准提二圣人掌教之时,还是后来多宝道人,也就是如来佛祖掌握之时,都面临着一个发展壮大的迫切要求,这个要求,大于一切。

因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让魔妖怪精鬼,成佛成菩萨,都是非常可能的。

第二,《西游记》里的佛教,是股份制公司。

里边分为了药师佛、阿弥陀佛、燃灯古佛、如来佛和弥勒佛五大势力。客观来讲,人员本身就混杂。

按照神话传说,本来就有不少魔妖怪精鬼生灵修炼成仙的,加入了佛教,成为了佛祖或菩萨。

而且,这些人,分属不同的五股势力,形成了良性的竞争,因此,到了《西游记》结束后,佛教成为了天庭旗下五方五老当中,最强大的势力。

所以,在《西游记》的佛教中,吃人妖怪不怕,怕的是,你没有一颗向善的心。

西游记中佛教为何不嫌弃吃人的妖怪?为何最恶的地位反而最高?

西游记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名为说宗教其实说的是科幻,我就从科幻的角度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在《西游记》中神仙吃人是一件很大的事吗?

当然不是!翻看《西游记》简直就是一部血淋淋的吃人史。当然要说妖怪吃人不奇怪,妖怪吗本身就是畜类,它们本来就是要吃人的,即使是得到成为所谓的“妖仙”,也没什么修养和道德。但问题是在《西游记》中不仅妖怪吃人神仙也照吃不误,丝毫不把人命当做一回事。猪八戒是天上的天蓬元帅,沙和尚是天上的卷帘大将,黄袍怪是天上的魁星,金、银角大王是道祖的仙童……他们到了凡间还是照吃不误。更可笑的是,黄袍怪奎木狼几十年在下界为恶,到了天庭也仅仅是因为思凡下界,被天玉皇大帝罚去给太上老君烧火,吃人这事根本就没提。哪怕是孙悟空,在白骨岭因为白骨精的诡计被贬黜回到花果山之后,听闻人类伤害其儿孙,也照样打杀了十数万条性命?照样没人追究。

更夸张的是金翅大鹏,在西牛贺洲如来佛祖的眼皮子低下,一口气把一个国家的人都吃的干干净净,如来佛祖号称慧眼通天可观四大部洲,也照样不管不问,还把它收为佛教的护法神。这和其宣称的大乘教义普度众生一致吗,这恐怕不是一句因果报应可以解释的吧。按照《西游记》中的逻辑,金翅大鹏乃是凤凰之子,乃开天辟地之祖。这一国的男女老少区区一介凡人如何能伤害得了它?可见无论是道教、天庭,还是佛教,在《西游记》众神仙眼中,吃人和杀人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西游记

第二个问题:西游记中佛教为何不嫌弃吃人的妖怪?为何最恶的地位反而最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西游记》中,佛教包括天庭、道教都不嫌弃吃人的妖怪是真,但不能说最恶的妖怪地位反而越高,只能说大部分情况下如此。比如说孔雀连佛祖都吃,最终被封为了佛母大明王菩萨;而金翅大鹏连佛祖都敢杀,也被封为了护法大神。但有些妖怪,比如说白骨精、南山大王(花皮艾叶豹子精)、犀牛怪和九曲盘桓洞内九头狮子坐下的一众群狮等,这些妖怪也没少吃人,实力也很强,但却都被孙悟空一棒给直接给打杀了,连有神仙收他们做奴才的都没有。所以一个妖怪最终的地位与它的背景、资历、能力、运气都有关系,是一个综合因素。恶也可以说能力,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

那在《西游记》中,为什么包括佛教在内的神仙都不嫌弃吃人的妖怪?有的妖怪最恶反而地位越高呢?这其实有三种解读:一种对现实的映射;一种是传统文化的解读;一种则是超现实科幻解读。

从现实映射来说:《西游记》是对明末黑暗现实的讽刺,反映作者的无奈。在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匪盗猖獗,毫无规则可言。不管是江洋大盗还是贪官酷吏不仅为恶不会遭受惩处,而且逾是为恶逾是升官发财,官运亨通。作者通过描绘这样一个妖怪横行的社会,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西游记

从传统文化来说:这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很正常的一部分。谈及中国人的信仰很多文化大家都进行过总结,中国人对神的信仰和西方追求心灵的释怀不同,出于恐惧、实用等各种复杂的心理去信神。比如说古代往往会因为害怕水灾而信仰河神;害怕天灾而祭天;会因为想发财而信仰财神等等。所以在传统文化中,“妖”、“魔”、“鬼”、“神”事实上是不分的。谁足够强,谁足够让人恐惧,谁对人好都能成为神。而且传统文化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是世间最宝贵的祭品,所以在古代会经常以活人当做祭品。既然连人自己都认为神应该把人当做祭品,这些妖怪吃人又有什么影响呢?谁的能力越大,吃人最多自然就地位越高了。

从超现实的科幻角度来说:如果把《西游记》当做一部“科幻”小说来理解的话,《西游记》事实上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宇宙众生相。在这个宇宙中,神佛和仙代表处于宇宙顶级的文明;妖魔仅次于神、仙和佛;人类处在妖魔之下;万物生灵又处于人类之下。各文明比拼的是实力和科技水平,而不是无限延伸的道德。人类能以万物生灵为食,神佛和妖魔又为什么会觉得吃人是为恶呢?就像刘慈欣小说中的三体文明把人类看做虫子一样,在神佛眼中更低一级的人类本来就像虫子,随意可取,这是不同文明相同的价值取向。所以神佛并不以吃人为耻,更不会嫌弃吃人的妖怪,妖怪的能力越强,越能为恶地位就越高。

致力科学、科幻,专注深度,欢迎喜欢科幻的朋友关注:深度科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