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哪些战役可以称之为教科书式的经典之战?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能称得上经典教科式的战役很多。如 红军的第一到第四次反围剿,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我简要介绍一下第一次反围剿战役。

苏区根据地刚刚建立,红军还比较弱小,蒋介石下决心要消灭苏区、消灭红军。1930年12月,蒋调集10万兵力,由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第九路军总司令鲁涤平担任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攻。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把公秉藩和张辉瓒两个师引诱到今吉安市青原区的东固山区,使敌人双方在大雾中互相残杀。12月30日,当国民党军第18师师长张辉瓒率其师部及两个旅由龙冈进至小别附近时,即遭红一方面军主力猛烈攻击,包括张辉瓒在内的9000余人全被歼。1931年1月3日,谭道源师刚退到东韶,立足未稳就遭红军突袭,半数被歼,官兵被俘3000余人。第一次反围剿,红军5天内连打两个胜仗,歼敌一个半师,彻底粉碎了敌人围剿的阴谋。

毛泽东在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采取的是红军的游击战法,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战役胜利后,毛主席即赋词一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其中写到: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世界历史上,哪些战役可以称之为教科书式的经典之战?

我是小司马讲史,为您解答。

在两宋期间,发生过多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这些战役各有特点,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
  • 雁门关之战。公元980年,辽国驸马萧咄李率十万大军兵发雁门关。此时雁门关守将杨业得到消息后心急如焚,因为他知道关内士兵只有几千人。大敌当前,他急忙派人向驻守太原的潘美求救。而潘美却拒不发兵。危急关头,杨业决定冒一次险,他趁辽兵刚来立足未稳之际,欲用奇兵突袭辽军统帅的指挥部。杨业留副将守关,他率领一些骑兵偷偷出了关,从小路绕道到了雁门关的北口。此时辽军正准备攻打雁门关,没想到宋军从背后杀出,一时间辽军大乱,杨业率军猛攻辽军中军,他忽然看到一个人骑着高头大马在指挥作战,他想也没想便带人冲了过去,那个人身边的卫兵一下子被冲散了,那个人被几个宋军一起砍死。后来得知,死的那个人就是辽国驸马萧咄李。主将一死,群龙无首,辽军无心恋战,纷纷溃逃,杨业挥军掩杀,杨业还擒获辽军都指挥使李重海。

此战奠定了名将杨业在辽军中的声誉,这次能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杨业所采用的战术得当,他趁敌兵立足未稳之际,采取突袭、擒贼先擒王的策略,化被动防守为主动出击,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雁门关大捷是宋辽战争中宋军为数不多的胜仗之一,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在世界历史上,采石之战无疑能称得上教科书式的经典之战。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亲率大军欲渡采石(中国古代长江下游江防要地,亦名牛渚山。)进逼建康。适逢中书舍人虞允文到采石慰劳驻守的宋军将士。此时的虞允文遇到一件很棘手的事情,采石的主将王权因犯事被调离,而接替他职务的李显忠还在就任途中。

虞允文是一个文官,从来没有指挥过战斗,但他并没有慌乱。他首先安抚处于人心惶惶状态下的宋军将士,鼓励大家为国效力,为此他专门作了战前动员演说。这一招还真灵,许多人听了都大受鼓舞,一扫颓势,涣散的军心一下子被凝聚起来;其次,虞允文察看地形,开始布署设防,他命步兵、骑兵都整顿好队伍,沿江布阵,又把江面上的宋军船只分为五队,一队在江中,两队停泊在东西两侧岸边,另外两队掩藏在山后。刚做好安排,几百艘金军大船就迎风驶来,没过多久,金兵就开始陆续登岸。虞允文令部将时俊率步兵出击。同时江面上的宋军利用多踏车泥鳅船大而灵活的特点,一艘艘撞向金军的船只。由于金军的船只底平面积小,极不稳便,有许多船只被宋军的船只撞毁了。金兵死伤无数,这令完颜亮气得暴跳如雷。

第二天,虞允文又派水军主动进攻长江北岸的杨林渡口。金船出动,宋军用强弩劲射,还使用霹雳炮轰击,又一次大败金军。完颜亮进逼建康的愿望落空,只得默认失败。在采石之战中,宋军的兵力合计1.8万人,而金国出动的兵力合计15万人。采石之战,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经典战役,使宋军在宋、金战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无论是杨业领导的雁门关之战,还是虞允文指挥的采石之战,作为一军之主的他们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因而他们都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世界历史上,哪些战役可以称之为教科书式的经典之战?

历史上战役无数,能扭转乾坤,改变战争局势的战役,将永载史册。列举几个经典的战役:

1、斯大林保卫战

1942年5月,德军以闪电战术横扫苏联西南地区,兵临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在此上空狂轰滥炸,苏联红军奋起反击。整个战役历时六个半月,最终苏军赢得了这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胜利。苏军以113万人的兵力全歼德军近150万。这场战役是苏军由防御转入反攻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胜利的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战役,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也是战争史上最有影响的登陆战役之一。盟军先后调集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其中陆军有153万人,相当于20世纪末美国的全部军队。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到7月24日,战争双方约有24万人被歼灭,其中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至8月底,盟军一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德军的3名元帅和1名集团军司令先后被撤职或离职,击毙和俘虏德军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高级将领20人,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人员40万。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联军做好了充足号的情报工作。 按照“霸王行动”的土生计划,诺曼底登陆时间定于1944年6月5日,但就在盟军集结完毕之时,大西洋突然狂风大作,直接促使盟军前线指挥官将登陆推迟到了6月6日。

3、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机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夏威夷基地,美军仓促应战、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有4艘被击沉,其余的也受到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数千官兵伤亡,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表面看来日本获得不小的战果,其实是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最强大的敌人。美国原本只想隔岸观火,这下可倒好,把美国的决战之气给激发出来,在全国一片喊打声中,美国对日宣战。

4、中途岛战役

这是一场美国对日本的夺岛之战,美海军击退了日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并予以重创,从根本上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的实力对比。战役从1942年6月3日开始至6月7日结束,日军损失航母4艘、巡洋舰1艘、飞机332架、阵亡3500人。美军损失航母1艘、驱逐舰1艘、飞机147架、阵亡307人。以上数据表明美军获胜。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节节败退直至投降。

5、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刘备、孙权以5万联军大破曹操20万大军,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水战。火烧赤壁、曹操败北,从此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渐渐形成。

世界历史上,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战役:一战规模最大的凡尔登-索姆河战役、二战最大的空战 大不列颠空战、现代高科技的典型战役科索沃空袭战......

世界历史上,哪些战役可以称之为教科书式的经典之战?

历史上的四渡赤水之战,肯定就是这样的一场伟大的战役。这一场战役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的教科书式的伟大战役,就在于他是以少胜多战役。

历史上能够打以少胜多战役的将领并不多,因为他是需要很多战略和战术应用的得体才可以取得这样的胜利的。

当然了在以少胜多的情况下,还能打胜仗,其中的智谋和排兵布阵也是最为主要的。我们的都知道这一场战役是毛泽东领导的。

当时他带领三万工农红军打败了二十万国民党反动派,这一次战役的胜利不仅挽救了党和军队的命运,同时也让红军的队伍迅速的发展壮大了起来。

因此,毛泽东也把这一次战役称之为他的一生打的最为得意的一场战役。

需要知道的是,当时毛泽东能够带领工农红军打胜这一场战役,是相当的不容易的,毕竟那时候我们工农红军是小米加步枪。

我们的对手,也就是国民党反动派他们不但人马多,而且武器装备也比较先进。

武器是不如人家好,人数不如人家多。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取得战役的胜利,这样的战争当然了是最为经典的战役了。四渡赤水之战是可以和巨鹿之战,赤壁之战,背水之战相媲美的。

那么,毛泽东又是如何在弱势的情况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的呢?

最为关键的就是出其不意,在敌人最敌人最想不到的地方出现,然后给予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正如他带领的工农红军四渡赤水,而且每一次渡过赤水,都可以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这是国民反动派根本就想不到的事情。

其次就是集中我军优势兵力,对敌人实施各个击破。

这样就把我军的力量全部集中在了一起,把敌人给分化开了。然后这样我们才好对他们实施歼灭。

最后把战斗的地盘给扩大化,这样我们打仗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够分化敌人,对敌人进行各个歼灭。

所以说四渡赤水之战,就是这样打一场十分经典的战役。也是永远载入史册的一场伟大的战役。

世界历史上,哪些战役可以称之为教科书式的经典之战?

我认为二战时德军的法国战役堪称经典,在短短的三个月之内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将号称“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打败,这是希特勒的得意之作,也是二战史中比较突出的战役行动。

何为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马奇诺防线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1930、1940年代货币),其名称来自当时法国的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1877~1932)。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位于法国东方所设的防御工事,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由于造价昂贵,所以仅防御法德边境,至于荷兰则由英法联军作后援。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有轨电车通道。

德军的行动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改良过的施里芬计划( 亦称为曼斯坦计划)分为A、B、C三个集团军绕过马奇诺防线侵略了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和法国,静坐战结束。

第一阶段作战:当法国统帅部迷恋在马其诺防线不可攻陷的神话里时,5月13日德国A集团按曼施坦因意图军通过法国防守力量薄弱的阿登森林进入法国,盟军在阿登山地因为德军的奇袭完全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德国人的两个坦克师在高射炮的掩护下强渡缪斯河,5月13日攻陷了法国南部战略要地色当,而同一时期德意志帝国B集团军也使用闪击战的方式入侵荷兰、比利时,来吸引跟牵制位于比利时平原一带的英法盟军主力部队,使A集团军得以更加顺利的从法国北部附近通过英法盟军主力部队之侧翼,来构成曼斯坦计划中的大包围网。到5月19日7个德军装甲师已经抵达离英吉利海峡只有50英里处。5月24日,德意志帝国装甲部队已经望见法国的北部港口敦刻尔克,但却在这时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这个命令被证明是德军的致命失误,被包围的盟军立即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即敦刻尔克大撤退。850艘各种类型、动力引擎、大小的船只舰队大量跨海集中到敦克尔刻,5月27日开始撤走了第一批士兵,到6月4日时已经有超过33万人成功逃脱,其中23万是英国远征军。这次的撤退虽为英国保留了元气,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剧,但也丧失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装备,士气亦一度跌落至低荡。

第二阶段作战:1940年6月10日,德军开始正式全面入侵法国本土,由于先前在低地国地区丧失了大部分的军事力量, 所以德国的装甲部队纷纷进行一场竞速比赛,很快的就深入了法国中央,6月17日,首都巴黎被攻占,6月25日,为了羞辱法国人,希特勒选择在贡比涅地区的福煦车厢内签署与停战条约。根据此项条款,法国中部和北部三分之二的领土疆域由德意志帝国武装部队来进行实质占领,而南部地区则成立由贝当执政的附庸政权: 维希政府。

世界历史上,哪些战役可以称之为教科书式的经典之战?

谢谢平台说两句,世界上,最精彩的战役,那就是莫斯科保卫战,在斯大林指挥下,顶住了德国的进军,苏联人民,转败为胜,传为历史佳话,所以说莫斯科保卫战,是最精彩的,不忘初心,牢记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