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岸贾为什么要杀赵括一家?
这涉及到晋国四代国君和赵家三代人,两个荡气回肠的历史精彩故事。第一个故事是《闹朝击犬》,第二个故事是《搜孤救孤》,下面我就分别给大家简单讲讲这两个故事。屠岸贾诛杀赵括一家的前因后果,就包含在这两个故事里边。
故事需要从春秋时期晋灵公说起。晋灵公荒淫暴虐,只知道吃喝玩乐。按说,一个国君喜欢吃喝玩乐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晋灵公在屠岸贾的撺掇下,玩出了花样了。
晋灵公在绛州城里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游乐场所,叫“桃园”。园中的绛霄楼雕梁画栋又高达几十丈,站在楼上,绛州城的美景尽收眼底。
晋灵公在园子里玩,在楼上观景,又养了一只凶猛的狗叫灵獒。众侍卫和属下有过失的,灵公就纵犬咬人,经常把下人咬死。众人都敢怒不敢言。晋灵公有一天在绛霄楼上观景,他们用弹弓打鸟,打着打着觉得不过瘾,两人就用弹弓进行打人比赛,看看谁打中得人多。具体方案就是用弹弓打行人的眼睛。
屠岸贾一边打还一边喊叫着“楼下看弹!”来曲意逢迎晋灵公。结果,街上的老百姓有的被打得鼻青脸肿;有的被打得眼裂耳碎,老百姓就赶紧四散逃跑。晋灵公一看老百姓要逃跑大怒,心想:“我不就玩个弹弓吗?给我打几下有什么了不起的吗?还至于吓成这样吗?”于是晋灵公索性指挥手下一齐发弹,结果跑得慢的百姓被打得头破血流。灵公和屠岸贾则高兴的手舞足蹈。
灵公要吃熊掌,结果厨师做的不熟。灵公一怒之下就杀了厨师,将厨师肢解。
灵公一些列的荒唐行为,使得相国赵盾大怒。赵盾多次向灵公进谏并呵斥了屠岸贾,屠岸贾因此对赵盾怀恨在心。
灵公和屠岸贾两人觉得赵盾是他们寻欢作乐的绊脚石,就决定刺杀赵盾。屠岸贾就是具体实施的人。
屠岸贾就先派出刺客在深夜去刺杀赵盾。结果刺客发现赵盾废寝忘食地学习和操劳国事,是一个大贤臣,不忍心刺杀赵盾,又无法回去交差,就干脆自杀了。
刺杀失败,屠岸贾又准备用灵獒犬咬死赵盾。屠岸贾就用草人扎成赵盾的模样,在草人的肚子里放上猪肉,来训练灵獒,使得灵獒一看到赵盾,就冲上去要撕来赵盾的肚皮。
等灵獒训练的差不多了,灵公和屠岸贾就假装要认错,而请赵盾上朝议事。赵盾一进了宫门,屠岸贾就放出灵獒,灵獒直扑赵盾。赵盾身边有一个贴身护卫叫提弥明的,武功高强,他三拳两脚地打死了灵獒。比武松打虎要省劲的多啊!
赵盾知道了灵公和屠岸贾阴谋,他不愿意杀死灵公搞政变,就只好出去避难了。
赵盾走后,他的弟弟赵穿杀了灵公,迎回了赵盾。他们立灵公的儿子黑臀为国君,就是晋成公。晋成公把国政委托给了赵盾,把女儿庄姬嫁给了赵盾的儿子赵朔。(他们就是下一个故事的主角)屠岸贾见风使舵,向赵盾认错,被赵盾放过了。赵盾的一念之仁,害了自己的儿孙满门。
成公死后,儿子晋景公继位。景公就是赵朔的舅子哥。景公干了几年国君,就又开始走他爷爷灵公的老路,宠信屠岸贾,大搞吃喝玩乐。屠岸贾取得了景公的信任后,就开始陷害赵朔。屠岸贾告诉景公当年灵公被杀的事情,并在大力歪曲事实的基础上对赵盾当年的作为大批特批。使得景公产生了为他爷爷报仇雪恨的想法。于是,本文的第二个故事《搜孤救孤》发生了。
赵盾、赵穿都死了,要报仇就只能对他们的后人赵朔下手了。晋景公为了给爷爷报仇,就杀了自己姑父赵朔一家。仅剩下他姑姑庄姬活命。执行屠杀任务的是屠岸贾。
庄姬怀孕了,屠岸贾就派人死死盯住,一旦发现庄姬生下儿子,就准备立即来个斩草除根。
庄姬进宫藏在母亲成夫人身边。她生了孩子以后,屠岸贾得知消息就带兵前来搜查。庄姬生的儿子赵武被门客程婴和公孙忤臼救出,并由公孙忤臼藏匿起来。
屠岸贾在成夫人宫里没有搜到婴儿,就进行全城大搜捕,同时限期程婴半个月交出婴儿,否则就把全城同庚的孩子全杀死。
为了搭救赵武和全城同庚的婴儿,程婴就在公孙忤臼处用自己的儿子换出赵武。然后程婴和公孙忤臼约定,他们向屠岸贾献出程婴的儿子。于是,程婴到屠岸贾处举报公孙忤臼藏匿赵武。屠岸贾就带兵抓到公孙忤臼,夺取了他手上的小孩。这个小孩就是程婴用来替换赵武的儿子。屠岸贾当场摔死了程婴的儿子。赵武因此得救,被程婴抚养成人。十五年后,晋悼公为赵家平反。悼公诛杀了屠岸贾,并任命赵武担任司寇,取代了原来的屠岸贾。
屠岸贾屠杀赵朔满门完全是公报私仇、以怨报德。赵家跟屠岸贾之间的矛盾就是忠奸不两立的真实写照。屠岸贾一味谄媚三代国君,而赵家也以忠于职守为己任,反复进谏。最后,屠岸贾和赵家势不两立。赵盾当时有能力除掉屠岸贾,却因为妇人之仁而放弃,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以至于差点就断子绝孙了。如果不是程婴和公孙忤臼的忠义,赵家别说是平反昭雪,就是想延续香火都似乎有点天方夜谭。所以,古人云:
“以德报怨是不对的,我们应该以直报怨。如果我们以德报怨了,那么我们拿什么来报答德呢?”赵盾以德报怨,招致灭门之祸。所以我们一定牢记古训:以直报怨而不是以德报怨!
屠岸贾为什么要杀赵括一家?
在著名的“赵氏孤儿”案中,屠岸贾是屠灭赵氏家族之元凶首恶。但是我们深究历史后,会发现其实屠岸贾只是一个小人物,一个具体的执行人罢了。在赵氏孤儿案背后,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晋国的栾氏、郤氏等几大家族,甚至还包括晋景公。为什么会这样,赵氏家族究竟怎么得罪别人呢?
第一,赵盾当权时,得罪太多人了赵氏家族在赵盾当国时,势力达到鼎盛。赵盾为巩固家族势力,曾血洗军队高层反赵集团,甚至弑杀晋灵公。他在世时,无人敢与之作对,他如 “夏日之日”的执政风格,不可避免地引起其他家族的反感与抵触,这也为后来赵氏家族遭灭顶之灾埋下了祸根。
赵盾去世后,赵氏家族在晋国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大。晋军的高级将领有四位出自赵氏家族:赵朔是下军司令,赵同是下军大夫,赵括和赵婴齐都是中军大夫。不过,赵氏家族的势力,受到栾氏、郤氏的强大挑战。
第二,赵氏内讧,给政敌们予可乘之机赵朔去世后,赵婴齐与赵朔的遗孀关系暧昧,被赵同、赵括等同族驱逐出境。赵氏内讧,给政敌们构陷中伤提供了机会。当时执政大臣(中军元帅)栾书遂与郤氏联合,以赵氏谋反之名,血洗赵氏。
为什么栾书要把屠岸贾推到前台呢?因为屠岸贾是掌管刑狱的大臣,即司寇,调查谋反本来就是份内事。带兵制造灭门惨案的人,就是屠岸贾,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他只是栾氏、郤氏推到前台的一个打手罢了。
第三,屠岸贾最终成了替死鬼熟悉晋国军政的读者都知道,晋国的实际权力,是掌握在六卿手中。所谓六卿就是晋国军队的六大将领,既是军事巨头,也是政治巨头。六卿一般比几大家族轮着当,这是晋国最有权力的人。
屠岸贾虽然是司寇,也就是司法部长,但是凭他的力量,怎么可能动得了赵氏家族呢?因此他只是栾氏、郤氏打打手罢了。屠岸贾充当打手,是穷凶极恶的,后来赵氏重新崛起,他就成了替死鬼了。
赵氏被灭族后,赵朔的儿子赵武幸存下来。后来,在韩厥的帮助下,赵氏谋反案被平反,赵武恢复身份。韩厥是比较聪明的,他没有去得罪栾氏、郤氏家族,而是把罪责统统推到屠岸贾身上。就这样,最终屠岸贾成为栾氏、郤氏的替罪羊,被灭了族。
赵武与韩厥,是后来赵国与韩国的先祖。正是因为有这段历史,赵氏与韩氏数百年保持非常好的友谊。直到战国时代,赵国与韩国仍然是很亲密的兄弟国家。
屠岸贾为什么要杀赵括一家?
随着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流传,其中大反派屠岸贾这一角色也变得家喻户晓,屠岸贾在元杂剧《赵氏孤儿》中谋害了当时的上卿赵盾一家包括兄弟赵括在内的三百多口,只有一个婴儿在一批正面人物的保护下逃过一劫。那么屠岸贾为什么要杀害赵家满门呢?
这里的赵括可不是“纸上谈兵”的那个赵括,这两个赵括一个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一个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两人相差了三百多年。战国时期的那个赵括凭借“纸上谈兵”出了名,最后是战死沙场的结局,而春秋时期的赵括死的就比较冤了。
我们先从晋国的政治制度说起,晋国的政治制度非常特殊,类似于之后的内阁制,国家的军政大事国君需要和“六卿”商量。晋国将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每军设将、佐两名领导,加起来六个人,正好组成六卿的队伍。关键就是六卿的这个任用制度,六卿这种权很大的官位竟然是世袭制的,而且原则非常明确“长逝次补”。
作为六卿家族之一的赵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惨遭毒手,这样一来赵括被杀的根本原因就显而易见了。不只是赵家,晋国的这个世袭制非常“坑人”,小家族出身的能人没有进路,六卿家族又没有退路,一不小心就被灭门。除赵氏之外,同为晋国六卿家族的栾氏、范氏、中行氏都惨遭灭门,可以说想要夺权,灭门是必经之路。但凡留下一个后代,按照“祖制”这小孩就能一步登天直接成为六卿之一,这也是屠岸贾一定要找到赵氏孤儿的原因之一。
《史记》原话就是“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也就是说屠岸贾是憋着坏就要灭掉赵氏,屠岸贾的形象是个奸臣,这种形象想要害人无非是为了夺权。屠岸贾的家族也是个贵族,祖父和父亲都是晋国的大夫,屠岸贾自己的这个大夫位置也是世袭来的。
灭赵氏时候晋国国君是晋景公,在这之前有个晋成公(满打满算在位六年),晋成公之前是晋灵公。这个晋灵公荒淫无道,宠信屠岸贾,疏远当时的卿大夫赵盾。屠岸贾为己谋利,与晋灵公串通一气,屡次刺杀正卿赵盾,结果没成功。赵盾见状准备出逃,没等逃出国境,晋灵公就被赵盾的堂弟赵穿给杀了。由于赵氏势力比较大,晋灵公确实荒淫无道,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赵盾也重新回朝掌权,但赵氏和屠岸贾的仇也结下了。
继位的这个晋成公和赵氏关系比较好,毕竟他回晋国接任国君赵氏也出了力,可惜的是晋成公死后,晋景公又是一位昏庸的国君。《史记 赵世家》记载“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当时赵盾已经去世了,赵氏继任的宗主就是赵盾同父异母的弟弟赵括,就这样赵括一家被屠岸贾与一些其他将领联手杀害了。
历史上晋国赵氏家族原屏两支被灭的事件被称为“下宫之难”,赵氏孤儿就是在此事件的基础上虚构的。对于“下宫之难”《史记》和《左传》有截然不同的记载,屠岸贾的版本和史记大致相同,左传版本的“下宫之难”是由赵氏内部的丑闻引起的,和屠岸贾没有关系,两个版本由于历史久远,真假难以分辨。
屠岸贾为什么要杀赵括一家?
说起来屠岸贾和赵括(这个赵括,和战国末期赵国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是不一样的)都是晋国大夫。
(屠岸贾剧照)
屠岸贾能成为大夫,得感谢他的祖父屠岸夷。
早年,屠岸夷本是晋大夫东关五的门客。后来,晋国发生内乱,屠岸夷帮助晋惠公夷吾继位,因而有功。
后来,屠岸夷在秦晋交战时,被秦穆公所擒,斩首而死。
晋惠公感念他的功绩,于是追封他为上大夫,并让他的儿子屠岸贾承袭了官职,所以屠岸贾得益于此,成人后也承袭为晋国大夫。
赵括的祖上一直是晋国显贵,发生骊姬之乱时,他的父亲赵衰放弃了大夫的职位,追随重耳流亡国外19年之久,重耳继位后是为晋文公,为了感谢赵衰,晋文公把女儿赵姬嫁给他,于是生下了赵括三兄弟。
赵括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赵盾,在赵衰去世后,赵盾以嫡子的身份袭承了赵衰的职务,由于他很有治国之才,得到晋襄公的器重,很快就成为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权臣。
那么,在几朝国君的统治下,屠岸贾到哪里去了呢?
原来,在晋文公和晋襄公两朝国君在位时,屠岸贾受祖父屠岸夷的政治拖累,一直不得重用,根本没有机会刷存在感,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野心。
很快,屠岸贾就抓到了机会。
公元前621年,在位不久的晋襄公因病去世,将国君之位传给了4岁的儿子晋灵公夷皋。
(晋灵公剧照)
晋灵公由于年幼,军政事务悉由赵盾主持,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晋灵公和赵盾越来越不对付。
一方面因为赵盾在晋襄公去世后,曾有改立太子的打算,若不是母亲穆嬴哭闹不休,成为国君的就不是他晋灵公了;
另一方面则是晋灵公发现赵盾在朝中根基深厚,以至晋灵公长大成人,赵盾还是不提还政于晋灵公的事情。
所以,晋灵公一心想要把本该属于他的权力夺回来。
屠岸贾很快就发现了晋灵公的意图,于是百般迎合晋灵公。再加上他又不是赵盾的党羽,所以很快就成了晋灵公的心腹大臣。
然而,势单力薄,如何才能夺回权力呢?
晋灵公有过几次抗争。
一是赵盾出兵攻打齐国,然而还在行军途中,突然收到晋灵公退兵的命令,赵盾不知何故,只得退兵,结果回去一问,原来晋灵公收了齐国的钱,所以勒令退兵。
事情发生后,赵盾脸上很不好看,因为各诸侯国都在嘲笑晋国君臣不合,所以每当强权派赵盾要出兵攻打诸侯国时,对方便贿赂晋灵公。于是晋灵公便勒令赵盾退兵,这无疑使赵盾在国际上的威信大大降低。因此赵盾多次劝说晋灵公,但晋灵公却一意孤行,对他的劝说反而极为反感。
二是晋灵公在屠岸贾的怂恿下,搜刮民财,大兴土木,并四处搜集美女强纳入宫,供他淫乐。由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因此国民怨声四起,而晋灵公却变本加厉,把赵盾好不容易治理强大的晋国搅得民不聊生。
(赵盾剧照)
赵盾对他多次劝阻,结果晋灵公对赵盾愈发厌恶,再加上屠岸贾的一再挑唆,终于让晋灵公起了杀心。
可是,暗杀也好,鸿门宴也好,晋灵公都失败了,反而由于事泄,他被赵盾的兄弟赵穿袭杀而死。
晋灵公的死,不仅让屠岸贾失去了差点到手的掌权机会,还差点也成了赵穿的刀下鬼。
赵盾并没有治赵穿的弑君之罪,反而无事人一样,又迎立了晋文公另一个儿子黑臀为君,是为晋成公。
一方面能成为国君,是赵盾的功劳;另一方面,晋灵公的下场也让晋成公忐忑不安。所以他登上国君之位后,立刻就把军政大权拱手相让。这样一来,晋成公除了空有国君的头衔外,晋国的实力也就堂而皇之的落在赵盾的手中了。
由于晋成公对赵盾唯唯诺诺,于是赵盾借机把赵括等人都立为公族大夫,赵括得以成为首席公族大夫,而其他人和赵盾的旧部也都分别担任军政重职。
如此一来,何止屠岸贾,其他公卿贵族的权力也被架空,晋国的朝堂在赵盾的强权下,成为他赵家的天下了。
赵盾虽强似虎,但他总有去世的一天。
公元前601年,专权20多年的赵盾,终于积劳成疾,去世了。
晋成公也在不久后病逝,他的儿子晋景公继承了国君之位。
赵氏一族,则由赵括接替了赵盾的族长位子,但赵盾的爵位却被赵朔袭承。这样一来,赵括的权威还没有赵朔大,因此他和他的同母兄弟对这事很不满,和赵朔的关系也就有了罅隙。
赵氏内部的变化,晋景公和其他公卿贵族都看在眼里,屠岸贾当然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所以他再次通过运作,被晋景公封为司寇,也就是主管晋国律法的职务。
(晋景公剧照)
屠岸贾因此得到了替晋灵公报仇的机会。
他上任后,开始追查晋灵公被杀一事。
屠岸贾把矛头很快就指向了赵氏家族。
最后,屠岸贾根据晋国法律,将赵朔、赵括及他的兄弟们全族诛杀,
但赵朔的妻子庄姬,由于是晋成公的姐姐,身份特殊,得以在宫中避祸,并生下了遗腹子赵武。
这也就是后来《赵氏孤儿》的版本。
不过,在《左传》中还有一个版本,说是赵朔去世后,庄姬和赵括的兄弟赵婴齐有私情。赵氏是大族,不能容忍这种丑闻,所以赵括把赵婴齐驱逐出了晋国。
怀恨在心的庄姬,联合公卿郤氏和栾氏在晋景公面前诬告赵括谋反,晋景公因此命屠岸贾诛杀了赵氏一族。
不管如何,屠岸贾都是杀害赵括一家的当事人。
然而,就在大家愉快地瓜分了赵家权力和地产后的15年,晋景公得了重病。由于古代医疗条件很差,他这个病一直不能康复。所以,他找人卜卦,结果显示说,曾立过功业的人的后代不顺,才会作祟。
于是有个叫韩厥的大臣就提到了被灭族的赵氏。
晋景公由于迷信使然,立刻派人查找赵氏是否还有后人。结果一查,就查到了被家臣程婴保护长大的赵武。于是,赵武的身份得以恢复。为了给赵武一个说法,晋景公派赵厥率军攻打屠岸贾,并夷其家族。
(参考史料:《史记·赵世家》《左传》)
屠岸贾为什么要杀赵括一家?
屠岸贾为什么要杀赵括一家?
刚一看题目,以为这是一个穿越剧,屠岸贾穿越了好几百年,去杀一个跟自己没多大关系的人。
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这是一个屌丝逆袭的奋斗剧,是一个青蛙王子变回真身的故事,最近比较火热的《赵氏孤儿》。
最后猛然间发现,这是一个被人利用和欺诈的宫斗剧,讲述了一个自以为很牛逼的人,举着大旗干着自认为天下最正义的事,最后发现自己是最傻的人,把自己全家坑杀了。
屠岸贾是何许人,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大夫,据传说,上两辈有人当官,干的不错,受到封赏,到孙子这一辈儿,就可以因袭前人的成果,屠岸贾就是这样子,平白无故我捡了个大夫的官,典型的“官二代”。
官二代往往是孤傲的,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通天。屠岸贾就是这么干的,他不满足祖上只是个大夫这个小官儿,就开始撒丫子拼搏起来,谁能给他官,他就跟着谁干,忍辱负重,不要尊严都行,当狗也能接受。
当时晋襄公死时,立晋灵公为他的继承人,其在贾屠岸眼中犹如一块肥肉,以后升官发财就靠他了。定下目标之后,就绞尽脑汁、削尖脑袋,往晋灵公面前钻,为了自己的升官之路,不懈的奋斗着,这个动机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屠岸贾净干些不是人的事儿。
晋灵公继位之时,还是个小孩子,正是贪玩的时候,晋灵公被贾屠岸好好培养,:吃喝嫖赌抽,肯蒙拐骗偷,这18般武艺全上,说句实话,屠岸贾除了吃喝玩乐和花钱买享受,别的也不会啊!
你让屠岸贾计算行军20000人,马15000匹,行400里,与敌人守军10000人,马匹3000匹对战,两军每日消耗多少粮草,吃多少担米,需要动用多少牛马车来拉?粮草补充周期是多长,这样的问题,你把屠岸贾耙耙打出来,他都不会!
于是乎,他就发挥自己特长,带着个晋灵公整日游手好闲,什么刺激玩什么?什么舒服干什么?经过他这个三带两不带,晋灵公上道了,而且进步神速,今天修假山,明天挖池子,后天建公园,每天不重样的造玩具!
渐渐长大的晋灵公,也开始懂男女之事,云雨之欢,在屠岸贾这个好师傅带领下,也开始慢慢喜欢美女,胸大的,翘臀的,腿长的,腰细的,屠岸贾狐假虎威打着晋灵公的旗号,开始四处扯皮条,通过坑蒙拐骗偷,骗了不少老百姓家小姑娘,让晋灵公淫乐。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来,屠岸贾干的事有点像现在网络上比较火爆的嫖宿幼女案,16个有头有脸的企业家,有特殊癖好,喜欢幼女,通过坑蒙拐骗诱+威胁恐吓等7种手段,把魔爪伸向初中生,一个祸害了30个,一个祸害了17个,还有一个祸害了12个,最后在威严法律面前,1个死刑,1个死缓,1个被判12年,还有8个小喽喽,分别被判10到12年不等的刑期。
国家总是有忠义之士的,赵盾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晋襄公托孤大臣,不能看着大王晋灵公,走上人生邪路,天天严格要求晋灵公,早上写作业,中午练武功,晚上还有课后作业,学的都是治国的大道理,行军打仗的本领,这些东西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讲都是枯燥乏味的,尤其这个家庭作业,更是让晋灵公痛苦不堪,不做又没有办法,要不然赵盾会收拾他!
屠岸贾一看,晋灵公一旦走上正道,他就没有活路,他升官的梦想就要破灭了,于是他就在精灵谷面前,说赵盾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赵盾培养他学习是虚情假意,但真正的目的是想夺取权力,是跟晋灵公过不去。
然后举了一大堆的例子,挑拨晋灵公让他憎恨赵盾,并杀了赵盾,屠岸贾的目的实现了,晋灵公果然要杀赵盾,手段选的都是下三路的手段,先搞刺客刺杀,再搞伏击(插一句: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饶天不饶)但是天不遂人愿,有人告密,赵盾跑了,没曾想他的弟弟一个气不过,拿刀把晋灵公给杀了!这个乱子捅大了。
屠岸贾一看机会来了,然后就将这个消息奔走相告,赵盾弑君杀主,天道不容,屠岸贾就开始着手联络朝臣诛杀赵盾。
终于经过屠岸贾不懈努力吓,把赵盾一家给杀了,还有他的几个儿子,其中就包括赵括。同时屠岸贾也升官发财了,手握天下权柄,快意人生,但是好景不长。
人在做,天在看,善恶终有报,老天绕过谁?剩下的就是赵氏孤儿,赵朔的逆袭,把屠岸贾大卸八块,诛灭九族,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叫:正义只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
屠岸贾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他干的这些事都没有错,最后得了这么个下场,他的下场最惨,原来支持他搞赵家的大家世族,都没事?最后他想明白了,他被五大家族利用了!他成了五大家族的枪,被人当枪使!
还有两个问题,屠岸贾到死都没有想明白:
一个是杀赵括一家,大家都同意,也都举了手,为什么处理结果不一样,我死全家,他们没事?
另一个是我是如此奋斗的五好青年,为什么老天总是不帮我?我杀赵盾是为了匡扶天下正义,这难道有错吗?为何却成了奸臣?
屠岸贾为什么要杀赵括一家?
简单来说,赵氏美化虚构。
屠岸贾杀赵括一家出自《史记·赵世家》,这里的赵括并不是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括(纸上谈兵那位),而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赵括,他们家被灭门后来还被编成戏剧,家喻户晓。
按照《史记》的记载,事情源于奸臣屠岸贾的阴谋。
在晋景公在位时,赵氏权力颇大,屠岸贾为了自己的权力,谋划除掉赵氏,他在没有得到晋景公允许的情况下,率兵向赵氏所在的下宫发动进攻,屠灭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赵氏的主要分支,是为“下宫之难”。
不过赵氏并未团灭,赵朔的妻子赵庄姬是晋景公的姐姐,且已经怀有身孕,她逃到晋宫中躲藏,生下了遗腹子。在赵朔的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的帮助下,这个婴儿被带离晋宫,由程婴抚养。
十五年后,这个婴儿长大了,名为赵武,而晋景公生了大病,占卜后说有厉鬼因后继无人而作祟。赵朔的同事,另一位大夫韩厥知道赵氏孤儿的存在,趁机表示这个厉鬼就是赵朔,并说出赵武的存在,晋景公于是册立赵武,恢复赵氏宗族,又攻灭了屠岸贾。
在这个故事当中,屠岸贾是十足的反派,为了争权夺利置赵氏于死地,最终招致自身毁灭。但这个故事疑点重重,有非常多的漏洞。
首先是时间问题,按照《史记》记载,下宫之难发生于晋景公三年,即公元前597年,赵朔、赵同、赵括和赵婴齐皆于此年被杀。可在《左传》中,晋景公六年攻灭赤狄潞氏的时候,晋景公派去向周王室献俘的使者叫赵同(晋侯使赵同献狄俘于周);晋景公十二年晋国设置六军的时候,赵括又出现了(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
设六卿这条记载《史记》也有,是在《晋世家》里面:“(晋景公)十二年冬······晋始作六军,韩厥、巩朔、赵穿、荀骓、赵括、赵旃皆为卿”,《晋世家》里并没有关于下宫之难的记载,《晋世家》与《赵世家》仿佛成了两个平行宇宙。
其次是借口问题。屠岸贾灭赵氏的借口是赵盾弑君。
“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史记·赵世家》赵盾是晋文公时期重臣赵衰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他继任大夫的职位,逐步步入权力中枢,成为晋国历史上第一位权臣。
晋襄公(晋文公之子)去世后,其子继位,是为晋灵公,年少的晋灵公昏庸无道,想要杀掉赵盾,未果,赵盾逃出晋国国都躲藏。不久,赵盾的族人赵穿杀死了晋灵公,赵盾才得以返回国都。
赵盾虽然没有直接杀死国君,但他是赵氏族长,赵穿弑君,史官董狐将此事算到了赵盾头上,是为赵盾弑其君。晋灵公受,赵盾迎立晋文公另一个儿子晋成公,赵盾就在晋成公时期去世,赵氏继续在晋国政坛打滚。
赵盾去世后,赵氏主要政治成员就是他的三个弟弟赵同、赵括、赵婴齐和儿子赵朔,毫无疑问,他们都在晋国朝堂有不小影响力,这就是屠岸贾说的“子孙在朝”。
问题是,弑君的是赵穿,屠岸贾灭掉了赵盾家族,赵穿呢?上面提到的赵旃,就是赵穿的儿子,活得非常好。
《左传》有着跟《史记·赵世家》完全不同的记载。
晋赵婴通于赵庄姬。——《左传》这里的赵婴就是赵婴齐,他跟侄媳赵庄姬(赵朔的妻子,赵朔谥号为庄)私通,这可是乱伦啊,太影响赵氏的名声了,赵同跟赵括必须站出来处理,而从赵朔没出面(这之后他都没出场)来看,他应该已经去世了,赵武应该也已经出生。
家族商议的结果就是把赵婴齐放逐到齐国,也就是不能再在晋国混了。
这个处分对赵婴齐来说并不算重,但对赵庄姬可就不同了,情夫被流放了,而且她不是一般人,她是晋成公的女儿、晋景公的姐姐(这是跟《史记》记载的不同之处),属于赵氏跟公室的血缘纽带。
到晋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赵庄姬向弟弟告状,说赵同、赵括想要造反,两位卿大夫栾氏和郤氏站出来作证,显然,这是一次针对赵氏的联合行动。
在这三方力量影响下,晋景公下令讨伐赵同和赵括,这两支赵氏子弟就这么被灭了,赵婴齐因为流放齐国,幸免于难,赵旃作为远支,安然无恙。
当然,赵武因为老妈的缘故,老早就被安排进了晋宫,也是没事。
屠杀结束后,韩厥站出来为赵氏说话,眼见赵氏已灭,他也只能争取一下让赵武作为赵氏新的继承人,继承赵氏的土地。
从整个过程分析,赵氏的被灭与复立都是经过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根本就没有屠岸贾什么事,从这位爷只出现在《赵世家》,可以猜测:他是赵国史书为了掩盖赵庄姬丑闻而编造出来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