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怎么工资、级别总是上不去?
事业单位工资待遇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提拔晋升慢,职务和职级低,基本工资低;另一个是本地区经济发展不好,津贴补贴少,待遇上不去。
第二、提拔晋升普遍缓慢,是导致事业编工资待遇低的主要原因。乡镇事业单位,级别顶多就是副科8级,很多都是9级股级,意味着只有极个别乡镇事业编人员能够晋升到副科8级,其余都是9级终此一生。县城事业单位也好不到哪儿去,少数单位是正科7级,很多都是副科8级,意味着只有极个别县城事业编人员能够晋升到正科7级,部分可以晋升为副科8级,其余也都是9级终此一生。市一级的事业编相对好一些,普通人员晋升到副科以上没什么大问题,省一级的事业单位,晋升到正科、副处,也相对简单。
第二、职务与职级低,是事业编管理岗工资待遇低的直接原因。无论是行政机关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其工资待遇总是与职务和职级直接挂钩的,职务和职级高一些,工资待遇就高一些;职务职级低一些,工资待遇就低一些。以笔者中部地级市,事业编管理岗9级职员,每月打卡工资3900元,加上公积金、年终绩效,全年大概6.4万;而管理岗8级副科级,每月打卡工资4400元,加上公积金、年终绩效,全年大概7.4万。二者相差1万元,仅仅年终绩效这一项,8级就比9级多4000多元。
第三、地方经济发展不好,是事业编管理岗工资待遇低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好的地方,生活津贴高一些;经济发展不好的地方,生活津贴低一些。比如同为事业编管理岗7级正科,除去基本工资,中西北部省份的津贴补贴很少,有的每月1000多元,有的每月600元,有的甚至没有;而长三角、珠三角、北京等沿海省份,津贴补贴就相对高一些,有的每月3000元,有的每月5000元,甚至有的7000元。基本工资都是相同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地方津贴补贴上。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怎么工资、级别总是上不去?
同为体制内,事业编比公务员收入低是客观事实。而在事业编内部,因为岗位晋升等方面存在差异,收入也有高低,整体来看专技岗相对更高,管理岗次之,最差的是工勤岗。
为什么管理岗收入总是上不去?
原因不外乎三点:
第一,事业管理岗普遍提拔太慢,越到基层越明显。比如县乡两级的事业编,晋升天花板就非常明显。县一级,顶格是管理七级(正科),位子就那么几个,绝大多数奋斗一生只能定格在管理九级即科员水平,少数提拔到副科的管理八级,已属幸运儿;最悲催的是乡镇,以前单位的顶配就是管理九级,用县里的说法是股级,意味着你干得再好也就是一个科员,现在乡镇设置了综合执法大队、党群服务中心等副科级岗位,乡镇事业编有了盼头,可最多也不过是管理九级。到地市一级,事业编的晋升空间相对大点,不过一般最多也就到管理七级,能够走到管理六级即副处的屈指可数,对比公务员晋升副处的比例,略显惨淡。而事业管理岗的收入是与职务级别直接挂钩的,提拔慢,自然收入低,说事业单位管理岗工资待遇提升慢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机构设置和晋升制度设计缺陷所致。事业单位的主体主要存在于行政机关的二层,少数为党委政府直属机构,这意味着事业单位的级别规格普遍要低于行政机关,单位级别低,直接影响到职工特别是管理岗的晋升,自然收入就低。另外,事业单位管理岗的晋升管理体制客观上也存在缺陷。目前,事业管理岗唯一的晋升通道就是提拔实职,通过职务 提升待遇,而事业单位本身级别规格不高,双重因素制约,对管理岗的晋升影响不可谓不大。而在这一方面公务员则要好很多,公务员有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提拔不了实职,还可以通过职级并行提升待遇。等什么时候事业管理岗也有了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也许这种局面才会真正好转。
第三,地区性的经济差异影响。事业编的工资分两块,一块是基础工资,也就是所谓的国标工资,标准全国统一,不存在地区差异;另一块是津补贴,主要由地方财政负担,经济条件好的,津补贴高,反之则低,地方经济差异对事业编收入的影响非常大。比如小公所在的西部落后省,同样是管理九级职员,普通地市扣除五险两金以及30%绩效外,打卡一般不过超过3000元,而省会城市以及省会周边几个地市基本上可以到3500-3600,一个月差五六百,一年就是六七千,加上年终绩效的差距,普通地市事业编一年保守要比省会城市低15000以上,让不少人好生羡慕。然而羡慕改变不了现实,谁让省会城市财政实力雄厚呢?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怎么工资、级别总是上不去?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是事业单位岗位的一种,要在管理岗位晋升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在基层,受单位级别的限制,晋升更难。
一、事业单位管理岗的设置原则。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管理岗位一般来说是为领导干部,以及没有职称的其他管理人员准备的。有职称的人员一般不去竞聘管理岗位。有职称的领导干部也会去竞聘专技岗位。
二、事业单位管理岗的岗位等级。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级别与行政领导职务是相对应的。部级正职对应一级职员、部级副职对应二级职员、厅级正职对应三级职员、厅级副职对应四级职员、处级正职对应五级职员、处级副职对应六级职员、科级正职对应七级职员、科级副职对应八级职员、科员对应九级职员、办事员对应十级职员。
管理岗位受单位级别的限制,其最高等级一般不会很高。如在基层的副科级事业单位,其管理岗位最高就是管理八级(相当于副科)而且只有一个。如是正科级事业单位,可能领导职数是一正两副,那么管理岗位最高的就是管理七级(当于正科)且只有一个,下面的管理八级也就两个,其余的不管有多少个都只能是管理九级或管理十级了。
专技岗位则不同的,没有级别的单位也可以有很高等级的专技岗位。如县里的小学,是没有级别的事业单位,校长如果是管理岗位的话,也不会聘到管理八级岗位,只能是管理九级岗位。因为没有级别的单位,管理岗位的最高级别就是管理九级。而这些没有级别的小学,在专技岗位的设置方面,一般会有一定比例的副高职称岗位(相当于副处级),50%左右的中级职称岗位(专技八、九、十级,相当于正科、副科的岗位)。
三、事业单位管理岗的晋升及待遇。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如果是一般的人员聘用在管理岗位的话,本科毕业的会聘在管理九级,专科毕业的会聘有管理十级。
在管理九级岗位的人员,要晋升的话需要提拔,需要单位的管理八级的岗位空缺。如果单位没有级别,就没有管理八级岗位的,想晋升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单位有管理八级岗位,但有领导还在这个岗位,他还没退休还占着岗位的话,你也没办法晋升。
管理岗位级别不同,对应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就不同。如果在管理岗位上没有晋升,其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就提升不了。这就是题主所说的级别、工资总上不去。基层很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到退休时仍然是管理九级的职员(相当于科员)。
所以,有可能的话,在事业单位,还是尽量竞聘专技岗位吧。专技岗位的高等级岗位要比管理岗位的高等级岗位要多得多。
前两年一些地方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晋升难的问题,在县以下事业单位进行了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工作,相当于公务员的职务职级并行一样,在任职年限达到一定程度且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晋升非领导职责的上一个等级,享受相应等级的工资待遇(比如如管理岗位九级职员满6年以上,且聘期内有一个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可晋升为非领导职责的八级职员)。
如果试点能取得好的效果的话,估计也会在事业单位推开的。如果试点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解决的话,还是要进行研究探讨。具休何时能推开,要等有关部门正式下发文件才知道。既然试点了,希望还是有的。
以上是个人的见解,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怎么工资、级别总是上不去?
事业单位管理岗人员工资、级别受三个制约因素影响。
一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同等条件下事业人员工资高低不一,具体体现在工资的“津贴补贴”上。如山东省的滨州市和淄博市,两市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淄博市工资比滨州市工资普遍高一些。
二是职务晋升。事业单位人员晋升的天花板太低,领导岗位太少,在提拔上远逊于选调生、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事业人员。很多事业单位管理岗干部,尤其是基层的县直、乡镇事业干部,工作几十年依然是管理九级职员。
三是自上而下的工资调整政策。2018年时,机关事业单位传言两年一调资,2020年可能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工资未调整,2021年不知是否调资。
此外,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职务与职级并行试点工作,在山东等省已经开展了一年多了。但试点工作结束至现在,我所在的山东省还是没有新动作,或许政策仍在酝酿中,但未来或许可期!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怎么工资、级别总是上不去?
体制内,你既然选择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说明你应该知道事业单位编制,说实话事业单位中除非你有人有关系,提拔快,管理岗位永远没有专技岗位挣得多,专技岗位评中级工程师就相当于副科待遇了,而你走管理岗位,副科已经很难往上提拔了!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怎么工资、级别总是上不去?
应该转行到乡镇当老师,下乡补贴,班主任补贴,职称照顾,生活补贴,教龄补贴,教师周转房,还有工资百分之十的上浮,这些都是一个普通事业单位管理岗无法享受的,也是工资低的主要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