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局和交通局有什么区别?

一句话概括,交通局主管交通运输方面的行政审批和协调事项,公路局承担辖区内国道、省道、县道公路、市属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养护、维护等事务工作。打个比方说,交通局审批规划公路建设,公路修好后,该公路的维护、养护归公路局管理。机构改革后,公路局将道路养护行政职能划归到交通局,而公路局自身也从一级局变为政府事业单位,归属交通局管理。

一、公路局改革情况

机构改革后,地级市公路局从二级局改为市政府正处级事业单位,更名为XX市公路事务中心,级别保持不变,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业务上受省公路事务中心指导,行政上归口XX市交通运输局管理。下设机构:XX市公路事务中心内设办公室、养护管理科、基本建设科、计划科、财审科、综合事务科、安全生产科等10余个正科级机构,下辖垂直管理各县(区)正科级公路事务中心,包含管理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检测站、市路桥建设管理中心等5个事业单位。

二、交通局基本情况

交通局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交通运输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起草有关地方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并监督实施,组织拟订公路、水路、港口行业发展规划、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参与拟订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指导交通运输行业有关体制改革工作。承担道路、水路、港口建设市场监管责任。组织协调道路、水路、港口有关重点工程建设,负责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及造价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指导协调道路、桥梁、隧道、枢纽(站场)、港口、航道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的规范设置和管理工作,参与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管理等工作。

下设机构:办公室、人事科、政策法规科(执法监督科)、应急管理和安全监督科、财务审计科、综合规划科、建设管理科、道路运输管理科、港航管理科、道路路政和养护管理科、综合业务科(行政审批协调科)、执法一科、执法二科、执法三科、执法四科。

直属机构:市公路事务中心、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市地方公路管理总站等7个事业单位。

公路局和交通局有什么区别?

谢邀。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一、从职能上来说,根据中央机构改革精神,市、县两级交通局是行政机关,代表政府履行交通运输领域的行政职能,包括交通运输部门关于公路的一切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等行政职能。公路局是事业单位,根据政府授权,履行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方面的事务性职责,没有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职能。路政执法上收整合成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

二、从隶属关系来看,公路局是交通局下属事业单位,在业务上接受交通局的领导和管理。但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没有统一模式,特别是在市、县两级,各地体制五花八门。有的地方公路局是交通局的直属二级事业单位,比交通局低半级。但有的地方公路局名义上是交通局所属事业单位,但行政级别相同,人财物都不归交通局管理。这与历史渊源有关系,也与各地公路交通工作实际有关。

三、从名称上看,各地交通局基本称为交通运输局,与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部对应。但公路局的名称则千差万别,有的叫“公路管理局”,有的叫“公路局”。特别是2019--2020年事业单位改革后,有的公路局更名为“公路事务中心”或“公路建设和养护中心”,还有的更名为“交通事务中心”,还有的叫“公路段”“公路处”,等等。这次改革后,除行政职能上收交通局以外,基本维持了原有人财物管理模式,没有实质上的变化。交通局的公路事务性工作交由公路部门负责。

总之,不管体制、职能、名称如何变化,但公路局与交通局为了交通强国的总目标不会变,为了人民群众走上致富路、幸福路的奋斗初心不会变。

公路局和交通局有什么区别?

公路局和交通运输局区别还是挺大的。

第一,机构性质区别。交通运输局是行政机关,在编人员使用行政编制即公务员。公路局在2018年党政机构改革前多数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改革后除少数保留参公或转行政外,其余绝大多数公路局均剥离行政职责转公益类事业单位,更名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不再保留“事业局”列入公务员法管理,原有人员保留参公身份和待遇过渡消化,新录用人员全部按照新的三定使用普通事业编制,不再通过公务员考试招录,改由事业单位统考进人。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事业编,前者比后者多了车补、年终绩效等福利,收入远超于后者,可想而知两者差距。

第二,管理方式不同。交通运输局作为地方政府组成部门,人财物归属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按照实际需要统筹管理。公路局虽然由局改中心,可其垂直管理的特性没有改变,市县两级公路局的管理权限仍在省级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人财物不受地方节制。这是全国多数情况。不过仍由部分省市将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整合进入交通运输局,作为其二层机构管理,管理权限自然由垂直转地方。

第三,主体职责不同。公路局(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要负责国道、省道的修建和维护工作,交通运输局则负责农村道路和城市道路(部分由住建局或城管委负责)的修建和维护工作,除此之外,交通运输局还要负责水路、铁路等交通管理工作。在职责上,交通运输局相对繁重和复杂,职责任务压力更大,而公路局相对单一,特别改革后,行政执法职责归口交通运输局,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更多责任集中在道路养护上,职权较之以往有所收缩,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吃香,而交通运输局因为集运管、道路规划和建造、行政执法等职能于一身,职权相较过去不降反升,越来越吃重。这是公路局和交通运输局改革前后比较明显的变化。

公路局和交通局有什么区别?

一般市县以下称交通局,省为交通厅,国家层面为交通部。交通局为市县政府组成部门,行使行政职能。公路局一般为交通局下属机构,事业单位,市县以下是不允许行政机构再设下属行政机构(派出机构不在此列)。18年机构改革后,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公路局负责路产路权的维修养护等公共服务。

公路局和交通局有什么区别?

一、职能方面区别,交通局现在一般更名为交通运输局(交通战备办公室),其职能较多,主要有公路建设及管护,水运工程建设及管护,海事管理,邮政管理,交通行政执法(工程质量执法、超限超载执法、打击非法营运、客运车辆管理等),联系当地机场、高速、铁路等建设。公路局职能相对单纯,工作主要围绕公路的建设及管护开展,没有交通运输局那么杂。

二、隶属和性质不同,交通运输局是当地政府的行政职能部门,是行政机关,资金拨付、人事变动、工资发放等由当地政府统一管理。公路局一般是事业单位,省级公路局是省交通运输厅下属事业单位,市级公路局是省公路局垂直管理事业单位,县级公路局一般称为公路管理段,其资金拨付、人事变动、工资发放等不经过当地人民政府。所以地方政府领导可以分管交通运输局,但不能说分管XX公路局,只能说联系XX公路局。

三、两个单位能不能合并起来?事实上,很多省份机构改革已经把公路局合并到交通运输局了,同时取消了公路局的行政职能,只是单纯的技术服务,行政职能一律划到机关或交通执法支队。

四、到底是合并好还是不合并好?我认为这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分析。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份,保留两个职能有重叠的单位显得臃肿,要多养一批人,合并起来减少人力成本是很好的。对经济发展较差的省份,合并要慎重考虑,上文说过,拨给交通运输局的资金要通过地方政府,拨给公路局的资金不经过地方政府,因此,地方政府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整合拨给交通运输局的资金,影响交通项目推进。举个例子,某个市公路路况较差,有部分是公路局管养的,有部分是交通运输局管养的,上级政府安排一笔资金给该市改善路况,拨给公路局的就能马上落实到路况改善上,拨给交通运输局的可能就被地方政府整合用到更急迫的事情上去,最终路况还是没有得到改善。

公路局和交通局有什么区别?

我以前在公路局工作,现在到交通局工作并退休,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了。现就公路局和交通局的主要区别给大家做一介绍。

1、地市级公路局原来名称是公路管理段,是交通局的二级机构,原来是副处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在随着工作职能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已升格为正处级。主要职能是负责境内国、省道的大修、养护工作,包括一、二、三级公路、桥梁、隧道。公路沿途均建有养护道班。局机关内设办公室、党委办、工程科、养护科、财务科、纪检监察室、计划统计科、法制安全科等科室。下辖各区、县公路管理局、局直属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养护、路产路权维护等职能单位。

我最初到公路局是1989年,快30年了,直接去了下属的施工部门,现在叫路桥公司了,参加了多项路面和桥梁的施工,也算是老公路人了。以前修路条件不好,基本上租用的都是施工现场附近的民房,夏天施工热的要命,冬天冷的手脚都长冻疮了,非常艰苦。每次开车路过曾经修建的桥梁时总是自豪地给乘车的人说修这个桥我参加过,车上人听多了,有时候快到这个桥时我还没来得及说车上人就说修这个桥你参加过,闹得我还怪不好意思。

2、地市级交通运输局原来叫交通局,是地方政府一级机构,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正处级单位。主要职能是负责境内交通枢纽的规划和管理,承担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主要任务是运输管理、水上安全监理、交通行政执法、汽车维修市场管理、驾校的管理以及交通战备公路的施工和养护等。在前几年的体制改革中,邮政局也划归交通运输局管辖。

原属公路局的行政执法职能已经划归交通运输局下属的行政执法局进行统一管理。公路局已经没有行政执法的职能,河南等3个省份已经在2015年被交通部作为试点进行了交通执法体制改革也是这样做的,预计现在正在进行的全国性的机构改革会参考试点省份的做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