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曹操真的没有看破庞统之计吗,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庞统用连环计把曹操的大小战船连在一起,打造成了平稳如陆地的大型“航空母舰”,当时来看,也实在是无可厚非。这航母,士兵站在上面,一点颠簸感没有,行走起来如履平地,多好啊!

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好,只有程昱站出来,提到如果东吴用火攻,那岂不是作茧自缚,逃都来不及吗?程昱这话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当然不是,作为一个谋士,必须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管曹操是否想到这层,程昱提出来都是应当应分的。

果然,曹操立即说,自己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了。我们看《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之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籍风为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诸将皆拜伏曰:“丞相高见,众人不及。”操顾众将曰:“青、徐、燕、代之众,不惯乘舟。今非此计,安能涉大江之险?”

从曹操的话中,我们看到了他的自负豪迈,也看到了他的彷徨无奈。曹操的自负来源于对兵法的了解和考虑周全。别人考虑到的,他考虑到了;别人考虑不到的,他也考虑到了。别人都担心东吴火攻,可是谁也没有见到冬季刮西北风,而不是东南风。这一层,就连周瑜也没有考虑到。周瑜是检阅部队的时候,被随风飘舞的军旗提醒了,才想到了这一层,周瑜当场就晕倒了。由此可见,曹操的谋略比周瑜高深些许,他早就考虑到了西北风的问题;而周瑜却需要大旗的提醒。但是,他们两人似乎都没有我高明,我就觉得,冬季就一点刮东南风可能都没有吗?换做是我,我一定把这个低概率的可能也考虑进去,以求达到万无一失。

曹操为冬天只花刮西北风而洋洋得意;周瑜却愁坏了。不刮东南风,火攻计划就无法实施,黄盖的假投降也基本失去了意义。那么,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就是一个庞然大物,东吴和刘备的联军也不过区区五六万,怎么打?那不是螳臂当车吗?所以,要想打败曹操,必须借助外力,即大自然的力量。可是季节原因,“东风不与周郎便”啊!

曹操的自负就是自己已得天时;在地利不便的时候,又有庞统献计,把战船连锁,平稳如陆地,就等于是又得了地利;现在黄盖正走在前来投降的阳光大道上,甘宁也对周瑜心怀不满随时可降,张昭等文臣归心可期。这不就是人和吗?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曹操为什么不发动进攻,他究竟还在等什么?

从建安十三年七月开始发动攻打新野刘备的战役开始,到现在腊月,历时将近半年。攻破新野到刘琮束手就擒不过用了一个多月,剩下的这四五个月的时间,刘备在忙着联结孙权,曹操在干什么?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消灭了刘备,再用他的“航母”战斗群,把士兵运过大江,八十多万大军哪,一人一脚,还不踏平了江东?曹操在等什么?

曹操的水平当然不在我之下,我能想到的,他老人家肯定也想到了。就是:一旦偶尔刮起了东南风,怎么办?即使是偶尔刮起了东南风,东吴也无法到自己的大寨中或者是大船上放火啊,是不是?再说了,放火需要准备火器、硫磺什么的等等,东吴又怎么能想到冬天会有东南风而提前准备放火?遗憾的是,东吴还真想到了,而且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曹操的失误就在于此,他应该再想到:一旦东吴做好了准备,人家就等着偶尔出现的东南风,怎么办?

这就是兵法中的:

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实者实之,虚者虚之的灵活运用。

华容道,诸葛亮就使用了“实者实之”;空城计实际就是“虚者实之”;火烧新野是“虚者虚之”;死诸葛退走活仲达,是“实者虚之”总之是虚虚实实,让人真假难辨,从而中计。诸葛亮是运用虚实的大高手。

曹操方方面面都想到了,他还在等什么?是等着看看,冬天那低概率发生的东南风到底能不能到来吗?当然不是,曹操是在等八个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就是当下曹操朝思暮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我不再是那个冲动鲁莽的曹阿瞒了;也不再是那个满手都是血腥的大奸臣了;更不是动辄就大搞屠城的独夫民贼了……如今的我,摇身一变成了平定北方的大功臣,我要做辅周的周公,而不是篡汉的王莽。即使是形势所迫,我实在不行哪怕是勉为其难做个周文王,也绝对不会做武王的。刘备啊,刘备,你怎么就不懂我的心,非要跟我磨叽到底呢?你现在已经是穷途末路了,但是只要你来投我,向我认个错,我还是可以对你网开一面,既往不咎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錣?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扬州刺史刘馥看不懂曹操横槊赋的诗,却指责曹操在此将士用命之际,不该发如此颓废之言,太不吉利。曹操一怒之下,一戟刺死刘馥。曹操的大怒失态当然是因为被刘馥的过度曲解。

像“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样的情景,刘馥有怎么能知道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这分明就是对刘备处境的怜惜同情,刘馥竟然解读成不吉利。这都他妈的什么水平?

曹操在等待着刘备的幡然悔悟,等待着东吴众文武的俯首称臣,等待着江东百姓的箪食壶浆夹道欢迎。

曹操也有些彷徨无奈,因为他发现有些士兵水土不服,成天脑袋耷拉着,精神不振,似乎大病缠身。

曹操更多的是自信,他在军事上要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最高境界;政治上要实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最高理想。

所以他在给刘备机会,给孙权机会,给江东众文武机会,在给关羽和周瑜机会,在给诸葛亮机会,在给江东百姓机会……

曹操百万大军压境,却引而不发,把机会留给别人,自己却上当受骗,失去了一次最大的统一天下的机会。有人说: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有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此时的曹操以佛心待人,天下人却未必以佛眼看他。因为在此之前,他由于杀戮太过,仍然跳不出因果的藩篱。

可怜曹操,一颗佛心化作泡影!大江之上,数万将士即将血肉横飞!所以说,树立良好形象要有始有终才行。有始无终,则前功尽弃;无始有终,则无人相信!

赤壁之战,曹操真的没有看破庞统之计吗,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1

这个,其实1000多年后,邓小平,刘伯承说出答案:曹操另有打算

神乎其神的庞统,庞士元,在赤壁大战前夕,给曹操献计:将战船用铁索连起来!

这是一条毒计,庞统明里为曹操考虑,实际上是为周瑜的一把大火做准备!

那么曹操看出这条毒计没有呢?

有、也没有,凭曹操的聪明才智,识人知名,是断然不会相信这位诸葛亮的好友,又是当时的荆州襄阳人,庞统怎么可能会看到山河破碎,家乡飘零呢……

曹操何其阴险之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诗词雄壮,气吞山河,知晓兵法,就是诸葛亮、周公瑾都感到佩服——曹操奸诈,贯会用兵!

曹操听了庞统、庞士元的话,是将计就计,心中另有算计!

2

庞统如何献毒计

当年曹操勇敢的刺杀董卓失败后,却不小心走红,让他一下子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忠勇之士,让天下的各位肌肉猛男(将军)、文人骚客(谋士)争相跟随,好啊,大明星一个!

在18路诸侯讨伐董卓失败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张绣,灭吕布,计斩马腾,消灭袁绍,曹操已经占领的大半个中国!

为了实现曹某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曹操厉兵秣马,杀气腾腾的奔赴荆州,荆州的刘备、诸葛亮弃甲曳兵而走,江东的孙权也是如坐针毡,人心惶惶……

为了对抗曹操的百万大军,孙权、刘备不得不联合起来,共同抗拒曹贼!

因为有赤壁天险,又有诸葛亮,周瑜、鲁肃这样的顶尖儿谋士,还有神勇的无敌大将军关羽、张飞、赵云、程普、黄盖、甘宁,再加上曹操的兵马大多生活在北方,劳师远征且不说,水土不服,多生疾病,而且北方士兵,陆战强,而水战弱鸡,相反,孙刘联盟的荆州军、江东水军,都是水战的练家子

曹操一时不敢轻举妄动,刘备、孙权也有了喘息的时机!

于是,曹操开始了修炼水军,请来两个著名的,牛逼的水军将领蔡瑁、张允来练兵;刘备、孙权也紧锣密鼓的开始了算计……

接下来,就有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给曹操一个早晨就骗了10万支箭

周瑜用计,蒋干中计,离间蔡瑁、张允,使的曹操水军将领,气的哟直跺脚!

闲时不烧香 急时抱佛脚,曹操把蔡瑁、张允杀了之后,水军一下子不行了,把曹操吓得哟,急需要一个高人出来指点!

于是乎,1个神奇人物出来了,这个人住在一个小茅屋里,隐居在环境清幽的树林间,高声的读起孙武子的《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知道,不可不察也……

这一幕,恰巧被曹操的手下看到,一好奇,上去一打听,哇塞,原来此人就是那遥远而神奇的凤雏先生,带他去见丞相,那可是大功一件啊

就这样,庞统鬼颠鬼颠的,见着了曹操,曹操一看,此人眉目清秀,眼神犀利,高人,高、高、高……

先生,到我帐下来吧,给我出谋划策,伴我左右,给你高官厚禄,肥鸡美酒,绝色佳人……

别跟我来那些,我不要,我可是高人,一向喜欢游山玩水,如今看到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实在不忍心尔,如今丞相挟百万雄狮,誓要一统河山,然却在赤壁之前,长江之上,裹足不前,为了结束山河分裂的局面,我特来相助也!

曹操说了,我军大多是北方将士,熟悉陆战却不能水战,他们一到了船上,风一吹,浪涛一起,就头晕目眩,作呕难耐……

庞统听完,哈哈大笑,这个简单,丞相何不命人打造写铁索,将船只牢牢地链接在一起,这样子,任凭风吹浪打,如履平地也!

3

曹操看出庞统的诡计了吗,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真实历史表明:曹操对庞统的计策,是将信将疑,一则将战船连在一起,可以避免小船只飘飘荡荡的恶心感觉,再则,曹操是惯于用兵的高手,当然知道水战是弓箭打先手,然后用火攻,然而当时是冬季,吹得是西北风,对曹操来说是顺风,对孙刘联盟来说,是逆风,所以他也不怕用火攻!

那么,曹操采纳庞统的计策,将战船连在一起,是不是想借西北风,给孙刘联盟送上一把火🔥还是有别的打算呢?

史料证明,曹操并没有用火攻的想法!

相反,是周瑜想要用火攻,却不料百密一疏,任凭他机关算尽太聪明,差点误了卿卿性命!

想当年,周瑜站在岸边,身边美人小乔作伴,羽扇纶巾,谈笑风生,是何等的雄姿英发啊

却没料到,一阵风迎面吹来,旌旗飘荡,周瑜傻眼了,天呐,苍天呐,为何助曹不助我!

气的哟,吐血而卧,要不是诸葛妖道,十分夸张的在蓝屏山上,造了个七星坛,呼风唤雨向苍天借了3天3夜大风的话,3国估计要改写了

那么,一贯善于用兵的曹操,为什么凭借西北风,用火攻击孙刘联盟呢?

须知,当时是隆冬季节,吹的是西北风而不是东南风,而且曹操也不知道诸葛妖道还有呼风唤雨的能耐!

曹操不用火攻,不是他傻,相反,他是老谋深算,另有安排!

曹操的算计,在1000多年后,终于被伟大的邓小平、刘伯承给揭露开来:

曹操是想用这连起来的战船,将孙刘联军引到岸上,在陆地上来作战!

为何呢,曹操是知兵之人,一本《孙子兵法》,他已经烂熟于心,且有自己深刻的体会,为此,他结合自己的体验,给《孙子兵法》做了全面的注解!

《孙子兵法》有云:姑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又云:知皮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曹操深刻知道,就算用火攻,他的将们还是不善于水战,虽然有火势助攻,但依然没有必胜之把握,因为周瑜的水师,号称天下无敌——这就是他的弊,对手的利!

相反,如果把敌军引到陆地上来,那么形式对他曹操就是大大的有利,曹操的铁骑,也是号称无敌于天下,再加上自己有100多万的军队,人多势众,而孙刘联军不过10万,明显的强弱悬殊——这就是他之利,对手的弊!

赤壁之战,曹操真的没有看破庞统之计吗,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火烧赤壁是一场疑案。在史书中有两种记载,一种是周瑜用火攻烧毁了曹操的战船,迫使曹操退兵。一种是曹操的说法,是他自己烧掉战船撤军,让周瑜得此虚名。在《三国演义》中,采信的是周瑜火烧赤壁的说法,而且庞统献连环计是其中关键的一环。那么,曹操真的没有发现庞统的计谋吗?

一、曹操对周瑜的计谋了如指掌。

在火烧赤壁前,周瑜为了破敌,先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了劲敌蔡瑁、张允。这两员敌将原是刘表手下的水军将领,惯会水战。他们的死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曹操的水军战斗力急剧下降,在与周瑜的水战中屡遭败绩,只能进入相持。

随后周瑜决定以火攻破敌,为了能够全部歼灭敌人的水军,他又派庞统去曹营献连环计。庞统假借饮酒之机,故意询问曹操军中是否有疫病。在得到曹操的回答后,庞统趁机献计,让曹操用铁环把船只锁在一起,这样就能够保持平稳,利于决战。

在庞统献计后,周瑜又用黄盖的苦肉计,取得了曹操的信任。在诸葛亮借得东风时,发动火攻,烧毁了曹军营寨,打败了曹军。在此期间,至少有三人看破了周瑜的计谋。第一个人是徐庶,他在庞统献上连环计后,就直接找到庞统点破了他的计谋。在庞统为他设下脱身之计后,庞统逃离了曹营。

第二个人是诸葛亮。诸葛亮在周瑜军中,为了不引起周瑜的疑忌,故意韬光养晦。可是当周瑜患病后,为了战役的胜利和自己的脱身之计,特意向周瑜毛遂自荐去借东风。在这个时候,周瑜方才知道诸葛亮窥破了自己的计谋,反而更加嫉妒诸葛亮。

第三个人是程昱。在周瑜的整个计谋实施过程中,程昱曾三次提醒曹操。第一次是在庞统献连环计的时候,第二次是东风起的时候,第三次是在黄盖前来纵火的时候。但是,程昱的这三次提醒,都遭到了曹操的拒绝,最终曹军被烧得灰飞烟灭。那么,曹操真的没有发现对方火攻的计谋吗?并非如此,我们从曹操对程昱三次提醒的反应可以看出一丝端倪。

二、曹操对程昱三次提醒的反应。

其实从赤壁之战的整个过程来看,曹操一直都很注意周瑜使用火攻的举动。这从程昱的三次提醒时,曹操的反应就能够看出来。第一次在庞统献上连环计的时候,程昱就提醒曹操,说船只虽然连锁后平稳,可如果对方使用火攻,则难以回避,不可不防。

曹操对此的答复是,如果周瑜要使用火攻,那就必须借助风力。如今已经进入隆冬时节,只会有西风、北风,根本没有东风、南风。如果周瑜使用火攻的话,曹军位居上风头,周瑜就只会烧自己的军阵,因此不必害怕周瑜使用火攻。从此处,我们就可以看到曹操早已把周瑜发动火攻的可能性,放在了自己的军事行动预想之中了。

程昱的第二次提醒,发生在诸葛亮借东风的时候。当诸葛亮借来的东风吹来的时候,程昱为了防备对方的火攻,赶快向曹操报告。可是曹操的一句话就揭穿了诸葛亮的装神弄鬼,那就是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出现东南风是正常现象。可见曹操对于东南风的发生,早已心中了然。

程昱的第三次提醒是在黄盖的船只即将到达的时候。程昱发现黄盖的船只有异常,如果黄盖的船只里装载的是粮食篓重,船只必然稳重。但是前来的船只轻而且浮,再加上刮着东南风,如果有诈谋的话,如何抵挡?曹操这才醒悟过来,派人前去阻拦,但是为时已晚。

我们知道曹操用兵,仿佛孙武。在作战中,曹操惯用火攻,在对他生死攸关的官渡之战中,就是依靠火烧乌巢才打胜了那场战役。那么在赤壁之战中,他的反应处置前后矛盾,最终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计,这中间是否有其他的原因呢?

三、佯装中计是曹操的借刀杀人之计。

如果我们仔细看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曹操早就看破了周瑜的火攻之计。他对庞统的连环计、诸葛亮的借东风和黄盖的来袭,都早就有所了解。可是曹操就是佯装不知,硬生生地让周瑜的计谋得逞。

曹操在庞统献连环计的时候,就指出此计会给周瑜带来火攻的便利。但是他也指出了,周瑜要想火攻,必须要有东风、南风的助力。当东风起的时候,曹操又指出,这场东风是因为冬至一阳生造成的,可见曹操对这场东风早就了如指掌。那就是说,当曹操连锁战船的时候,就预见了周瑜火攻的可能。

可是曹操此时依然没有做任何预防。当黄盖诈降的船只来到面前的时候,曹操才派人阻挡,已经是为时已晚,根本阻止不了。可以说,周瑜的火烧赤壁,完全是在曹操的默许下完成的。那么,曹操为何要这样做呢?

这是因为曹操要使用借刀杀人之计,借周瑜的火攻,来让自己摆脱战略上的困境。曹操在南下荆州之后,接受了刘琮的投降,又在长坂坡之战中击破刘备步军主力,轻易夺取了大部分荆州。在这种有利形势下,曹操志得意满,企图一举解决东南战事。

曹操没有进行战略休整,就顺流而下,把兵力投向江夏方向。但是由于曹操没有意识到孙权的意图,当孙权和刘备结盟,在赤壁共抗曹操的时候,曹操就陷入了巨大的困境。曹操的水军战斗力低下,无法对抗周瑜,只得在赤壁与周瑜隔江相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的处境也越发困难。他进攻孙刘联军的主力是刘表的旧部,对自己的忠诚度太低。再加上曹操杀死了他们的统帅蔡瑁、张允,让矛盾越发激化。曹操坐在自己营中,如同坐在火山口上一样。

再加上南方的水土不服的问题,让曹操的军队流行疫病,严重削弱了曹军的战斗力。但是曹操与周瑜相持,虽然没有取胜的希望,可又不能主动退却。如果退却的话,他手下的水军就会落入周瑜之手,使得形势对自己越发不利。

因此,曹操必须要为自己创造退军的条件,于是他对周瑜的火攻毫不预防,为自己找到了退军的理由。周瑜的火攻主要针对的是曹操的水军,这些从刘表那里得到的军队,正是曹操不信任的军队,正好可以借周瑜之手消灭掉。

这样曹操既消除了内部的隐患,又得到撤军的机会,还解决了自己战略上的困境,实为一举三得之计。在战后,曹操顺利率领自己的嫡系部队返回北方,那些他不信任的军队则在赤壁被周瑜付之一炬。曹操和周瑜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结语:

在赤壁之战中,为了实施火攻之计,周瑜表现得十分活跃。他又是用反间计除掉蔡瑁张允,又是派庞统献连环计锁住曹操战船,最后用苦肉计派黄盖诈降,终于在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中,火烧了曹操战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但是周瑜的这些举动,其实早就被曹操看穿了。曹操利用周瑜的计谋,逐步实施他借刀杀人之计。他先是除掉不信任的蔡瑁张允,后是借周瑜的火攻消灭掉反复无常的刘表水军,为自己撤往北方,摆脱战略上的困境创造条件。就这样曹操和周瑜各自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取得了皆大欢喜的结果。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赤壁之战,曹操真的没有看破庞统之计吗,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说曹操没有看出庞统的计划,那就小看曹操了。曹操看出来了,但是曹操有他的对付办法。那就是对冬季江南不吹东南风,只吹西北风的自然常识的把握。这当然可以证明曹操的才学渊博,在具体问题上具体对待,运用自如的作战水平以及对战场形势的判断。

周瑜也不相信诸葛亮说的,冬季的江南会吹东南风。曹操与周瑜,甚至大多数人的意见差不多。诸葛亮当然也认为冬季不可能吹东南风。

这些条件都不具备,庞统的计划,对于不习惯住在江面上的曹操们而言,确实解决了问题。

所以说,曹操认为庞统的办法好,实行之后,效果不错。曹操感谢庞统还来不及 当然就没有害庞统了。

《三国志》上说,周瑜死后,是庞统把他送回柴桑的。可见周瑜与庞统的关系铁。但是,这对曹操而言,又有什么关系呢?曹操深谙人性的险恶。官渡之战,许攸不是袁绍的身边大臣吗?但是许攸跑到曹操身边,献了一计,使袁绍惨败。如今,庞统跑到曹操身边,离开周瑜,庞统与许攸一样一样嘛,这就是人性。许攸献上一计曹操打赢了,庞统献上一计,曹操就深信不疑了,道理一样!

这些都说明,在关键时刻,一般人都会朝对自己有利益关系的方向奔走。许攸,庞统就是一条路上的人了。曹操不怀疑许攸,他就不会怀疑庞统。所以采纳了庞统的计划。

按《三国演义》而言,这场战争都焦点就是,火点上了,用什么助威?

回答的答案是风。曹操认为在冬季,只有西北风,曹操处于长江北岸 ,风从西北来,风吹烈火,必朝南、东南漫延,大火过江,烧的东吴,烧不了曹操。这道理还是没有错。

但是,诸葛亮偏偏能借东风。黄盖把火点燃后。诸葛亮的东南风从东南方来了。风一吹过,火就朝曹操北岸大营烧了过去。而且风大得不能想象,把曹操北岸的大营全部烧了个干净。

赤壁之战发生的准确位置 究竟在哪里,后来的人都去考查过,模棱两可,成了一桩公案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周瑜,诸葛亮的联合军队,实在是把曹操的几十万大军打败了,这是定论。

这冬季借助于风力而展开战斗。必然是曹操在长江北岸,联军在长江南岸。因为这样,西北风帮不了周瑜的忙,曹操的判断就正确。但是,如果周瑜选了一个背靠巨大山脉的江北扎营。西北大风吹来后,遇到山脉的阻挡,风向改变,就可以实现西北风改变成东南风,这样火烧曹操,曹操就在劫难逃了。

要同意是大风烧了曹操而没有烧到周瑜联军,上面是一种可能,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周瑜安排了一个有弯拐的地方,这个地方在长江上游,而且水势湍急。使西北风进入长江河谷,借助于两岸高耸入云的山脉,风从这里冲出去,继续前进,这样风力不减,黄盖点火,火船自上游突入曹操被庞统锁起来的“水上平地”,就可以顺着江岸烧下去。诸葛亮不借东风也可以火烧曹操大营了。

由于大大小小的船只被锁在一起,逃跑的士兵就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庞统救了曹操许多士兵的命。如果没有把船锁起来,这些士兵散落在江中,被江南水军杀个干净。

曹操南下,本来就是心血来潮,扫平刘表就够了。再让蔡瑁张允把水军操练个精细,具有战斗力。这样粮食,草料,兵员整齐后,东吴的周瑜就悲催了。当然也就不用庞统的锁船为平地之计划了。

曹操采用庞统的计划,就是没有考虑到罗贯中会让诸葛亮这么来消耗他。

曹操之失败,还是周瑜说得对 一是不习惯水战;二是曹操的军队疲劳过度,已经成了强弓之末,战斗力下降;三是,健康问题,水土不服,瘟疫流行;四是,战士们的信心严重不足。加上曹操刚愎自用,独断专行。

面对这样的军队,曹操必须要打一仗,打赢了得江南,再把二乔带回铜雀台;打不赢 ,可以把曹操的部队精练 出去老弱病残。曹操的北方不会丟,曹操输得起。所以,曹操不乎周瑜诸葛亮搞鬼把戏,有风没风,只要人不疯就万事大吉了。

赤壁之战,曹操真的没有看破庞统之计吗,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其实,曹操是大意了。

隆冬季节,一般很少有东南风,就是有,时间也很短,曹操忽略了这一条,所以上当吃亏了。

曹操当然知道庞统的连环计的用意。否则,曹操何以能东征西战,最终都以胜而收场。

曹操想利用庞统的连环计,来一个将计就计:

一,大船连环似成平地,曹操的北方兵不会水战,要晕船,这样一连,船就稳固了,士兵操练起来就象在平地一般,不会怕水了。

二,利用连环铁甲船,去同周瑜的水军作战,船坚力大,周瑜水军经不住大船撞击,很快就快败下阵去。

三,利用隆冬季节西北风多的机会,进攻东吴,无论火攻还是厮杀,都对曹军有利。

曹操知道庞统的底细,只是没有拆穿而已。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曹操千算万算,算不过老天一算,天不助曹奈何,短短一夜东南风把曹操的连环铁甲船烧得一塌糊涂,分也分不开,曹操只能从大火中左冲右突,逃命而去。

赤壁之战,曹操真的没有看破庞统之计吗,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赤壁之战,庞统设铁锁连环计,以便黄盖火攻见效。黄盖诈降火攻曹营是真实的,庞统设连环计正史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小说中有庞统设连环计事情,被徐庶识破了。徐唐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有说出庞统的连环计。

按照巜三国演义》小说描写,曹操真的没有看出庞统连环计的。周瑜、黄盖、阚泽、庞统一系列操作迷惑了曹操。

曹操釆用庞统之计,把船连起来,避免船颠簸,像在陆地一样,战马都可以上船。主要是曹操军队士兵多数为北方人,不习水性水战,有晕船呕吐现象。为了保持部队士兵的战斗力,曹操采用了庞统连环计。

赤壁之战真实情况是曹军确实把船连在一起了。这种现象古代还存在过,像南宋崖山海战,张世杰也让南宋战船连一起了,结果中了张弘范的火攻之计。

赤壁之战,曹军中黄盖诈降苦肉计,被孙刘联军火攻是失败原因之一。另外,曹军存在瘟疫流行水土不服的现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