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能不能在现代舌战群儒?
当诸葛亮风度翩翩、气宇轩昂地出现在东吴众文臣谋士的面前时,张昭他们如临大敌。他们深知:诸葛亮此行是当说客来了。如果诸葛亮游说成功,那么东吴面临的就是一场空前的大战,说是空前的浩劫也不为过。因此,张昭他们要展开唇枪舌剑,挫败诸葛亮,使得诸葛亮铩羽而归,以使东吴投降曹操换来和平。
诸葛亮是主动请缨来东吴见孙权的。能否说服孙权联合刘备抗曹,决定着刘备的生死存亡;也决定着是否能够形成三足鼎立而扩大刘备的生存发展空间,进而恢复中原。因此诸葛亮此行可谓负重致远。
刘备被曹操已经打得满地找牙,无家可归了。新野和樊城,刘备已经主动放弃,荆州、江陵和襄阳等郡城已被曹操占领,刘备只能暂住江夏刘琦处,过着寄人篱下、忧恚满腔的日子。
孙权在战与降之间摇摆不定。但是,诸葛亮知道:孙权野心勃勃,是不愿意投降曹操的,只是碍于两家实力相差太过悬殊,孙权害怕一旦战败,再想投降也没有机会了。
东吴的文武百官此时分化成了两大阵营:以文官张昭、虞翻等组成的“主和派”和以武将程普、黄盖等组成的“主战派”。两派虽然势均力敌,但是主和派把投降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而主战派只是一味强调不能投降,却没有明确应对曹军的策略方针。
因此诸葛亮此行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孙权知道不能投降、也不必投降。孙权本来就不愿意投降。如果能让他懂得不能投降的道义;再让懂得:联合刘备就有条件、有能力、有把握打败曹操。那么,孙权就不必要投降,自然而然会下定抗曹的决心。
张昭等人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召集了二十多位能言善辩之士,盛装峨冠,摆开阵势,在孙权接见诸葛亮以前,对诸葛亮发动舆论攻势,意图羞辱吓阻诸葛亮的进一步行动。
我们看《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张昭先以言语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真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诸葛亮知道,张昭是孙权手下第一谋士,如果不先难倒他,就不可能说服孙权了。面对张昭的讽刺挖苦,诸葛亮不慌不忙地说:“我们要取汉上之地,易于反掌。只是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心夺取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不接。曹操之所以得了荆州,是因为刘琮年幼无知,听信谗言,暗自投降,曹操因此得逞。”
诸葛亮站在道义的制高点,张昭不好再刁难他了。就从军事上说明诸葛亮的失败,以证明不能抗曹。张昭说:
“诸葛先生你出山之前,刘备尚割据一方,怎么有了你之后,反而弃新野、败当阳、奔夏口变得无容身之地了?刘备得了先生以后反而步步走下坡路。先生自比的管仲、乐毅是这样的吗?”诸葛亮的答复是:
“鹏飞万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们现在的处境就象一个人生了大病,就得先以稀粥饮食,然后以和药服之,慢慢调理。等到形体渐安,再以肉食补充营养,最后下以猛药,则去除病根。如果不等气脉和缓,就投以猛药,想要安保,就太难了。我们现在缺兵少将,占据的小城又几乎都是穷乡僻壤,但是我们依然在博望坡用火攻、白河用水攻打得夏侯惇和曹仁心惊胆裂。现在,有数十万百姓扶老携幼追随刘使君。刘使君不忍抛弃百姓,甘愿与百姓同生共死,这是大仁大义之举。至于我们寡不敌众,那就是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也不放在心上。昔日高皇帝屡次败于项羽,而垓下之战,一战定乾坤,这都是韩信和张良的计谋。而韩信和张良久事高皇帝,也不是没有失败过。国家大事社稷安危是有主谋的,不是像夸夸其谈之徒,坐而论道,以虚誉欺人,无人可及;而临机应变,却百无一用。这不是天下的大笑话吗?”诸葛亮言辞犀利,即解释了刘备失败的原因,又展望了美好的未来,还批评了一些只会坐而论道而不会实际行动的人。
张昭无言以对,败下阵来来,虞翻接过了话茬。虞翻说:
“今天曹公雄兵百万,战将千员,龙骧虎视,你认为如何?”诸葛亮就详细分析道:
“曹操的部队一部分是蚁聚的袁绍的旧部,一部分是收拢的刘琮降兵,实属乌合之众,虽有百万不足惧也。”虞翻接着说道:
“你们力尽计穷,区区求救与人,还大言不惭地说什么丝毫不惧?”诸葛亮曰:
“我们仅有数千兵马,以仁义之师,安能抵挡曹操的百万残暴之众?我们退守夏口,以待天时。而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天险,你们犹欲使主公屈膝投降。由此可见,我们才是真正的不畏强权,伸张正义。”虞翻败下阵来来,又有步隲、薛综、陆绩、严畯等人相继出马刁难诸葛亮,都被诸葛亮反驳的哑口无言。这里就不能一一列举了。
诸葛亮最后终于说服了孙权,胜利完成了出使东吴的使命。孙权和刘备联合,终于大败曹操于赤壁,又创造了一个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孙权抗曹,是历史事实。但是,诸葛亮舌战群儒当然是艺术加工。历史上,诸葛亮舌战张昭是真有其事。他们二人辩论的内容也基本和演义是一致的。
诸葛亮舌战群儒,取胜的关键在于:
第一、诸葛亮以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诸葛亮即看到了曹军的强大,又看到了曹军的不利因素。曹军不习水战,另外水土不服,再加上曹操收编的部队成分复杂不利于联合作战等等。
而张昭只看到了曹军的强大和数量的众多,一味以数量的对比来评估战役的胜负。在张昭等谋士的心中缺乏以弱胜强、以小博大的概念。
第二、诸葛亮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诸葛亮能够客观地分析刘备失败的前因后果。预测到:刘备的弱小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变得强大无比;曹操的大莫与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不能被曹操的强大吓倒,宣告不战而败。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弃,虽大必亡。”
刘备能够得众人所助,最后的胜利是必然的。
应该说,放到今天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诸葛亮的方法依然管用。即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和发展的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用片面的眼光和停顿的眼光看问题。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两点论”。
诸葛亮舌战群儒,过去未曾发生,今天依然不会发生。因为,今天可能已经找不到那么多爱好辩论的儒士了。
诸葛亮能不能在现代舌战群儒?
谢邀
诸葛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所谓舌战群儒,实质是外交上的论战。是杰出的外交家。想起,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西方大国看不起我们,面对美国记者的挑衅,周总理也是舌群儒,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现在,外长王毅,在同美国会谈时,不也是舌战群儒吗。他们就是现代诸葛亮,也可以说是诸葛亮的化身。
诸葛亮能不能在现代舌战群儒?
能,为什么不能?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上晓天文,下知地理,那就是神仙下凡。和人辩论,对诸葛亮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反正都有理,神仙没有脸红一说,气也把你气死,周瑜不是被气死的吗?
诸葛亮能不能在现代舌战群儒?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此一时,彼一时,时间相距太久远了。
诸葛亮所处时期知识比较单一,没有现代学科知识划分的这么复杂。现在的丰富科学知识学问非常复杂,一个人不易全部精通掌握。在现代知识社会,诸葛亮不易舌战群儒。
诸葛亮能不能在现代舌战群儒?
能!因为诸葛亮属于专家级别,舌战群儒是一群专家之间的辩论。
而专家们之间的辩论,都会遵循基本理论和基础常识!或者遵循专家之间的某些共识。
所以,诸葛亮放在现在,当然可以舌战群儒。因为,这是高级别的专家圈子里的辩论。又不是低层人求生存的老百姓的胡侃乱侃!
诸葛亮能不能在现代舌战群儒?
此一时彼一时,不可同日而语。因为时代不同,教育的环境平台氛围及每个人的智商情商经济条件都不一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