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杀了关羽,是不是鼠目寸光呢?如果不杀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关羽的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被吕蒙所杀;一种是被孙权所杀。按照《三国演义》中写的是,孙权劝降不成,杀害了关羽父子。
孙权杀害关羽不仅仅是鼠目寸光而且显得自己眦睚必报。
孙权曾经派诸葛瑾到荆州向关羽提亲,要娶关羽的女儿做儿媳妇。结果,关羽非但不同意这门亲事,反而大加侮辱。说:“虎女焉能嫁犬子乎?”把自己比喻是虎;把孙权比喻成犬。对孙权来说是莫大的侮辱。
再者,关羽曾经单刀赴会,对东吴上下蔑视透顶。
还有,关羽在各种场合对东吴的称呼就是“江东鼠辈”可以说对东吴是不屑一顾。
面对这样狂傲的盟友,需要高超杰出的政治水平、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虚怀若谷的政治胸怀。
孙权显然不是,而且孙权完全就是一个小人。
第一、孙权自私自利。早年,发动赤壁之战,孙权的动机不纯。想要投降苟合曹操。结果,鲁肃一说,江东人人都可以投降,唯独主公不能投降,因为投降了,自己就做不了主公了,最多封个侯而已。孙权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立即决定抗曹,而不是投降朝廷,结束刀兵,让百姓修养生息。一场大战竟然全然不顾人民的利益,而是完全替个人着想。这一点,就远远不如乐不思蜀的刘禅。
第二、孙权心狠手辣。他在使用美人计软禁刘备的时候,一点也不顾及母亲和妹妹的感受,一意孤行。甚至不惜牺牲妹妹一生的幸福和生命的安全。
第三、孙权缺乏大局观。纵观他的一生,没有任何坚定信念,全是为了利益最大化。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牺牲家人;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出卖盟友;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投降宿敌。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他在历史上名声扫地就顺理成章了。
应该说,孙权杀害关羽,是造成吴蜀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如果,孙权放回关羽,刘备就没有任何借口发动夷陵之战,吴蜀两国就不会元气大伤,国祚就可以延长很久。甚至,吴蜀完全有可能联合起来灭掉魏国。
孙权杀害关羽,就等于是去掉了刘备的一只臂膀。刘备曾经发誓和关羽、张飞同生共死。介于关羽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和在蜀国的地位的无可替代性,刘备进攻吴国,为关羽报仇势在必行。
夷陵之战,使吴蜀两国两败俱伤,而曹魏集团坐收渔利。三个国家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曹魏一家独大,取蜀灭吴是早晚的事了。
如果,孙权有先见之明,是不是没有任何必要发动赤壁之战了。不统一不如统一;晚统一不如早统一。不是吗?
孙权杀了关羽,是不是鼠目寸光呢?如果不杀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孙权杀了关羽是否是鼠目寸光呢?还是目光长远呢?
应:赤壁之战后三国形成鼎立之势,当时的刘备无登身之住,东吴把荆州借给了刘备,条件是刘备得了益州之后归还荆州,但刘备得了益州之后闭口不谈荆州之事,鲁肃曾单刀赴会讨要荆州刘备就是不还,这让孙权很头疼,还落了个丢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笑料,为了搞好同盟关系,孙权托人做媒联姻,把关羽的女儿嫁给孙权家当媳妇,在古代为两国联姻关系是很正常的事,东吴可是富饶之地,实力也远大于蜀汉,关羽不同意也属正常,最少要礼节性回话,但关羽却说出不该说的话,虎女嫣能嫁给犬子,孙权实在是脸面扫地,恨之入骨,现刘备不但不归还荆州,还派关羽在家门口打打杀杀,想坐大做强孙权肯定是不愿意了,就在关羽在襄樊战争中的节骨眼上,曹操修书一封合击关羽,孙权当然就一拍即合了。
白衣渡江,吕蒙偷袭荆州成功,俘虏关羽并杀之,究竟是孙权鼠目寸光呢?还是眼光长远成了一个讨论的话题,若放了关羽无疑是放虎归山,但杀关羽等于是杀盟友,两国的关系肯定会恶化,有可能关羽被抓时吕蒙就下令杀之,永绝后患,因关羽本就是一不友好之人,若鲁肃在还是可以考虑的,因鲁肃也是促成孙刘联盟的主张派,但换了吕蒙就不一样了,杀了再说,战争哪有不死人的呢?
站在孙权的角度来讲,刘备是不守信用之人,世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反脸是早晚的事,斩了关羽,收回荆州,刘备等于失掉一胳膊,刘备对东吴形成不了太大威胁,事实证明刘备夷陵之战以惨败告终,站在孙权角度上讲对不友好的盟友等同敌人,该杀!是英明的决策,是目光长远。
孙权杀了关羽,是不是鼠目寸光呢?如果不杀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孙权杀了关羽,是和周瑜鲁肃吕蒙长谋计划算计的结果,更是孙刘夺取荆州的牺牲品。
当刘备夺取益州,孙权早就按商量口头答应协议,要刘备交还南郡时`作为荆州镇守的关羽己经丟失江南四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关羽如果交接南郡后去到成都。己经没有政治资本,争得想到大将军地位。
刘备也是免强给了他一个前将军。明鲜是己经不在信用重用了他。关羽是非常失落的。在以前给诸葛亮的信中询问马超的武力,如何就是在问我有希望得到大将军吗?大将军名誉不如太尉高,但地位远远高于太尉。诸葛亮来信说,马超地位顶多比和张飞一般,不能和杰出的你相比。要他特别注意保住江南四郡。才能高高在上。可惜转眼之间,江南四郡就被吕蒙算计走了没有了。刘备气得急速回军荆州,责斥他夺回荆州江南四郡。让他领兵去夺,他领兵在益阳,被鲁肃拦住,啰啰嗦嗦多少日子谈天说地就是不去领军打仗。去把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夺回来。当时是有时间的,也有能力,可惜关羽不作为,使刘备很失望。磨得刘备不但没有夺回江南四郡。还差点失去益州,好在曹操没有得陇望蜀,领回军队去攻打孙权,孙权投降了。可从凉州到巴西来追马超的张郃來了,与张飞激战。让刘备急得快速回军去防张郃夺取益州。
刘备只好把荆州江南四郡都放弃给了孙权。孙权还很大方还回零陵,以湘水划界平分荆州。说是孙刘两家要长期友好等着签定盟约。可刘备急回军四川。刘备己经明鲜是指挥不动了关羽,造成湘水划界局面。失去荆州三郡。(长沙桂阳半个江夏)
当时不是刘备不能夺回,是关羽不想以武力斗争的结果。刘备对关羽是失望至极的,以至于本应该是刘备打赢了汉中之战,当上汉中王,就能授与关羽的大将军荣耀,都没有给。授了个前将军。气得关羽大喊,大丈夫绝不和老兵同列,因此要扩张地盘,自己创业
(三国志关羽传,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陕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导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麇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已。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成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丶仁,芬丶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己据江陵,尽虏羽土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当刘备抓了刘璋,进了成都就飞速调兵十万,乘风破浪顺流而下到公安。先锋要关羽进攻孙权。关羽领着三万军队远远大于鲁肃一万军队。却在益阳说谈起来,打乱刘备的进功计划。使得他空白跑了一趟,失了汉中,又差点丟了益州。
刘备非常生气,把夲应授给关羽大将军给成前将军。使关羽脸上再挂不住了。
孙权乘机想拉拢他,用儿女婚姻让关羽投到自己身下。关羽看出孙权用意破口大骂至之不理,辱骂赶回使者。
关羽心想刘备看不起我。我就自已创业,直接北伐夺取中原,与曹仁的镇压反叛的军队对抗干仗起来,关羽亮出自己独立旗帜,号令江淮汉水地区己经起义的农民,听从自已的领导指挥。命令陆浑的孙狼也遥授官职,为己所用。
关羽独立,威震华夏,连曹操都很惧怕,要迁都邺城。可是关羽北伐正中吕蒙计策,吕蒙引诱糜芳土仁投降。兵不血刃拿下江陵,公安。陆逊挥军长趋直入,夺了夷陵,秭归。堵住长江水道。防止刘备进入荆州东吴。关羽也无法回归益州。使关羽进退两难。在徐晃率领大军打击下,关羽无粮溃散,关羽父子被孙权所杀。
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夺取江南荆州四郡上表投降为荆州牧。也表孙权为徐州牧。孙权非常气愤。刘备想把他为徐州牧,想让孙权离开水乡到陆陆自已好占据全部荆州,又好偷偷地去夺益州,孙权说好两家一起行动去夺益州。为此,孙权还把战略要塞南郡借给刘备,说好你得益州搬到四川。交回全部荆州给自己。现在赖说,要打下凉州,才能还给全部荆州。
关羽不归顺孙权也罢,辱骂使者还也凉。抢了湘关米仓,辱骂求婚使者还骂自己。现在我和刘备都是朝廷的官员荆州牧,益州牧。你关羽才是南郡太守。己经被刘备抛弃,你和主子刘备闹翻有气也罢。我好心求婚要拉你一把,让你成为我的部下。你却跋扈无理,找我挑衅,实际我早就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意欲拨去,你不求自福请祸自来。看我如何收拾你。
(三国志孙权传,二十二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于襄阳……蒙到南郡,南郡太糜芳以城降,蒙据江陵,抚其老弱,释于禁之囚。陆逊别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余骑。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
孙权杀关羽是大汉曹操朝廷镇压打击惩罚反叛势力的政府行为。与孙权当时己经投降曹操是大汉官员。还不是独立的吴王。而关羽己经成天下士匪,(羽为人强梁)人人得而诛之的强盗。
三国志说关羽与徐晃的同乡好友。关羽还想让徐晃放自己一马,徐晃却下军令,得关云长人头,赏金干斤,关羽不明白还问徐晃,大哥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徐晃坚决回答这是国家之事。同样孙权杀关羽也是国家之事。无关孙权眼光长远问题。再说成了光杆司令关羽如同烧熟鸭子,谁再会重视关注重用他。孙权不可能在曹操举全国之兵都在驻扎江淮之际,惹火烧身,去保护关羽不死。
孙权,曹操,刘备他们都不会知道关羽死后干年被投降派领神宋徽宗吹捧开始神化。他们眼光当然还没有如此有神。看到未来关羽成为神圣的关公。
孙权杀了关羽,是不是鼠目寸光呢?如果不杀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个人觉得孙权是一位雄主,目光远大,做什么事自有他的道理,至少比你强吧,至于你的假设,因不能成立,所以不值得回答。
孙权杀了关羽,是不是鼠目寸光呢?如果不杀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孙权杀关羽和关平恰恰成就了关公父子,孙权反而弄巧成拙。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从宋明理学对关公的评价可以找到答案,南宋当时的局面非常复杂,跟三国时期差不多,宋、金、辽、元并存,谁才是正宗呢?宋明理学从三国中找到答案,那就是刘备代表着汉室,于是就从《三国志》中对关公的九百多字的传记中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关公具有孟子讲的“大丈夫精神”,即: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关公年轻的时候因杀恶霸漂泊不定,依然不失志向,在曹操处和后来的刘备那里得到权势,依然能保持初心,而被孙权和吕蒙抓住后,能够大义凛然,舍身取义,这种品格极其高尚,在历史上能用一生把这三个全部做到的少之又少,关公就是最杰出的代表。关公后来的一封再封无不跟这个有关。
关公被杀是历史必然,并非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些事看起来很坏,实则是好事。当然,我并不是赞成关公被杀,一切皆有因果。我们也不用去揣测和假设历史上的人物是怎么想的,或者凭臆想去推断没有发生的历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使命一旦完成,就得离开这个世界。
孙权杀了关羽,是不是鼠目寸光呢?如果不杀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孙权杀关羽,其实也不算是鼠目寸光,最多只能算有点考虑不周,做事太激进了。
其实孙权最开始是想招降关羽,让关羽来对抗刘备、曹操的。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孙权也是一个爱才的人物,多少年才能出这么一个关羽,就这么杀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但这个时候就有人劝说孙权了。
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三国志·裴松之注·关张马黄赵传》主公你看看,当初曹操那么对关羽,又能怎么样呢?
一句话点醒孙权,便直接下令把关羽、关平父子杀了。
像关羽这样的人物,既然不能为己所用,自然也不能放回去资敌,所以杀了本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但关羽毕竟不是一般武将。
孙权在杀关羽的时候,因为考虑到一系列后续发生的问题。
比如说,刘备为弟报仇雪恨,顺便夺回荆州,从而起大军伐吴。
其实我觉得,孙权最好的解决办法,其实是把关羽软禁在江东,不杀之,不辱之,但是你不能离开。
江东虽小,但也不差关羽一口饭吃。
至于关平,那就无所谓了,甚至可以放关平回去想刘备报个平安。
这样一来,既不算放虎归山,也没有伤害关羽的性命。
就算刘备心中气不过,想要夺回荆州,那也要想一个其他的理由。
如果既不杀,又不软禁,那其实就只能放关羽回益州了。
但这就相当于纵虎归山了。
关羽在东吴手上丢了荆州,又岂能善罢甘休?
没过多久,必然又会卷土重来,到时候必然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所以在不杀关羽的基础上,孙权应该知道该怎么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