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毛主席是如何评价他们的?
毛主席对他们的确是都有过评价,但是都是就事论事,并没有指出他们谁是三国第一谋士。
通过阅读《毛泽东读书笔记》我们可以看到主席对这两位大谋士的评价。主席对郭嘉的评价是:
“郭嘉多谋善断,很值得学习。”
这是主席读陈寿的《三国志》卷十四《魏书.郭嘉传》时所作的评价。
主席介绍《郭嘉传》给大家看,意思正是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做事要多谋善断。主席当时说的是:多谋善断这句话,重点在“谋”字上,要多谋,少谋是不行的,要与各方面去商量,反对少谋武断。商量又少,又武断,那事情就办不好。谋是基础,只有多谋,才能善断。谋的目的是为了断。要当机立断,不要优柔寡断。应当根据形势的变化来改变计划。反对党内的一些不良倾向,也要当机立断。
1959年,毛主席在一些重要场合谈论最多的历史人物就是郭嘉,并给予很高的评价。郭嘉多谋善断而又英年早逝,令人感到惋惜。
主席高度评价这位多谋善断的历史人物,自是希望在他领导下的各级干部向郭嘉学习,做事要多商量,但不要优柔寡断;要当机立断,但不要武断。这样,就可以把各项工作做好。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人。
郭嘉最初在袁绍手下,27岁的时候投奔了曹操。主要事迹:
第一、在曹操为先打袁绍还是先打吕布举棋不定的时候,策划先打吕布。当时,有很多人担心,先打吕布袁绍会插手进攻许昌。而郭嘉说,袁绍这个人多端寡要,见事迟,得计迟,不要怕,袁绍一定不会攻打许昌。
结果曹操采纳他的建议,消灭了吕布后,又北上攻打袁绍,打败了袁绍。
第二、袁绍死后,要不要打袁谭和袁尚成了摆在眼前的新问题。郭嘉建议:先回师,假装去打刘表,把军队布置在许昌和信阳之间,他们一定会内部大乱、自相残杀起来。
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果然袁谭和袁绍兄弟之间,大打出手。袁谭竟然派代表向曹操求救。曹操就乘机出兵打败了袁尚,夺取了安阳。袁尚全军覆没,只身投奔辽东。然后,曹操又出兵消灭了袁谭的部队。
第三、献计大破乌桓。袁氏兄弟逃往辽东,在曹操带兵追赶袁谭和袁尚的时候,郭嘉建议:轻车简从,出其不意,趁机消灭乌桓。
曹操于是出庐龙塞,兵锋直指单于庭,大破之,张辽斩踏顿;一战还斩杀名王己下。
第四、遗计不要出兵辽东,辽东公孙康必杀袁氏兄弟。结果,不出郭嘉所料,公孙康杀了袁谭、袁尚二人,前来投降。这是郭嘉算定他们之间有矛盾,如果曹操前去攻打,他们就会同仇敌忾;反之,曹操不去攻打,他们就会新仇旧恨一起爆发。
主席对诸葛亮有过两次评价。
第一次评价:诸葛亮用兵“不二过”。
这是主席读《资治通鉴》卷七十一、卷七十二时,做出的评价。主席当时的批语还有:
初战亮宜自临阵
自街亭后,每出,亮必在军。
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违背军事常识“舍水上山,不下据城”而痛失街亭。
主席的批语指出:作为军事统帅,在蜀军首次北伐这样一个重大军事行动中,诸葛亮应当亲临前线坐镇指挥。
以后,诸葛亮似乎吸取了街亭失利的教训,每战都亲临前线军中,直接指挥。不过,但凡军中大小事务,无论巨细,诸葛亮都一一过问,似乎也是累死人的统帅做法。对比,主席显然也是不以为然的。
主席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只抓战略,而具体的事交给战场指挥去办。
第二次评价: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这是主席读苏洵《项籍》的批语。
刘备占领荆州以后前去取西川,留关羽领兵镇守荆州,这是二分兵力。
刘备占了汉中、成都以后,诸葛亮又长期领兵经营汉中,这是三分兵力。
主席认为这是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弊端,是使刘备本来有限的兵力又分散。这是很有史家见地的批语。
诸葛亮的事迹因为太过家喻户晓了,我今天就不再赘述了。
“智”在中国文化里占有很高的地位,古人言“智信仁勇”。由此可见,“智”已经成为了一种德行,上升到了道德的高度。有智者方可谋大事,成大业,居于领导岗位更是这样。
至于诸葛亮和郭嘉,谁是三国第一谋士,也没有定论。我们普通人应该更没有权利随便评判,大家说,是不是这样的?
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毛主席是如何评价他们的?
这两个人适合拿一块比较吗?
好吧,都是易中T惹的祸……
奉孝与孔明真不是一类人。郭某人只管出主意就行,而诸葛丞相不仅要分析要决断,还需要亲自去落实……因为他是统帅,需要通盘考虑问题。“诸葛一生唯谨慎”,这是他的地位使然。
打个比方,诸葛亮是操盘手,而郭嘉是股评家(借用一下菜九段的比喻,他原本是指刘邦和张良),孰难孰易不言而喻吧?
一些人只喜欢所谓“荡气回肠”的胜利,最好整个过程跌宕起伏,才有足够的戏剧性,才符合他们的审美观……殊不知“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行险是不得已的事,把军国大事成败寄托在赌运气拼侥幸上是很危险的。曹孟德弄险赢得了官渡之战远征乌桓的辉煌胜利,却也有过濮阳中诱敌之计险些丧命的奇险(没死八成是运气)。曹操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后期的他已经不肯冒太大风险——已经赢得半壁江山家大业大,可不能再学流氓轻率孤注一掷了。于是曹操夺取汉中后拒绝司马懿建议不肯进军蜀中。
同理,掌握一国的诸葛亮不能把国家希望押在未必靠谱的“子午谷奇谋”上。
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毛主席是如何评价他们的?
应该谋士上说,应该诸葛亮比郭嘉强,出谋划策上的,诸葛亮强于郭嘉,毛主席对国家的评论很高,因为统一北方郭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在曹营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一个,谋士,而且对诸葛亮的评价也很高,但是在军事上对他就不是那么高了,尤其是在北伐中,诸葛亮的军师只会发挥并不是十分出色,总之,从综合各方面来说,诸葛亮强于郭嘉,但从军事的角度想,诸葛亮表现的并不是太出色了
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毛主席是如何评价他们的?
应该说俩人各有千秋。诸葛亮历害,郭嘉也非比寻常,毛主席对郭嘉的评价不低,认为郭嘉是不可多得的顶级谋士。纷争的三国历史,牵涉到很多历史人物,帝王,猛将,谋士,枭雄,构成了一个宏大的历史画面。单就才华而言,两人不相伯仲。
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毛主席是如何评价他们的?
单论具体的用兵出谋划策,郭嘉似优于诸葛亮。
但诸葛亮不仅是谋士,而且是大政冶家和军事家,是统帅级的全才人物。
《隆中对》创造了蜀汉。
刘备死后,诸葛亮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军民咸服。又亲自指挥,南征北战,令曹魏震惊,令孙权赞叹。
所以综合而论,郭嘉不如诸葛亮。
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毛主席是如何评价他们的?
都不是!郭嘉是谋士但不是三国第一谋士,诸葛亮高于谋士是政治家。三国第一谋士是:贾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