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的部门都叫做什么省?
我在日本工作了六年多时间,日本的政府机构名称和中国有很多的不同。
目前,我们国家省是中央政府之下的最高行政区划单位,和它同级的还有自治区、直辖市,而在日本的政府序列里面,省却是部分日本中央政府内阁组成部门的称谓,其实它相当国内现在的国务院下的各部、委、办、局。而在日本的行政区划里,和中国的省对应的却是都、道、府、县,县下面往往是设市或者区,再下面一级是町、村,这又和中国的习惯相反,在中国是地级市的级别高于县,日本是县高于市。
日本中央政府的内阁组成部门设有内阁官房、金融厅、消费者厅、宫内厅、国家安全委员会(警视厅)、公正取引委员会、总务省、法务省、外务省、财务省、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环境省、防卫省,还有一些临时机构,比如现在有奥运筹办机构。而个个省厅的最高领导并不称为厅长、省长,而是称为国务大臣(或者相),日本的行政最高领导被称为内阁总理大臣(首相)。虽然日本的政府机构的名称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这些机构设置基本上也涵盖了国家管理的各个方面。
日本政府将各组成部门称为省,并不是他们自己的发明创造,而是一种舶来品,而且这种舶来品的来源地还是我们中国,大家听了惊奇不惊奇?
我们国家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皇宫被称为“省中”,魏晋之后,皇宫附近的中央政府机构被称为“省”,此后,中央机构就出现了中枢省、尚书省、门下省的名称,隋唐两朝采取的是“三省六部制”。而日本在古代的时候是非常落后的,它作为独居太平洋一隅的一个四面环海的小岛国,资源贫乏,经济落后,国民以打鱼和种田为生,而土地贫瘠。经济是完全无法和我们的唐宋相提并论的。
所以在唐朝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遣唐使全面系统的学习中国的文化、习俗、技术、国家治理。理所当然的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也被日本学习和引用。而非常奇特的是经过了若干年我们国家的行政机构名称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日本却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名称序列而没没有变。
这里有一点需要和大家说一下,日本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日本人身上充满着种种的矛盾,日本人时尚又保守,文明又凶残,创新又守旧。一个美国作家曾经写过一本著名的著作叫做《菊与刀》,很好的诠释了日本这种矛盾的特质。所以在日本一方面非常现代,非常发达,另一方面,古代的传统传承保存的又非常完善。
在日本既有非常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保留着数量宏大的各种寺院神社;即崇尚欧洲的现代生活,又保持着非常完善的神道教的礼仪和各种祭祀仪式;既全面引入西方的管理、西方的科学,又有保留着古代从中国学来的很多文化和习俗。因此出现了很多非常奇特的现象。
比如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全面废除了农历,而使用西方的公历,但是日本却还保留着中国农历中各种节气,向春分、秋分、立春、立冬,又是按照阳历过这些节气。日本虽然取消了农历的一些节日,比如春节,但是日本的新年却依然保持着中国春节的很多习俗的遗迹。
中国现在很多地方已经不再过中元节,而在日本中元节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日本现在依然也有着七夕节,只是他们过的是阳历的7月7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日本的部门都叫做什么省?
日本中央政府的工作部门称为“省”,是仿中国唐朝时的“三省六部制”,经过改良和跟随时代变化调整而形成的,“省”的叫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日本共有11个行政省,具体名称是:
- 总务省(国务院办公厅)
- 法务省(司法部,最高检,最高法,监察部,民政部,出入境管理局等重要机构)
- 外务省(外交部)
- 财务省(财政部)
- 文部科学省(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宣传部、体育总局)
- 厚生劳动省(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 农林水产省(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
- 经济产业省(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 国土交通省(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交通部、铁道部)
- 环境省(国家环境保护局)
- 防卫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防部)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完善于唐朝,后历朝基本相沿不改。唐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所以周边很多国家来唐朝学习各种制度,尤其是日本,先后派出多支队伍来中国学习。看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很好用,于是加以改良,把各个部门叫做省。
行政省是日本中央行政机构的主体。行政省内部机构一般分省、局、课三个层次,各行政省、厅只设长官、政务次官、事务次官各1人。
日本的都、道、府、县是平行的一级行政区,直属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县都拥有自治权。全国分为1都(东京都:Tokyo)、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和43个县,下设市、町、村。
其办事机构称为“厅”,即“都厅”、“道厅”、“府厅”、“县厅”,行政长官称为“知事”。每个都、道、府、县下设若干个市、町(相当于中国的镇)、村。其办事机构称“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长官称为“市长”、“町长”、“村长”。
为什么日本的部门都叫做什么省?
最早的“省”就是现代“部门机构”的意思,比如隋唐时代的“六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
这“六省”是源于皇帝身边的机构,而“省”的意思是禁止人们出入的地方,后又引申为官署名称。
其实中国封建王朝的一些官名都是从皇帝身边起来的,比如说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太常,皇帝的家庙;光禄勋,本义是看皇帝的大门,门户;卫尉,皇帝的保安;太仆,皇帝的车夫;廷尉,负责处置范法的家仆;大鸿胪,迎宾的司仪;宗正是管皇帝的家族。大司农管公开的钱;少府,管皇帝的私库。
九卿慢慢从皇帝的家仆引申为政府的官职,“六省”也一样。
“六省”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在隋朝时,正式确立了“五省六曹制”。
即;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秘书省和内侍省,秘书省管书籍历法,内侍省官宫廷之宦官机关,这二省多在皇帝身边,而其它三省则多管皇宫外的事情,所以到了后期,五省只剩下三省。六曹就是六部。
三省中,中书省起草计划,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计划,此时的六部都是尚书省的下属机构。
中书,门下是决策机构,也就是说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老大都可称是“丞相”,尚书省的老大为尚书令,因为李世民担任过,固没有再任尚书令,尚书省的工作由尚书令的副官——左右仆射负责,左右仆射若是有皇帝命令,能参加中书门下议事,也算是真丞相之一。
到了宋代,中书与门下合一,宋代的宰相正确名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到了元代,只保留中书省一省,六部也划归中书省管,而且作为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中书令,一般是由皇太子出任(这是作死哟,朝廷大权归储君是取祸之道),也正因为此元代政治斗争不断,太子之位经常空缺。
封建王朝皇帝本来是分权制衡各大臣与地方势力,结果在元朝全是集权,朝廷只有一省,宰相就是中书令。而且地方也学朝廷,最高机构就是行中书省,意思中书省派出机构管理地方,一省之中的财权,兵权等等地方大权集与一身。所以当元代二位“皇子”争皇位时,各行省会占在各自己支持的皇子一边,然后开战。
到了朱元璋时代,开始分权,地方权力一分为三;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司法;都指挥使管军队。
朱元璋取消中书省,将六部直接对应皇帝,这也是“部”超过“省”变成一个大机构的开始点;而“省”从朝廷取消,直接应用在地方一级上。
为什么日本的部门都叫做什么省?
简单一句话,学习了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为什么日本的部门都叫做什么省?
省,最早的时候,是指皇宫内部宫殿内用帷幕分割开的空间。后来代指宫内管理的机构。再后来,变成了为皇帝管理宫外事情的机构的称呼,也就是在皇宫内办公,管理国家事务的机构。
到后来,虽然部分机构因扩大规模搬出皇宫,但还是沿用省的称呼。大部分朝代,三省中的中书省和门下省在皇宫内部办公,称为内省,而相当于国务院的尚书省则在皇宫外另设场所。尚书省下属六部,部的地位比省低一级。到了明朝以后,废除了省的机构,部的等级也就得到提升。
元朝的时候,朝廷设置了行省,包括行中书省和行尚书省等,行的意思是派出机构,以管理给个大区域。一个行省管理范围包括数十个州府,比现在的省级地位大。明朝废省后,省的称呼逐渐变成了行省,为了管理方便,也为了防止地方做大,后来的省管辖范围缩小,就变成现在的样子。
日本的省,名称选择的时候,表示了那个机构是国家最高的管理单位。日本没有国务院一类的总管单位,省的长官就是内阁成员,地位比较高,取用省的名称也是有道理的。
为什么日本的部门都叫做什么省?
三省六部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