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刚需是“尽快买房”还是“再等一等”?
首先我要说的是:刚需买的房子也是资产。数据显示,全国已经有96%的家庭单位有住房。也就是说,真正的刚需只有4%。假设我国一共有4亿个家庭,那么就还有1600万个家庭没有住房,也就是有1600万的刚需。
但是刚需是不是要尽快买房?这个问题,现在很难找到合适的答案。因为,同样的刚需,情况往往大相径庭。这1600万的刚需分布在不同的城市,经济条件不同,收入有高有低,发展空间有大有小。那么,对于不同的刚需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答案。那么有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的刚需而皆准的买房指导建议?可以肯定地说,有,但是只是宏观上的,具体落实起来那还是简单的说法,就是一城一策。国家调控是一城一策,那么,我们买房也是一城一策。具体如下:
第一、对于房价有继续上涨空间的城市,不可瞻前顾后,当然是越早上车越好。比如有些一线城市,上涨的概率很大,那么要买就省钱。今年500万的房子,假设明年能涨到600万,我想,即使是刚需中的傻子也知道该怎么办。那么这些城市的刚需只要负得起首付,就不必犹豫,可以立即购买。
第二、对于人口老龄化或者外流严重的小城市,可以再等等看。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城市空置率太高,房价很难再涨了,甚至下降的概率也不低。那么,只要是不涨,即使是不下降,那么等一等是有利可图的。这其中的道理,我想小学生也可以知道。
第三、对于实力雄厚,家境富裕的刚需,则该买就买、随心所欲最好,不必太在意别人的说法。这样的刚需应该不多,但是现在的社会短时间致富的也是不乏其人。这部分刚需就不必左顾右盼了,早买早省心,早点成家立业比什么都重要。
第四、对于家境贫寒、收入低微的刚需,尤其是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刚需,不建议买房。面对现实的房价,这部分刚需已经无计可施了,个人买房暂时不用考虑了。就耐心等待政府的廉租房和共有产权房,也是不错的选择。像2000年前后的经济适用房就解决的不少低收入群体的住房。
千万不要盲目相信所谓:“刚需只管早点买房,越早越好,没有必要再等下去”的不负责任的话。
试想,如果你今年买的房子花了100万,明年却可以花90万甚至更低就可以买到,那么不管是刚需还是非刚需是不是都有点后悔不已?难道刚需就可以亏钱?刚需的钱就不是钱?
所以,是抓紧买房还是等等看,即使都是刚需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总而言之,要珍惜自己的血汗钱,充分考察市场,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持筹握算,才能买到心仪已久的好房子。
最后谨记:刚需买的房虽然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是,它也是你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资产。是资产,就有保值和升值的需求,不是吗?
2021年,刚需是“尽快买房”还是“再等一等”?
如果放在前几年,准确的说是在2017年之前,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唯二,等个啥?赶紧上车吧。
但是放到2021年,就必须要区别对待了!
看到很多回答都大而化之的说什么全球大放水,全球大放水是不错,中国放了没有?外面的热钱能不能进到中国来?能进来的钱能不能进入房地产?在中国,尤其是本届政府治下,建议千万要紧追政策方向。
房地产整体趋势是向下的这个向下倒并不是说房地产开发要停滞或萎缩,指的就是房价。
房价两大支撑因素,一个是需求,一个是政策。
从需求讲,中国人口在断崖式下降;城镇化水平已突破60%,在向发达国家靠近;中国人均房产持有率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一线。所以未来的需求逐步萎缩是勿需质疑的。
从政策讲,“房住不炒”从16年开始,年年讲月月讲,肯定还会继续讲下去。这就意味着政策组合拳还会不断加大,从我个人理解政策组合拳分为几招:
致命左勾拳:房产企业“三条红线”是压缩开发商负债率;金融机构对于房产、按揭贷款的两条红线,是压缩资金供应量。两者叠加对于开发商的影响就是,现金流越来越紧张了。
那房产商怎么应对呢?除了继续削尖脑袋找钱之外,只有拼命甩卖回笼现金,这是所有开发商无论大小、不分区域所面对的共同现状,不这么干,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房价总体趋势短期看必然向下走。
威力右勾拳:以往开发商房价构成中,土地占到很大比例。因为以往土地供应量是挤牙膏式的,奇货可居,很多人家抢一块,轿子一路抬到天上去。楼板价上去了,房价怎么降得下来?
从今年开始,土地改成集中供应,一年分三次。这就让开发商在拿地时必须好好筹划有限的资金,如何最优化配置。这有利于大房企拿好地,但肯定会限制他们大水漫灌的四处圈地,总体土地拍卖的竞争程度会下降。
不可忽视的摆拳:房子为什么难以割舍?那是因为在那上面寄生了大量的教育、医疗、发展的权利,和户籍制捆绑是根本原因。“租售同权”叫了很多年,一直没能落地,但从去年开始已经上升到战略政策高度。江西省作为人口流出最大的省份,已经全面摆脱户籍制的束缚。一旦同权逐步推开,买房作为人生榨汁机模式,一定会被大量摒弃。
如雨点般的刺拳:限售限购限贷限价限二手房价……,捏着命根子的手越来越上劲。2021年开始新政策又如雨点般落下,哪只地鼠冒头就一痛狠锤。
支撑都被拆了个七零八落,房地产已经被捆得像只粽子,我不认为他们还有机会高歌猛进。
区别对待的根本逻辑是什么?现在回头讲放水,全世界范围内资金极度宽松是现实。篱笆扎的再紧,也不可能滴水不漏。更重要的是,这种态势对人,尤其是富人的心理影响非常重大,他们都生怕手头的资产会快速贬值。怎么办?购进他们认为的优质资产以保值。
在正常的判断下,一线城市、快速发展的中心城市,优势稀缺地段的固定资产还是现有选择中似乎最合理的。所以你看到深圳上海这些地方的房价还在飙涨,这也成了认为房价会继续水涨船高的重要理由。
当然不单单中国人这么想,全世界的人都这么想。所以在资金快速膨胀的情况下,全球房产量价齐升,达到历史高点。目前普遍预测是,全球化通胀泡沫崩灭不可避免,我们肯定正在见证历史,但谁都不希望成为历史的炮灰。
现在热点区域的房产已经是富人的资本游戏了,动辄过千万过亿的房子,对他们来说只是资本配置,刚需一族如果也倾家荡产榨干荷包当了真,那很有可能会遭受重创。因为:
疫情逐步缓解之后,大放水会迅速扭转为快速紧缩,全球资金收紧,高位抱团推升的资产价值会快速下跌,股市里的茅台走势没看够吗?现在处于极高位的局部房价已经十分危险了。
即便中国金融市场保持基本稳定,但中心城市目前房产价格持续上涨的根基是十分脆弱的。
刚需族那是真的,拿着自己的血汗钱在扛着沉重枷锁,稍有闪失那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从另一个方面讲,也就是区别对待的另一角度。除去中心城市的全国广大城市范围,房价趋势确实是在稳中向下,部分经过热炒的地方,在这几年的政策围剿之下,潮水退去后房价几近腰斩,逐步回归理性。对于刚需族来说,现在出手和等一等的差别其实并不大了。
综上所述,最终结论是,目前仍在按下葫芦浮起瓢的一线城市和热点城市,刚需族一定要谨慎观望,莫要头脑发热,跟风上车。
长三角,珠三角的一线城市外延区以及各省中心区域,有产业支撑与人口流入的新一二线城市,可以积极考虑跟上发展步伐,量力而行。
广大的、长期表现平稳的后线城市,现在买和以后买差别不大。
2021年,刚需是“尽快买房”还是“再等一等”?
我们一定要响应国家政策的走向,跟着国家政策走是没有错的。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一年之下,因为2020年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严格严厉执行之下。2021年没有放松而是更加严厉严格相即出台了针对每个城市的具体房地产的管控政策。这是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出现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刚需在当前的国家的对房地产政策出现根本性的改变的情况下。一定要等一等,等上两三年,在政策的强有力执行之下使房价的回归价值价格可以下降下跌下滑的情况下,再买房是最好的时机,
因为现在的泡沫化,资本化,金融化的高房价将回归它真正的价值和价格。脱离现实需求需要的这种高房价。将得到价值价格的回归。房价的严重扭曲的现象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现在有很多的舆论导向,还有很多的广告媒体的宣传说我们买到房子就可以改变现在通货膨胀使自己的财富不被稀释,使财富和金钱得以增加。这是在以往的那种国家对恶意炒作,哄抬房价的行为,不加以坚决的制止打击打压。不严格监管监督银行和一些大型的金融机构他们向房地产行业规违法违规的放出了很多的贷款,融资的资金使这些大量的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中进行恶意的炒作房价。使我们国家的房价非快的上涨上升。这种政策的放宽所带来的一种财富效应。使我们无限的遐想和梦想觉得房价永远是上涨上什的,没有下跌下滑下降的出现的现象。难道真是这样的吗?房价可以永远的上涨上什下去,可以规避规避通破膨胀所带来的财富和价值的缩水吗?不,不是的。这是一种非常误导性的言论和做法,我们想一想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破裂的那种凄惨的景象,大量的资金堆砌在东京的房地产行业中使东京房地产的价值。可以买下半个美国的价值和价格情况下,没人相信房价会下跌下降下滑,没人会相信泡沫会破裂,但是在短短的十几天以内房价破灭了,大量的房地产公司破产倒闭很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也随后破产倒闭,大量的个人购房者和炒房者跳楼自杀比比皆是。日本的经济进入了二十多年的下降下跌下滑的通道中击中难反这就是现实。要是觉得这样的现实过于遥远,我们想一想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破灭。那也是由于房地产行业中的违法违规的贷款大量的投放到没有资质购买房屋的人手中引发的次贷危机。危机,因为由于房地产行业的违法违规,他贷款隐患华尔街的金融动荡使美国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倒闭引发了世界的金融危机,我们可以想象房地产真的可以抗拒通胀吗?这是无稽之谈。所以我们刚需一族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之下和政策执行之下,现在还不是房价的低点,我们一定不要着急等下两三年是最好的时机。
2021年,刚需是“尽快买房”还是“再等一等”?
2021年大通胀来了,刚需应该尽快买房,不买房工作都白忙。数据显示,国内最新的货币供应量,已经高达221万亿。想要靠工作跑赢印钞机,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房子能够帮你跑赢印钞机。
2021年,刚需买房既能解决住房问题,又能对抗全球性大通胀。除非没有购房资格,或者是首付不够,否则,刚需都应该向富人学习,尽快入手买房,抵御通货膨胀。
刚需买房:解决居住问题。房子是生活必需品,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是有房才有家,有房子才能在城市落户口,孩子才能进入对应学区的学校读书。
租房无法入读好的公立学校,房租年年上涨,迟早会让你租不起。在国内,相亲和结婚都要看房子,如果不买房,丈母娘都不会同意。
刚需买房:对抗全球性大通胀。疫情来了,各国央行疯狂印钞,全球八个主要经济体,印钞总量接近100万亿。截止到2020年底,全球十二个主要经济体,货币供应量已经高达650万亿。
最近,欧盟加码放水5000亿欧元,美联储加码放水9000亿美元。大摩预计,2021-2022年,仅美国、欧盟、英国和日本四国央行,至少还会放水5万亿美元。
可以说,全球已经洪水滔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房价都在大涨,现金和存款快速贬值,刚需如果不尽快买房,拿什么抵御货币洪水?
写在最后。国内地价年年上涨,钢筋、水泥、沙石、玻璃等建材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人工工资和开发商的贷款利息,也在不断上涨,国内房价长期看涨。
2021年,刚需尽快买房,还可以节省购房成本。
2021年,刚需是“尽快买房”还是“再等一等”?
个人看法不必等,毕竟房价牵扯多。
国家稳控非打压,目标就是不崩盘。
二手交易缺贷款,投资炒作小难过。
目前上车正当时,暴涨势头会稍挫。
指望房价拦腰斩,这个观点是大错。
局部地区太离谱,量价双跌非主流。
房企倒闭工人穷,银行亏本塌天祸。
货币会贬薪会涨,刚需投入要果断。
2021年,刚需是“尽快买房”还是“再等一等”?
不论哪一年,刚需都是尽快买房,能买早点买,如果钱不够,就积累首付,首付够了赶紧贷款买房,再等一等的结果就是同等面积掏钱越来越多了。
第一:核心提示,我们都知道现如今全国房价均价已过万,美国1.9万亿天量放水政策已出,美国印钞机已经造成了全球货币过剩,通过印废纸全球剪羊毛,开启了全球买买买,自然而然造成纸币贬值,只有固定资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抵御。
第二:核心提示,2021年3月12日,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对外发布,作为指导我国今后5年及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文共19篇65章,分别在第4篇、第6篇和第8篇提及房地产相关内容,有兴趣的朋友自行学习。
第三:与“十三五”规划内容相比较,“十四五”规划对房地产方面的内容着墨颇多,直接提及房地产方面的内容多达538字,可以说非常关心这一问题。
第四:“十四五”规划的核心在于通过实施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
第五:我们刚需买房是为了结婚,为了孩子上学,为了各种配套资源(比如行政资源,医疗资源,休闲娱乐资源,商业便利性资源,交通便利性资源等等),这是我们刚需买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而言之,坚定不移跟党走,坚定不移执行并落实国家政策,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不论哪一年,刚需都是尽快买房,能买早点买。
大家好,我从事房地产行业已有十多年,擅长公用设备领域,欢迎您点赞关注支持我,我将持续分享更多房地产行业知识,解答您的问题,共同交流学习更多生活必备知识,谢谢您点赞关注支持我。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谢谢您!若有其他问题,请您在评论区留言,我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共同交流进步,谢谢您!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