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李自成是一个怎样的人?

黄昏,残阳如血正缓缓下落。牧马人李守忠收工回家。李守忠的家就在陕西米脂县李继迁寨,李家寨不远就是无定河,此时的无定河两岸茅草和芦苇都十分丰茂,正是放马牧羊的大好季节。

野草沙沙,马儿嘶鸣,这些李守忠都无心欣赏。他快步向自己的家走去,当到了家门口的时候,就听到了妻子撕心裂肺的嚎叫声。

李守忠三步两步迈上前去,推开院门,就在这一瞬间、一刹那,咔嚓一声巨响,紧接着一道闪电由东南方向疾驰而下,照到了李守忠的家门。闪电犹如一条全身发着白光的巨大蟒蛇,盘绕在窗前的那棵老槐树上。耀眼的光芒射到窗棂上,像巨蛇的信子忽吞忽吐,飘忽不定,形状恐怖之极。

李守忠竟然被吓了一跳,他目瞪口呆站在门口,好长时间,就像泥塑木雕一般一动不动。大蟒蛇转瞬即逝,屋子里传来了妻子一声尖锐的喊叫,继而一切归于静寂。紧接着,屋里又传来了婴儿洪亮的哭声。李守忠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这个刚出生的男儿就是李守忠的次子李自成。这一天是公元1606年八月二十一日,是大明万历三十四年。

陕西米脂县李继迁寨,距离县城约二百多里,是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村民住的都是土舍或窑洞。这个小山村传说是西夏国主李继迁的出生地,因此就以李继迁的名字做了村名。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曾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大夏”。李自成自称是李继迁的后人,然而到了李自成这一代已经过了六百多年,李继迁寨已经衰败的不成样子,李自成也是家境贫寒。

李自成的曾祖父李世甫,祖父李海,父亲李守忠,代代都是单传。李守忠很想改变这种人丁不旺的状况,就想多生儿子,但是最后还是没有改变。李自成本来有个哥哥叫李鸿名,但是也早年因病去世,嫂子改嫁,留下了侄子李过。李过外号“一只虎”是李自成横行天下的得力助手。

李鸿名的母亲也早死,李守忠又娶石氏为继室。石氏到李家后却多年不育,李守忠就携石氏到华山,祈求神灵赐给他们儿子。据《明史》和一些野史记载,神灵将以破军星转生为他的儿子。于是,李自成出生的时候,颇有异象出现。据说,李自成出生的头一天晚上,李守忠梦见一个壮士,骑着高头大马闯入他家,长啸数声,周绕其室。此事的真伪实难以考证。但是在古时候,大人物的出生,往往或多或少地都有一些异象出现。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后人或者是他本人杜撰的。无非也就是证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天意如此,为自己的作为增添一些主观能动性的力量,显得自己名正言顺而已。

李守忠求子心切,多方努力,也终于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但如愿以偿地有了一个儿子,而且这个儿子还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还做了几十天的皇帝。这恐怕是李守忠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好了,李自成的家庭背景和出生过程基本就是这样。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李自成的生平。

李自成:(公元1606~1645)明末农民军起义领袖,本名李鸿基,陕西米脂人,世代务农。李自成童年时给地主放牛,少年时代又当过佣工和铁匠,二十一岁的时候,在本县银川驿站当驿卒。

1629年,李自成参加起义军,他先在王左挂和张存孟部当兵,1631年投奔闯王高迎祥,转战河南、湖北、陕西一代。1635年义军荥阳大会,为了粉碎明朝的军事围剿,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主力出击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一致赞同。这次大会,李自成开始崭露头角,走上了起义军的将领岗位。会后,他同高迎祥和张献忠一起东征凤阳。

1636年,高迎祥牺牲,李自成被义军拥戴为新的闯王。1638年,李自成的起义军被洪承畴打败,率刘宗敏等仅剩的十八骑突围,潜伏在商雒山中。1640年,李自成复出,进入河南。他提出了“均田免粮”等口号,深受群众欢迎。次年,李自成的义军攻占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开仓济贫,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

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不久在河南汝州歼灭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趁机占领西安。次年夏历元旦,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3月19日攻占北京,推翻了大明王朝,并迅速控制了长城以南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这时,起义军领袖产生骄傲麻痹情绪,明将吴三桂投降清军,勾引清军进入山海关,李自成迎战失利。4月30日李自成退出北京向陕西转移。1645年,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遭遇地主武装突然袭击,李自成英勇牺牲。

李自成领导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军,纵横捭阖十几年,手下雄兵百万,几经失败,又几经再起,最终推翻了将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这样的传奇经历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拥有的。那么,李自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第一、李自成生活简朴,虚怀若谷,待人以诚,有很大的人格魅力。

李自成读过几年书,粗通文墨;练过武术,体格强健;他不好声色,生活朴素,与部下同甘共苦;对投降过来的人,他也放心任用,坦诚相待;对于以前的敌人,合作后他也不计前嫌,这都是一个首领人物的应有的气度。相比之下,张献忠等其他同时代的农民军首领都不具备李自成的这些良好的素质。所以说,李自成能够带领百万大军,攻克京城,也绝非偶然。正是他本人这些优良的品质,使他具备了强大的向心力,领导义军推翻了明朝。李自成进京以前,他的这些品质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两句格言: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第二、李自成当时揭竿而起,具有的正当性无可厚非。

大明王朝没有摆脱封建王朝“周期率”的怪圈,它持续了将近三百年,后期更是党争激烈、贪污成风、宦官专权等等已经到了政治肌体彻底腐朽,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境地。明朝末年,苛捐杂税一再加征,百姓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明王朝已经成了历史前进的包袱,为了民族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朱家王朝的利益,大明王朝的覆灭是必然的。《明史》云:

“明之亡,亡于流贼,而致其亡之本,不在于流贼也。”

所以,过去有些士大夫对李自成斥之为“賊”、“寇”其实有失公允。

第三、李自成当然不是白璧无瑕,更不是十全十美,他带领的义军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对文化的破坏也是屈指可数的。

与把李自成斥之为賊相反,有些人又产生了把李自成的形象塑造成救民于水火,完美无瑕、超凡入圣的大英雄、大豪杰、大功臣,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李自成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他的农民军对古建筑和历史文物的破坏令人发指。 他焚烧凤阳皇陵,砍伐了三十余万株生长了二百多年的松柏树;毁坏承天皇陵,焚烧多地藩王的王宫;毁掉昌平十三陵的享殿,烧毁松柏树;撤离京城时,烧毁九门城楼,还烧毁故宫的宫殿。

李自成的义军为了发泄私愤,烧毁大量的历史文物,我们应该给予揭露和批评。

第四、李自成的军队和政权没有任何宗教色彩,是一种进步标志。

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大多利用宗教组织来发动群众。如: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是利用太平道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东晋时期的孙思、卢循起义,是利用天师道教,也就是开始所称的五斗米道教。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是利用的明教。还有南宋的钟相、杨幺是利用的巫教。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明朝永乐年间的唐赛儿起义、明末的徐鸿儒起义、清朝嘉庆年间川楚农民起义都是利用的白莲教。

在明末那种背景下,李自成起义却没有利用宗教,而是用合乎民心的口号和纲领来发动群众,无疑是一种进步性。

李自成推翻了一个王朝,却没有建立巩固一个新的王朝,很快陷入失败,原因何在?

第一、流寇主义严重。

李自成起义刚开始,由于力量薄弱,采取游击战来壮大力量、择机发展队伍是正确的策略。但是,当他的力量壮大到已经具备了明显的优势的时候,流寇主义的危害性暴露无遗。李自成只关心军事上的胜利,很少考虑加强占领区的地方政权建设,结果就是一个接一个地打下城市,又一个接一个地丢失,直到最后也没有建立起一个巩固的根据地。李自成任命的地方官都十分草率无能,他们一旦听说前线打了败仗,立即就会惊慌失措、进退失据。

像刘邦有关中为根据地;朱元璋有应天府为根据地,他们都是把根据地治理的根基牢靠稳固,进可攻、退可守。而李自成却没有。李自成山海关失败后,仓皇撤退,原来的控制地区却到处都是反叛,使得他无存身之地,只能一逃再逃,直至败亡。

第二、进京以后,策略一误再误。

1、追赃助饷,打击面太大。当时大量的内帑已归大顺所有,军饷已经足够。如果要追赃助饷的话,应该只是追查少数民愤极大的人,即可充实军饷,又可收揽人心。对于大多数官员,应该给予宽容,待大局稳定之后再慢慢甄别发落。李自成却是对四品以上官员一概严刑追赃,后来又扩大到一些四品以下官员和一些中等商人,搞得人心惶惶、民怨沸腾。严重危害了大顺政权在京师的统治。

2、在争取吴三桂的问题上一错再错。拷打吴三桂的父亲,抄没他的家财,已经对招降吴三桂不利。后来刘宗敏又强占了陈圆圆,使招降吴三桂的计划彻底失败。吴三桂在关键时刻,率精锐部队投降了清军,铸成了无法挽回的大错。

3、李自成的军队军纪涣散,享乐主义滋长。军队在京城大肆抢掠甚至侮辱妇女,使得大顺很快失去了民心。有人向刘宗敏反应情况,刘宗敏却说:

“此时只忧兵变,民何足言?”

好一个“民何足言?”大顺政权的第二号人物这种态度,军纪自然越来越坏。

第三、李自成对大明降将处置过于草率。

李自成对于降将一律宽宏大度,而且妥善安置,优待有加。他不仅仅是让很多降将仍然率领旧部,有的还在原地驻防,官阶也尽量给予提升。有的降将像陈永福、马科甚至被提升到了权将军,和刘宗敏同级。好多的降将都加封了爵位。李自成的做法对诱降敌将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他们还没有立功的情况下,就大幅度地加官进爵,就让他们感觉这一切来得太容易了。另外这些降将的旧部照旧不动,不对他们进行重新改编,他们就很容易走上反叛的道路。事实证明:清兵入关以后,除了陈永福等几个少数降将,大部分降将又纷纷投降清军。而且好像他们投降的很坦然,良心也不受任何谴责。

明朝降将唐通叛李降清以后,还积极进攻米脂一带,给大顺政权的后方造成非常大的伤害,使得李自成固守陕西的计划破产,导致了兵败如山倒的恶劣局面。

第四、大顺政权,始终没有赢得知识分子的支持。

由于李自成的重武轻文,因此他对知识分子的作用缺乏认识。依靠武力得天下,但是不能依靠武力治理天下啊!李自成不相信这个道理,他规定大顺政权,文官必须听命于武官。

知识分子虽然无拳无勇,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力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对一个政权的是否稳固却可以起到重大作用。像汉初的张良;明初的刘伯温、宋濂等人。李自成身边缺乏这样的人才,这也是大顺政权很快陷入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五、李自成的团队建设欠佳,身边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巩固的高水准的领导集团。

像刘邦身边就有萧何、韩信、张良等人;曹操身边就有郭嘉、荀彧、程昱、曹仁等人;赵匡胤身边就有赵普、王昌龄、潘仁美等人;李世民身边就有刘文静、长孙无忌、李靖、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而李自成身边的刘宗敏爱呈匹夫之勇而且贪财好色,又缺乏战略眼光,史上有“狂犬之猛也。”的评语。刘宗敏却领导着文官,很难想象他能领导大家做出正确的决策。大顺政权的文官之首牛金星小胜即骄、心中狭隘、妒贤嫉能史上有“井窥之智也。”的考评。集团唯一一个足智多谋的李岩还被冤杀。

没有形成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德才兼备的文臣武将基本没有,这是大顺政权失败的又一原因。

第六、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粮”似乎很理想,但不合时宜。

应该说,这个政策很好,对广大农民很有诱惑力。它吸引了大批贫苦农民兴高采烈地参加了起义队伍,但是,这种口号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小农经济思想的产物。小农经济具备不独立性、不稳定性和落后性。这就注定了当时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还不能摆脱封建生产方式的束缚,而只能对封建的生产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良,最终还是被封建的生产方式所吞没。这也是众多农民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李自成的口号起初对于壮大队伍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当时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强力推行这样的平均主义政策,只能恢复原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有一种空想的复古主义特点。这种空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李自成没有及时抛弃这种平均主义的空想政策,是一个致命的失误。这种政策后来对大顺政权的危害性很大,也是李自成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吃他娘,喝他娘,打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穷困潦倒的农民唱着歌盼望着闯王的到来。大家觉得他们的歌除了像喝了兴奋剂,头两句是不是还有着消极颓废的一面?

李自成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和建立的大顺政权以失败告终,令人深思。我以尊重历史的态度,简单介绍一下李自成的生平,因水平有限,文中不尽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历史上真实的李自成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明月,我来回答。

李自成,原名李鸿基,陕西米脂人。 据说他小时候是给地主家放羊的,长大后当了驿站一名小兵,这本来也不错,用现在的话说,好歹也算体制中人,大富大贵不说,温饱没问题。可天有不测风云。崇祯二年,朝廷一声令下:为了减少支出,对全国各地的驿站有选择的进行裁撤。李自成所在驿站因为偏远,平时也没啥官员去,首当其冲,遭到裁撤,老李就光荣下岗了。老李也没啥本事,平时也就练个武,关键是饭量还大,这下到好,没了饭辙,家里能当的都当了,还欠了本村举人艾举人一屁股债。可偏偏又出了一档事,老婆不堪老李的穷苦,跟人出轨了,(李自成可能那方面不行,几个老婆都出轨了,他起义后,有个刑夫人跟他的爱将“翻山鹞”高杰跑了。)李自成一怒之下,杀了自己老婆,一不做二不休,又拿着菜刀来到屡屡逼债的艾举人府上, 见了艾举人,老李把情况一说,说自己最近手头紧,窝头都啃不起,请艾老爷再宽限几天。老艾一听就火了:“我还当你还钱来了,闹了半天你跑我这儿哭穷!当初说好了三个月就还,现在都几个月了?要不要我再赞助你一副棺材就算拉倒?!……”老艾这嘴也确实毒了点儿,骂得李自成脸红脖子粗。李自成看着骂的没完没了的艾举人,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伸手就把菜刀掏出来了。艾举人一看:“哟呵!你还敢砍我是怎么地?!来人啊……”话音未落,李自成过去兜头就是一刀。这下到好,两条人命,怎么办,跑路呗,他知道当时舅舅高迎祥正率人造反,如今已杀了两人,不如跟舅舅反了吧,来到舅舅那里,号为闯将。崇祯七年,高迎祥农民军被围困于汉中附近峡谷中,车厢峡长40里,四面绝壁。农民起义军一入峡口,即遭到朝廷地方武装的袭击,或垒石断路,或投石飞击,或纵火烧林,农民起义军损伤严重。更加不幸的是,连降阴雨,峡内到处积水,使得火炮彻底失去作用,雨水浸泡又让弓箭松脱,人马立足困难,峡谷内混乱不堪。

《明史·陈奇瑜传》就记载了“峡四山巉立中亘四十里易入难出,诸渠魁李自成、张献忠等咸在焉。当是时官军蹙之可尽歼。”李自成重贿明总督陈奇瑜,伪称解甲归农,得脱围困。既出栈道,连破麟游、永寿等七县,势力愈强。九年七月,迎祥在陕西盩厔(今周至)战败,被俘押至北京被凌迟,李自成承袭闯王名号,转战于陕南及四川东北部地区。十一年,起义军败于梓潼,被迫出川北上。自剑州(今四川剑阁)入甘肃,又走避宁羌(今陕西宁强)。六月至汉中。是时农民军首领大多败降,唯李自成农民军仍坚持战斗。是年冬,明三边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设伏于潼关原,起义军损失过重,潜伏陕南山区。当时老李被打的身边只剩下了18个人,而左右多有降明之意,大将刘宗敏坚决不投降,把自己老婆孩子都杀了,以表坚决抵抗之心,李自成遂也坚决反明。崇祯十二年,避走巴东。十三年二月,自成军又在奉节鱼腹山失利,为避实就虚,乃走大宁(今四川巫溪)、竹山,返陕南,再次潜伏商雒山(今陕西商县东南)中。

同年,河南省发生严重灾荒,农民纷起暴动。李自成重出商洛山,十一月中旬,起义军经陕南商州突出武关,转战河南,农民争附,连下豫西南各州县。不久,举人牛金星、术士宋献策、李岩等先后投奔起义军。李岩给闯王献出了“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口号。十四年初下洛阳,杀明福王朱常洵,开仓济贫,声势迅速扩大。此后,三次围攻开封,连获项城、襄城、朱仙镇、郏县、汝宁五次战役的胜利,执杀明兵部尚书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及陕督杨文岳等,大败陕督孙传庭。明军主力被消灭,起义军控制河南全省,部众近百万,其他农民军首领如罗汝才、袁时中等多归附自成,又将号“曹操”的罗汝才杀了,并吞其部,李自成起义军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主力。十六年二月,改襄阳(今湖北襄樊)为襄京,成立新顺政府,自成自号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十七年正月,起义军攻克西安,乘胜取宁夏、兰州、西宁、永昌、庄浪等地。

起义军占领西安后,即正式定国号为大顺,改元永昌,以崇祯十六年为永昌元年。并改西安为长安。李自成改名自晟,称王。同年二月,起义军分两路进攻北京,一路由先已进入山西的大将刘芳亮等率领,从平阳(今山西临汾)经阳城,越太行山出豫北,先下卫辉(今河南汲县)、彰德(今河南安阳)等地,然后经真定(今河北正定)北上,以牵制明朝南路援军;一路由自成亲自率领,渡黄河,下太原,传檄各州县,揭露朱明的种种罪状。山西农民群起响应,各府州县望风而下,自成遂率军北上,一路上明军纷纷投降,只有宁武关总兵周遇吉,力抗闯军,但周只有五千人,又怎么打的过李闯的百万大军,周本人力战而死,其全家自焚。李闯农民军经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南下,三月十八日围困京师。次日大太监曹化淳开门纳降。崇祯皇帝逼死周后,剑砍女儿长平公主,最后和贴身太监王承恩来到煤山,主仆二人在煤山一颗歪脖树自缢而死,并在衣襟里留下遗书:“朕自登极十七年,致敌入内地四次,逆贼直逼京师,虽联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联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联尸,勿伤百姓一人。”明朝灭亡。平心而论,崇祯即位以来,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不尽女色,所有的梦想只是中兴大明,但他为人刚愎自用,急功近利,诏令夕改,在位期间,换了50多位首辅,所谓才不配位说的就是他。

明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而中国大地受小冰河气象影响,灾害迭生,当时陕西,河南常常是水灾完了,来旱灾,明朝政府体恤无力,为了对抗满清,又加征辽饷,老百姓根本没有活路。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杀贪官,惩恶霸,打破旧社会枷锁,建立新秩序,可谓对社会有积极的一面,但他占领北京后,不知约束部下,让部下胡作非为,杀戮过重,把北京活生生地变成了一个土匪窝,最后败于清吴联军之手,导致农民起义失败,让满清异族政权入关,对汉人政权而言是有大过的。明末没有他,满清根本不可能入主中原。

历史上真实的李自成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一位令历代封建统治者和反动公知们害怕仇恨,而平民百姓普遍拥护爱戴的起义军领袖,民族英雄。

历史上真实的李自成是一个怎样的人?

首先,李自成是一个下岗职工,原来的李自成在驿站工作,待遇不高,但是衣食无忧,可是,由于朝廷的经济危机,当然拿驿站开刀,也是李自成倒霉,成为裁员对象,李自成失去了工作,生活失去了来源,就投奔高闯王高迎祥了,而李自成仇恨朝廷,敢打敢杀,作战勇猛,高闯王死后,成为李闯王,然后就轮到大明朝倒霉了。第二,明朝末年,内忧外患,财政吃紧,在打败李自成以后,又遇到满清来搅局,忙着调兵北上,李自成成为漏网之鱼,然后在河南再举造反大旗,成为压垮大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第三,李自成成功打进北京,能够约束部下,善待明朝官员百姓,特别是搞好和吴三桂的关系,天下就是李自成的了!可是李自成部队进城以后,纪律败坏,严刑拷打明朝官员,查抄了吴三桂的家,吴三桂父亲吴襄被抓,陈圆圆被抢,吴三桂看到了危险,不得不千军一怒为红颜!第四,新娘结婚了,新郎不是我,李自成为清人做嫁衣,害了自己的命,又祸害了中华民族!

历史上真实的李自成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自成同志是一个有爱心、为人民翻身得解放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历史上真实的李自成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自成也算是历史上农民起义的一个典型吧,在崇祯年间,陕北连年遭到干旱的情况下。农民食不果腹,吃不饱了,自然就开始起,要找活路嘛,之后就发生了暴动。

开始李自成指示闯王手下的一个将,后来李自成和李岩在崇祯二年开始起义,获得了农民的广泛支持。部队也越来越大,成为当时他比较主力的一个军队,

之后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攻破了襄阳,节节胜利,最后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建立了大顺。

李自成主导的这次农民起义,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期间也打了很多次比较著名的战役,也很艰辛。但是在那是全国形势四分五裂的情况下,四处战乱,最后还是被强大的清军打败了。也致使李自成所取得的胜利,所成立的政权,只是昙花一现。

就简单的说这么多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