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薪酬待遇真的很低吗?
一、教师工资的高低,各地不同,但我要说的是教师的待遇并不低,因为教育部有明文规定,教师工资的能低于公务员的工资,而且还下了死命令,同时派人到各省检查,确保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教师平均工资97681元。平均达到了8000元以上。
二、我国教师工资待遇差别大,但是,无论什么差别,老师工地在当地都不会很低。就拿我们地区来说,刚入职的教师和特岗教师,除去五险一金,到手工资5000多元。把五险一金加起细算下来,不会少于8000多元。而教龄达到了二三十年的,最高接近了10000元,一般小高都七八千元。
三、地区差异很大。最近几天我看了下这方面的消息,发现在鲁西北地区工资轻低多数在三千多元,而广东大部份年薪达到了20万元。
教师工资排名来了!这5省工资最低,这5省工资最高!
其实教师工资存在“两极化”差别还是挺大的。
工资排名最高的5个地区分别为:北京、广东、上海、山东、天津。
其实广东部分地区工资是很高的,尤其深圳工资之高已经上了好几次热搜。但平均下来的话,北京要比广东高一些。除了这5个地区,浙江、西藏等地工资也不错。
我们来看深圳工资有多高?
去年龙华区一则标注“年薪本科生26万元以上,研究生28万元以上,全日制博士奖励20万元,优秀毕业生奖励3至8万元,优先为受聘者申请人才住房、长租公寓……”
不过,排名最低的5个地区就有点惨。
工资排名最低的5个地区分别为:河南、宁夏、湖南、河北、陕西。
这5个地区确实工资会低很多,有的省在2700多元,大郐工资在3500-4500的有很多。除了这5个地区,四川、江西、广西等地的工资也比较低。
这就师教师工资状况,但教师工资低的地方,多数经济不好,公务员工资都不高。
无论如何,国家现都很重视教育工作,我们再穷都不能亏了老师,希望各地认真落实"教师薪酬待遇不低于公务员"的正策方针,确保教师的薪资待遇和合法利益。
中小学教师薪酬待遇真的很低吗?
一提到教师工资待遇,很多网友就不淡定了。他们觉得教师只讲金钱,不谈奉献是搞不好教育的,而且还可能师德都不过关。
五月份,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的目的是让全国各地的教师把自己的教龄、职称、打卡金额等数据真实可靠。
调查的方式也是公开公正,在微头条发布调查的内容,然后让网友们公布他们的工资等信息,并把工资等信息公布在留言评论区。
我在此选几条比较有代表性的各地工资信息数据提供给网友们参考。数据为截图内容,没有经过任何修改,真实可靠。
当时评论区留言共200多条,我只选择十条做代表数据,如果网友们觉得数据太少,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也可以去翻看我前面做的调查。
坐标河北张家口,教龄23年,中高级级,打卡4500。这是一位高级职称教师,打卡工资4500,中上水平。
坐标黑龙江齐齐哈尔,副高七级,教龄34,工资到卡5800。这是一位高级职称教师,教龄比较高,工资属于高收入水平。
下面这位山西大同二级教师,教龄14,打卡2953,这工资待遇水平和我差不多,属于教师中的低收入水平。
这位洛阳的教师,一级教师,教龄29年,一级教师,专技八级,打卡工资3064.33元,这个工资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水平,相信很多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就是这个数。
因为太多,就不一一列举,各位网友可以自行查看。根据以上教师公布的数据,我们至少得出以下结论:
01、同等地区内,职称越高,教龄越长,打卡工资越高。
02、不同地区的教师工资待遇差距很大。
03、发达地区的初级职称教师工资比低收入地区的高级职称教师工资收入还高。
04、教师工资总体上工资待遇偏低,与201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教师年人均收入9万多差距明显。
因此,中小学教师薪酬待遇普遍较低,而且还要取消职称制度,减少教师之间的工资待遇差距,让教师真正能享受到高收入行列,提高老师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小学教师薪酬待遇真的很低吗?
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待遇不低,而且偏高了。就我们本地来讲,刚进入编制的教师,就可以领三千多元,十年以上工龄的,可以领五千多至六千多元,退休教师则在七千左右。想一想,一家农村人,三个主要劳动力做一年的纯收入只是一万多点,比起他们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事业单位的工资,应以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否则会产生一些社会矛盾,贫富悬殊越来越大,造成两极分化,和谐的社会就无法实现。
工资是一个人工作报酬的体现,有多少奉献就有多少收入。据我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学生都往城市去了,剩下的尽是些不想读书或者厌倦学习的,教师面对数量极少的学生,拿着课本,到课堂上照本宣科读一遍,剩下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有的改作业,还要叫学生来做,这样的教师,拿着国家的高薪,难道不害臊吗?
工厂的工人,一天八小时辛勤劳动,一个月获得的不过是四五千元,一个月顶多四天的休息。而中小学教师,一个月可以休息八天,一年以九个月来算就可以休息七十二天,而全年有三四个月的长假,算一算,他们拿着这样的工资,还说待遇低吗?
也许有的教师看了本文,就会发难:教师是人类社会心灵的工程师,有知识,有文化,理应拿高薪。那我回应,真的吗?据我了解,有的教师的来源来路不明,花钱买文凭,买居民户口,在某些人的帮助下,初中未毕业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堂堂正正的人民教师。不是一个两个,一个镇里就有几十个。国家不把这些害群之马揪出来,百姓对“教师”这个词就会产生误会。他们拿着高薪,实际上连起起码的文化素质都没有。有个教师写总结、计划时,不会写,就在电脑上下载,原文的作者地址,姓名都没有改变就交上去,被查出来后,批评一通,草草了事。似这般“教师”拿着高工资,百姓说,当养“叫花子”呗。
我不是抨击所有教师,对那些真正有文化,有素质,靠自己本事考取的,我才佩服是真正的人民教师。他们拿那点工资,才符合其身份。
高薪应该给高奉献的人,你赞成我的意见吗?
中小学教师薪酬待遇真的很低吗?
我是一位教师,2008年师范毕业,到现在上班已经12年了。
都说教师哭穷,其实是真穷。我现在每月到卡上的工资是3364元,住房公积金每月到卡上是938元,这是刚刚涨上来的,原来每月是七百多。医保卡每月有二三百。我生活在河北一个小县城,在高中任教。
有人说,教师可能有其他补助,其实真没有,节假日没有福利,不是瞎说,是一点也没有,不管是现金还是礼品一点都没有。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一分钱补助都没有,看早读晚自习都是免费的。高中阶段呢,每月有差不多500块补助,因为周六日要去学校上课,每月上四次。
对了,忘了说绩效工资了,绩效工资每年一万三左右,平均到每月就是一千多。有的地方会有精神文明奖,这和地方经济状况有关,文明城市事业单位可能会发一些精神文明奖,有的是三四千,有的上万,我们这里没有。
我爸也是一位教师,在中学任教一辈子,马上要退休了,他现在工资每月六千多,住房公积金从来没提取过,前几天查了一下,总共十万,因为我们这里在2010年左右,才开始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的。
地域不同,工资不同以上是我的工资待遇,可能我们这经济发展水平低,在一些一线城市,教师的工资水平很高,每月工资上万,福利待遇也很好,住房公积金每月也有几千。
我同事的儿媳妇是北大博士,在北京的一所学校任教,听说福利待遇特别好,学校给安排了房子,在寸土寸金的北京能有一处稳定住处,是很难得的,而且工资两万多,真是让人羡慕。
而在一些偏远地区,教师的工资可能比我的还低,有可能不到三千。教师离家比较远,需要长期住在学校,环境也不太好。
近年来国家比较重视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希望会越来越好。国家不断出台政策,要提高教师待遇,每年两会,关于教师待遇问题都是关注热点。国家要求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的平均水平,我相信教师的待遇一定会越来越好。
中小学教师薪酬待遇真的很低吗?
我先领头,然后,希望所有人一起都来晒一晒,再比一比,议一议,就知道教师的薪酬到底低不低了。
我是一个纯粹的、农村学校的、今年有30年教龄的、2018年获得八级岗位的小学男性教师,现在的打卡月工资是4850.74元(有截图为证),如外还有因为财政暂时性困难没有发、大家也能够理解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若干元,再有的就是住房公积金等等“五险一金”了。
(2020年4月的打卡工资)
(这是本人2020年5月~6月的社保明细)
而从下面2019年统计的这些众多行业平均薪酬排名前55位之中,教师这个行业排在第34位:
我平时基本上就不敢花这4850多元的这些打卡工资:
- 吃饭,都是拣最简单的饭菜;
- 穿衣,一年也不舍得买一件像样的名牌;
- 住房,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
- 出行,多年以来都是骑一个1600多元买的小电动车;
- 不敢吸烟,不敢喝酒,不敢打牌;
大家觉得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是高还是低呢?
欢迎大家一起来晒一晒、议一议、再评一评吧!
中小学教师薪酬待遇真的很低吗?
中小学教师薪酬待遇低与不低很难说。薪酬待遇在过去的年代里,国家都是统筹考虑增资时间与増资幅度的,那时候一般大多是不存在单独行业增资问题。因为整个国家就象一台大机器,运转时缺一锣钉也不行。至于哪个部件重要,哪个部件不重要,当然有重点,不过所有部件缺一不可。因此,对于掌握这部机器的人,正确的看守方法是对该机器全盘关注,防止任何一根锣钉松动,而使机器停转。话说回来了,教师工资的高低,看你与哪个行业比,怎么比?李克强总理不久前曾公开讲过,全国仍有几亿人的年收入在万元左右,这些人每月实际收入是多少?我想大家一肚明白。李总理敢这么公开讲并非是"揭丑",而确确说明他心中时刻关注人民大众的冷暖饱饿,是人民的好总理。我不反对为教师增加薪酬待遇,不过我认为国家对每个行业增加待遇时,应当统盘全国各行各业同时考虑,防止“按下葫芦起了瓢”!钱是好东西,没人与钱有仇。不过钱也是坏东西,多少人“栽”在钱上“伤筋断骨“,甚至伤命。人生钱少不好,钱多也不一定就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