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角大王以移山倒海之术压住孙悟空为何会把孙悟空压得七窍流血?
孙悟空并没有被金角大王压得七窍流血。孙悟空能够挟泰山而超北海,如履平地,怎么会被区区几座大山就压得七窍流血?那么,究竟孙悟空当时的感受如何?我们看《西游记》第三十四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
行不上三五里,师父与沙僧下了山凹之中,行者却望不见,心中埋怨道:“师父偌大年龄,再不晓得事理。这等远路,就是空着身子还嫌手重,恨不得摔了,却又教我驮着这个妖怪。莫说他的妖怪,就是好人,这们年纪,也死得着了,掼杀他吧,驮他怎的?”
这大圣正要掼,原来那怪就知道了,且会遣山,就使一个“移山倒海”的法术,就往行者背上念诀,念动真言,把一座须弥山遣在空中,劈头来压行者。这大圣慌得把头一偏,压在左肩背上。笑道:“我的儿,你使什么重身法来压老孙哩?这个倒也不怕,只是,‘正担好挑,偏担儿难挨。’”那魔道:“一座山压他不住!”却又念咒语,把一座峨眉山遣在空中来压。行者又把头偏一偏,压在右肩背上。看他挑着两座大山,飞星来赶师父!
那魔头看见,就吓得浑身是汗,遍体生津道:“他却会担山!”又整性情,把真言念动,将一座泰山遣在空中,劈头压住行者。那大圣力软筋麻,遭逢这泰山压顶之法,只压得三尸神咋,七窍喷红。
原来是银角大王变做一个老道士,假装脚部受伤不能行走,唐僧就中计了,让孙悟空背着他走。结果,妖魔用三座大山压住了孙悟空,然后就驾长风,追上唐僧他们,在云端里,伸手就捉唐僧。唐僧就这样被妖魔捉走了。最后孙悟空跟妖魔斗法动武,斗智斗勇,终于把唐僧解救出来,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我们重点看孙悟空的惨状:
三尸神咋,七窍喷红。三尸神咋,这个好理解,就是孙悟空当时还没有达到斩三尸的境界。遇到这样的挫折,自然就是暴跳如雷、怒火中烧、烦恼丛生。
当一座大山压在孙悟空的左肩上时,孙悟空感觉轻轻松松,还幽默风趣地说:“最好再来一座,偏担不好挑。”当第二座大山压上去的时候,他也没受什么大的影响。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孙悟空的乐观精神。背上一座大山,他并没有怨天尤人,高高兴兴地大步前进;背上两座大山,他也没有垂头丧气,忍气吞声继续努力。我们也是这样,不管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谁还能不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遇到困难怎么办,还是得该干嘛干嘛,该往前走,往前走嘛。一座大山,我们一肩扛,两座大山,我们双肩担。可是三座呢?
面对源源不断地压上来的大山,而且还是人为的,孙悟空恼了。哪有这么办事的?
所以,此时孙悟空的七窍喷红,不是孙悟空被压得七窍流血,而是他被气得七窍喷火,喷出来的是怒火。孙悟空的怒火就是对压迫者的反抗欲望和不平的愤怒。
你个臭牛鼻子老道,我背着你走,你舒舒服服的享受着不好吗?非要折磨一番身下的负重者吗?这不是损人不利己吗?
孙悟空可以变成三头六臂,是完全不怕再加上一座大山的,只是孙悟空对这位老道的做法感到义愤填膺。另外,孙悟空对大山的土地和山神也产生不满:“难道老道要移山来压我,你们就配合?”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有些人把不断上涨的高房价比喻成大山。我感觉到此时的孙悟空和广大刚需还真的有相似之处。部分低收入的刚需就象担着大山的孙悟空;一波一波蹭蹭上涨的房价就象一座一座的大山。房价上涨的第一波,刚需们觉得上涨是正常的,自己振奋精神,好好干,就可以了;房价上涨的第二波,刚需们继续努力,再想想办法,掏空六个钱包,加班加点,也可以付得起首付;可是第三波呢?刚需自然就“三尸神咋”了。刚刚提高了10%的收入,房价却上涨了20%;等收入提高了20,房价就上涨了50%;等收入提高50%,房价却翻番……这是什么道理?
攒钱买房的更惨,还没攒够呢,房价早就窜出老远了。有时是60万的房子,刚攒够了60万准备买,它却涨到了100万;攒够了100万,再准备买,它又涨到了200万。反正是越攒越买不起了。这个时候,刚需是不是也气得七窍喷红了?
过快上涨的房价是不是就像走火入魔一样?买房者背着你们走了一程又一程,你们丝毫没有考虑买房者的辛酸和痛苦,也不管刚需的承受能力怎么样?一座又一座的大山直往刚需肩上压。你倒是让身下担山的人歇一会啊!你以为,只要不压死他们就可以了。但是,他们也醒悟过来了,干脆不买了,躺平了。没人肯再任劳任怨地背着你走了,高房价啊,你舒服了吗?现在急眼了吧?
孙悟空被老魔施魔法压在山下,他牢骚满腹,又哭又闹,又是唉声叹气的,惊动了五方揭谛和土地山神们。他们就开始嘀嘀咕咕了。
揭諦问:
“这山是谁的?”山神和土地说:
“不知道啊!”揭諦说:“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孙大圣啊!倘若有一日,他脱身出来,你们的罪过就大了,轻则问个摆战,重则发配充军。”山神、土地说:
“我们委实不知道啊!”揭諦说:
“不知者无罪,我建议赶紧把山移走,把他放出来,我教他不打你们就是。”好了,土地、山神被揭諦三言两语就打发了。他们一齐动手把孙悟空身上的三座大山移走了。
我们要问个别开发商和炒房客:
“这个楼盘是谁的?”开发商说:
“是我开发的。”炒房客说:
“是我包销的。”我们就问:
“你们不知道消费者已经无能为力了吗?再涨价,他们都不买了。房子卖给谁?没有了买方,你们不是喝西北风吗?”开发商和炒房客说:
“我们不知道啊,我们以为他们还有很大的购买力啊。他们不都痴迷于买房吗?”我们就说:
“不知者无罪,现在你们知道了,以后不要再涨价了。再涨就没有人买了,大家都歇会儿。”最后,大家一直表示:都不是要得寸进尺了,以前的误会都是缺乏沟通,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更加和谐,更加两全其美。开发商、炒房客、多套房的房主、投资者、刚需和广大消费者们一定会找到一个大家多方共赢的模式。大家要坚信不疑!拭目以待!
所以说,孙悟空的七窍喷红只是一种比喻,而不是真正的喷出什么红色的东西来。
就象我们有时被气得七窍生烟,谁又看得见烟了?我们有时候高兴的心花怒放,谁能看得见盛开的鲜花了?那只不过是一种感受而已。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用三座大山压住孙悟空是为了吃唐僧肉;有人宣传房价永远只涨不跌到底是意欲何为?
银角大王以移山倒海之术压住孙悟空为何会把孙悟空压得七窍流血?
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原本是太上老君的两个烧火童子,趁着老君不注意,他们下界为妖。另外,他们顺走了老君的五件宝贝,分别是紫金红葫芦、幌金绳、七星剑、芭蕉扇和羊脂玉净瓶。
另外,日值功曹还特意变化为老者,去提醒孙悟空要小心。
孙悟空在这一回,也的确吃了大亏。
当时,银角大王为了对付他,变成一个老头子,而且迷惑唐僧,让孙悟空背他。唐僧信以为真,于是悟空不得不背银角大王。
就使一个“移山倒海”的法术,就在行者背上捻诀,念动真言,把一座须弥山遣在空中,劈头来压行者……那大圣力软筋麻,遭逢他这泰山下顶之法,只压得三尸神咋,七窍喷红。
起初,银角大王只是弄来一座大山,压着孙悟空左肩,孙悟空不以为意,还说“正担好挑,偏担儿难挨”。后来,银角大王又弄来一座大山,压在孙悟空右肩,孙悟空会担山之术,仍然不慌。
最后,银角大王又把泰山搬来,压在孙悟空背上,孙悟空于是被压得“三尸神咋,七窍喷红”。
于是,有人据此说,银角大王把孙悟空压得七窍流血,孙悟空大伤元气,甚至说孙悟空小命几乎不保。
然而,这么理解真的正确吗?我看未必。
乍一看,“三尸神咋,七窍喷红”似乎是说,孙悟空被三座大山压得内伤,以至于七窍都喷红(喷血)了。但是,如果硬翻译字面上的意思,就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事实上,“三尸神咋,七窍喷红”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对孙悟空而言,他丝毫没受到伤害。
我们来看看摆脱三座大山之后,孙悟空是什么反应,就知道了。
行者跳将起来,抖抖土,束束裙,耳后掣出棒来,叫:“山神、土地,都伸过孤拐来,每人先打两下,与老孙散散闷!”
山神把孙悟空背上的大山搬走后,孙悟空立马跳将起来,抖掉身上土,整理虎皮裙,然后就拿出金箍棒,要打山神。
到后面,孙悟空又变成老道士,去骗精细鬼和伶俐虫的宝贝了。再以后,孙悟空则是和金角、银角斗智斗勇了。
如果孙悟空被压得神魄快散了,七窍也都流血了,大半条命都没了,他后面还能这么生龙活虎吗?还能会去战斗吗?不可能的。
所以,这里的“三尸神咋,七窍喷红”并不能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
事实上,三座大山对孙悟空来说,仅仅是困住了孙悟空而已,并没有对孙悟空造成任何伤害。否则,以孙悟空的性子,恐怕真的要打山神出气了。
如果您不信,我们可以看看类似的例子。
第十五回,小白龙吃了唐僧的白马,孙悟空与他交手,小白龙不敌,变成水蛇藏在水草里。这时候,注意看孙悟空的表现。
猴王拿着棍,赶上前来,拨草寻蛇,那里得些影响?急得他三尸神咋,七窍烟生,念了一声唵字咒语,即唤出当坊土地、本处山神。
瞧瞧,找不到小白龙,孙悟空急的“三尸神咋,七窍烟生”。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难不成孙悟空着急到神魄要散,七窍都冒烟了吗?当然不可能。
还有,在比丘国,唐僧得知国王要用他的心做药引子。他的表现,也和悟空差不多。
那三藏才与八戒、沙僧领御斋,忽闻此言,唬得三尸神散,七窍烟生,倒在尘埃,浑身是汗,眼不定睛,口不能言。
唐僧一听说国王要他的心,吓得“三尸神散,七窍烟生”。难不成,唐僧居然会被吓得七窍冒烟吗?当然不可能。而且后面唐僧立马又求助悟空,动作是“爬起来扯着行者”。
要是吓得七窍冒烟,唐僧命都保不住,又怎么可能爬起来拉扯孙悟空呢?后面情节也能看出来,唐僧一点事也没有。
在灭法国,国王要杀和尚。孙悟空为了让国王悔改,一夜之间把国王、王后、大臣等人的头发也都剃光了。皇帝第二天发现后,“唬得三尸呻咋,七魄飞空”。
如果硬要按照字面意思理解,难道就因为没了头发,国王活活把自己吓死了?怎么可能!从后面情节来看,国王屁事没有。
所以,孙悟空虽然被三座大山压得“三尸神咋,七窍喷红”,但可不是压得七窍流血了,实际上孙悟空一点事都没有。
别说三座大山,就是妖怪的法宝、老君的炼丹炉,也没能伤害孙悟空。
在西游中,还真没人能伤害孙悟空。即便是紧箍,对悟空也没有多大伤害。最严重的一次,唐僧念了二十多遍,把孙悟空脑袋勒得像个葫芦,可孙悟空依旧啥事没有。
银角大王以移山倒海之术压住孙悟空为何会把孙悟空压得七窍流血?
因为是泰山压在了悟空身山,泰山,山中最重的山:重于泰山,老泰山。再则,银角大王出心狠,它移泰山的目的,就是想把悟空压死,而不是想教训悟空。再则,天外有天,神外有神,人的体力有极限,再强大的神也有对手,再强大的神能力也有极限。人的世界,神的世界,也都是相克相生:这就同儿童游戏,石头,剪刀,布,都有强时,也都有弱时,就看遇见谁,遇到啥情况了。
银角大王以移山倒海之术压住孙悟空为何会把孙悟空压得七窍流血?
这个问题不难解释。吴老爷子在写这段之时,早就埋了伏笔。
根据原著中描写:孙悟空被银角大王的移山倒海之术,压得三尸神咋、七窍喷红。想象这个画面也是非常诡异了。孙悟空被山压的内脏都快炸开了,七窍流血。
为何被如来佛祖的五行山压住,也没有这样呢?难道说,银角大王的法力比如来更强?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银角大王的战力。
山神、土地听到银角大王的遣山咒法后,搬来了三座山压住了孙悟空。
第一座须弥山山,压在了孙悟空的左肩。
第二座峨眉山,压在了孙悟空的右肩。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孙悟空依然能担着两座山飞行。把银角大王也吓的浑身是汗,遍体生津。
银角大王发现孙悟空竟然可以担着两座山飞行,竟是如此反应。可见,在银角大王的认识里,这是不可思议的。他自己肯定也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他只是会念遣山咒,在战力方面,肯定不及孙悟空。
第三座泰山,压住了孙悟空的身体,把孙悟空压的三尸神咋、七窍流血。
吴承恩的伏笔
在《西游记》第七回中,如来佛祖把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地把他压住。
注意轻轻地三个字。如来本意是不想杀孙悟空的,所以只是用五行山,把孙悟空轻轻地压住了。银角大王的目的是吃唐僧肉,但吃唐僧肉的前提,是先搞定孙悟空。所以他肯定没有所谓的慈悲心肠。他的目的是一击必杀。
虽然结果在银角大王的意料之外,但银角大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遣来了三座山,终于把孙悟空压在了山下。
本文为作者原创!
银角大王以移山倒海之术压住孙悟空为何会把孙悟空压得七窍流血?
不只是孙悟空,换做其他任何一位大神、大仙都扛不住!即便是弥勒佛、老君也同样如此。
为什么这样说呢?
看看这几座山名就知道了。
一座须弥山,一座峨眉山,分别暗示了佛教、道教的力量;
关键的是,泰山的力量太重了!
泰山的力量有多大?
五岳独尊,万山之王,代表的是自然的力量,这谁能扛得住?
悟空这只猴子,代表的其实是人心。西天取经的过程就是个修养心性的过程。
天大,地大,比不上人心最大!
人心要是野起来,那可真是连天王老子都不怕!
只是,人心再大,面对整个大自然的时候,谁也得被干趴下。
人心之大,可以装下整个世界;
人心,人的心性再狂妄自大,也不会大到对抗整个大自然。
所以,三座大山,悟空是扛不住的。
银角大王以移山倒海之术压住孙悟空为何会把孙悟空压得七窍流血?
"我喊你一声你敢答应吗?"
银角大王移来三座大山,比佛祖的五行山还厉害,原著说悟空被压的"七窍喷红"。银角大王就是从这里知道悟空喜欢嘚瑟,后来再次成功激将悟空,把猴哥装进葫芦里。
老君让银角大王作戏,这货入戏太深,硬是贱贱地把自己演成西游记里的妖红。
【1】先说银角大王干的那些事起初银角大王不知唐僧的来历,金角大王让他去巡山,他还懒得动。一听说吃唐僧肉长生不老,他比猴子还急,那还等啥?拿着唐僧师徒画像,带着一帮喽啰就去巡山。
银角大王先碰到探路的八戒,问八戒的耙子是不是锄地的,是从哪偷来的。八戒吹半天牛逼,被小喽啰认出,被绑了回去。
银角大王一路狗屎运,又巡山撞见唐僧。银角精得很,化作老道,并把腿弄得血淋淋来骗唐僧。银角大王知道猴哥的大名,要让猴哥背他,猴哥尽吃亏了。
猴哥:师父发起善心连妖精都不放过!
银角大王: 我摆明了就是骗唐僧呀,你能咋滴?有本事你打我呀!
俩人一路先是明着各种斗嘴。猴哥被气得不轻,故意落在后面,寻思着把银角大王扔下山崖。银角大王早就明白猴子的小心思。
下面重点来了……
【2】银角大王的移山倒海之术银角大王预判了猴哥的预判,于是一顿精彩骚操作。他似乎很了解猴子的脾性。
就在行者背上捻诀,念动真言,把一座须弥山遣在空中,劈头来压行者。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
银角大王笑嘻嘻地念动口诀,遣来一座须弥山,劈头压向悟空。悟空头一偏,把须弥山担在左肩背上,并调侃道: 小事,无妨,无妨,"只是正担好挑,偏担儿难挨。"
却又念咒语,把一座峨眉山遣在空中来压。行者又把头偏一偏,压在右肩背上。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
银角大王只能满足猴子,又念口诀,遣来一座峨眉山。悟空又把头一偏,把峨眉山担在右肩背上。悟空挑着两座大山,大步流星前去追赶师父。
这次,银角大王真是被唬着了,浑身冒汗,这猴子竟然会担山之术……
把真言念动,将一座泰山遣在空中,劈头压住行者。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
银角大王眼见压不住猴子,又念动真言,一招泰山压顶,猴哥这次真的顶不住了。只觉腿软筋麻,七窍生烟又喷血,猴哥趴下了。
银角大王前头捉了唐僧和沙僧。二大王一人捉了师徒仨,又压住了悟空,厉害!
话说银角大王遣来的三大山。
第一座须弥山,乃佛教圣山,当然压不住悟空,否则把佛祖放哪里?如来用五指山加上六字真言贴才压住悟空。
第二座峨眉山,初为道教仙山,西晋后又发展出佛教文化。佛道联合也压不住悟空,否则悟空大闹天宫白闹腾了。
第三座泰山,必须能压住悟空,因为泰山乃帝王之山,作者可是明朝吴承恩。
银角大王遣来的三座山有寓意,三山压顶的顺序也有讲究。就是第三座泰山把悟空压得动弹不得,悟空流泪了。
可怜!可怜!你死该当,只难为沙僧八戒与那小龙化马一场!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叹罢,那珠泪如雨。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
悟空此时觉得事搞大了。师父命中遭劫,自己树大招风,可叹连累了八戒、沙僧和小白龙,说罢,悟空泪如雨下。可见悟空当真是重情重义,连小白龙都没落下。
【3】悟空当真被压出内伤了吗?①先看原著怎么描述的
只压得三尸神咋,七窍喷红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
"七窍喷红",就是七窍流血,指的是肉体伤害。看来悟空必然被压出内伤了。
"三尸神咋",姑且理解为精神伤害,夸张点说"几乎魂飞魄散",后面再详解。
西游记里,悟空被伤成这样可真是稀罕!看来元气大伤,小命几乎不保。
其实这只是假象,悟空根本就没被伤着。小编有理有据地分析给你们看。
②吴承恩的惯用手法
"七窍喷红",只是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创作手法。夸张地形容悟空被困泰山下,并与前面两次形成鲜明对比,起到渲染作用。
这种手法在西游记里很常见:
(皇帝)唬得三尸呻咋,七魄飞空
——西游记第八十四回
灭法国国王滥杀和尚,于是国王和他的女人们都被悟空剃了光头。那国王醒来一摸头,唬得"三尸呻咋,七魄飞空",敢情国王直接被吓死了,至于么?不就是震惊么?
注意,这里同样提到"三尸呻咋"。
最夸张的必属于唐僧!
(唐僧)唬得三尸神散,七窍烟生,倒在尘埃,浑身是汗,眼不定睛,口不能言。
——西游记第七十八回
闻得国师要吃唐僧心肝,不正经的猴子跑过去吓唬师父,"祸事了!祸事了!"。唐僧立马吓得七窍生烟,瞳孔散了,也不能说话了,是八戒扶住并把师父弄醒的。
这里唐僧也出现"三尸神散"。
问题是,悟空还没说什么事情,"祸事了"仨字就把唐僧吓死了。唐僧对悟空说,"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
唐僧有多雷人,你想象不到。
第九十一回,唐僧被犀牛精逮住,吓得"战战兢兢地跪道:"大王爷爷"……
银角大王这节,唐僧骂八戒"夯货!"
八戒则回师父:"胡说我就是你儿子!"
很明显,吴承恩惯用夸张手法,目的是渲染气氛,但不代表事实就是如此。
"三尸神咋,七窍喷红",吴承恩强调"这下完犊子了!"悟空没挺过泰山,被困住。
③"三尸神咋"就是证据
悟空"三尸神咋",国王"三尸呻咋",唐僧"三尸神散",这到底什么意思?
三尸,是道教中说的"三尸神",又称"三虫"、"三毒"。道家认为,人体上中下各有一个丹田,"三尸神"分驻其内。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志怪故事中"酒虫"那个虫,只是道教文化里这个"虫"被赋予神话色彩。
三尸神属于魂魄鬼神一类中的恶神,会阻碍道家修行。道家观点,欲成大道,先除三尸。道家炼丹原因之一就是除"三尸"。
现在看明白了吗?
"三尸神"是道家说法。悟空"三尸神咋"可以理解,"三尸神都快被压出来了"。唐僧属于佛家,还有那个灭法国国王,他俩哪里来的"三尸神"?若为事实,则违背文化背景,但作为艺术手法可以借用。
即便悟空"三尸神咋"合乎文化和逻辑,但道家灭三尸靠丹法,而不是压力逼出来!
很显然,"三尸神咋"只是吴承恩的渲染手法,同理"七窍喷红"也是,好比形容大战天昏地暗一般。这两句内容上呼应,句式上整齐,增加节奏和气氛。这本身就是艺术手法。
【4】悟空到底被压成啥样了?先前,银角大王念口诀,分别从三位山神那里借来三座大山,但山神不知就里。
五方揭谛(佛教的五方守护神)发现悟空被困山下,赶紧地唤出几位山神,告诉他们山下被压的是大圣!山神们吓坏了。
看悟空的反应:
行者跳将起来,抖抖土,束束裙,耳后掣出棒来,叫山神土地:"都伸过孤拐来,每人先打两下,与老孙散散闷!"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
悟空说,各位山神遣开山,不打你们!山神赶紧放悟空出来。
只见悟空蹦跳一番,先抖掉身上的土沙,再整整行头,然后拿出金箍棒,突然话锋一转,"都把脚脖子(孤拐)给我伸出来,每人打两下,让老孙解解闷先!"
三位山神吓跪了:"不是说不打的嘛"。
悟空出来先蹦蹦跳跳,还不忘打理一下尊容,说明他皮毛未伤;然后故意吓唬三位山神,还有心思开玩笑,说明他心情不差。
这像伤成七窍流血的样子吗?
后面,猴哥接着去忽悠精细鬼和伶俐虫去了,又坑了老狐狸精,最后戏耍银角大王。吃亏在前,学会先斗智再斗勇,悟空好的很!
小编结语太上老君都炼不死猴子,反而越炼越猛;猴子的脑袋被唐僧念成葫芦了都,也没事。悟空逃出后,生龙活虎,还有心情调侃山神。
再看看猴哥真正恼火的表现:
当初白马被小白龙吃了,唐僧在后面泪如雨下,"可怜啊,我的马呀,我的经呀,我可怎么办呀……"悟空被烦死了,立马唤出土地神和山神,气得骂骂咧咧地找小白龙算账!
银角大王这里,猴子后面一连串骚操作,边玩边打边占便宜,哪像真吃亏的表现?
西游记被解读得乱七八糟,因为它很高深,不止是文学作品,还涉及很多儒释道、易学和志怪文化,很难吃透。只把西游记当作神魔小说看,很热闹,但多见突兀之处。若又不了解作者背景、思想和创作风格,容易流于表面,产生误解和迷惑。
银角大王有勇有谋,细心又深谙心理学,问八戒的耙子是不是偷农户的,把二师兄气坏了,八戒本来有机会溜走的。一个人把师徒四人玩的团团转,这家伙真是与妖不同。
大家怎么看待银角大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