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养了十年的孩子发现抱错了,你会不会换你亲生的孩子?
我觉得我一定会换,但是也要“策略”的处理这个问题,处理不当,会给现在抚养了10年的孩子造成心灵的创伤,也许会影响他的一生,不可这么“残忍”。找个恰当的时机和方式“换”回来自己的孩子。
前几年,我们这里有个典型的类似事例,还上了当地的电视和报纸。两个男孩一样大,17岁,俩孩子家庭都发现孩子从小到大长得都不像自家人,亲朋邻居们都议论纷纷,女主人受尽了委屈和冷眼,为此做亲子鉴定、闹离婚、报警,后来终于查明孩子是医院给抱错了。
得知孩子找到的信息后,两家人抱头痛哭。坐下来一起商量,决定让孩子们“来去自由”,像亲戚一样互相走动,孩子熟悉了各自的亲生父母及家庭后顺其自然回了家,但是原家庭对养子依然感情深厚和牵挂,所以两个家庭、父母亲及俩孩子相处得也挺好。这大概是10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看电视时我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一样,哭得稀里哗啦。
如果是我的孩子发现抱错了,我会向上面这个例子借鉴经验,两个家庭坐下来为孩子的前途考虑而一同商讨对策。征得同意,先让俩孩子在家庭、父母之间作出选择生活。或者先不告诉孩子,两个家庭成为“亲戚”走动,认“干亲”,先让孩子熟悉一下自己的亲生父母和家庭,彼此给他们多些爱。等到孩子大一点、心理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和盘托出”,那样也许会比较好。免得孩子误以为你抛弃他而离家出走,终身怨恨自己。
图片来源网络。
假如养了十年的孩子发现抱错了,你会不会换你亲生的孩子?
谢谢邀请(荷花)回答
👉如果发现了,在给孩子解释清楚后,在孩子理解接受的情况下可以换回👈
👉但是两家可以做亲戚好友,有事可以互帮互助,大人孩子可以走往,双方的孩子毕竟在对方家生活了十年,大人和孩子都以感情深厚,养育之恩难以割舍...👈
假如养了十年的孩子发现抱错了,你会不会换你亲生的孩子?
老婆经常开玩笑地问我,假如然然(我的小女儿)不是我亲生的,是接生时抱错了的别人家的孩子,我会怎么办?
我非常讨论这种玩笑,因为每每我都心里微微一痛,无法想象,那,我的孩子在哪里?她过得好不好?她长什么样?她的父母对她好吗?她有零食吗?。。。。无数的问题,就会立即跳进我的脑海。我又很快地望着然然,把然然搂着怀里,贴在心口,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没有然然的,即使假如她不是我亲生的,一天看不到然然,都想得要命,每次外出回家,都有一种期盼和快乐,因为马上要见到然然了,小女儿带给我太多的快乐!
所以,如果然然是抱错了的,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找到我亲生的,然后搬家,带着然然,搬到我亲生的女儿所在的小区,和亲生的女儿家庭来往,和她父母做朋友,等孩子长到18岁,告诉她们真像,让他们都有两对父母,让她们知道,我们都特别特别疼爱她们。
当然,我会尽我所能,把过错医院告上法庭,把那个不负责任的护士告上法庭。
希望人间不要有这些事情发生。
假如养了十年的孩子发现抱错了,你会不会换你亲生的孩子?
我初中同学的妹妹就是出生的时候抱错的,发现的时候也就5.6岁,是朋友发现他妹长得太像我同学了,结果去验DNA,果然是当年在镇医院当时出生10多个女孩,洗澡的时候衣服穿错号码,所以抱错了孩子。
之后,两家人经过协商,每周都互相换一下孩子到亲生父母家住几天,我同学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孩子住习惯后就不愿再回养父母那边生活了。
而对方那个女孩也非常愿意留下来,跟这同龄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养父母视她为己出,这样一来,两个孩子就基本上住一块了。
对方那边的父母也同意,因为他们是农村户口,孩子也三个,(两女一男)也乐意把亲生女儿放到经济条件较好的环境中。
现在两女孩都长大嫁人了,两家人早就变成了亲戚,两个女的嫁的都是同一个小城,过年过节都相互来往,相处得就像亲姐妹似的。
假如养了十年的孩子发现抱错了,你会不会换你亲生的孩子?
当然换回来。
假如养了十年的孩子发现抱错了,你会不会换你亲生的孩子?
假如养了十年的孩子发现错了,我会换自己的亲生孩子。这个年龄段孩子要回家,可以慢慢培养感情。如果年龄大的要听孩子的意见。
抱错孩子曾经上电视上,网络上看到过很多次,有时候我老公看到这种电视,也跟我说:“我们家女儿肯定也是抱错了,不是我们家的,性格,智商一点不像我们”。
当初生女儿的时候在乡卫生院生的,当天一共有十个小孩,八个男孩,只有两个女孩,我说应该没有抱错,如果有抱错,只有出院时候被人家调包了。
我跟我老公说:“你一直怀疑做个亲子鉴定就知道。”老公说:“我只是说说而已,毕竟养了她二三十年,化了那么多心血,感情很深了,假如不是亲身的,我这辈子也认定这个女儿了。”
假如做亲子鉴定,不是自己的孩子,也舍不得让她走,毕竟生活了二三十年有感情了。如果找到自己的孩子,她在别人家生活二三十年跟自己没有一点感情,要回来有什么意思,还是不要打破两家平静里生活。
如果在二十年前,心中有怀疑也许真的去了解真相。把孩子要回来,自己抚养,培养感情。
这是我们两个人闲谈时的想法。欢迎留言评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