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当公务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就是乡镇公务员出生。在乡镇工作过11年,当过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副主任,科员。下面说说我的乡镇公务员体验,主要有六点。
一、乡镇干活的人少。乡镇公务员编制30多个,事业编40来个。看上去人还不少,但是老的老、病的病,请假的请假,借调的借调,学习的学习,有的50多岁等着退休,还有的几十年提拔不了过着佛系生活、干着佛系工作。真正干活的人也就那么几个。
二、乡镇工作繁杂。县里有50多个部门,而乡镇只有10来个部门。意味着,乡镇一个办公室至少要对县局5个局,还有一些县直属事业单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条线都要穿好穿到位,确实很难。有的人要跨部门干活,只要领导有召唤,是他负责的要干,不是他负责的也要干。比如,当初我在党政办时,什么事情都要干,党建的、农业的、扶贫的、经济的,上山巡林、下村走访、春耕秋收、安全稳定等,什么乱七八糟的都要干。
三、乡镇工作责任压力大。现在什么工作都要总结,都要督察,都要排名,出了事情,经办人、负责部门、分管领导都跑不了。出了事故,要处理人;排名低了,也要通报批评。另外,乡镇工作直接面向群众,很多工作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错。
四、乡镇工作休息时间少。因为工作繁忙,绝大多数时间都得加班加点,五加二白加黑是常事,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保证不了,越到上级突击检查,那就要通宵达旦准备迎检。我在乡镇工作11年,几乎每个周六都工作,几乎没有休过假。有些家在县城的乡镇公务员,有时两个月都回不了一次家,陪伴不了妻儿子女。
五、乡镇条件艰苦。乡镇远离县城,交通不方便,医疗条件差,教育资源少,商业氛围不浓厚,经济又不发达,各种基础设施跟不上,办什么事情都要往县城跑,生活幸福指数不高,极大限制小孩的教育成长。特别是现在,大家都比较重视教育,对小孩投入非常大。但是在乡镇工作,硬件教育条件肯定不行,软件上的家长陪伴也满足不了,对小孩将来发展是一种极大的亏欠。
六、乡镇提拔缓慢。以我所在的乡镇为例,35个公务员,有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副书记、党委委员、副镇长等11个副科级领导,其余的都是科员、办事员。看上去,11比24,提拔比例很高。其实不然,很多党委委员、副书记、副镇长,都是县直单位空降的,真正土生土长的乡镇公务员提拔副科的少之又少。很多空降下来的乡镇副科,又因为调不到县城,导致乡镇副职严重堵塞。久而久之,很多乡镇副职领导10几年,仍然在几个乡镇之间兜兜转转,还是副科级原地踏步。副科领导走不了,底下的科员肯定提拔不了。以我们乡镇为例,任职15年的乡镇副职好几个,任职20年的科员一大把。2020去年初,江西一位50多岁的乡镇干部病倒在疫情防控一线,这位工作了30多年的大学本科生,病倒至少还是副股级的干部,正好赶上职级并行福利,晋升为四级主任科员。
综上,工作繁忙、条件艰苦、提拔缓慢是乡镇工作的三大特点。但是,随着乡镇公务员津贴补贴的调整完善,随着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乡镇工作条件越来越好、会越来越得到改善,乡镇也会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特别是随着公务员职级并行的实施,以前可能科员原地踏步、终此一生,此种情况会完全得到改善,即使没有背景没有外力,普通农家子弟公务员退休前也会解决三级主任科员,享受科级干部的退休待遇。
虽然乡镇艰苦繁忙,但是作为年轻人,想实现个人仕途抱负的,作为过来人,我还是建议和希望到乡镇去锻炼。只有在基层锻炼过了,才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想要什么,也才懂得基层工作方法。另外,县局的大多数副局长、局长,大多都是从乡镇副镇长、副书记、镇长、书记中调任的,只有在基层工作过了,才有机会到县城当副局长会局长。
在乡镇当公务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乡镇当公务员,到底如何还真不大好说。那些有本事的人根本不屑一顾,然而对大多数“没能耐”的人来讲是求之不得。再往下我的确无话可说了……❤❤❤❤❤❤🙏🙏🙏🙏🙏🙏
在乡镇当公务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你好,公务员系统中,乡镇绝对是最苦逼的那一类!
首先,谈人员流动率。
乡镇是干部流失率最严重的部门之一!
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逃离乡镇:
1.借调。上级部门经常向乡镇借调干部,乡镇干部也非常愿意借调到上级部门工作,而且都会想尽办法留在借调部门。
2.调动。每年都有不少乡镇干部托领导、找关系,正式调离乡镇。
3.考公务员。这仅仅针对事业干部,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都不会落下,拼命地看书,拼命地考。
4.遴选。乡镇公务员通过遴选,往上级部门走。
5.乡镇领导也不愿意呆在乡镇。我们这边,镇街道书记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区直部门做局长,副职也都想去做副局长。
一个人员流失如此厉害的单位,是好单位吗?
其次,谈工作压力。
这也是老生常谈了,“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任何部门任何工作最后的落实点都在乡镇。
消防要管、招商引资要管、农村选举要管、环保要管、信访维稳要管、创建各种城市(如卫生)要管、防台防汛防震防疫要管、民政要管、环卫要管……
各种工作,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乡镇接触不到的。
乡镇干部经常“白加黑、5+2”,我这边有乡镇干部一年到头仅休息了三十多天……而且,有些群众工作真的特别难做……
再次,谈晋升空间。
普通的乡镇只是正科级单位,最大的书记也仅仅只是正科级。
而且,乡镇的领导大部分都是上面空降的,比如县委办、县府办、县组织部等,留给乡镇自己提拔的名额很少。
因此,大部分干部都只能做个科员,哪怕做了中层,也只是干活更多的科员,升迁渠道太狭窄了。
当然,乡镇也并非一无是处,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部分地区明确规定,收入倾斜基层。我是浙江沿海城市,镇街道的年终目标考核奖比区直部门要高出30%-40%,每年到手的钱差2、3万,这个差距就不小了。
2、乡镇能锻炼人。越是难做的工作,越是艰苦的工作,就越锻炼人。能在乡镇做得风生水起的干部,绝对是人精,沟通交流杠杠的。
3、乡镇是走上领导岗位的跳板。目前,国家规定,领导干部想要提拔必须要有两年基层经历,这是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本!
另外,你也可以通过遴选等各种办法离开乡镇,所以,你可以沉下心来,先好好在乡镇干两年,说不定,这就是你未来平步青云的起点!
欢迎关注@瑛杰小猪 ,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在乡镇当公务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就在乡镇政府当公务员,在我看来,乡镇公务员活得特别憋屈。
一,从级别来看,乡镇政府一般是正科级,镇党委书记跟县的局长一个级别,跟市局的一个部门负责人一个级别,跟省厅的一个小组负责人一个级别,而镇党委书记只有一个,副科级也只有10人左右,其他都是股级干部,正股级已经是乡镇政府的部门负责人,已经是中层了,连国家都不承认的正股级干部也需要花好几年才有机会。等到你辛辛苦苦到了乡镇政府的副职领导(副科级),同期考到国家和省的人,已经大概率是副处级了。
二,从待遇来看,乡镇公务员的待遇是所有公务员中,最差的,虽然有一个偏远地区补贴,但那三五百元,根本就无济于事,县市省里面有跟多的其他补贴,总收入远远比乡镇高。而且,乡镇还存在一个常有的现象,一些贫困乡镇拖欠工资,见过半年才发一次工资的。
三,从工作量来看,乡镇公务员的工作量最大。一个乡镇上百项工作,每项工作又细分,算起来有数百项工作,身兼数职是必然的,尤其是近年来考进乡镇的年轻公务员,整体素质较高,被委以重任,更加是忙如狗,白加黑,5+2是常事,所以才有中央发文,要求给基层减负。
四,从工作环境来看,乡镇公务员最恶劣。直接面对群众,驻村工作是必须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遇到各种紧急情况,如台风、洪灾、地震等等,是冲在最前线的人,挨家挨户做动员,做宣传,做普查,做摸底统计,做帮扶……我已经很多次,下大雨的时候,穿着雨衣,到群众投诉的地方去察看水淹问题。还有一种委屈是,遇到蛮不讲理的群众,这里省略五千字。
五,从生活环境来看,乡镇公务员最清苦。乡镇政府安排的宿舍都是单身宿舍,住瓦房,好一点的住楼房,也是楼龄三十年以上,至于现代化的家私家电,没有配置的,可以自己买,但要考虑线路是否承受得起。乡镇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想看歌剧,想看电影,想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参观科技馆,不好意思,这些都没有,只有无数的宣传栏。这些都是小事,最亏欠的是家人,如果是妻子儿女也一起在乡镇,教育医疗资源是无论如何都回避不了的。
六,从交际圈子来看,见不到高级别的领导,县领导一年到不了几次,也轮不到你来见;见不到高素质的年轻人,混在乡镇的年轻人,绝大部分是在大城市待不下去的,你想跟他们聊人生理想,他们约你玩吃鸡;爱好稍微小众一点,你就是异类,你爱好马拉松,整个镇找不到三个人与你志同道合,你爱好音乐喜欢组乐队,你连乐器配件都买不到,只能网购。
七,与体制外相比,乡镇公务员有稳定的工作,但稳定也意味着失去自由;你有稳定的收入,但稳定也意味着增长受限。
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说多了另一些人又觉得你在矫情。
欢迎关注冷眼哥,冷眼哥无水贴,带你了解基层的点点滴滴。
在乡镇当公务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接地气,贴近百姓:锻炼人,增长才干:服务发展,其乐无穷。工作头绪多,任务多,需要吃苦,但是进步快!
在乡镇当公务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是一名通过省考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镇机关普通公务员。说说我的每日日程安排吧。
早8时,召开机关会。通常由各位副职领导,按照分工总结前日或近日工作完成情况,安排新的工作任务。其实,好多工作都是重复安排或再次强调。最后,镇长、镇党委书记依次做强调讲话。镇长着重讲重中之重的工作,书记着重讲工作要求、纪律要求。
每日的晨会,内行的人都知道,既是安排工作的需要,更是点名管人的需要。因为要求每周在岗五天四夜,但由于交通发达,还是有部分干部晚上会溜岗。另外,不开会,还会有部分干部在宿办合一的房间睡懒觉。
晨会一般半小时到一小时之内结束。会后,除了党政办、后勤处、便民中心的少数干部,和机关上班模式一样,去属于自己的办公室坐班办理业务。大部分干部要去村上工作,俗称“包村干部”。
每个村都会派2----4名干部,由一人负责。包村干部数量与村子大小有关。距离镇政府近一点的,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远一点的,或坐顺车,或自驾车前往。
到村后,将镇上安排的工作和镇领导要求传达给村支书或主任。然后,包村干部协助村上开展工作,或整理相关资料,或入户宣讲政策,或调节矛盾纠纷。包村干部较多时,还会根据各人特长有所分工。总之,镇村干部合理搭配,力争事半功倍。因为村上工作业绩,与包村干部的年底考核捆绑在一起的。
午饭时,村上一般都有灶,灶夫按每日人数按量做饭。灶夫工资由村集体负担,每月一两千元不等,大多在本村聘用,伙食费按标准由用餐人员各人承担。
午饭后,工作任务不重时,包村干部在村委会都有休息室,稍作小憩。下午继续参与村上工作。其间,包抓领导在有空时,也会到村一起工作。
由于大多镇干部,既要包村,还要分管一两个县级部门对口安排的业务。如果手头有紧急业务需要处理,一般下午经包抓领导同意后,可提前回到镇机关办理业务。如果村上工作繁重,就只能晚上回来后加班完成。
没有业务打扰,包村干部一般在下午五点以后才可以回镇机关,回去时顺便带上本村需要上交镇上的资料。
在镇机关吃过晚饭后,稍作休息,晚上七点集体学习,或集中学习,或分组讨论,或集体加班,大多九点以后结束,各人回房子睡觉。如果有事,继续加班至深夜也不鲜见。
这就是镇公务员每日的工作流程,没有特殊情况,每周一至每四天天如此。周五大多下午四点左右召开本周工作汇报会。工作任务完成的,会后回家休假。没有完成的,就要牺牲周未加班。
多年的乡镇工作体验,深深懂得:乡镇公务员作为最基层的干部,工作环境相对较苦(远离城区),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农村工作),工作头绪相对较多(既下村又拟文),工作待遇相对较低(晋升空间有限)。
难怪有这样的顺口溜:乡镇公务员(也是所有乡镇干部的真实写照)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猪晚,受得气比驴多,挣的钱比猫少。
不过,令人欣然的是,这几年乡镇公务员的窘况有了很大改观:
一是待遇大幅提升。实施乡镇津贴后,每人每月可涨工资30%以上,乡镇工作工龄越长,津贴越高。
二是工作条件大幅改观。各镇办公条件不断优化,周转房等项目让镇公务员生活有了保障。农村环境也大变样,交通方便了,生态变美了。
三是晋升渠道更广了。随着国家对干部基层经历的重视,一大批乡镇公务员得到提拔,走上领导岗位,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同时,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施行后,乡镇普通公务员晋升正科级不再是天方夜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