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哪些武将是降将?
《三国演义》展现的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军阀割据,形成三足鼎立,最后三国统一于西晋司马炎的那段历史。
《三国演义》很多人物的事迹都是以历史为依据的,然后加工整理,艺术化而显得更加气势雄浑,生动活泼。
因为《三国演义》主要描写的是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属于打内战,所以一些军阀集团之间的人才流动就非常频繁。一些大将和谋士从某一集团到另一个集团,非常容易,非常便利。毕竟都是一样的语言、一样的文字、一样的文化嘛。从严格意义上讲,流动的人才也算不上什么投降,说成是跳槽更确切一些。
不过,在当时看来,背叛了主公,投奔了另一个主公,也算是投降。《三国演义》中投降过的武将着实不少。我们只盘点他们人生跟随的最后一任主公,属于投降过去的。我就按照他们成就的大小来一一分析一下吧。(拣重点有成就的人物)
第一、张辽,字文远。原来是吕布手下头号战将。
跟随吕布被曹操和刘备联手打败被擒。白门楼,曹操杀了吕布和陈宫以后,对张辽的去留有过踌躇。张辽昂首挺胸,大骂曹操,表示绝不投降。曹操怒气冲冲,欲斩杀张辽以泄私愤。刘备抱住曹操的胳膊,关羽屈膝下跪为张辽求情。曹操于是对张辽以礼相待,感化了张辽,张辽投降了曹操。
张辽投降曹操以后,屡建奇功。尤其是曹操攻打冀州和乌桓时,立下盖世之功。张辽在白狼山一战,斩杀乌桓首领踏顿,载入史册。张辽在赤壁之战,一箭射中东吴大将黄盖。
张辽的巅峰之战是威震逍遥津之战。张辽以800士兵,破孙权十万大军,杀得东吴小儿夜间不敢啼哭。张辽被曹丕称为“古之召虎”。
张辽被东吴老将丁奉射死。
第二、姜维,字伯约。姜维原来的曹魏校尉。投降诸葛亮以后,诸葛亮对他的武艺超群和忠义十分赏识,把平生所学悉数传授给他。
姜维后来担任了蜀汉的大将军。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一心一意北伐,九进中原,被曹魏大将邓艾阻挡。姜维和邓艾的战役胜多败少,曾两度打得邓艾无计可施。邓艾只好使用间谍,买通宦官黄皓,在后主刘禅身边进谗言,后主召回姜维,使得北伐大业功亏一篑。
姜维为了复辟蜀汉政权,后来煽动钟会造反,结果钟会手下的众将不服。姜维和钟会被乱军杀死。
第三、徐晃,字公明。
原是军阀杨奉手下战将,因和许褚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负,被曹操赏识。谋士满宠说服徐晃加入曹操阵营。
徐晃在曹操的领导下,大放异彩成为一代名将。他斩杀过李傕和郭汜手下战将崔勇、李乐;斩杀冀州战将汪昭;白马坡大战过颜良、文丑;赤壁之战、汉中之战、官渡之战、潼关之战等曹操指挥的大小战役都全部参加,并均有立功表现,混的大家脸都很熟。
徐晃的成名之战是襄樊之战,打败了关羽。在这场战役之初,徐晃还对关羽使用了攻心之术,先是大发感叹,回忆以前和关羽交往的美好过去,尽情地抒发了一番个人情怀,使得关羽放松了警惕。徐晃打败了关羽,名扬天下。徐晃在《三国演义》中死于孟达之手。
第四、甘宁,字兴霸。
原是黄祖手下,因不受重用而弃暗投明,投降了孙权。投降孙权后,协助孙权打败了黄祖,夺取了江夏,并亲手射杀黄祖。甘宁在合肥之战,立下大功,攻打皖城时,他用铁链打死太守朱光,首先冲上城头。孙权为此专门为他召开了庆功大会。
甘宁胸怀宽广,东吴大将凌统因为父亲死在甘宁之手(甘宁在黄祖手下时,射杀了凌统的父亲。),就时常想要报复甘宁,并多次在公开场合挑战甘宁。后来,凌统大战曹魏大将乐进,被曹休射下战马,乐进挺枪要刺死凌统,千钧一发之际,甘宁一箭射死乐进,救了凌统。甘宁以自己的宽阔胸襟化解了和凌统的个人恩怨。
甘宁在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中,被沙摩柯射死。
第五、太史慈,字子义。
原来是扬州刺史刘鹞的部将。后跟孙策大战一百多合不分胜负,被孙策赏识。孙策设计生擒了太史慈,并对他以礼相待,太史慈深受感动而投降。死于孙权和张辽的合肥之战。
第六、魏延,字文长。蜀汉一代名将。
原是刘表手下,因要迎接刘备进襄阳,被文聘杀败,投奔了长沙太守韩玄。后来,魏延因为韩玄要杀黄忠,他就杀了韩玄,向关羽献了长沙。
投降了刘备以后,魏延立下了赫赫战功。
1、刘备进川,魏延立下大功,被刘备赏识。是刘备夺取汉中以后的首任汉中太守。是和关羽、张飞并列的三大封疆大吏。魏延镇守汉中将近十年,多次打败来犯的魏军。
2、诸葛亮南征孟获,第一次生擒孟获的就是魏延。
3、六次参加北伐战争。并伏杀曹魏大将王双。
4、引诱司马懿进上方谷。司马懿父子差点被烧死。
5、引诱张郃进埋伏算。张郃被射杀。
魏延在诸葛亮死后,和杨仪争夺军权,被马岱杀死。
第七、黄忠,字汉升。原是长沙太守韩玄的副将。
韩玄以通敌之罪要斩杀黄忠,被魏延救出。后来刘备和关羽亲自上门去请,黄忠盛情难却,只好投降了刘备。
黄忠投降刘备后竟然是黄昏无限好,成了中国文化中老当益壮的象征。黄忠的汗马功劳主要有:
1、刘备进川时,担任先锋,并射死邓贤营救过魏延。在庞统阵亡之时,首先向刘备建议请诸葛亮进川主持大局。由此可见,老将军的谋略也是很深。
2、在葭萌关打败曹魏大将张郃。
3、汉中之战,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震惊天下。含金量接近关羽斩杀颜良。
4、夷陵之战,斩杀东吴战将一员。后被东吴小将马忠射中肩窝,伤重不治身亡。
第八、孟达。先是刘璋的部将。
刘备进川之时,孟达和法正一起主动对刘备投怀送抱,充当了内应。后来因为阻挠刘封发兵援救关羽,担心被刘备处罚而投降了曹丕。曹丕对他甚是礼遇,一度和他同乘一辆车子,以示恩宠,遭到了曹魏其他大臣的嫉妒。曹丕死后,孟达在曹魏处境艰难,就主动向诸葛亮提出投降,因泄露天机而被司马懿千里奔袭斩杀。
第九、马超,字猛起。
马超本来是割据一方的诸侯,被曹操打败后投奔了汉中张鲁。张鲁应益州刘璋的邀请抗击刘备,就派马超带兵攻打葭萌关。马超大战张飞二百多合不分胜负。后来刘备、诸葛亮使用离间计,买通了张鲁身边的谋士杨松,污蔑马超要造反,逼得马超进退维谷。
刘备派出说客李恢,说服马超投降了刘备。马超投降刘备以后,被封为五虎上将,骠骑大将军,是蜀汉刘备时期的的最高军职。但是马超大多数时间只担任虚职,没有掌握军权。个中滋味,大家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吧。马超最后是抑郁而亡。
第十、黄权。
先是刘璋部将,跟随刘璋一起投降刘备,很受刘备的重视。刘备讨伐孙权时,以黄权为参谋,黄权带领一万士兵在江北防曹魏。刘备夷陵大败,黄权带领士兵投降曹丕。应该说,黄权的两次投降都是处于无奈。投降以前,他对自己的主公也都尽职尽责了。尤其是苦谏刘璋,曾以牙齿咬住刘璋的衣服,被扯掉了两颗门牙。
把马超和黄权放到最后,是因为这两位是以上降将中结局最好的两位。《三国演义》中还有不少的降将,但是比较出名的、有一定影响的应该就是这十位了。
他们可以合称:《三国演义》十大降将。通过盘点,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降将大多都没有寿终正寝。另外像吕布、关羽等名将也有过投降的历史,但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站不是投降的主公,所以就不以降将来对待他们,也不再列举他们的事迹了。
三国演义里哪些武将是降将?
大丈夫,生而何欢,死又何惧!
嘿嘿,张辽算一位。
魏延救黄忠,忠闭门不出。刘备登门去请,黄忠算一个。
那个蔡氏兄弟就不提了,我讨厌,曹操更讨厌!嘻嘻,曹操"英明","明"知周郎一计,还是把那两个家伙宰了。
……恕不尽数,俺也就记得这几个了[作揖][玫瑰]
三国演义里哪些武将是降将?
没有必要一一道来,只说几个比较著名的降将:
曹操东进,击破刘备,关羽被俘,遂降曹操;刘备攻打刘璋时,马超投降刘备;刘备与孙权组成联军大败曹操军,曹操北归。刘备趁机占领荆州,率领赵云等南征长沙四郡。黄忠跟随韩玄向刘备投降。
取张辽、徐晃於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张燕原名褚燕官渡之战时投降曹操,被任命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张郃、高揽、“后面赶的是马延、张顗,前面阻的是焦触、张南,都是袁绍手下降将”;于禁投降关羽;臧霸与孙观等人投降曹操;蒯越、文聘、蔡瑁。
太史慈投降孙策,甘宁算不算投降?不好说,投奔比较好😂。
从以上涉及到的“五虎上将”中,除了赵云、张飞都是降将。哈哈哈…
“五子良将”中,除了乐进、李典…哈哈哈!
东吴最重要的将领太史慈,甘兴霸,孙权手下投降的将领真不多👍,诈降的却不少:黄盖、周鲂…
再往上像吕布、刘备、张绣、贾诩、张鲁、刘璋、刘琮也都先后投降过曹操;往下…
往下就没法看了!!!遍地都是:潘濬、糜芳、士仁;法正、孟达、吴懿、李严、吴兰、雷铜、任夔;吴班、冯习、张南、傅彤、孟获、沙摩柯、陈式、黄权;姜维、王平、夏侯霸……
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魏延不是降将。还不如降将,属于家奴😂!《三国演义》说他是降将,抬举他了。
借此,我却想给那些没有投降的泠苞、张任、邓贤、刘璝他们点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