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一生只撒了一次谎,但却欺骗了孙悟空一辈子,这个谎言是什么?
唐僧夸大小花帽的功效是一个最大的谎言。但是这个谎言却使孙悟空获益匪浅。谎言有时候是善意的谎言。比如: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因为家里穷而吃不饱饭。这个时候,突然有了一块十分难得的点心,母亲就理所当然地让给孩子吃。孩子吃着吃着,就想到了妈妈,就递给妈妈说:“妈妈,您也吃啊!”妈妈热泪盈眶拍拍肚皮,说了一句十分经典的谎言:“孩子,妈妈吃饱了,不想吃了。”
有些时候,我们撒谎是艺术性的谎言。比喻有些应酬活动,不想参加,又怕伤了邀请者的面子或者是感情,就撒谎说自己有事或者是身体不舒服不能参加。这个时候,撒谎无疑是一门高深的艺术。用合情合理的谎言来拒绝参加聚会,不用把人生浪费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又能够给组织者一个台阶下。这样,即使大家知道你在撒谎,大家也可以理解你。人与人之间就不至于产生隔阂。
有时候的谎言是无奈的谎言。比喻突然有一个多年不见的相识,打电话跟你借钱,这个时候,借钱的话,风险太大;不借的话就会得罪人。那么,就只能撒谎说自己没有钱。哪怕是你腰缠万贯,不想借出去钱,最好也要说是没有钱,而不能说是有钱不借。这绝对不是选择题,只能是撒谎,否则对方能恨死你的。我一位朋友就是因为这样的事,永远地得罪了一个亲戚。那个亲戚跟他借几万块钱用。他说:“我的钱不少,但是我买了300多万的理财产品,不能借给你的。”我的朋友说的也许是实话,但是谁信哪?一个买了300多万左右理财产品的人,手里头竟然拿不出几万块?我非常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意思不就是:“我有钱,但是就不借给你?”这不是故意气人吗?
后来我才知道,那位朋友最怕别人说他没钱。因此他在所有的场合都是高调做事说话,但是就是从来不肯借钱给别人,哪怕是兄弟姐妹。不过,你不借不要紧,你要表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是故意不借。你没有能力,别人也无可奈何;但是你故意不借好像就显得人家不值得信任,显得人家不好。
唐僧的谎言既是善意的谎言又是无奈的谎言。我们看《西游记》第十五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行者去解开包袱,在那包裹中间见有几个粗面烧饼,拿出来递与师父。又见那光艳艳的一领绵布直缀,一顶嵌花金帽,行者道:“这衣帽是东土带来的?”三藏就顺口应道:“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行者道:“好师父,把与我穿戴了罢。”三藏道:“只怕长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罢。”
看,唐僧不但是顺口撒了谎,还添油加醋地描绘了衣帽的功能。出家人应该做到:不两语、不妄语、不綺语。也就是:说话不两面三刀,不说谎话,不说挑拨离间的话,也不夸夸其谈专说好听的漂亮话。
唐僧这次撒谎了,而且撒的漂漂亮亮、天衣无缝。由此可见,一个从不撒谎的人,一旦撒起谎来有多么可怕。因为从不撒谎的人,别人不加提防啊,所以撒起谎来就防不胜防了。
孙悟空自然而然地上了当,把衣帽穿戴整齐了。然后,就开始头疼难忍了,疼的满地打滚。后来苦苦哀求师父,唐僧才收起了“紧箍咒”,孙悟空的疼痛立止。
这样一来,孙悟空就被“紧箍咒”牢牢控制,再也不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了。孙悟空被唐僧彻彻底底地“绑架”到了取经队伍里面。为什么说唐僧的这个大谎言既是善意的谎言又是无奈的谎言呢?
第一、不管是从唐僧的动机上看,还是从最终的从结果上看,孙悟空都受益匪浅。孙悟空因为不能离开取经队伍,而随唐僧西行,最后功德圆满,修成了正果。孙悟空被佛祖封为“斗战胜佛”。真正地修成了大道,而万古流芳。而如果不是紧箍咒,孙悟空太有可能半途而废了。
第二、说无奈,是因为唐僧也实在是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使孙悟空一心一意地呆在身边。唐僧无拳无勇,手无缚鸡之力,面对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根本没有师父的权威。孙悟空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兴之所至,唐僧对他没有丝毫的约束能力。只有靠这件法宝才能制服孙悟空,而要让孙悟空戴上“紧箍咒”只能使诈。
如果唐僧对孙悟空实话实说:“悟空,这个小帽是紧箍咒,你戴上吧,戴上以后我一念咒语,你就头疼难忍,就必须服从我的命令。”请问,孙悟空能戴吗?孙悟空桀骜不驯,不是普通的道理:比如什么尊师重教啊,服从领导安排啊,孝敬长辈啊什么的就能说服他的。什么“忠孝节义”一类的话,孙悟空更是不以为然,说了就等于是白说。
所以,要让孙悟空戴上紧箍咒,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唐僧在菩萨的指导下,使了一次“诈”而诱骗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
从此以后,孙悟空就像一个被唐僧握住了长线的风筝。无论他飞的多高多远,唐僧都能牢牢掌控。
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就不揽瓷器活。”而对于孙悟空来说就是:“没有紧箍咒,就别做我师父。”对孙悟空这样手眼通天而又有顽劣根性的人,谁又能怎么样呢?
唐僧一生只撒了一次谎,但却欺骗了孙悟空一辈子,这个谎言是什么?
唐僧一生只撒了一次谎?不只!
欺骗了孙悟空一辈子?错了!
唐僧一句谎话骗了女儿国国王一生倒是真的。
不信?咱们一起来看看唐僧数次的谎言,不但骗了孙悟空,更伤害了柔情似水的小甜甜——女儿国国王,连唐太宗也迷迷胡胡上了当。
第一谎:算错时间骗了唐太宗唐太宗被拉去地府观光旅游,吓得不轻,还阳后接照崔判官的嘱咐办了场超级隆重的法会,邀请高僧讲法,陈玄奘这时闪亮登场。
奉如来法旨挑选取经人的观音一看,乐了,原来是自己送往大唐转世投胎的如来二弟子金蝉子,一家人好办事!三言两语就把大乘佛法说透了,要得解脱法,须去西天灵山大雷音寺!
陈玄奘经过父被害,母被辱,十八岁报得父仇,却一日未得父母膝下之欢的惨事,因此愿往灵山取真经,让世间的泪水少一些。
唐太宗大喜,与陈玄奘结拜为兄弟,赐以国姓唐,并以三藏真经为名,于是大唐多了位高僧唐三藏。(唐僧是指唐朝僧人,并非专指唐三藏,因为人们的口头习惯,讲听之人都意会心明,慢慢地唐僧就等同于唐三藏了,我下文也按照习惯称之为唐僧。)
唐太宗送御弟唐僧西行,临别时问道:“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
唐僧老自信了,骑着马,通宵达旦地走,一天走个一百六十里不成问题,十万八千里只需三年而已,因此回答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
这是唐僧的第一个谎言。他根据唐朝的官道计算出取经所耗的时间,太过于理想化!唐僧不知道的是:除了翻山越岭之外,正有一群妖怪在等着他送上门准备清蒸或涮火锅呢,好一点的就打算与唐僧成个亲生个孩子啥的。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三年走完取经路就成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谎言。
当唐僧师徒回到东土大唐时,唐太宗笑道:“久劳远涉,今已贞观二十七年矣。”
三年之约已成了个笑话,唐太宗的言外之意便是:我的好御弟,你还是太年青了点!
任何事,没有详细的计划和对现实的了解,随意夸下海口,不管是无意还是有心,实际上它就是个谎言。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选择题。
一个农村人告别恋人闯深圳,临行前信誓旦旦道:“等我三年,那时我来娶你,让你穿金戴银!”
三年过去了,又三年过去了,他没有回来,作为他的恋人该怎么办?
a、相信他,也相信爱,继续等待下去。
b、放弃他,爱充满了欺骗还是爱吗?
c、顺其自然,不拒绝别人的追求,也给恋人留一个机会。
你做何选择呢?
做事,任何时候都要先确定是否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并对风险进行合理预估,最后才能做到不失信于人,否则便会如同唐僧一样,理想化结果却是将许诺变成了谎言。
第二谎:以衣帽诱骗孙悟空孙悟空从五行山下放了出来,当了唐僧的第一个徒弟,当唐僧知道孙悟空是个神通广大的人时,心中高兴啊!一来有个人说话,没那么寂寞,二来有个强大的护法,这一路上安全多了。
唐僧忽略了两点。
既然孙悟空神通广大,为什么会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那么孙悟空的本事也是有限。
孙悟空敢大闹天宫,闯下很多祸事,自然不是那种有糖吃的乖孩子,敢跟玉帝抢位置的人能没点凶性和野性?
很快,唐僧就知道了这个师父不好当!
孙悟空对上天兵天将都没当回事,又怎么会放过几个强盗,毫不犹豫下了死手,这让慈悲、胆小的唐僧吓了个半死,因此啰哩巴嗦了好半天,把孙悟空给气跑了。
在龙王的劝导下,孙悟空回来了,却看见了一幅好看的衣帽,于是询问此衣服的来历。
唐僧说起谎来脸都不红一下,“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
唐僧这时似乎是忘了自己是佛家弟子,犯了“出家人不打逛语”的戒条,编造了一套谎言就为了哄孙悟空戴上紧箍圈,再配合观音传授的咒语,从而能够驾驭孙悟空。
紧箍圈直到取经路走完,孙悟空成佛时才自动消失,失去了效用,让孙悟空欢喜无尽。
为了约束孙悟空的行为而说谎,虽是唐僧不得已之言,但谎言就是谎言。
紧箍咒的确制约了孙悟空的野性,让其收敛了随喜好收人性命的性格,成为一个合格的弟子。紧箍咒在其成佛时失去了效用,自然没有欺骗孙悟空一辈子,所以我说是错的。
第三谎:空口乱许女儿国国王姻缘唐僧师徒继续西行,队伍随着猪八戒、沙僧的加入越加热闹,但人多了,战力却增幅有限。
孙悟空在天庭是个芝麻官,两个师弟一个是元帅,一个是玉帝的近身侍卫,要想服众,光靠大师兄的头衔是镇不住。
猪八戒是不服气的,只要孙悟空叫他去探路化斋,多半找个地点好好睡一觉,但他嘴上有糖,哄得唐僧心头甜蜜蜜的,反倒经常责怪孙悟空。
干事的不如拍马屁的,说多了都是泪。
猪八戒一心想当大师兄,沙僧只管担担子,做个和事佬,不管怎样,他都做不上大师兄的位置,得过且过。
到了女儿国,猪八戒看花了眼,只顾着和唐僧争风吃醋,暂时没去招惹孙悟空,可惜女儿国国王眼中心底只有唐僧,让猪八戒很失落。
女儿国国王对唐僧是真的好,她却不知道唐僧只是为了拿到通关文牍而虚情假意在应付,甚至说下了欺骗她一生的谎言。
女儿国国王主动牵着唐僧的手,同坐凤辇,与唐僧“倚香肩,偎并桃腮”,在百姓的祝福中进入金銮宝殿。
她以为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所以放下了所有的矜持和尊严,只为讨得唐僧的欢心,甚至擅改大唐唐太宗亲手所写的通关文牍,添上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之名,避免唐僧夹带人口越境的罪名。
看着女儿国国王的美貌,心中想着大唐国主的期盼,念着灵山上的真经,唐僧痛并快乐着,与女儿国国王牵手相依偎。
唐僧不空,他还不是佛,为取经只能选择辜负,但他对女儿国国王的深情又做不到无动于衷,因此他又说下了一句谎言。
拿到通关文牍,唐僧让女儿国国王送孙悟空等人出城,“待我嘱付他们几句,教他好生西去,我却回来,与陛下永受荣华,无挂无牵,方可会鸾交凤友也。”
唐僧早与孙悟空商议好,等出城后便由孙悟空带他走,女儿国国王作为一个凡人,根本没法阻止,明知结局,唐僧这句私守的诺言就是一个最大的谎言。
虽是权宜之计之言,但不该出自僧人的口中,这只能说明唐僧的确动心了,临别之语只求心安,不理戒条,安的是女儿国国王付出的真情,安的是自己辜负的歉意。
唐僧以凡人之心道出了千古以来的爱情的最大谎言:今生无缘,且待来世,我定不负君之相思意,那时我与你海边建一小屋,开窗可看海,彼岸花正开!今生还请珍重!
唐僧这句谎话,真的能让爱的人记一辈子,念一辈子,苦一辈子!
第四谎:惧怕而虚言骗孙悟空当从女儿国出来,唐僧又被蝎子精抢去要生小蝎子,经过一番争斗,总算在昴宿星官的帮助下,及时救出了唐僧,大伙儿继续西行。
猪八戒也腾出手来对付孙悟空了,机会就在出现的强盗身上。
孙悟空被所遇的妖怪憋屈坏了,齐天大圣的光环迅速褪去,对上弱小的强盗,孙悟空在戏谑中就下了死手,强大的感觉真好。
猪八戒就嚷着散伙,大呼出了人命,牵连到自己就不好,唐僧一听,好有道理,于是撮土念经,啰嗦了好大一堆。
“各位好汉,我劝你们回头是岸,你们却要我拿钱下饭,哪知惹怒了姓孙的,个个都完蛋。冤有头,债有主,你等去找姓孙的报仇,莫要寻我姓陈的麻烦。”
猪八戒赶紧补刀,别有用心孤立孙悟空道:“师父啊,你倒是推了个干净,关我们两个啥事?”
一向没主意的唐僧于是改口道:“好汉告状,只告行者,也不干八戒、沙僧之事。”
孙悟空一心保唐僧西行,一路上探路化斋,降妖伏魔,尽心尽力,如今摊上责任,却被推出来做了替罪羊,心寒之下野性犯了,大怒!
“我呸!什么好汉,都是打家劫舍的坏蛋,莫怪老孙手重,任你等去告,老孙若是眨下眼,就是你爷爷生的!”
孙悟空越想越委屈,几时受过这种气,索性破罐子破摔,连吹带擂诉说了曾经经历的辉煌,大有唐僧再敢唧唧歪歪,就要拔棒开打的阵势!
“玉帝老儿与我有旧,四大天王不敢查我户口,二十八宿见我绕道走,九曜星官见我拔腿溜;城隍见我要下跪,东岳见我要装睡,阎王见我如见鬼,猖神见我如遇尊;三界五司给我讲脸面,十方诸宰跟我论交情,告我老孙?去呀,不送!”
这话把唐僧吓了个半死,显然激怒了这个孙悟空,只好下了个软话,撒了个圆面谎,“徒弟呀,我这祷祝是教你体好生之德,为良善之人,你怎么就认真起来?”
唐僧缘本是因为孙悟空滥杀无辜而生气,作为师父追究责任也是应当,但因为孙悟空的强势最终不得不妥协,失了原则,以圆场的谎话来解决师徒危机,既没有起到规劝的目的,又伤了师徒之间的情份,两面不是人。
如果把唐僧撒的这四句谎连起看,其实就是凡人的人性。
不切实际夸下海口的谎言,导致错算取经时间,失信于唐太宗。
为哄孙悟空戴上金箍圈而编造衣帽来历之谎,亏负了孙悟空的信任。
为心安撒谎给女儿国国王一个虚幻的希望,实则辜负了她的深情,也荒废了她的时光。
约束孙悟空滥杀的行为,但迫于孙悟空的强势唐僧无奈撒谎求和,又失了原则。
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去掩盖,因此取经路多了无数的波折和艰难,一场简单的旅程,最后成了一条炼心之路,正应了一句老话,人无信则不立,还是不要说谎得好!
(图片均来自网络)
唐僧一生只撒了一次谎,但却欺骗了孙悟空一辈子,这个谎言是什么?
撒了一次谎不知道,总部里臆觉吧!可能算是名相上智慧的顽固难化之石猴即在五行山由唐僧念咒救出,则冥冥之中观世音在观自在如来识中的早起定局,去西天取经。
而五行山即代表五行中金水木火土,亦代表佛教四大加一空即地水火风空亦即对应俗世五浊疑贪嗔痴慢,而悟空在五行山下吃尽苦难饿吃铁丸渴喝铜汁,重生于五行之外,唐僧肉身以取经僧某世之中灵魂为金蝉子五行上属金五浊中属疑,而悟空为行者为顽固难化世俗智慧五行上属火五浊中属嗔,五行相克中火克金,等于取经路上所谓名相悟空的世俗难化却超五行的智慧克制了唐僧肉身与潜意识的妄想分辨,一路上助修了唐三藏法名经律论(经对鬼律对天论对地),而唐僧取经一路上似乎始终默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取经僧,实在缺少不了孙行者的智慧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名相上为徒弟实在内涵却为师父,其余三个也是有其内涵,也不一一去臆识了。这样解释或许在许多人中认为是所谓的唐僧欺骗了悟空吧!但悟空其实只是唐僧肉身凡胎在修行旅途中与自己世前如来藏中观自在沉甸的智慧之根,一个人身与智慧心猿的应及运用而已!
再复括上述!
为什么西游记中师徒法名俗名故事情节多变不定,实在每一笔都在阐述一个去西天取经的修行僧在五行三界的缘生缘灭、五浊四大一空的过去现在将来三世轮回中修行历程,师徒五个合为一人,肉体与神识的行程较量磨炼过程,重大遇难之时必有观自在佑助即寻找自性本源本自具足,从而步步过关直至识见如来藏本性之空处即取经终点雷音寺,脱胎换骨成正果,功成行满见真如!
唐僧一生只撒了一次谎,但却欺骗了孙悟空一辈子,这个谎言是什么?
小帽头上戴/师傅更喜爱∥如果说/扣上金箍咒/乖乖跟我走/如你敢捣蛋/师傅把咒念/疼得牙跟痛/还得跟我行∥实话告悟空/压根难取经/干正经事/往往需要/心苦嘴甜!!!
唐僧一生只撒了一次谎,但却欺骗了孙悟空一辈子,这个谎言是什么?
这顶花帽是给你做的快快戴上我看[微笑]
——紧箍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