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行政单位的工勤编制没有高级工和技师级别?

应该说不是没有,而是按比例分配不到高级工和技师。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工勤岗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人数逐步减少,没有必要设置高级工以上岗位;二个是各省份已经打破身份限制,绝大数工勤岗已经转换为管理岗和专业技术岗,也没有必要设置高级工以上岗位。

工勤岗是在机关事业单位中从事后勤服务、车辆驾驶、文件收发、文秘管理等辅助性岗位的人员,它是一种历史性的补充编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机构编制改革的需要,以及公职人员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工勤岗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实行“只出不进、逐步退出”的原则,来减少工勤岗存量。相信要不了几年,工勤岗将完全消失在滚滚发展的历史浪潮中。

工勤岗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5中等级,每一个级别的晋升,都需要至少任职5年以后。5个等级的职数编配按照一定比例设置,其中工勤技能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控制在25%左右,工勤技能中级工、初级工岗位由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也就是说,工勤岗中级、初级不受比例限制,而高级工以上受比例限制(人数少的单位,干脆不设置)。

因为工勤岗实行“只出不进、逐步退出”的原则,各单位的工勤岗的数量大幅度减少,有的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从20人减少到3/4人,或者更少。由于比例限制,对于工勤岗人数不到5人的单位,编办(人社部门)干脆不再设置高级工以上岗位

另外,绝大多省份已经开始实行工勤岗转岗的政策,即工勤岗满足要求,可以转为管理岗或专业技术岗,还可以在转岗岗位上晋升,享受相应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转岗后连续干满10年的可以享受相应的退休待遇。也正式因此,绝大数工勤岗都转换了岗位,也就没有必要设置高级工以上岗位了。

以我们中部地级市机关事业单位为例,近三年,工勤岗已经减少了35%,还有大概有50%的已经转换了岗位,剩下的大多都是还有几年就退休的人员,我们编办(人社部门)几乎不再设置高级工以上工勤岗位。

为什么行政单位的工勤编制没有高级工和技师级别?

行政单位使用工勤编制的工人,和事业单位工勤岗位上的工人,都是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这一职称等级顺序晋升的,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行政单位的工人有高级工有技师,事业单位同样有高级工有技师。

工人和干部身份的差别,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机构改革,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事业单位,工人身份都呈减少和消亡趋势。具体表现为:

在行政单位、党政机关,由于职能转变,已经没有了后勤服务职能,要么由专门成立的事业单位,例如机关事务中心承担,要么由社会和市场供给,由政府购买服务代替。因而,在党政机关,已经没有了工勤岗位,只有因历史遗留专门供工人使用的工勤编制。而且党政机关的工勤人员只减不增,工勤编制随现有工人调动、退休等自然减员,随退随销。

在事业单位,没有专门为工人设置的编制,干部和工人都统一使用事业编制。其身份差别,是按岗位划分的。事业单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是干部身份,工勤岗位是工人身份。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晋升,都是从初级工开始,逐步晋升为中级工、高级工等。符合年限要求,就可以通过考试晋升,但要享受该职称级别待遇,还要有岗位聘用才行。聘用岗位的名额,是按工勤编制或者工勤岗位的数额,按比例核算的,初级工没有限制,中级工开始就有了严格的数额限制,没有名额,即使通过了考试也不行,也享受不了相应的待遇。

因而,党政机关的工勤人员也有高级工、技师,只不过党政机关现有工勤编制太少,按比例核算,高级工、技师的比例甚至不足一个。这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是一样的,晋升中级职称容易,但要从中级职称晋升高级职称,就是难上加难,关键是没有名额。

为什么行政单位的工勤编制没有高级工和技师级别?

作为一名老人事工作者,很高兴来回答你这个问题。行政单位的工勤编制人员属于技术工人,在级别上分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层次。我认为你说的不对。其实,行政单位的工勤编制人员可以有高级工、技师甚至是高级技师,只不过是设岗不设岗的问题。

大家知道,在技术工人设岗上,类似于专业技术人员是有比例限制的。比如技师的比例不得超过10%。就拿县级市来说,目前行政单位的工勤人员主要是司机,本来人数就不多,车改后又分流了一大部分,按照如此比例要求设岗就等于个零,这正是你有此疑问的原因所在。

从我们县的情况看,还算比较人性化一些,对高级工指标未做限制,各部门的老司机基本都聘在高级工岗位上。话说回来,技师的工资标准也就能对应专业技术中级职称,这些老司机过去也付出了很多,这部分人又不多,真的应该把技师指标也放开以体现组织的关怀。

总之,在机关工勤编制岗位高级工和技师都可以有,但现行设岗政策不符合实际,指标很少,虽有似无,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工勤人员的积极性,应该做出调整。这就是本人的观点,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我是职场论语,欢迎您的关注!】

为什么行政单位的工勤编制没有高级工和技师级别?

行政单位的工勤编制当然有高级工和技师级别。

在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中,并不是所有的人员都是公务员,还有一个群体叫做工勤人员,他们主要从事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如打字员、司机等。工勤人员并不能够提拔,因此他们的工资晋升主要靠技能鉴定,我国的工勤岗位设置为1-5级,分别对应的是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这是全国统一的并不会有地域化差别。

但工勤技能人员的聘用必须在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内,如果单位的高级工或者技师岗位已经聘满,那么其他人员也就只能等待岗位空出来后才能聘用,所以一些人在单位熬了大半辈子还是在中级工岗位上。

并且工勤岗位的聘用要求很多。对于高级工的聘用,一些地方规定必须工作年限满20年且在中级工岗位上工作满5年,而且还需要通过高级工考核并取得证书,而以前的很多工勤人员知识水平不高,对他们来说考试太让人头疼了,而技师及以上岗位的难度就更高了。

所以,并不是单位没有高级工和技师级别,只是想要聘用到那个级别的难度有点大。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为什么行政单位的工勤编制没有高级工和技师级别?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这些行政单位的工勤岗都是部队士官专业到地方的多,他们这些人手里有的有高级工和技师证,但是单位不聘用你是没有用的,就等于是一堆废纸,这些行政单位多数是些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都是些干部身份,工勤岗位是工人身份,也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的之分,一般是很难被聘用的,除非单位十分缺这样的人才,有这样的指标,而你正有这样的资格证,单位有可能会聘用你,会按规定给你相应的一些待遇。

第二:如果有高级工和技师的证,并且有这方面的技能,有些人就不愿意来党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的工勤岗上班,因为工资是死工资,并且不是很高,而且给你涨工资很慢,有这样的证件,去企业里上班工资可能是这里的好几倍,那还在这里呆着干嘛?虽然是行政单位,但又不是干部身份,跟在企业里的工人身份相同,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并且待遇跟干部身份有着天壤之别。

为什么行政单位的工勤编制没有高级工和技师级别?

机关工勤没有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职业荣誉感,基本在机关单位属于边缘人。好事没有份,烂事一大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