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能杀颜良,为何不能杀张郃?

白马坡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家喻户晓,关羽也因此走上了神坛,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官方史不绝书。在《三国演义》中,为了营造关羽斩杀颜良的战场气氛,作者也是煞费苦心。

先是颜良三合斩杀曹将宋宪,然后是宋宪的好友魏续前去报仇,结果被颜良一合斩杀。通过宋宪和魏续的先后战死证明,颜良的武功不低。颜良在此之前,还斩杀过行刺袁绍的耿武。这样颜良就斩杀了三个敌将了,稳妥妥的一流高手了。

紧接着,曹操手下的一流高手徐晃出战了。曹操当时是问了一句:“谁愿意出战?”

曹操的话,意味深长啊。这意味着:曹操看到颜良连斩两人,心中没底了,不知道手下的众将有谁能够打败颜良了,于是他也就不好再命令谁上去送死了。

曹操把选择出战的权力下放给了诸将。他的意思就是:你们有谁如果觉得能够战胜颜良就出战,否则就可以不出战了,我们再想别的办法吧!当然也可能是曹操借此机会故意考察属下的忠诚和勇敢。

最忠诚勇敢的是徐晃,徐晃应声而出,手持大斧冲了上去。结果出乎意料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徐晃二十合败归本阵。说意料之中,是徐晃的失败;说出乎意料是徐晃的速败,只用了二十合。

为什么说徐晃的失败在意料之中呢?因为宋宪和魏续跟随吕布征战多年,不是那种一出场就被秒杀的群众演员啊!曹操当时还说过,久闻宋宪是吕布手下的猛将。当的起猛将这一称呼可绝对不是随随便便的。宋宪是猛将,那么魏续既然敢上去报仇,应该魏续和宋宪属于半斤八两的水平。就这样两员猛将在那么一瞬间就被颜良咔嚓了。我认为,徐晃是没有这种武力的。所以徐晃出战颜良失败的概率很高。

但是徐晃就是这样的人,打起仗来勇往直前,经常敢于单挑武力比自己明显高出一个层次的人。像大战许褚,大战文丑,以至于后来大战关羽等等。徐晃面对危机,总是挺身而出从不退缩,在劣势之中寻找胜利的机会,哪怕是一线希望。这可能就是名将的风格。

为什么说,徐晃二十合战败又是意料之外呢?是因为二十合,太快了,要知道颜良已经连续作战两场了,体力已经有所消耗,在这种情况下,颜良二十合完败徐晃,简直是太恐怖了。想当年,许褚可是跟徐晃打了五十合不分胜负的。以此衡量,颜良的武功修为高出许褚何止一筹?

徐晃二十合败归本阵,意味着许褚也就没有任何必要再出战了。于是曹操手下诸将栗然。栗然是什么意思?大家应该知道吧?是不是浑身发抖,不寒而栗的意思?

没有任何人可以战败颜良了,曹操只能收兵了。就在曹操一筹莫展的时候,谋士程昱推荐由关羽出战颜良。可是曹操又担心关羽立功以后,就要离开。程昱就给曹操分析了局势。

昱曰:“刘备若在,必投袁绍。今若使云长破袁绍之兵,绍必疑刘备而杀之矣。备既死,云长又安往乎?”操大喜,遂差人去请关公。

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在这样的背景下,关羽出战颜良。结果也是不孚众望,关羽秒杀颜良,割了颜良的首级而回。

关羽秒杀了颜良,似乎关羽的武功已经出神入化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关羽斩杀颜良是采取了智取的手段,才一击得手的。《三国演义》中是这样写的:

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看到没有?关羽不是用大刀砍,而是刺向颜良,也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思路。通常情况下,大刀都是搂头砍下来,对手就可以用自己的兵器挡住,这是一个战将的本能性反应。而关羽就是打破了常规,用刀刺向颜良,颜良没有想到这一招,这才措手不及被刺于马下。当然这里面也有赤兔马快的加成。

应该说是关羽招数的异乎寻常,速度的无与伦比是颜良措手不及的关键因素。所以说,关羽采取的战术是正确无误的。

关羽斩了颜良,白马之围遂解。这一点史书也给以认可。

那么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关羽为什么没有斩了张郃,以至于给蜀汉留下了一个令人谈之色变的大患呢?原因如下:

第一、关羽和张郃在战场上没有狭路相逢过。他们没有遇到过,又怎么能斩呢?关羽没有隔空斩杀敌人的神通,即使张郃不是他的对手,人家没在你眼前转悠,你怎么斩人家?

另外,关羽也不会也没有必要千里奔袭,专门去斩杀张郃。

第二、张郃的武功修为不低,属于标准的一流高手,且自保能力很强,不是谁想斩就能斩得了的。这一点,有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

1、张郃跟马超大战二十回失败,但是做到了全身而退。

2、张郃大战赵云三十回失败,也做到了全身而退。

3、张郃大战张飞五十回失败,又做到了全身而退。

4、张郃大战黄忠二十回,没有分出胜负,照样做到了全身而退。

5、张郃大战庞德还是全身而退。

6、张郃大战张辽五十回不分胜负。

看到了吗?张郃在早期大战过这么多的超一流高手,尽管从未赢过,但是却做到了毫发无损。在五虎等超一流高手去世以后,张郃成了三国的无双勇将,纵横疆场,经常在万军之中往来冲突而影响到了战局,令诸葛亮头疼不已。诸葛亮只好用计,把张郃包围,乱箭射死。

通过张郃的战场表现看,张郃不但武功不错,而且非常机智灵活,遇到困难,就会及时知难而退而不至于陷入绝境。正是他小心谨慎的特点才使他活到了五虎以后,并成为一个时期的第一高手。

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但是关羽斩杀不了张郃;任何人都斩杀不了他。就是吕布重生,我相信张郃也有办法从吕布手底下保全自身。

但是天下无敌以后,张郃也一改以往的作风,变得高傲自大而无视战场风险,最后才中计战死。

所以最后我要说:“谦虚谨慎是谦虚者的通行证;骄傲放纵是骄傲者的墓志铭!”

关羽能杀颜良,为何不能杀张郃?

主要是张郃运气好,没让关羽碰上。如果有机会碰上,很可能老罗就安排关羽把张郃杀了。

不过,也不是完全如此。华雄、文丑倒是没遇上关羽,老罗也安排关羽把他们杀了。

关羽是万人敌,勇冠三军,这是真的,但也不是见谁就灭谁。

吕布倒是天下无敌,这个还是公认的,但不是也被曹操给杀了吗?

将在谋,不在勇。

关羽名气很大,也名副其实,但也没有像演义里说得那么玄。

史料中记载,关羽斩杀颜良,生擒于禁,斩庞德。

千里走单骑这是真的,也不会是结伴旅游,自然会遇到阻挡,但没有演义所说那样,过五关斩六将。

具体看一下关羽的主要情节。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亲率五千精骑东征刘备。刘备败逃,关羽战败被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

史料的记载是,刘备已经聚集了数万人马,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呢?当时关羽、张飞都在哦。二人可都是被称作万人敌的,一个跑了,一个投降。

看一下斩杀颜良的过程。

曹操击败刘备之后,与袁绍战于官渡。

袁绍派遣大将颜良进攻守护白马的曹军将领刘延。沮授劝谏袁绍,说:“颜良性情急躁冒进,不可以单独委以重任”,但袁绍没有采纳这一建议。《后汉书·袁绍传》、《三国志·武帝纪》则记载,颜良与郭图、淳于琼一起去攻打白马刘延。

曹操的谋士荀攸建议,先佯装在延津渡河,做出袭击袁军后方的姿态,诱使袁绍分兵延津。然后,采用轻兵急进,奔袭白马,攻其不备。

曹操采用此计,急行军到达距离白马十余里时,颜良才发现,仓促应战。曹操派遣将军张辽、关羽为先锋,率先出击。

关羽望见颜良麾盖(大将所乘戎车),直冲过去,在万人阵中斩杀颜良,割其首级而归。

曹操挥令大军冲击,袁军大败溃散,白马之围遂解。

这一战,关羽骁勇无比,自不可说。

仔细分析一下,就会明白,关羽是杀了颜良一个措手不及。

颜良是武将,骑马打仗才是正办。当时颜良是在戎车上,威风是威风了些,但武力值却大打折扣。

大将颜良都惊慌失措了,其手下部将岂不已经吓破胆了?

关羽能够杀进杀出,遇到的阻挡并不会像演义说得那么玄。

主将已经被斩杀,军心已经溃败,无心恋战也是常事。

白马之围被解,关羽也因此被封为汉寿亭侯。这一爵位,关羽非常珍惜,也不仅仅是献帝所封。在此之后,关羽也再没有更大的战绩。

从这里看出,跟着谁混,结局是不一样的。

一个将军的功绩,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整个战役的谋划,这是不可置疑的。

两军对阵,来几十个回合,那只是战斗的一部分,不是全部的套路。

我们喜欢看单挑对决,不喜欢看打群架。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在打群架。

如果关羽跟颜良,正式摆开架势,来一场决斗,即便关羽能杀了颜良,但也不会这么轻松。

再看一下斩文丑。

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率领六百骑兵押送粮草辎重沿河西退,与袁绍五六千追兵相遇。

诸将见敌众我寡,都很害怕,劝曹操退守大营。

荀攸说:“这正是歼敌的好机会,为啥要撤退呢?”

曹操与荀攸对视而笑,于是命令士兵解鞍下马,丢弃辎重,引诱袁军。

等到袁军逼近,争抢辎重的时候,曹操突然命令上马,迅猛发起攻击,大破袁军,斩杀大将文丑。

这里没说究竟是谁杀的,就算在曹操身上了。比较肯定的是,在混战中斩杀文丑的,一定是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否则,这还了得。对比斩颜良,这是要封侯的。

但绝不是关羽所杀,否则,史书也不会不记载这一点,而忽视了关羽的功劳。

史料记载,这时候刘备跟文丑在一起。

刘备没有见证关羽斩杀颜良,关羽也没有见证文丑被杀时刘备在一旁。

演义的说法不可靠,还是以史书记载为主。

为何关羽杀不了张郃?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

张郃也是有名的战将,起初是应募参加镇压黄巾军起义,跟关羽的起步是一样的。

因为军功被冀州牧韩馥拜为军司马,袁绍取得冀州,张郃率兵归附袁绍,任命为校尉。

之后,在袁绍大破公孙瓒时立下军功,升迁为宁国中郎将。

官渡之战,袁绍战败,张郃投降曹操。此后,追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立战功。

215年,曹操从汉中撤军,命令张郃进攻巴西宕渠,被张飞战败。

228年,张郃在街亭大败马谡,因功升迁为征西车骑将军。

231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与张郃交战。张郃领兵追击蜀军,到木门中箭身亡。

从以上的史料来看,当时张郃被张飞击败,是孤军作战。

刘备与孙权湘水划界,回到蜀中,与张飞一起阻挡张郃的进攻,刘备动用的是精锐部队。张郃战败,撤退。

最后张郃也是死于诸葛亮设下的埋伏,也不清楚被谁射死。

如果单打独斗的话,就不好说,张飞一定打得过张郃。自然关羽也未必就一定斩杀了张郃。

襄樊之战,关羽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但最终还是被徐晃打败。如果此时关羽遇到的是张郃,恐怕也难逃这一命运。

关羽、张郃都是有勇有谋的战将,不会去一对一死拼。局势不利就撤了,不会死战到底。

关羽之死,也说明了这一点。关羽被东吴潘璋部属马忠斩杀,也不是一场公平的对决。

否则,说啥马忠也杀不了关羽。

这就是战争,没有直接的对战,就不能说谁杀的了谁。

关羽能杀颜良,为何不能杀张郃?

不得不说,题主出的这个题目还真说到点上了,斩顔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若遇上张郃,还真杀不了张郃,原因不是关羽武艺不行,而是与罗贯中写书的风格有关。

如果张郃和顔良都成为关羽的对手,那张郃肯定比顔良弱爆了,张郃挑战顔良,结果就是徐晃和顔良比武的结局,张郃武艺不高于徐晃,张郃遇上顔良也是二十合惨败。关羽虽然斩了顔良,但武艺不如顔良,这是个有无数口水仗的问题,今天不讨论。但关羽收拾张郃还是绰绰有余的,包括曹操手下剩下的徐晃张辽曹仁曹洪夏侯惇等人,都不是关羽的对手,关羽单挑这些人,五十合后六十合内应该都能打败这些人,但不会或者杀不了他们,为什么?决定权在罗贯中手里。

读三国的都知道,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定下了尊刘抑曹的调子,刘备以仁义称颂,诸葛呼风唤雨能掐会算,蜀汉五虎更是一个个光芒万丈武艺盖世,连个老黄忠都牛得不行,而曹操却是公认的白脸奸雄!但有一点,罗贯中无论把蜀汉五虎写得有多厉害,但很少让他们斩杀曹操这些名将,也就是说,罗贯中虽然把曹操作为反面人物来写,但对他手下这些顶级的武将下手并没那么狠,相反,甚至对他们表示了足够的尊重。如夏侯惇拔矢啖晴,曹仁大战周瑜,张辽威震逍遥津,许褚裸衣斗马超,这些故事写得都非常生动,这些曹营的战将在罗贯中心目中地位并不差,他们虽然经常与蜀汉五虎对阵,尽管吃瘪的总是他们,但极少有人会因为武艺不敌蜀汉五虎而被杀。最著名的常山赵子龙大战长坂坡,虽然罗贯中言之凿凿的说赵云杀死了曹营五十多员上将,但他老人家对“上将”的标准如何定位?事实上赵云没有杀死一位真正的名将。

所以,这是罗贯中的笔法,尽管站在蜀汉的立场写书,武将单挑也让曹操手下这些人经常败阵,但很少让这些曹营的名将阵亡,所以关羽遇上张郃,可以轻松打败他,但罗贯中不会安排关羽杀死他,关羽可以斩杀武艺高过自己的顔良文丑,可以斩武艺不在张郃之下的华雄,可以在五关连斩六将,可以斩荀正,管亥这些杂牌将军,却轻易动不了曹承相手下这帮爱将,因为罗贯中不允许!

至于张郃后来在木门道被射死,是特殊剧情需要,而且诸葛亮费了老大劲诱使张郃中计,并不是死于两将阵前的搏杀,罗贯中依然对张郃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让他体面的死去。

我是东岳巍巍汶水幽幽,欢迎评论关注!

关羽能杀颜良,为何不能杀张郃?

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颜良,远比张郃厉害!之所以会出现关羽能杀颜良,却无法斩杀张郃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其中第三个原因尤为重要!

颜良和张郃

在三国演义中,颜良和张郃都是袁绍手下的猛将,其中颜良的武功是肯定强于张郃的,因为一提起袁绍手下的猛将,众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颜良文丑!另外,从实战效果来看,颜良的表现也是好于张郃的。

白马之战中,颜良三回合斩宋宪,一回合秒魏续,二十回合击败徐晃,令众人惊叹。整个曹营猛将看到这种情况,都静若寒蝉,不敢再战,可见颜良是多么的厉害,说他打遍曹营无敌手,都毫不为过!而张郃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也就仅仅和张辽打平,也就是说,他也就是徐晃张辽等人的水平而已,如果他和颜良作战,最多就坚持二十回合!可见颜良强于张郃的说法,是真的!

不过颜良虽强,但面对关羽,他却没有什么招架之力!白马之战中,当曹营众将都被颜良打得不敢出战时,曹操被迫启用了关羽,而关羽一看颜良的做派,就断定其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就当众人以为关羽在吹牛时,关羽直接策马狂奔,冲进了颜良军阵。面对汹涌而来的关羽,颜良仿佛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就那样傻乎乎地站着,压根儿没怎么反抗,最终被关羽一刀秒杀,令众人大跌眼镜!

号称袁绍手下第一猛将的颜良,打遍曹营无敌手的颜良,就这样被关羽轻松秒杀,而武功弱于颜良的张郃,反而没有被关羽斩杀,且他还曾和五虎上将中的大多数人都交过手,最终全身而退,令人大为惊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关羽能杀颜良,为何就拿张郃没办法呢?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这种不合常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其中第三个原因尤为重要!

一、张郃运气好,没有碰到巅峰时期的关羽

不得不承认,张郃这哥们的运气真的是非常好!他几乎就没有和巅峰时期的关羽交过手,若他碰到了巅峰时期的关羽,估计最终的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桃园三结义时,关羽的武功虽然也非常的高,但他还远未到巅峰,直到后面经过一系列的厮杀,他的武技才得到了极大的锤炼。到了汜水关之战时,关羽出手已经能够轻松秒杀华雄了,令众人惊叹。不过此时的关羽,武功仍然未达巅峰,因为在接下来的虎牢关时,他和张飞联手都没办法拿下吕布!

吕布虽强,但他和关羽张飞的武功其实拉不开档次,也就是说,他虽然比关羽张飞更强,但还没有强到离谱的地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张飞敢于数次挑衅吕布,而且到了徐州时期,张飞已经能够和吕布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了!

事实上,关羽的武功巅峰期,大概就是在徐州至荆州这段时间!当时刘备和曹操翻脸,遭到曹操的攻打,由于刘备实力不足,最终被曹操打得溃退,乱军之中,只有关羽还守卫着一座城池。虽然此时击败关羽、拿下城池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曹操却有更大的图谋,他想要趁机收服关羽,让其为自己效力!而收服关羽的第一步,就是想活捉关羽!

为了达到活捉关羽的目的,曹操先是派夏侯惇将关羽引出城池,之后又派许褚和徐晃二人截断关羽的退路。在曹操看来,许褚和徐晃二人联手,足以抗衡关羽。但事情的发展,却令众人颇为惊讶,因为关羽直接击退了许褚和徐晃!

原文:关公不得过,勒兵再回,徐晃、许褚接住交战。关公奋力杀退二人。

许褚号称曹营第一猛将,乃是三国演义中武将中的顶流,而徐晃能够和许褚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可见他的武功也不可小觑,然而此二人联手竟不是关羽的对手,可见关羽的强悍。此时的关羽,已然进入了武力巅峰期!之后,当关羽得到赤兔马的相助后,他的武功几乎可以说是天下第一了!

颜良多么的强悍,二十回合就击败了徐晃,打得许褚都不敢出战,结果关羽一出手,一刀秒杀颜良!文丑多么的厉害,五十回合打平赵云,轻轻松松击败张辽和徐晃,结果却被关羽三回合打得力怯,狼狈逃窜。可以说,此时的关羽,就是天下第一,即便吕布再生,也不是此时关羽的对手!如果张郃遇到此时的关羽,结局不会比颜良文丑更好!

所以说,张郃这哥们是真的比较幸运,当关羽处于武力巅峰期时,他并没有遇到关羽。当关羽处于武力下滑期时,即便他遇到关羽,也不会有什么大碍。毕竟在襄樊之战中,庞德能够和关羽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徐晃能够八十回合击退关羽……

二、张郃擅长机变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于张郃的评价是善机变,其实这个机变便是张郃能够数次躲过劫难的原因,也是关羽无法斩杀他的原因。

官渡之战时,当乌巢粮仓被烧的消息传来,张郃觉得袁绍大势已去,袁军要败了,于是他立马选择了背叛袁绍,转投曹操,这便是张郃善机变之处。潼关之战,仅仅和马超交手二十回合后便撤退,这也是张郃善机变之处。长坂坡之战,明明赵云不敢对战,但张郃因为忌惮一道红光而不敢出战,这也是张郃善机变之处。汉水之战,面对汹涌而来的赵云,张郃和徐晃一起,仍然不敢出战,这更是张郃善机变之处……

说白了,张郃这哥们是个打顺风仗的主,遇到厉害的对手时,他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绝不轻易地和敌人拼命。在战场中,要想击败张郃,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要想捉拿张郃,那就不容易了,更不要说击杀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张郃纵横天下,不知道遇到了多少厉害的猛将,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全身而退,当众猛将纷纷离世后,只有张郃仍在天下间潇洒,这样他就直接成为了天下最厉害的名将!

不过张郃虽善机变,但他的武功也确实不错!当年官渡之战,他可是能和张辽大战五十回合的,而且从许褚主动出阵帮助张辽来看,很可能张郃还占据了上风,可见张郃是多么的厉害!要知道张辽的武艺,那可是连关羽也要夸赞的!之后的汉中之战,当张郃被逼上绝境时,他所展现的武力,也令人惊叹。二十回合不敌马超的张郃,竟然能够和张飞大战五十回合不落下风,可见平时的张郃,是多么的善于隐藏,多么的善于机变!

说白了,关羽之所以能斩颜良却无法斩张郃,正是因为张郃善机变,不会轻易的将自己置于险境,不会轻易的去和关羽拼命!

三、正史中张郃死于诸葛亮之手

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但其大体走势,仍然是依照正史在走,这便是三国演义的严谨性。也就是说,罗贯中在书写三国演义时,参照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真实事迹以及结局,虽然他虚构了不少的打斗情节,但那些历史人物,到了该死亡时,仍然会死。比如关羽,虽然作者非常喜欢他,可最终还是遵循了历史规律,让他死在了襄樊之战。再比如诸葛亮,虽然作者也非常喜欢他,可最终还是让他死在了五丈原。

正史中的张郃,不仅活得时间比关羽长,而且他还熬死了大部分的名将,到了诸葛亮北伐时期,他仍然活跃于战场,甚至还打赢了街亭之战,直接使得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宣告破产。既然正史中的张郃活得比关羽久多了,他就绝不可能被关羽斩杀,不然诸葛亮北伐时期,谁来和诸葛亮对抗?另外,正史中张郃是死于诸葛亮之手的,这更加说明关羽杀不了张郃,不然三国演义的逻辑性将大打折扣,这不符合罗贯中撰写三国演义的原则!

结语

总的来说,关羽能斩颜良却无法击杀张郃,并非是因为张郃的武功比颜良更强,而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一、张郃运气好,没有碰到巅峰期的关羽;二、张郃为人圆滑,擅机变,不会和关羽硬拼;三、罗贯中撰写三国演义的原则,就是大方向不背离三国正史,正史中张郃活得比关羽久,且最终死于诸葛亮之手,所以关羽杀不了他!

在本文来看,上述三个理由中,第三个理由乃是最重要的!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关羽能杀颜良,为何不能杀张郃?

题主这个问题问的,关羽不能杀张郃是张郃没遇到过关羽,如果张郃真的遇到关羽,那么早就被一刀杀了。

张郃原本是袁绍的手下,后来归降了曹操,也是《三国演义》里一员猛将,不过他和关羽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关羽杀颜良那会,张郃去了更是送死。

关羽杀颜良时正处于他一生的巅峰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先是在下邳击败许褚和徐晃二人,白马之战一刀杀死颜良,延津之战三合杀的文丑心怯逃跑,然后追上去一刀斩于马下。

这个战绩可以说非常骇人了,这里面颜良是死于措手不及,但是其他两个战绩可都是实打实的。下邳之战许褚和徐晃两人虽然可能因为曹操的命令有所留手,但是关羽能击败他们两人联手,显然比他们当中任何一人都要强的多。而文丑三合被杀的心怯,有受到关羽斩颜良一事的影响,但是肯定也是觉得打不过才会心怯。

所以综合来看,关羽明显要强于许褚、徐晃和文丑。

许褚后来在渭水之战曾经战平马超,而马超则在潼关之战二十合击败张郃。文丑也不简单,磐河之战时他曾经和赵云大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而赵云在穰山之战时和许褚大战一番以后依然能击败张郃。

可见无论是许褚还是文丑,都要远胜于张郃。

如果在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时袁绍派张郃来战关羽,那么结果很明显,张郃必败。而且此时关羽的赤兔马也是正当壮年,张郃连逃跑的可能性都没有,和文丑一样被关羽追上一刀杀死。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张郃在遇到关羽前就已经被许褚等人击败,老实说,对付他曹操还真不需要去请关羽来。

关羽能杀颜良,为何不能杀张郃?

引言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个事情,那就是在关羽的一生征战当中,并没有与张郃有过面对面的冲突。既然没有冲突,那自然就不会存在关羽斩杀张郃这种事情了。

其次,我们还需要再做一个假设推理。那就是关羽如果遇到了张郃,能不能成功斩杀张郃。

关于这一点,小编想说的是,无论是从历史真实情况的能力对比来看,还是从罗贯中在小说中的布局来看,关羽都不会斩杀张郃。

分析

作为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他的能力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在人才济济的曹魏集团中,张郃也可以被列入一流军事将领中。

张郃的军事能力,属于是比较全面的那种。既可以做统兵的指挥,也可以做冲锋陷阵的将军。尤其是到了后三国时代,硕果仅存的张郃就更显得能力突出了。

也正因为这样,罗贯中更不会让张郃死于关羽手中。因为,对罗贯中而言,张郃的死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 关羽为什么可以斩颜良诛文丑

在整部《三国演义》中,关羽可以说是获得最多特写的将领之一。他从一出场的温酒斩华雄,到后来的斩颜良诛文丑,再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一系列的故事让关羽的忠勇跃然纸上。

可我们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无论华雄也好,还是颜良文丑也罢,他们在正史上面的记录其实也不多。

换言之,他们的死活,和三国历史脉络的关系不大。于历史的车轮而言,这三个人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没有罗贯中的出现,他们很可能被淹没于历史当中。

只不过是因为有了罗贯中,这才有了华雄的昙花一现,才有了河北名将颜良文丑。

回到历史上,华雄属于那种没有结束了片头曲,就被孙坚斩首。至于颜良文丑二人,颜良起码还有一个特别的照面:

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这个小说中的名将,其实对袁绍集团的贡献并不大。而文丑,那就更惨了,他是死于乱军之中的:

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斩其骑将文丑。

如此一般的颜良文丑,根本就是毫无大将之才,像这种既可以炒作名气,却又没有什么历史记载的人,最适合做关羽的垫脚石了。

  • 张郃的能力有多强

关羽有没有斩杀张郃的能力呢?这完全要取决于张郃本人的实力。

作为堂堂的河北四庭柱之一,张郃自然不会是浪得虚名。他一出场,就和张辽打了个不分胜负:

操怒,使张辽出战。张邰跃马来迎。二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

那张辽是什么人,是少有的得到关羽认可的人。无论是在正史中,还是在演义里,张辽与关羽的关系都非常不错。而且关羽还曾亲口夸赞过张辽的武艺:

关公急来东门看时,只见张飞方出城,张辽军已退。飞欲追赶,关公急召入 城。飞曰:“彼惧而退,何不追之。”关公曰:“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因我以正言感 之,颇有自悔之心,故不与我等战耳。

张辽能够得到关羽的如此认可,说明张、关二人实力是相仿的。而张郃又与张辽交手不分胜负,其实也就能说明张郃与关羽二人实力差距不大。

或许有人会用“斩颜良诛文丑”来证明张辽远不及关羽,毕竟张辽、徐晃联手都被文丑打败了,而文丑在关羽手下却被很快斩杀。

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三国演义》中给武将的特写片段,不应该作为其整体实力的参照。斩颜良诛文丑就是给关羽的特写,作者在这里刻意地弱化张辽,只是为了突出关羽的强大。

所以,客观来说,关羽纵使遇到了张郃,也很难把他斩杀,因为二人是实力差距不大。

  • 罗贯中不会让关羽斩杀张郃

关羽一生斩将无数。从华雄开始,到颜良文丑成名,再到过五关斩六将扬其忠义,最后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这里面有真有假,斩颜良,擒于禁斩庞德是真的,而且也是在历史上让关羽扬名的重要军事行动。斩华雄,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是假的,这是罗贯中嫁接到关羽身上的。

为什么罗贯中会把这些事嫁接到关羽身上呢?因为这些事既能烘托出关羽的强大,还不至于太过脱离历史。除了华雄是孙坚所斩有明确记载外,其他的事情无非就是一个历史的话外音罢了。

之所以要提出这一点,是因为从《三国演义》成书的角度出发,这一点很重要。罗贯中是要“尊刘贬曹”,所以他会刻意强化刘备集团。

但《三国演义》毕竟是历史小说,虽然不是真实的历史。但在很多大事件上面,还是比较尊重历史真实面貌的。像张郃这种重要的三国将领,要是真的让他死在关羽手里,那就成了罗贯中对自己的侮辱了。

当然,除了要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历史之外,张郃之死对于《三国演义》的创作者罗贯中来说也有特别的意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尊刘贬曹”的小说不假,但尊“刘”是政治尊刘,而不是尊刘备其人。罗贯中在这部小说中最“尊”的人是诸葛亮。

所以,他可以忽略历史真相而不顾,给诸葛亮增加很多的特写故事,来神话诸葛亮的形象。既然如此,他又怎么可能把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的功绩让与他人呢?

张郃之死,是诸葛亮北伐的大功。这样的大功,如果让于他人了,那不就弱化诸葛亮了么?

结语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演义上,张郃都不可能死在关羽手中。

且不说关羽的实力并没有与张郃形成质的优势,就算是有,罗贯中也不会安排张郃死于关羽之手。

毕竟《三国演义》在重要人物出场、退场的时间上,还是比较尊重历史本来面貌的。更何况张郃之死是诸葛亮的功绩,罗贯中那么推崇诸葛亮的人,怎么可能把这么重要的功绩让与旁人。哪怕是让给关羽,也不不可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