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杀关羽时,为何没人求情?难道东吴只剩目光短浅之人?

东吴的开国元老中不乏足智多谋的谋士和英勇善战的大将。

孙权杀关羽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求情?不是东吴的文武百官们目光短浅,而是当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在内,我给大家一一道来。

第一、孙权已经由刘备的盟友化友为敌,变成了刘备的敌人。

孙权此时为了夺取荆州,已经向曹魏称臣,与曹魏达成了联合对抗关羽的协议。协议中指定了,打败关羽以后,荆州划给孙权。因此,孙权才最终下定决心背叛刘备。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荆州的归属。刘备如果把荆州说还给孙权也好,说送给孙权也罢,孙权就不会背叛联盟。

孙权心里也十分清楚,只有吴蜀联盟才能对抗曹魏,实现三足鼎立。吴蜀一旦交恶,那么被曹魏迅速地各个击破而消灭是必然的结局。但是,为了得到荆州,孙权豁出去了。

孙权同时也在赌:刘备为了对抗曹魏而不敢跟他翻脸。孙权投降曹魏当然是假投降,只是为了夺取荆州而已;曹操当然知道孙权不会一心一意地效忠于他,但是为了借刀杀人打败关羽也只好虚与委蛇,接受孙权的投降。

孙权在看到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而动了真格的时候,立即提出归还荆州和孙夫人,重新和蜀汉结盟,就可以看到孙权投降曹魏的虚假和敷衍。

所以,孙权必须杀掉关羽以削弱刘备的实力。否则,关羽如果带领水军杀向东吴,谁人可以抵挡?

第二、孙权杀死关羽也可以泄私愤,也同时给东吴的许多士大夫出了口气。

东吴被关羽辱骂过的、鄙视过的将领不在少数。尤其关羽还创造性地发明了江东鼠辈这一词汇,使得东吴诸将切齿痛恨,人人欲杀之而后快。

诸葛瑾两次出使荆州,都是出于两家和好的初衷,而被关羽大声呵斥并乱棍打出。

关羽单刀赴会,挟持鲁肃离去,使得江东的大将甘宁、丁奉、潘璋等都认为是奇耻大辱而决心与关羽势不两立。关羽把东吴君臣都得罪遍了,谁还会为他求情?孙权杀死关羽,还很有可能是出于东吴诸将的压力和文臣的落井下石。关羽把东吴的上上下下都得罪遍了。

第三、孙权之所以杀了关羽,也极有可能是为了讨好曹操。

孙权杀死关羽以后,立即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显示出是受曹操的指使。其实,孙权打错了算盘。曹操英明神武,怎么会被他利用呢?曹操立即为关羽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曹魏的文武百官全部参加为关羽送行,并以王侯之礼下葬关羽,化解了孙权嫁祸于人的阴谋诡计。

总之,孙权当时是对关羽恨之入骨,必欲杀之的。手下的大臣们当然也心领神会。孙权还假惺惺地要说服关羽投降。关羽自然不会上当,而是选择激怒孙权,以达到英勇就义为国捐躯。关羽大骂孙权是“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孙权也不愧为是老奸巨猾的阴谋家,在大庭广众之下遭到关羽的痛骂后,依然不愠不恼地征求众人的意见。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

权回顾众官曰:“云长世之豪杰,孤深爱之。今欲以礼相待,劝使归降,如何?”主薄左咸曰:“不可。昔曹操得此人时,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如此恩礼,毕竟留之不住,听其斩关杀将而去,致使今日反为所逼,几欲迁都以避其锋。今主公既已擒之,若不即除,恐贻后患。”孙权沉吟半晌,曰:“斯言是也。”遂命推出。于是关公父子皆遇害。时建安二十四年冬十月也。关公卒时五十八岁。

从这一段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孙权当时对于杀关羽还是留关羽也颇为踌躇不决,沉吟了半晌,才最后下定决心的。

很显然,孙权是在权衡利弊。在孙权犹豫不决的时候,别人的意见很重要。

人往往大都是这样:遇到难以取舍的时候,旁边的人向前推一把和向后拽一把往往结果就会完全不同。遗憾的是,江东众臣都被关羽骂糊涂了,以至于恨心失图,也不计后果了,就对关羽见死不救了。

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情感动物,都有可能做出情绪化的决定。

关羽被杀,是东吴君臣处于群体情绪化的结局。而东吴君臣的恶劣情绪,其实也是关羽自己造成的。

孙权杀关羽时,为何没人求情?难道东吴只剩目光短浅之人?

孙权杀关羽并非义气用事,孙权既拿下荆州、关羽不降,孙权必杀关羽,原因如下:

一、孙权既然派吕蒙白衣渡江,袭占荆州,杀不杀关羽,刘备都会反击。

孙权偷袭荆州,并非一时冲动。东吴的生存状态得到根本改善,不然东吴地处长江下游,关羽洗脚、孙权喝洗脚水;关羽撒尿,孙权只有喝尿了。

荆州对刘备集团也极为重要。这是刘备、孔明在隆中定下的联吴伐魏国策中,北伐的一个战略支点。刘备、孔明当年君臣设定北伐出发点,一是荆州,二是祁山。荆州一失,上庸一失,刘备从荆州北伐已成南轲一梦。

二、关羽对刘备极为忠诚,他绝不会投降东吴。

关羽、张飞是刘备最早的虎将,关羽、张飞最早就是刘备的大警卫员,当年刘备曾同关羽、张飞同榻而眠。关羽在刘备徐州兵败时,暂降曹操,曹操对他极为宠幸,奏请朝廷给他封侯拜将,但他一旦得知刘备在袁绍处,立刻千里来归。关羽败走麦城,被马忠所执,孙权曾劝降,但关羽心如磐石,是刘备的铁杆粉丝。孙权为笼络关羽,曾想与关羽联姻,但关羽为表对刘备忠诚,竟狂言:虎女怎能嫁犬子?

三、关羽虽因兵力不足、一时大意而兵败荆州,但他确实是擅长陆战、水战,是东吴的劲敌。

关羽腹背受敌,在魏国徐晃、东吴吕蒙的双双夹击下,才惨败被执。但他和张飞一样是万人敌,他曾斩颜良、诛文丑,大败曹操五子良将于禁……这次被孙权、吕蒙偷袭,他必想着复仇。如刘备进攻东吴,关羽复归,关羽绝对是硬碴,刘备再用之如虎添翼,不如杀之以绝后患。

孙权杀关羽时,为何没人求情?难道东吴只剩目光短浅之人?

戏说历史,我是游子dream。

三国时期江东集团人才辈出,而关羽被杀时,却无人替之求情,并非东吴众人目光短浅,反之都是有大局观念的人。

当年襄樊之战,关羽大败,只得逃走麦城,最终落入孙吴之手。孙权也是惜才之主,曾试图将其收为己用,然关羽不从,孙权只能命人将其杀死。因为他们深知倘若关羽不死,再次回到蜀汉,本就势如破竹的蜀军,岂不是如虎添翼。况且东吴大都督吕蒙通过偷渡夺回荆州,刘备怎会善罢甘休。

然而若是杀了关羽,蜀军依旧会大军压境,但是却少了一员虎将,对于东吴来说,也就少了一个劲敌,应付起来相对轻松些。

既然荆州已取,东吴人士必定考虑到后果,那么在关羽的生死存亡方面,也会有一定的斟酌。最终关羽被杀,是他们一致投票的结果。事实也证明,江东集团此举乃正确抉择。不出所料,刘备因痛失手足,不顾众臣反对,竟倾举国之兵讨伐东吴,最终落得惨败。

总结

或许东吴集团文不及蜀汉,武不如曹魏,但他们万众一心,才会在处理关羽一事时,如此干净利索。由此可见,东吴人士都有远见卓识,何来目光短浅之说呢。

孙权杀关羽时,为何没人求情?难道东吴只剩目光短浅之人?

关羽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其和刘备情深义重,在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过程中是作出汗马功劳的,其也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倚重大将。后来关羽镇守的荆州被东吴所袭,连关羽本人也被东吴所擒,因关羽忠义不投缘而被东吴所杀。

关羽作为当时的一个名将,其忠心之义闻名当时,其武艺高强,亦是当时的一位万人敌的勇将,对于这些的人才,可谓是不可多得。然虽如此,但结果关羽被擒后,还是被杀。

那东吴孙权杀关羽时,为什么没有人求情?难道东吴就没有一个有眼光的人吗?

因为关羽忠义,而他的忠义只是对于刘备,就是关羽只是忠心于刘备。就算关羽被擒,但还是不改其心。

关羽是个人才,无论是忠义人品,还是武艺程度,都是很出众。但是在古代,对于这样的厉害人物,若落入敌人之手,如果不能为敌人所用,敌人当然也不会让他继续为别人所用的。不然就是给自己留下隐患,就是不能放虎归山。

比如关羽曾经落入曹营,虽然曹操对他百般礼遇,但最后关羽还是离曹营而再次去了刘备身边,以至于有了后来的关羽水淹曹军、擒于禁、斩庞德之事。

有此次的教训,东吴又怎么再犯同样的错误呢!若不杀关羽,关羽要是再回到蜀汉阵营,到时再和东吴为敌,岂不是给自己招来麻烦。

再则,关羽为人骄傲,当然关羽武艺超群,故而他有骄傲的资本。因为关羽骄傲,在当时能让关羽看上眼的人并不多。

江东英雄虽然不少,但是这样江东英雄俊杰却还是不被关羽轻视,甚至有时称其为江东鼠辈,不仅如此,就连江贵为东之主的孙权亦被关羽轻视辱骂。

试想一下,孙权和他的手下都不被关羽看的起,甚至得罪辱骂他们,如此又会有多少人会求情呢!当然还有重要的原因就是关羽忠义过人,不愿投降,最终导致关羽落下被杀的结局。

当然关羽被杀,并不是东吴没有眼光长远之人。退一步说,若东吴没有人才,没有眼光长久的人辅助孙权,孙权能力就算再厉害,也是不易和蜀汉、曹魏鼎足三分的。他们没有为关羽求情的原因,是他们作为东吴的臣子,就会忠于江东,为江东着想考虑。觉得若不杀关羽是会对东吴带来不利的。

孙权杀关羽时,为何没人求情?难道东吴只剩目光短浅之人?

都别抢,我来答,关羽是刘备手下第一号猛将,也是最能打的名将,统领陆军和水军都很在行,就是水军关羽也玩得很溜,因此,刘备这才放心大胆地将荆州交给关羽镇守,没想到,关羽最后出事了。

关羽被孙权擒获时,孙权曾犹豫过,不想杀关羽,想收降关羽让他为自己打前锋,对付刘备和曹操,但是,孙权手下的那些人,没一个赞成的,都一致反对,建议杀死关羽,以除后患,还拿曹操做例子,说,当初曹操没杀关羽,导致被关羽水淹七军,逼得差点迁都,可狼狈了,现在,怎么能让关羽活着呢?

这些人的话,无疑断送了关羽最后一丝活着的希望,于是,孙权下令将关羽斩杀。《三国志》注引《蜀记》记载: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有人说,当时潘璋部下马忠在临沮抓住了关羽,当场就斩杀了关羽,我个人觉得不太可能,关羽是什么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除了刘备,就是关羽了,当时关羽的地位比诸葛亮的位置还重要,别说一个小小的马忠,就是潘璋,就是吕蒙,借他十个胆子,没有孙权的命令,也不敢杀关羽,所以,肯定还是孙权下令杀死的关羽,否则,没有君王的命令,谁敢动手?

关羽被杀时,周瑜已经死了,鲁肃也死了,东吴两个最有眼光的人,都不在了,因此,剩下的吕蒙和陆逊等人,都是目光短浅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孙刘联盟的重要性,要说吕蒙和陆逊打仗行,说长远眼光,根本没有。他们只一味地想拿下荆州,扩大东吴的地盘,不在乎联盟不联盟的。他们不给关羽求情,好理解,而东吴的那么多人,为何其他人也都不求情呢?主要是关羽太高傲自大,目中无人,关羽看不起东吴这帮人,连孙权关羽都看不起,更何况是孙权手下的人?关羽曾骂辱孙权的使者,让孙权愤怒。对于孙权手下的这些人,关羽一个都没放在眼里,因此,这些人也恨关羽,不给关羽求情,也很好理解了。所以一代猛将关云长就此陨落。

孙权杀关羽时,为何没人求情?难道东吴只剩目光短浅之人?

不得不说孙权杀关羽是意气用事,也欠考量。倘若鲁肃健在,关羽可活命了,眼看关羽被杀而无人求情,凭此即可断定东吴的确只剩下目光短浅之人了。不然试看蜀汉,当刘备要举全国兵马为关羽报仇雪恨时,诸葛亮马上站出来及时阻止,因为在诸葛亮看来孙刘联盟要比为关羽报仇重要的多,即便是赵云也不赞同刘备兴兵,所以才被刘备降为运粮官,如果赵云跟随刘备左右,也不至有夷陵之败。

关羽生性孤傲自大,这是他最大的弱点,而且孙权与关羽还有过节,当初孙权托使者向关羽为儿子求婚,关羽不允也就罢了,偏偏说了一句:虎女岂能嫁犬子,把孙权当狗骂了,气得孙权脸儿都绿了,孙权本就不是宽宏大量之人,在孙权看来本应是关羽求着自己才是,关羽名气再大,也是刘备手下一员大将,而孙权与刘备平起平坐,那也是一方诸侯,关羽如此不给孙权面子,孙权怎能不记恨关羽,这也是孙权杀关羽原因之一。

彼时,诸葛亮曾舌战江东群儒,令孙权手下这些儒生很没面子,关羽又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如此江东群儒自然对关羽也没什么好影响,不替关羽求情也就很好理解了,再加上孙权决意要杀关羽泄愤,这种时侯即便有人想要劝说,也不敢违逆孙权的意思了。

图片来源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