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将潘凤没有被袁绍下毒,单挑华雄能否取胜?

任何史料都没有袁绍给潘凤下毒的记载,《三国演义》中也没有这方面的描写。但是,既然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根据“薛定谔的猫”原理,就有两种可能存在:

一种是袁绍给潘凤下毒了;一种是袁绍没有给潘凤下毒。

在没有人观察的时候,就会有这两种可能。但是,一旦有人去观察他,就坍塌了,只有一种可能了。那究竟是哪种可能?那就是:

观察者认为袁绍下毒了,那么袁绍就下毒了;如果观察者认为袁绍没有下毒,袁绍就没有下毒。

所以,回答这个问题,也必须按照两种可能来分析。说袁绍没有下毒的理由就是:

第一、袁绍是盟主,没有理由希望联军打败仗,而且是一败涂地,一败再败。

当时华雄已经连打胜仗,斩杀了联军的鲍忠和祖茂等大将。江东猛虎孙坚也被杀得落花流水。此时,十八路诸侯需要一场胜仗来支撑。作为盟主的袁绍,尽管也知道盟军内部互相倾轧,但是盟军如果取胜,袁绍就有了跟董卓讨价还价的余地,对袁绍有益无害。所以,袁绍不至于陷害有希望打败华雄的潘凤。

第二、潘凤不是临阵磨枪,他应该是有备而来,上阵打仗前,没有任何地方说明他是喝酒以后上去的。

盟军大帐里有酒不假,袁绍、曹操等诸侯也边喝酒聊天,边观察战场动态。但是,潘凤出发前,谁也没有敬他酒。在诸位主公没有敬他酒的情况下,他不敢越礼自己偷着喝酒的。

第三、盟军的酒里没有毒。

证据就是:关羽斩了华雄,回来以后就喝了曹操给他倒的酒。关羽并没有中毒,说明酒里没有毒。那么潘凤所喝的毒酒,从何而来呢?

第四、潘凤没有任何中毒的症状。

人如果中毒,就会皮肤发黑,或者是七窍流血。潘凤死后,并没有这方面的描写。以当时的医药和科技水平,没有发明任何一种毒药能够让人死于毫无症状之下。

说袁绍下毒的理由就是:

第一、潘凤死得有些蹊跷。

潘凤号称上将,竟然被华雄秒杀,这是谁也没有意料到的。应该说,华雄顶多也就是一流高手水平,不至于如此勇猛,去一个杀一个啊!另外,华雄刚刚三个回合斩了俞涉,潘凤如果没有点真本事,犯不着顶风而上,去送死啊!

第二、袁绍的急于表态,令人费解。似乎有点像掩耳盗铃。

潘凤一死,袁绍就继续解释,说道:

“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

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袁绍的话似乎就是:潘凤被杀是很正常的,是因为他的武功不行。这不是废话吗?本来大家就是这样想的,经他这么一解释,大家就有了潘凤的死,可能有不为人知的内幕的想法。袁绍的解释似乎有点画蛇添足,因为潘凤也不是他的部下,他没有必要感到脸上无光啊!难道,华雄斩杀潘凤还需要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吗?

第三、袁绍后来跟韩馥发生了战争。

联军攻打董卓的活动一结束,袁绍就跟韩馥发生了战争。袁绍夺取了韩馥的冀州。这让人们联想到:袁绍提前布局,杀了冀州的首席大将潘凤,为将来夺取冀州增加了取胜的砝码。

第四、关羽拒绝喝酒,也使人产生联想。

关羽要出战华雄,曹操敬酒一杯,关羽不喝,要等到斩了华雄回来后再喝。关羽不辱使命,如期斩杀华雄,回来的时候,酒尚温。有人认为:关羽之所以等打完华雄再喝,就是担心酒里有毒,怕喝了酒中毒了,就不是华雄的对手。这样的想法也合理,毕竟有潘凤做前车之鉴哪。如果酒里真的被下了麻醉剂一类的毒药,别人看不出来,毒发时,中毒者却浑身无力,别说是上战场打仗,就是走路恐怕也会摇摇晃晃的。

无论如何,潘凤被华雄斩了。我们观察的结果坍塌了,就一种,那就是:华雄必杀潘凤。

如果上将潘凤没有被袁绍下毒,单挑华雄能否取胜?

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让人细思极恐的事件。潘凤之死,就是这些事件中的一件。潘凤在汜水关前迎战华雄,却战不多时就被华雄斩杀了。这也让潘凤成为大家的笑柄,甚至有人把他和邢道荣相提并论。但是,如果我们细品这件事,就会发现很多疑点。

一、死得蹊跷的潘凤。

在汜水关前,华雄已经连败鲍忠、孙坚,趁着士气旺盛,冲下关头向讨董联军挑战。昔日不可一世的孙坚再不出阵,把这件棘手的事情推给了盟主袁绍。于是袁绍在帐中调兵遣将,连番派人去迎战华雄。

首先出战的是袁术手下的骁将俞涉。他跟他的主公一样嚣张跋扈,在大家还没有表态的情况下,就主动要求迎战华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他和华雄战不过三回合,就被华雄斩了。就在大家大惊的时候,冀州刺史韩馥推荐自己的手下上将潘凤出战。在袁绍的命令下,潘凤也不推辞,提大斧上马,迎战华雄。

但是事与愿违,潘凤出战不多时,就有人回报说他被华雄斩了。为此袁绍还感叹说,可惜我的上将颜良、文丑没到,有一人在此,何惧华雄。最后是关羽实在看不过去,主动请缨,才温酒斩华雄,使得联军度过一劫。

我们在此一看,就会对所谓的上将潘凤感到鄙夷。可是如果仔细想一想,就会感觉潘凤之死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首先,潘凤是冀州刺史韩馥口中的上将,而且信誓旦旦说他能够斩杀华雄。在此之前,已经有鲍忠、孙坚、俞涉的先例,韩馥依然推荐潘凤出战,说明在他心中潘凤武艺高强,不是一般的角色。

其次,冀州是一个大州,在曹操打败袁绍,占领冀州后,发现冀州人口众多,高兴得手舞足蹈。实际上,袁绍、曹操得以平定天下,得力于冀州之力不少。在这个大州中,有的是精兵悍将。潘凤能够在这种环境中脱颖而出,自然有他非凡的造诣。

第三,当时天下大乱,已经打了很长时间的战争。韩馥能够说潘凤是能够斩杀华雄的上将,自然是在战场上对潘凤经过了考察。在实战中得到的印象容不得半点虚假,这也是韩馥对潘凤十分器重,让他跟随自己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原因。

第四,就是我们看潘凤出战前后大家的表现。在潘凤出战的时候,大家都没有人对此担心。可是当回报说潘凤被华雄斩杀的时候,大家都大惊失色。这说明大家对潘凤的威名早就知晓,潘凤被华雄斩杀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事。

从以上的种种迹象表明,潘凤是大家心目中有名的上将。他出战华雄,大家都认为可以取胜。但是他却糊里糊涂地战死在华雄手中。那么,潘凤之死就有了蹊跷,他很有可能是遭到了他人的暗算。那么暗算潘凤的人最有可能是谁呢?

二、最有可能暗算潘凤的人就是袁绍。

其实在《三国演义》中,对暗算潘凤的人已经有了暗示,这个人就是袁绍。在潘凤之死的前后,袁绍伙同他的兄弟袁术一起布局,把潘凤置于死地。首先,袁术停止对先锋孙坚所部供应粮草,使得孙坚军心大乱,遭受了惨败。吃了败仗后,满心怨恨的孙坚便不出战,把迎战华雄的任务推给他人。

随后,袁术派手下所谓的骁将俞涉出战,一是平息孙坚的愤怒,将功折罪,二是派他出马送死,抛砖引玉,刺激他人出马。果然,冀州刺史韩馥在俞涉战死后,便迫不及待地派潘凤出马,企图挽回战局。对此袁绍的反应则是急令潘凤出马,迎战华雄。

我们从这些情节可以看出,袁氏兄弟做了许多铺垫,就是为了让潘凤出战。而且我们也可以从潘凤的出战看出,他并不是那种冲动之人。他的出战是韩馥的推荐,袁绍的命令,并不是他主动请缨。这就可以看出,在当时潘凤有难言之隐,并不想出战,只是在主公的推荐下,他毅然出马迎敌。

至于说对于潘凤的战死,袁绍并不上心。相反,袁绍说出了他有上将颜良、文丑,有一人就可敌华雄。在袁绍的种种表现背后,我们可以感觉到暗藏杀机。潘凤之死,就是袁绍借刀杀人的手段。而潘凤失常的发挥,则是很可能受到了袁绍的暗算。

潘凤被袁绍暗算的手段,最大的可能就是在食物中下毒。中毒后的潘凤虽然表面上与往日一样,但是武力折损大半。为了主公的脸面,他勉力出战,这才战死沙场。后来关羽出战的时候,由于袁氏兄弟的表现,他没有喝曹操的那杯壮行酒。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关羽这也是汲取了潘凤的教训。

三、袁绍为何要暗算潘凤。

潘凤是联军中有名的上将,如果没有刘关张三人在场,他应该是武力最强的将领。在当时,面对董卓的精兵悍将,联军正是用人之际,为何袁氏兄弟居然要合谋,置他于死地。这不正好和他们战争的目标背道而驰了吗?

我们要先解答这个问题,就要自问,那就是潘凤之死,是否会对讨董战争产生影响。其实,在袁绍当时说的那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潘凤死后的善后工作已经有了准备。那就是调颜良、文丑参战,打败华雄。当时联军势大,董卓一方处于防御状态。联军完全可以与董军相持,直到颜良、文丑到来打败华雄。因此,潘凤之死并不能影响战争的进程。

那么袁绍为何要暗算潘凤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下一步吞并冀州做准备。袁绍是一个极有野心的人,他利用家族“四世三公”的声望,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为下一步争夺天下做准备。人口众多,经济富庶的冀州,就成为了他吞并的首要目标。

袁绍在和曹操讨论自己夺取天下的方略时,就说自己要先占有河北之地,联合北方少数民族的力量,南下争夺天下。在河北的地域中,最重要的地区就是冀州。为此,袁绍早早就开始了布局。而妨碍袁绍夺取冀州的最大阻碍,就是上将潘凤。

我们可以看出,潘凤是韩馥最大的依靠。由于他骁勇善战,能够威慑其他势力,使得韩馥能够稳固地占据冀州。袁绍要夺取冀州,就必须先除掉潘凤。于是才在汜水关前,出现了袁绍借刀杀人的一幕。潘凤一死,冀州就成为了袁绍的囊中之物。

在日后的历史中,潘凤的作用逐步显现了出来。在潘凤战死后,袁绍那句关于颜良、文丑的话,实际上是为了威胁韩馥所说的。言外之意就是韩馥依靠的潘凤已死,而自己还有两员不弱于潘凤的上将,要以武力夺取冀州易如反掌。

果然,韩馥被这意想不到的一幕吓破了胆,从此一蹶不振。不但在战场上再也难看到他的身影,在讨董之战后,他也成为袁绍手中的玩物。袁绍对韩馥大肆欺压,强取豪夺,逼迫韩馥给自己提供军需物资,直至主动把冀州让给袁绍。

在让出冀州的时候,韩馥的手下耿武、关纯想要反抗,可是武力不济,被颜良、文丑轻易杀死。我们可以想见,如果潘凤不死,韩馥是不会那么容易就屈服于袁绍的。可以说,潘凤是冀州的保障,正是潘凤战死,才使得韩馥失去了抵抗的心理。从占有冀州开始,袁绍经略北方,成为当时最大的军事力量。

结语:

潘凤在汜水关之战中的战死,笼罩着一层疑云。这是因为潘凤出战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他有打败华雄的实力。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潘凤战不多时就被华雄斩了。这种结果让大家大惊失色,说明大家对潘凤的死都心存疑虑。潘凤的死十分蹊跷,很可能是遭受了暗算。

最有可能暗算潘凤的人就是袁绍。袁绍有着夺取天下的野心,而夺取冀州是他计划的第一步。袁绍知道韩馥懦弱无能,只能依靠骁勇善战的潘凤。因此,他暗算了潘凤。此后,失去依靠的韩馥再也没有对抗袁绍的勇气,轻易的就把冀州让给了袁绍。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上将潘凤没有被袁绍下毒,单挑华雄能否取胜?

据说潘凤是冀州牧韩馥手下有名上将,与吕布齐名,有“山西吕布,山东潘凤”之说,武功十分了得,但却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际,被董卓手下先锋华雄轻以斩首,一世英名就此毁掉,还落下了“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的千古笑柄,可谓冤哉之至啊。

想当年,袁绍四世三公,身世显赫,鉴于宦官在朝为患,袁绍拒绝出仕,却暗中结交党人谋除宦官,力劝大将军何进除杀宦官,怎奈何进犹豫不决,终为宦官杀害。袁绍就与其叔父位列三公的袁隗组织兵将,杀入后宫,诛尽宦官。这时董卓率二十万西凉大军入朝,一下子控制了朝权。董卓欲改立皇帝以立威,在朝堂提出皇帝刘辫没有陈留王刘协聪明,要改立刘协为皇帝,众臣虽不服,却畏惧董卓淫威,不敢作声,唯有袁绍大声喝斥,与董卓当朝对峙,甚至拔剑相向,怎奈董卓势力太大,袁绍愤愤离朝,不敢在京城停留,就逃出洛阳。董卓得知袁绍逃走,本要发布文书缉拿,这时手下谋士对董卓说:“袁氏四世三公,家世显赫,在全国很有影响力,如果海捕缉拿,恐怕袁绍因此纠集各地势力反叛,为祸朝廷,反为不美。不如封他一官半职,让他安于地方,也是朝廷之福。”董卓一听有道理,就封袁绍为渤海太守,归冀州牧韩馥辖下。谁知这韩馥做事犹柔寡断,畏惧袁绍威名,事事听凭袁绍摆布,供给袁绍及属下钱粮。袁绍怎肯屈居韩馥手下?总想夺了韩馥官位,占领冀州。当时冀州可是天下粮仓,物阜民丰。怎奈韩馥手下有一上将,十分英雄了得,这上将就是潘凤。潘凤仗手中六十斤开山大斧,有万夫莫当之勇,马踏黄河两岸,打遍山东州郡,罕逢敌手。潘凤感韩馥一手提携之恩,非常忠于韩馥,对袁绍的阴谋,他也是时刻为韩馥提防。因有猛将韩馥在,袁绍手下的颜良、文丑也暗然失色。怎样才能除去潘凤呢?袁绍非常头疼。正在这时,东郡太守桥瑁发布英雄贴,诉说董卓残暴,号召天下英雄讨董卓。袁绍一看机会来了,马上响应,要求韩馥为自己的部队供粮,进军洛阳。韩馥本来不想反叛,想报告董卓袁绍欲反之事,看到天下诸侯纷纷响应,他又犹豫了,经过一翻痛苦的决择,他决定响应袁绍,反叛董卓。于是天下诸侯带各自的部队,会集酸枣,共得十八路诸侯联军。这时董卓听说袁绍反叛,就怒斩洛阳城内袁氏宗亲二百余口。鉴于袁家四世三公的威望,和诛宦官伐董卓的功绩及巨大付出,众人纷纷推荐袁绍做盟主。韩馥带着潘凤及部属也来了,袁绍知道这是除去潘凤的大好时机,就暗中派人盯住潘凤的一举一动。终于袁绍发现潘凤喜欢吃烧饼加牛肉,每天他都让自己的士兵出去给他买。袁绍就密嘱一心腹,化妆成卖烧饼牛肉贩子,在潘凤帐前吆喝。日落西山之际,潘凤又让亲兵为自己到帐外买了烧饼加牛肉,当晚餐吃下。谁知袁绍让人在烧饼牛肉中下了一种毒药,正是袁氏密制的一种独门毒药“袁氏迷魂散”。这种药人吃了几天内全身都体绵无力,心懒意散,昏昏欲睡,杀人于无形。潘凤不知道怎么回事啊,还以为自己没睡好呢。第二天盟军与董卓部队对阵,董卓部队先锋大将华雄在阵前挑战,竟连斩盟军两员骁将,十分地张狂。潘凤本来欲上,以显神威,怎奈自从昨晚以来,倍感浑身无力,也不知是哪里出了毛病。袁绍本就盘算好的事,事先让自己手下大将颜良文丑压运粮草去了。看到华雄如此嚣张,就故意感叹道:“如有我上将颜良文丑一人在此,何惧那华雄!”又对众诸侯道:“何人敢再战华雄?”同时用目光示意韩馥。韩馥知道潘凤的本事啊,一个华雄何足道哉!就出列应声说道:“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袁绍马上下令说:“好!那就让潘将军辛苦一趟吧!”这时犹如在梦中的潘凤,很想说明原因先不出战,怎奈盟主军令已下,怎能违抗?只好硬着头皮,吃力地抗着板斧上阵了。以后的事情我们就很清楚了,潘凤上阵,战不三合,就被华雄给斩了。

一代名将,就这样不清不混地被害了,害就害了呗,经罗贯中老先生写书再一宣扬,人尽皆知,家喻户晓,把个曾与吕布齐名的山东潘凤,弄得成了无能之辈,而且还留下“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的口头禅,让人们讥讽嘲笑,屈辱之至,岂不冤哉!潘凤地下有知,该是何等的椎心刺痛?

如果上将潘凤没有被袁绍下毒,单挑华雄能否取胜?

潘凤号称无双上将,在三国时期也是大名鼎鼎的存在,本来他可以无压力单挑华雄。但是因为袁绍的一杯毒酒和其他原因,最终竟然被华雄不到三个回合斩杀,惊掉了众人的下巴,其实这潘凤大有来历、绝对与众不同。

潘凤拜高人学习绝世武艺

这潘凤出生贫寒,在他10岁的时候父母便都 因为村里出现饥荒而去世。可怜的小潘凤,只能在街上每日乞讨,遭受小混混们的欺负。但是潘凤天生自立自强,不愿意受欺负,有一天竟然和他们打了起来。

即使小潘凤再有志向,面对十几个小混混再加上吃不饱饭,他必败无疑,被打的鼻青脸肿。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一位绝世高人,三下五除二就把那几个小混混打的屁股尿流。就在他转身离去之时,小潘凤扑通一下跪了下来,希望这位高人能够教他绝世武功。

这位高人仔细观察了小潘凤一番,看见他骨骼惊奇,认为他是练武奇才,于是就收下了他。 潘凤跟随着这位高人一起上了荡寇山,后来慢慢才知道原来这位高人是黄巾军起义首领张角的贴身保镖。因为张角去世,他在这荡寇山上隐居,于是每天开始勤奋习武,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潘凤刻苦勤奋获得绝世武功

潘凤不怕苦不怕累,每天严格按照师傅的要求努力习武,再加上他天生的惊奇骨骼,很快潘凤就成了所有徒弟当中的佼佼者。他的师傅对他非常的满意,于是将压箱底的功夫传授给了他,并把自己的饥渴难耐大斧送给了潘凤。潘凤下山之后,得到了冀州牧韩馥得重用,被封为上将。

潘凤的三个师兄弟们也都个个成为了武林高手。大师兄刘三刀,擅长使用一杆长刀,三刀之内必将敌人斩于马下,世人见了他都闻风丧胆。刚下山时竟然遇到一伙流氓调戏良家妇女,刘三刀二话不说将这些流氓一刀全部劈死。恰好徐州牧陶谦路过看见了他的壮举,于是把他招入了麾下,分为三刀将军。

二师兄就是华雄,华雄长得非常魁梧,而且异常残暴,但是却对他的三师弟潘凤非常好。两人在学习武艺时就经常在一起切磋,碰到困难也经常一起解决,就是晚上强厕所都要,一起结伴而行。下山之后,华雄去西凉投靠了董卓,而且受到了重用,成为董卓1号上将。

华雄的四师弟更不得了,就是大名鼎鼎的零陵上将邢道荣。但是邢道荣好吃懒做,每天只想着偷玩。即使这样,他也学习了一些绝世武功。当他的师兄们都下山后,他自己觉得无聊,于是也偷跑下山成为零陵太守刘度手下的心腹和悍将。

无双上将潘凤命殒战场

公元190年,袁绍作为盟主带领十八路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董卓派出自己手下的1号上将华雄应战,当时的华雄已经号称天下无敌。十八路诸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敢说话。这是潘凤小声对自己的主公冀州牧韩馥说的:“主公,让我去会会”。韩馥高兴的说道:“我有上将潘凤,敢出去应战华雄”。

在出战之前,盟主袁绍既高兴又嫉妒,可惜这么厉害的无双上将没有在他麾下。于是顿时心生歹意,拿出一杯毒酒,让上将潘凤喝。这潘凤哪里知道这是毒酒,于是一饮而尽,喝完便提着自己的饥渴难耐大斧走出了营帐。

刚到阵前,他就看到了自己的二师兄华雄。两人顿时惺惺相惜,又回想起来当年一起在山上学武艺的时光。两人彼此看着对方,现在却在战场上相遇,也都非常的尴尬,总不能真正的拼个你死我活吧。

就在两人无奈时,潘凤突然口吐鲜血,目中无光,自己的饥渴难耐大斧也摔落到了地上,不一会儿便倒在了地上,就此身亡。这个与吕布齐名的无双上将还没开始打就已经失败了。

十八路诸侯的大营突然沸腾了,这么厉害的无双上将竟然死了,他们无法想象华雄的厉害,还以为是华雄把潘凤吓破了胆。只有盟主袁绍心中乐开了花,再也没有人能够是他手下颜良、文丑的对手了。

华雄看到自己最喜爱的二师兄潘凤突然倒地,顿时心中方寸大乱,心中难过至极。正在这时,刘备帐下的攻弩手关羽一刀正好砍来,华雄也急急忙忙去追赶他的潘凤师兄了。

如果上将潘凤没有被袁绍下毒,单挑华雄能否取胜?

“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潘凤:“不,你没有”!

关于潘凤,那要看哪种说法了,一种说法是他能统一三国(调侃式笔法),一种是尴尬的被华雄秒杀。

今天,新语说古今带大家来聊聊这个之前的梗。

1.《三国演义》版潘凤

此前有个问卷,是说对于《三国演义》里,那句台词印象最为深刻,然后一个段子手来了一句:“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于是很多人纷纷调侃,更有文字爱好者专门杜撰了一篇文章出来,为潘凤作传,转载者众。

如果看《三国演义》原著,这段描述完全可以体现潘凤的绝望!

毕竟其他战将打仗,都是自己请命:末将愿往!而人家潘凤,是在一个完全懵逼的状态下被喊出来,听着头皮去挑华雄的。

且看原文: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

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

这是一个大写的尴尬,不光韩同志尴尬,人家潘凤好端端的在一边做个美男子,就这样给华雄送了人头,你说亏不亏?

2.肉麻的形容词

为了不让潘凤觉得亏,段子手们可以穷尽了智慧。

甚至按照他们的逻辑,潘凤这人要接着活,写手若一直胡编乱造下去,别说他干掉华雄,他自己都能灭掉吕布等一流猛将,然后收复诸葛亮、郭嘉等一流谋士,最后一统乾坤。司马懿只能接着装中风,一直到老死为止。

为啥呢?你看人家所谓的《潘凤传》写的啥?

潘凤,字无双。青州泰安人,高九尺,腰大十二围,使一百八十斤开山大斧。自幼熟读诗书,畅哓兵法。有经天纬地之才,包藏宇宙之志.每自比于姜尚,张良,许邵评价为:“乱世之能臣,治世之英雄”,众人莫能解。

这就是潘凤无双战将的由来,根据其描述可知,这潘凤文武双全,力大无穷,不仅能秒了吕布这天下第一猛将,还熟读兵书,集贾诩、郭嘉、诸葛亮、司马懿、荀彧、荀攸等一流谋士的才华,且那夸赞的语言比曹操都肉麻!

3.潘凤被毒杀

这创作者还嫌不够,为了突出潘凤武艺高强,还杜撰出他的主公的地盘都靠潘凤一人打下来的。

后来袁绍请韩馥喝酒,命令颜良文丑来一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戏码。

结果凤怒,夺颜良剑,一拳打翻在地,一把抓文丑在手,如提童稚。袁绍兵将皆惊,无敢前,绍告饶,痛哭流涕。

接下里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袁绍对潘凤非常忌惮,就问计策于谋士。

许攸献计:“主公可选病马一匹,赠于潘凤,令其出战,凤必被敌将所杀。”

为了保证万全之策,袁绍又让人赠了毒酒一壶,与潘凤饮了。于是潘凤出战,毒发身亡。

接下来关羽出战,见潘凤将军卧于地上,身中数箭,面含微笑。再看华雄,已死于马上,口流鲜血不止,狼狈不堪。乃暗自叹道:“潘将军真大力神人,华雄与其过招,五脏振碎,吾不及也。

所以,不必太认真,这些都是文人的调侃之词作祟,权当一乐便好。

如果上将潘凤没有被袁绍下毒,单挑华雄能否取胜?

其实无双上将潘凤是自杀身亡的!

当时潘凤是不想出战的,但是盟主袁绍已经发令,自己不好公然抗拒,可是心里又是万般为难,只好说了句:“我的大斧早已经饥渴难耐了”来撑撑场面。

这事还要从十六年前说起:

潘凤华雄原是师兄弟,号玄冥二祖

却说潘凤华雄都是千损道人的徒弟,二人跟师傅学习玄冥神掌。二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练功,胜似亲兄弟。

二人学成下山,在江湖上闯出了玄冥二祖的名头。忽有一天,潘凤对华雄说:“师弟,我们习武一生,原是要除暴安良,仅凭我们两人难成大事,不如投于军中,已安天下。”

华雄说道:“不错,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今以后我兄弟二人从军报国,就此分离,以后相见不知何年何月了。”

二人洒泪分别。

二十年后,师兄弟竟在战场上相逢

这二十年来,潘凤勤练内功,早就百毒不侵,袁绍区区一杯毒酒,根本对潘凤不起任何作用。真正让潘凤为难的却是如何面对华雄!

两马相交,二人象征性的打了两个回合。华雄开口:“师兄一向可好?”

“什么都好,只是想念师弟,想念我们小时候。”

“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今日场面,如何了局?”华雄叹了口气。

“当年我二人就是要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可今日我两人沙场相见,可真叫人为难!”

“所谓各为其主,师兄不必为难!”

“话虽如此,可你我师兄弟怎能生死相搏?一边是我好兄弟,一边是我盟主,真是造化弄人啊。看来今天我唯有血溅汜水关了!”潘凤说罢大喝一声,自绝筋脉而亡。

“师兄~~”对面传来了华雄声嘶力竭的叫喊声!!!

观战士卒不明就里,于是报告道:“潘凤战不三合,也被华雄斩了!”

欢迎关注,南侠展昭与你一起走江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