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当中为啥蜀国最弱?

要知道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就要分析一下,《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的创始人的个人情况和三国的建立过程。

我们都知道,实力最强大的魏国是曹操建立的。实力其次的是东吴是孙权建立的,蜀汉是刘备建立的。曹魏和蜀汉的建立者曹操和刘备都是靠艰苦创业,一城一池地打出来的。孙权则是继承的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打下来的江山。也就是说,孙权一上位,就拥有了现成的一块地盘,只要守护好原有的地盘就可以开府建国。

曹操和刘备的根据地都是靠自己创业打出来的。但是,大家一定会感到困惑,同样是创业,曹操的曹魏的领土疆域为什么会比蜀汉大那么多么?

这主要是因为,曹操和刘备虽然都是创业,但是起点却不一样,有着天壤之别啊。刘备早年丧父,靠母亲养大,靠叔父的资助,才得以求学读书。后来学业无成,以贩卖草鞋和席子为生。直到年近三十了,还一事无成,赶上黄巾起义,刘备才结识了张飞和关羽,开始了自己的正式创业。

反观曹操,出身世家,二十岁就举孝廉为郎官,担任洛阳北都尉。等到黄巾起义的时候,曹操已经担任了骑都尉,也就是相当于少将军衔了,最起码也是大校。当时,刘备参加征讨黄巾,只是带着自己组织的三百多人,而曹操却带领五千多人的队伍。

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刘备才被封为安喜县尉,也就只相当于一个上尉军衔吧,比起曹操,那是天差地别了。

等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已经是一方诸侯,并且兼任盟军副总指挥,相当于上将军衔了,而刘备却只是一个小县令,至多相当于一个上校吧。

直到陶谦三让徐州于刘备,刘备才勉强有了一个州的根据地,算得上中将军衔吧。而曹操此时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统帅级别的人物了。

起步晚,就得奋起直追,要追得上别人,就必须加倍努力,还得有足够长的寿命。所以,我们现在很多的家庭都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就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如果你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其实我觉得基本上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不过,输在起跑线上也不代表就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刘备创业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态度影响命运;努力促进成功!所以,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更应该靠后天的努力去争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命运;如果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后天再自暴自弃放弃努力,那就真的会输掉自己的一生。

刘备的起点低,起步晚,但是靠着自己持之以恒的决心和事在人为的努力,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由一个普通百姓成为了蜀汉的开国皇帝。

刘备起点低,起步晚,要想有自己的根据地就倍历艰辛,而且经常是得而复失,一次又一次地变得一无所有、从零开始。直到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担任军师后,刘备才找到了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正确的发展方向,占有了荆州大部和益州全部,并且再接再厉占领了汉中。

此时,想要统一天下的曹操对刘备已经是无可奈何,发出了得陇望蜀的感叹。

刘备在实力空前强大的时候,关羽北伐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关羽打败曹仁,又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这个时候,曹操被关羽打得惊慌失措,意欲迁都,以避关羽的锋芒。江东孙权也坐卧不宁。于是曹操和孙权这一对生死冤家却沆瀣一气,暗中联合起来,联手灭了关羽。孙权趁机夺取了荆州全部。

刘备就在这实力最鼎盛的时候,丢失了荆州,失去了几乎一半的领土,因此刘备的实力大减。而孙权则因为夺取了荆州,实力大增。

刘备为了报仇雪恨,就以倾国之力,组织讨伐东吴孙权,结果又遭遇夷陵之战的大败亏输,而使得蜀汉国力匮乏,人才凋零。刘备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基本就化为泡影。这样,总结出来,蜀汉实力最弱的原因如下:

第一、蜀汉的创始人刘备出身低、底子薄、起步晚,就失去了逐鹿中原的最好时机。

东汉末年,群雄角逐,那时是夺取地盘的最好时机。而刘备当时不是一方诸侯,没有资格割据一方,就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刘备只好三番五次地寄人篱下。直到曹操统一了北方,刘备才开始成为一个诸侯,而此时曹操已经大莫与京;孙权也已成气候。所以刘备的实力在曹魏和孙吴之下实在符合规律。

第二、刘备拥有了两州之地以后,急于求成,反而又失去荆州,又遭遇夷陵之败,而实力倒退。刘备遭到的挫折太多。

刘备的创业过程实在是艰难曲折:他在县尉的任上被督邮迫害,只好弃官而去;刚刚有了徐州的根据地,又被吕布暗算,失去了徐州;刚刚有了汝南一郡之地,又被曹操盯上,搞得他几乎山穷水尽。

第三、刘备的仁义使得他经常错失良机。

像荆州刘表在临终前,曾提议由刘备接管荆州,而刘备不忍心图谋,使得荆州的归属问题成了吴蜀两国的战争导火索,而刘备遭遇大败。

刘备不忍心图谋荆州,刘表的儿子刘琮却把荆州拱手让给了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北撤,刘备夺取了荆州的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和南郡,为此却和孙权、周瑜产生芥蒂,使得荆州成了是非之地。

假如,刘备当时直接从刘表手中接管了荆州,那就会别开生面,荆州也不至于被孙权和周瑜一直觊觎在心,抓住不放。

“干大事,不拘小节;行大德,不辞小让”。刘备当时不接受刘表相让的荆州,实属迂腐不堪之极了。

曹丞相和刘皇叔的经历告诉我们: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

三国当中为啥蜀国最弱?

强弱从来就不是永恒的,而是一直在变化的,秦汉时期,项羽虽强,最后不也败给了弱小的刘邦;三国时期,袁绍虽强,不也在官渡之战中被看起来弱小的曹操打得全军覆没吗?

三国之中唯有蜀汉的建立是白手起家,一个白手起家的蜀汉,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给了曹操和孙权,如果你要问为啥蜀汉最弱?

那么答案显然就是刘备输在了起跑线上。

曹操起兵是以家族雄厚的财力及家乡谯沛地区豪族支持,曹操的祖父曹腾官至大长秋,也就是皇后寝宫的宦官负责人,一生历经四代皇帝,至汉桓帝时期地位达到顶峰,曹操的父亲曹嵩官至太尉,到曹操这一代时,不说曹家如日中天,起码在朝中颇有势力。

孙权更是官二代,有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打出来的一片江东六郡的江山来继承,19岁就成为江东集团的首领。

可刘备有什么?挂着皇室宗亲的名头,干着织席贩履的工作,苦苦的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就连刘备读书也是靠着宗族的支援,才能有机会识字,但是刘备的宗族除了有机会让刘备读书之外,再也没有任何能力支援创业。

刘备能够一步一步从底层,历经千辛万苦、百折不饶、永不放弃,逐渐开始小有成就、招贤纳士、如日中天,刘备靠的只有自已的努力、汗水、青春和热血。

输在起跑线,人生还能赢吗?

当然能。刘备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努力,理想是会实现的,虽然刘备没有背景、没有地位、没有宗亲支援,也没有家大业大,但刘备总算是实现了理想。

如果将魏、蜀、吴三国的前身作一个比较,你就会发现谁强谁弱?

公元200年前后,正是官渡之战的时期,当时曹操的势力已经算是整个天下仅次于袁绍的第二大势力,袁绍有北方并议处、冀州、幽州、青州四个州的地盘,曹操有中原兖州、徐州、豫州、司隶州四个州的地盘,所不同的是袁绍的北方人口众多,而曹操的中原由于长年战乱,人口稀少,不过好歹曹操当时是天下第二大的势力。

当时东吴的前身,正处于孙策的领导和创业之下,已经打下了吴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庐陵郡、庐江郡等江东六郡,至少地盘勉强算的上一个州,稍微少点,也就是在这一年,孙策遇刺身亡,江东六郡处于斩时的不稳定状态,当年轻的孙权接班之后,江东开始稳定下来并持续发展。

而公元200年前后的刘备呢?无寸土之地,无容身之所,还在袁绍之下寄人篱下,兵,不过数千,还是袁绍给的,将,不过关羽、张飞、赵云,还是靠刘备个人魅力与关系才留住的,天下之在,哪有刘备的一寸土地,刘备是弱小中的弱小,当然就是最终的了。

七年后,也就是公元207年,这一年的曹操早已统一整个北方,袁绍的四个州已经完全被曹操吞并,曹操雄据天下十三州中的八州,三分天下有其二。

孙权也在江东六郡的基础上继续向外扩张,也就在这一年,孙权斩杀了刘表的江夏太守黄宜,夺了江夏郡一半地盘,再加原来的六郡,孙权也算占据了一个州。

而公元207年的刘备呢?这一年刘备已经投靠了荆州刘表六年了,为刘表驻守荆州北境,刘表出钱出人,刘备出力出血,与其说是投靠,不是说刘备是雇佣军,靠出卖武力维持生计,兵是刘表给的,钱粮是刘表拨付的,刘备有什么?同样的无寸土之地,无容身之所,与曹操和孙权相比,刘备是弱小中的弱小,当然就是最终的了。

赤壁之战后,刘备开始咸鱼翻身,在赤壁之战的第二年就夺取了荆南四郡,之后又向孙权借来了南郡,到公元210年前后,刘备就有了荆州五个郡,实力大大增强,可是和雄据天下八州的曹操及世居江东的孙权相比的话,仍是不足为道,当然是最弱小了。

可是刘备前进的步伐没有停,211年刘备入川,215年刘备夺取益州,同年,刘备与孙权湘水划界,将长沙郡和桂阳郡以还南郡的名义划给孙权,217年,刘备发动汉中之战,2年之后,击败曹操夺取汉中郡。

公元219年注定是刘备集团的顶峰,如果强弱以综合国力来比的话,刘备仍是三国之中最弱小的,但是如果强弱以军事能力来比的话,219年的刘备可算是最强的。

先是在汉中之战中耗时2年击败了曹操,接着刘封、孟达夺取了魏国的上庸三郡,最后关羽北伐打得曹魏节节败退,不仅襄阳、樊城二城被围 ,而且魏国仅有假节钺权力的大将于禁被俘虏,连同七军三万多人一同被俘虏,猛将庞德被斩,关羽威震华夏,这是三国历史上唯一的威震华夏,就连不可一世的魏王曹操都想着迁都避开关羽的锋芒。

虽然之后从关羽失荆州之后,蜀汉开始了一系列的失败和衰弱,到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后,蜀汉的势力跌到了谷底,之后便在诸葛亮的大力治理下,开始了稳定数十年的统治,虽然诸葛亮时代的蜀汉仍是三国综合实力最弱小的国家,可是诸葛亮时代,不仅主动进攻曹魏,而且基本上是压着曹魏打。

如果蜀汉是三国最弱小的,为什么面对最强大的曹魏,反而持续胜利?

所以强弱并非永恒,实力并非强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呈现出一个由弱到强、达到顶峰,再持续衰弱的过程。也许刘备建立的蜀汉是三国时期综合实力最弱的国家,但绝不是三国时期最窝囊的国家,绝对是三国中最有血性的国家。

三国当中为啥蜀国最弱?

远古时代,交通工具不够发达,而中原地带非常适宜人们居住,自古以来是得中原者得天下,仅现河南省建了多少朝故都?魏都许昌,吴都建安,蜀都成都。发展,地利是一重要因素。三国时“蜀道难,难以上青天”。愚以为,出行不便是其较弱的原因吧!

三国当中为啥蜀国最弱?

这个问题太好回答了。

怎么说呢?我们众所周知,三国里面曹操创立的魏国是最强大的。

其次是东吴,再次是蜀国。

蜀国是比较弱的。因为蜀国兵少,这是最主要的,将军倒是不少啊。有五虎将之称,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当然,除了这五位之外,还有一些将领。

但是你说和曹操的兵力比是比不了的,曹操继承了东汉王朝资源,有战将百员之多,名将数十,如张辽,典韦,乐进等,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

(曹操剧照)

在三国的时候,整个东汉王国一分为三,分别是魏、蜀、吴。但是从国家的实力来说,蜀国的力量是最小的,控制的地域也最小。

我们要知道,在古代国家疆域决定一切。另外蜀国的军事力量也是最差的,描述当时这种状况的就有一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是说蜀国的军事力量的薄弱。当然这是蜀国后期的军事力量的写照。

论国力,蜀国人口最少、耕地面积最少,而且商业流通也最少(蜀国只能限制在四川盆地内),三国里蜀国国力最弱。

三国辖区:

魏:青州 兖州 豫州 徐州 司州 雍州 凉州 并州 幽州 冀州 荆州北部 西域督护府

吴:扬州 交州 荆州大部分

蜀:益州

你看原先的袁绍的统治地都给曹操吞并,曹操统一北方,占领大片领土,东吴控制江南,扬州,交州等地,只有蜀汉只有益州一地,也就是现在四川盆地吧。这个益州还是打刘璋得来的。

(刘备,诸葛亮剧照)

然后你们想,曹操都打败了那么多诸侯,那么多诸侯的将军,谋士愿意投降的曹操尽皆纳之。曹操在三国里以收纳贤臣为名,像许攸等人都是他收复的。

当然,在诸葛亮时期蜀国良将还基本都在,文有诸葛亮,费祎,董允等人辅助,还看不出来颓败,但是一旦诸葛亮一死,好多良将去世。也就是三国后期,蜀国薄弱格外明显。只有靠姜维和诸葛瞻苦力支持。

蜀国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官员内斗,比如刘表的荆州系官员,刘璋的益州系官员,还有刘备的原来官员,都互相攻击,互不买账,所以导致蜀国国力衰微。比如在姜维要北上讨伐曹魏的时候,就有官员上书反对。可见,蜀汉政府内部意见不一致。这也不利于国家发展。

蜀汉后期由于地方偏于西垂相对闭塞,初期建国时候的人才到后期又逐步的凋零了,出现了严重缺乏人才的局面.

以上讲了蜀汉为啥三国里最为弱小的原因。

东吴呢,偏安东南,不图统一,因为孙权知道实力弱,所以主动向曹操上表,自称臣服,其实只是口头上的。目的让曹操不要发动战斗打它。包括捉到关羽杀害后,主动送头颅给魏国,一则示意魏吴友好,二则借刀杀人。

其实,东吴名将不少,早期太史慈,凌普,程普,黄盖皆为名将,后期陆逊等人亦是可圈可点。

东吴的地域比蜀汉要大,兵力要多,而且东吴的战将都是尽全力与曹魏相拼的,政权里官员内斗也不是特别激烈。当然后期比较内斗严重。

其实不光蜀汉比较弱,东吴也挺弱的,东吴晚年宫廷斗争十分严重,也是孙权大帝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废长立幼。

所以蜀汉为三国中最弱的。

蜀国人口之少,导致物资匮乏,曹魏约拥有大概当时的三分之二的疆土,而且地广人多,将领众多,蜀国只拥有四川盆地和云南局部地区,自然是不可比。而且,经过襄樊之战、夷陵之战两次惨败极大消耗了蜀国的元气。虽然诸葛亮用了五年时间恢复了部分元气,但是损失的人口,丧失土地,有利战略条件

无法恢复。

荆州和上庸等地的丧失,蜀国失去重要粮食产地,失去了大量人口,这在当时的三国的时代是很不利的,而且诸葛亮与姜维连年用兵,所需要的粮草甚多,蜀地资源有限,也不堪重负 。

蜀汉只占据一个州—-益州,却能与曹魏十二州的兵力抗衡,实属不易。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蜀国在失去荆州之后,实力大幅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谢谢大家光临。

三国当中为啥蜀国最弱?

刘备是鞋匠出身,赶上了勤王令,遇上了好兄弟关张,才斩露头角。

但富二代曹操和孙权,早已一个拥有北方半壁江山,一个两代经略江东割据一方。刘备直到三顾茅庐,拥有了一个军师诸葛亮,方才联孙在赤壁之战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刘备集团在汉中又击败曹操,随即拿下益州,才有了汉川,做上了汉中王。

荆州丟失后,夷陵之战又大败而回。蜀汉从此就一直成为三国之中最弱小的国家。地微人寡,是唯一人口只有百万左右的弱国。

三国鼎立,汉室已没,刘备虽继立为蜀汉帝,但不到一年,就一病不起,白帝城托孤。刘后主已无多大号召力,全凭诸葛亮一己之力匡扶汉室,五虎将也只乘下老将赵云一个,五出祁山大多打道回府。

诸葛亮魂丧五丈原后,姜维虽然九伐中原,也是无力回天。被邓艾奇袭成都后,刘后主直接选择了投降,蜀汉不复存在。

蜀汉始终不能打到中原,失去了战略制高点,不能振臂一呼,天下呼应。这是蜀汉先天不足、后天又不能改观的致命弱点,最终不能重振汉室、一统天下。

史家叹道:"诸葛虽得其主,未得其时"。只能落个"乐不思蜀"的安乐公的

结局。

三国当中为啥蜀国最弱?

这个观点我不同意。

当时,三分天下,曹操的魏国最强,占据中原,灭了不少各路诸侯,扩大了地盘和势力。

东吴自赤壁大战之后,取守势,保江东八十一州,基本上没有大的举动,因为它始终害怕曹操报赤壁之仇。

只有刘备,以复兴汉室为名,取汉中,夺西川,建立蜀国,这时他兵强马壮,帐下文官武将林立。特别是五虎上将让人敬畏。所以当时蜀国是老二,非老三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