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公务员工作啥情况?好干吗?
所谓部委公务员就是国家级层面的公务员,比如中央宣传部公务员,国务院发改委公务员,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公务员,以及同级人大政协层面的公务员。
部委处于国家顶层,主要负责政策法规制定,重大项目筹划,重大工作落实,工作标准要求高,能力素质要求高,组织协调要求高。可以说,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每一个部委公务员都是精英。
但是国家部委平台高、机构多、人员多,职务职级多,提拔晋升快,普通公务员退休前晋升到二级巡视员,享受副厅级经济待遇绝对没有问题。如果是能力素质高的,爱好钻营的,善于沟通的,情商比较高的,提拔副厅实职、正厅级实职,甚至副部级以上,也不是没有可能。考入国家部委这个大平台,对于农家子弟公务员来说,是一条相对简单的、容易的提拔晋升通道,也是实现个人仕途建树的途径。
国家部委平台高、权力大,晋升也很快,但工资待遇不怎么样,不足以匹配国家机关的平台和权力。
部委的公务员待遇不是很高,这是众所周知的。如正科级公务员,加上公积金、年终奖等,一年全部收入不到20万元。这个收入,在北京勉强能够维持一家人生活开支,买房就不用想了,6万多元一平米的房子不是北京公务员可以想像的,除非父母能够有强大的支持。
我1位大学同学在国家民政部当处长,农村出生,40岁,正处2年多,家里根本帮不了他,什么都得靠自己,一家三口挤在不到50平米出租屋里。据说,去年终于分配了一套两房一厅80平米的房子。偶尔和该同学聊天,他说是羡慕我们地方公务员,可以通过工资买得起大房子,一家人住得舒舒服服的。我说,你已经正处了,算是成功了。他说,虽然正处,级别也上去了,但除了享受职务级别和北京教育资源外,真的是一无所有,要存款没存款,要投资没投资,房子也是小型得福利房,家庭生活得比较艰辛。
的确,在北京的国家部委公务员,除了享受北京经济发达、教育资源多等便利外,其他的并无什么优势,特别是农村出生的公务员,面对高房价、高物价、高消费,没有强大的外力支持,要想在北京立足好、生活好,确实比较困难。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我认为,国家部委平台较大、晋升较快,可以实现个人政治仕途,这也是吸引很多人报考国家部委的主要原因。
部委公务员工作啥情况?好干吗?
先罗列一下槽点:1、接到入部通知后正式上班前,很有优越感地回了一趟家乡。2、入部两三年左右,无师自通地学会用很爽快的语调跟领导说话:“好嘞!好嘞好嘞!”3、老丈人更爱跟乡亲们议论国家大事了,但丈母娘对女婿的工资收入讳莫如深。4、认识了一两个人,自以为看尽了天下丑恶。5、工作七八年时,觉得自己什么都懂都会,领导对自己言听计从,更可贵的是自己居然还很谦虚。6、遇到别人推诿的,看不下去伸手揽过来,没想到没有功劳,只会担责。7、当了个小中层以后,莫名爱背着手走路。8、人到中年,什么都不敢做了,但凡有事儿都得找人开会、沟通、会签。9、一直想辞职,一直不敢辞,一直还想辞。10、……
我猜在部委的体验,比起任何一种职业,并无大的不同。对大多数非官非富的年轻人来说,一样是小山村来到了大城市,一样是小白掉进了大染缸,世俗的故事和套路都一样。但对自己而言,人生只有一次,选了这条路,喜悦和不甘都百分百是自己的。整个过程里,对于这份事业或是职业的认知和感受,只能说是波澜起伏吧。
我2005年毕业,加入这个中央部委。毕业前拿到手的 offer还有几个,待遇高、前景好的也不是没有,可是确实没有部委听起来这么高大上。入部初期,在同学老乡间是光荣和自得的,但现实打击来得很快——当年11月的工资只有1200元,要不是因为还有集体宿舍住,几乎要去啃老。现在想来,那是入部刚刚三个月,就第一次萌生去意了。
这心思很快被掩盖,因为接下来就作为底层工作人员参与了一些高端活动,见到了高层,不能说心潮澎湃,但至少有了自炫的资本。只是那时还不懂得靠近大人物与自己并没有半毛钱关系。年轻的热情,一点机灵劲儿,懂一些叔叔阿姨不会的电脑知识,忽然就成了单位里的基层骨干了。几年下来,就本部门的业务而言,自以为是专家,政策制度都在胸中,随时侃侃而谈头头是道。这时候遇见第二次大的落差:回乡省亲,同桌那个连高中都没考上的发小,硬是白手起家混成了小老板挣到了王健林的那个小目标!
烦恼皆因比较。但在这个以金钱定义成功的社会里,自问还未修行到看淡这些的程度。身边的同事不断有人跳槽,薪水三五倍地上涨,底下是否辛苦看不到,但表面的锦衣玉食自由自在是刺激人的。加班、蜗居、大锅饭足够吐槽三天三夜不带重样。辞职的想法一直有,但并不坚定。无他,人怂而已。或者也还对自己骨干专家身份以及所获尊重的一些留恋。
提升副处是个煎熬历程,但到了这个平台,确实眼前开阔了些。嗯,我是指,在最初的喜悦过后,烦恼的来源更多了些。以前主要是处理事情,现在更多是处理关系。这个学习过程是磕磕绊绊的。所谓“事情可以不做到,话一定要说到”、“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种玄妙而辩证的真知灼见,大多要靠吃一堑长一智。以前总以为自己情商还不错,现在接受了思想再改造。你才刚上路哩。
第十二个年头写下的以上评论,应该还是很浅薄。我也常想,公务员这个群体总在纠结些什么呢?落差。那是自小优秀一路坦途后,与社会化成功渐行渐远后不甘的落差。那是小小螺丝钉在庞大国家机器里,找不到自我定位和成就时失望的落差。那是一片赤子之心掉在复杂人际网络里,拿不出来擦不干净烦躁的落差。
部委公务员工作啥情况?好干吗?
部委生活感悟
一、发展空间广阔。本科毕业进入部委工作,从试用期晋升到副处大概需要10年左右,硕士是7年左右,博士是4年。只要认真努力做好工作,基本可以在40岁左右提拔到处级(含调研员),退休前基本上都能到厅级(含巡视员),不会出现“35岁或者40岁危机”的情况。
二、工作都是顶层设计,前瞻性强,要求具有很强统筹谋划能力,工作强度大。正常是下午5点下班,但普遍都会加班到8.9点,偶尔遇到紧急任务也有干到后半夜的时候,周末工作一天是常态。但管理也比较人性化,看病公费医疗、国内国外继续在职深造机会多。
三、工资低,但后勤有保障。部委工资低大家都知道,没有情怀真的很难坚持下去。科级一个月基本到手七八千,年底没有绩效和奖金,一年下来差不多就勉强十万,没有绩效奖。这个收入水平对比北京的房价物价大家自然能明白。后勤保障上,配售房需要排队,整体平均得8-10年,有些单位可能要15年也有可能甚至20年也有可能;配租房预计平均要3-5年。饮食方面,食堂提供一日三餐,整体还是比较丰富。解决北京户口,小孩上学问题也比较有保障。
四、站位格局高,适合有情怀、有抱负的年轻人,同时转型出去空间大。每年部委都有人放弃仕途,高薪跳槽到企业,尤其在一些核心业务岗位,企业也很需要这样的人才。
部委工作好不好,主要看你想选择什么,仕途?还是待遇?眼前?还是未来?如果家庭条件好,有从政想法,当然笔者支持考,如果只想找份轻松稳定收入不错的工作,可能未必适合有些年轻人了。
部委公务员工作啥情况?好干吗?
部委公务员工作是否好干?这个问题有点抽象嗯,大概可以细化成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回答。
首先,工作忙不忙?
绝大部分部委公务员工作比较饱满,有一部分人需要超负荷运转,闲着喝茶看报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具体繁忙程度,依据业务不同,以及该项业务立法立规是否健全有关,程序健全,常规工作比较多,这样的部门工作会比较顺,也有一些业务,因为历史或者客观原因频繁出现特殊情况,特殊事项需要处理,这样的部门会比较忙一些。
第二,是否容易胜任?
性格平稳,遵纪守法,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的人,理论上来说,只要工作态度端正,认真学习,几个月之内基本可以胜任大部分事务性的工作。但要做得好,做出工作成绩和亮点,难度不低于管理好一个顶尖的巨头企业。这个工作小处说,是你为中央政府打个工,往大处说,是在特定的领域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力,很严肃且责任重大。
第三,收入待遇如何?
到手收入相对企业并不高。处长月薪1万出头,副司长年薪20万左右,司长20万+。一般而言,提拔到处长的平均年龄大约40岁左右,提拔到司长平均年龄50岁以上。年节有一两百元的福利,饭补几百元每月,饭补吃不完可以在单位买些日用,以及用于洗衣理发洗澡。分房是最大的福利,现在比以前难。
第四,工作稳定性如何?
除非违法犯罪,否则基本上不会被解雇,离职率低于1%,但是内部分工调岗非常频繁,有些人的工作岗位可能三四年会有一次调整,专业性极强的除外。有短期一两年的挂职,系统内外交流等等,有时候需要到异地就任。
第五,工作成就感如何?
成就感巨大,价值感强。中国自古有句话叫学而优则仕,管理和服务国家是自古以来读书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大约就是这个道理吧。此外,部委提拔比较快,正常人退休时候最低正处级,普通人副司级退休比较普遍。
部委公务员工作啥情况?好干吗?
先举三个例子吧!张主任,今年51岁,本地人,普通家庭出身,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某部委,从副主任科员干起,25年后,走到了副司长的岗位,后来外放到本地当了市人大主任。
在体制内,要想走得远,对普通人来说,高起点非常重要,比如在部委,45岁前,大多数都能走到正处级岗位,退休前混到司局级基本不成问题,还可以外放地方当个领导。在省厅,处级基本上就到头了,以此类推,如果是在县区,副科级就是天花板,90%的人一辈子都是普通科员,最好也就是三级主任科员了。
其实,部委的待遇也还行,大体一万左右,虽然比不上北京公务员,但是已经可以秒杀全国大多数公务员了。如果说仅仅是生活,还是可以的,就是买房差了点,不过可以分房,排队时间长短不一,因单位因具体情况而异。
小王,毕业于国内某重点大学,在部委工作,担任二级主任科员,家庭条件还可以,找的媳妇是北京本地人,有什么事情女方家里可以帮衬,住房不用发愁,所以生活是非常不错的。
在部委工作,可以开阔眼界,对个人成长非常有好处,毕竟放眼全国,站得高,看得远,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如果到地方调研,主要领导也是会亲自陪同的,说句玩笑话,个人的虚荣心也会得到满足。
王处长,今年43岁,毕业于985高校,在某国家部委工作,理论水平非常高,就是基层经验略显不足,下派到我们村担任第一书记。
两年时间里,与村民打成一片,养殖业搞得风声水起,争取了80万资金给村里修了路,最难能可贵的是还学会了当地方言,离开的时候,村里还举行了欢送会,听说现在能文能武,制定政策非常接地气,深受部长的喜欢,已经是二级巡视员了。
在部委工作,你会发现这里的高学历人才太多了,毕竟帝都是高校云集,学霸扎堆的地儿,和一群精英待在一起,想不努力都难。
有网友说:我在某部委工作,处里人才济济,而且都是年轻人,工作节奏非常快,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推着你往前走,想偷会儿懒是不可能的。
在部委工作,北京户口是可以解决的,众所周知,帝都的城市资源非常丰富,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娱乐等都是顶级的。
我认为部委确实很不错,不过也要量力而行,适合自己才是最佳选择。
如果年轻,事业心强,家庭条件还可以的话,来部委工作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如果过了30岁,甚至过了35岁,有家有业的话,还是放弃吧!你们觉得对吗?
部委公务员工作啥情况?好干吗?
1.工资方面,车改以后增加了几百元的车补,如果算上住房公积金,考虑到无需购买昂贵的商品房,到手的收入应该能够达到温饱有余、富贵不足的小康水平,但是绝对算不上宽裕;如果考虑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的费用,再有一些自费的旅游、餐饮等比较高的消费,就比较吃力了。
2.尽管这几年部委公务员的工资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但是相比北京本地公务员仍有一定差距。而且目前和北京市同级别公务员的差距越来越大,原因是:中央部委和北京市本来就有差距,后来北京又涨了几次,中央部委一直没涨,也难怪,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很多群众下岗,作为人民公仆,理应和人民共患难。一般来说,扣除社保和个税后,中央部委处级公务员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大约1万元左右。当然,这个工资水平,和北京市同级别人员肯定没法比,比广东、浙江的处级干部差距就更大了。但是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县委书记、县长们比起来,收入还算很高的,不过如果考虑到北京生活的高成本,的确不算高。
3.公务员工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同级别差别不大,不会像企业中那样高低级别有好几倍甚至十倍的收入差。另外部委公务员逢年过节没有任何形式的补贴和过节费,也没有年终奖。
4.住房方面,上世纪末住房改革时出台了政策,以解决公务员住房困难。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房子越建越远,房源越来越少,房价也随着商品房的价格上涨而水涨船高。
5.各部委会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分房办法。各部委分房的周期也各不相同。但无论早晚,这仍可算是部委公务员的最大福利。
6.“围城效应”到处都有,这些年既有很多人挤破脑袋要到中央部委当公务员,每年也有不少部委干部跳槽到企业去谋职。这些人有的是因为感觉升迁无望,也有很多人是因为囊中羞涩,特别是夫妻两人都是公务员的,在北京城混,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房贷车贷,压力还是蛮大的。今年,中央巡视组在对商务部的巡视反馈时,就严肃指出了该部门“干部流失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