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医院看病,感觉动不动就要抽血?

去医院治疗感觉动不动就要抽血,大多数人都这样认为的。好多人觉得西医也应该像中医一样望闻问切看病、听病人自己叙述病情治疗就好了,何必每次去医院都抽血化验?尤其不少老人一听说自己脑供血不足、心脏缺血就觉得是自己身体血液少的原因,到医院看病就担心抽血会导致自己贫血缺血,对抽血化验比较敏感和内心产生某种抗拒心理。

其实这真是陷入了一个对临床抽血化验检查的误区。要知道,现在很多疾病早期是没有什么症状的,比如一些癌症、糖尿病、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早期身体会觉得没啥异样,可先进精密的医疗仪器设备就“独具慧眼”能最先检查出来。现在国内外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一些人类无法用听诊器、用手诊、用眼观到的疾病它都能通过血液成分检验出来,从而给医生非常准确的第一诊断治疗用药信息,否则很有可能会耽误重大疾病病情的及时诊断治疗。

再说,有的人脑部缺血导致的头晕目眩、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心悸心慌并非是身体缺血贫血所致的,而是其心脑血管可能患了某些疾病。临床抽血化验那点血还不致于导致身体的贫血和缺血,所以人们大可不必为此担心。相比损失那点血,能及时发现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某些疾病,自己觉得是不是更值得呢?

为什么去医院看病,感觉动不动就要抽血?

因为现在告告医院的人多了,医生医院为了自保,每一步都要遵循《循证医学》的法则去做,每一步都要留下证据。很多病其实医生心中早有诊断结果的,但要有证据,不能单凭主观判断,所以就要验。也不是说医生不看结果,是现在医院的电脑联网的,你去取结果时,医生的电脑上早就看到了。

那为什么又要你去取结果那么麻烦,因为让你自己可以看到,也排除万一有事你告医生时说医院修改电脑数据。

另外还有一样东西,叫《药占比》,这个是医保对医院一个考核指标,通常三甲医院要20%,超了扣医生的。也就是说,你看病药费是二十的,总费用就得多于100。要不,就开自费药让你自己去外面买。

有些人,不明白,老以为医院乱开核磁之类检查,其实,如果明知没有后续治疗的病,单单做核磁,医院算下来是亏本的,医院不会那么笨。核磁之类的设备都是天价进口的,厂家规定了使用一定次数就得保养,像你买了豪车一样,保养费用也是天价的,而检查费是物价局定死的,就算有个有钱单位愿意出钱,全部员工平常体检都做核磁,医院都不会干,这样会亏死医院的。

这些东西,不是行内的不会相信,以为一两千一次检查费已经很贵医院赚很多,其实,现在的价钱,单做检查医院没钱赚还得亏。

为什么去医院看病,感觉动不动就要抽血?

“快乐的小大夫”为您解答。欢喜关注

现在医学诊断疾病不是必须的查血的,给大家讲个笑话吧,看看诊断还有啥?

说一个医生出门诊,正在给病人看病,结果一个患者手里拿着一小盒便便来找大夫,怒气冲冲的说:大夫你让验尿,我勉强咽下去了,但你说让我验便,这个你让我怎么咽下去?

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我们看到并不是所有的病都是需要查血的。

一般西医要诊断一个疾病,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化验检查,辅助检查,这几方面要能统一在一起,都指向一个病这样基本可以确诊了。

为什么不能通过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就确诊,给治疗呢?

因为同一个症状体征,很多疾病都有可能有。

学医的都知道,外科大夫怕患者说肚子疼,内科大夫怕说头痛,为什么?

因为肚子疼和头痛的原因太多,要分清什么原因引起的,之后才能对症下药。

比如肚子疼,可能是阑尾炎,可能是胃肠炎,可能是肠痉挛,可能是胆结石,肾结石,可能是肠梗阻等等,疾病太多了。

治疗可能是用消炎药,也可能是手术,还可能用解痉药等等。

为了确诊需要做不同的检查,有的要查血,有的要查尿,有的要做彩超,有的要做CT等。

确诊后才可以对症用药。谁也不想把病看错,患者一定更不想了。

“快乐的小大夫”每天为您推送健康医学知识,分享病例,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呦!

为什么去医院看病,感觉动不动就要抽血?

这个问题很实际,看完我的回答,你就明白了。我是一名老内科医生,工作30多年。起初工作的时候,给患者看病,化验确实不像现在这么普遍,尤其是接诊门诊患者的时候,普通疾病,问问病史,做做身体检查,凭经验基本上就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一般是先开三五天的药,用用试试,不好再进一步检查,这样处理患者都接受,效果不好,也不会找医生的麻烦,总是相信医生,会接受医生的意见。

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从政策法规、医院规范化管理及医学科学进展等方面要求,患者就诊,医生行医都逐步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循证医学要求:医生不能单凭经验为患者看病,每一个诊断、每一项治疗都要有依据,比如胃溃疡,以往,患者有返酸、嗳气、中上腹餐后痛基本就可以做出诊断,医生可以根据症状体征开方用药。但是现在,必须做胃镜才能诊断,如果不做检查,直接告诉患者你是胃溃疡,患者也不同意,会质问医生,你凭什么给我诊断胃溃疡。

2.医院规范化管理有许多对医疗质量进行考核的指标,其中一项叫药占比,就是药品占总费用的比例,各级医院标准不同,但大致方向是药品的比例不能超过检查和治疗的比例,做检查化验也是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率的有效办法。所以有时候会出现花在检查上的钱比用在药上的钱多的现象,

3.医患关系紧张,导致医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以后,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不断出现投诉医生、投诉医院的行为,医生为了自保,可查可不查的,一定要查,不然,一旦漏诊,惹下麻烦也是苦不堪言。

所以,当下的医疗环境是患者失信于医生,医生放不开手脚,最后吃亏的还是患者。我们老医生会很感慨,现在做医生,真比我们年轻那个年代难多了。

为什么去医院看病,感觉动不动就要抽血?

其实,关于这一点,医生纯粹也是被逼出来的。通常,一些常见病,我们医生通过问诊,基本90%就能确定病情了,但是要进行治疗的话,就会牵扯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了表明合理用药,必须要有对应的检查结果

这些年,老百姓和社会各界对过度医疗的讨伐所谓轰轰烈烈,最终的结果就是,国家要求我们所有医疗机构要合理化治疗。具体就是,所有的用药或者治疗,都要提供对应的检查报告,我们医生写的病历是不作数的。

打个比方,假如你得了输尿管结石,疼得半死,没有B超结果和尿常规结果,没有医生会给你打止痛针;假如你感染发烧了,没有血常规结果和感染部位的检查,医生用了抗生素,明天就要收到医务处的电话了;假如你心梗了,没有心肌酶谱结果和相关血液及检查结果,使用了相应治疗,医生就要承担秋后算账的风险。

所以说,要么医生一番问诊下来,觉得你没有病,才会不做检查。他只要觉得需要进行治疗,就要开具和这个治疗相对应的检查来作为佐证,不然就是不合理治疗。

(二)曾经猖狂的医闹把医生的胆子给闹没了

曾经的医生,也是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少许检查治病的,偶有误差,也互相理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医闹盛行,有理没理都能讹上一笔。从那时候开始,医生看病如履薄冰,脑袋里诊断出一个病的时候,会联想出很多相关的病症,为了不出差错,就会把检查开得尽量全面。往往仅仅为了一种只有1%可能的疾病,医生就会开出足够的检查来排除它,让剩下99%的患者和那1%的患者做了一样的检查,不知道这算不算医疗资源的浪费。但是,1%的诊断失误,也是现阶段医生所不能承受的,见过太多惹上一个官司,几年不得安宁的主任医师了。

所以说,除非自己有十足把握,不然检查检查得越全面,自己越安全,就算有什么,也有证据。

(三)有些疑难病症,没有检查根本无法鉴别

人体是个复杂的整体,和修汽车不一样,往往一个相同的症状,会指向好几种完全不同的病症。在没有检查结果支撑的情况下,医生是不敢胡乱治疗的,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听以前的老医生说,他们那时候有种说法叫诊断性治疗,就是开始不知道是啥病,就用某种治疗方式试试看,有效的话就是这种病了。按照现在的医疗环境,你和患者说你这种病要不先治治试试看?别人不回头直接投诉你?

(四)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

这时候很多中医粉就会说中医不用检查,号个脉就搞定等等,说西医离开检查就啥也不是。

中医是传统医学,是一种经验性医学,通过长达几千年的药物试错,找到的中药使用规律,其中一些药物成分的确有治疗作用。但是掺杂了太多无效成分,有效成分浓度不足,所以表现为中药需要服用很久才能见效,治不得急症。而且,中医治死了是命,治好了是神医;西医治死了是无能,治好了是应该,这从心态上就决定了西医必须确诊才敢治疗。

邓XX最后进了icu抢救,张XX靠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何X罹患膀胱癌找西医做了手术,张XX找西医割了胆囊……。这些都是国医大师,中医界泰斗,生病的紧要关头还是要去找西医治疗,为什么?因为要保命!

结语

其实,现在的医生之所以都那么爱开检查,真的是被逼出来的,谁不想像二十年前的医生一样,凭着自己的经验,能为患者能省则省呢。造成如今的局面,都是源于曾经那些无理的医闹,那时候老百姓都是做个看客,现在就是尝苦果的时候了。

国家为了保护医生,维护社会稳定,不能直接出面帮医生说话触犯众怒,就会制定出一系列治疗规范,将法律漏洞都堵上,当医生官司缠身的时候,也能拿出当时的检查报告作为证据来堵上悠悠众口,毕竟空口无凭。

题外话,中国的医生可能是全世界最喜欢做检查的医生群体了,因为中国的检查太过便利,短期内就能做完。放在国外,这些检查都要预约,还在不同的机构做,几周至几个月,检查做完,可能病人不是病已经好了就是已经耗死了。

为什么去医院看病,感觉动不动就要抽血?

为什么在一些医院看病老是要验血?

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验血操作简单、花费不大。

第二、通过验血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

1、血糖异常,一般是过高,可以判断为糖尿病。

2、尿酸异常,一般是过高,可以判断为痛风,

3、电解质异常,一般是钾钠钙方面的异常。例如钾升高通常提示肾脏方面的病变,以及心脏方面的病变;钙偏高,可提示癌症溶骨性骨转移方面的病变。

4、血脂异常,可以辅助判断高血脂、冠心病等方面的疾病。

5、蛋白方面异常可以辅助判断糖尿病分期以及肾脏方面病变。

6、血液成分改变,可以判断很多相关疾病。例如红血球偏低,可判断有隐性出血或造血障碍,白血球、粒细胞异常可以判断病毒或细菌性感染。白细胞减少,见于病毒性感染,白细胞减少症,早期的mds等。白细胞增多,见于感染细菌感染,应激状态,白血病等。血小板减少见于免疫性血小板,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7、一些肿瘤标志物可以辅助判断癌症的发生。例如PSA偏高,如果是老年患者可提示 前列腺癌,甲胎蛋白偏高可提示原发性肝癌。

.至于以前怎么看病。我是这样看的,以前没有这些手段,看病只能靠经验靠估计。例如糖尿病,一般是症状非常明显的时候才会凭经验判断,现在在糖尿病早期即可早发现、早治疗。再如一些癌症,原来常常是非常严重了才会发现,而现在通过肿瘤标志物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很多癌症,给很多人提供早期治愈的机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