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4000块,省吃俭用一年存1.5万,算富有吗?
这不算富有,但该人算是会过曰子的。
人的畜有有多种,一种是日进万金之人,一种是解决了温饱而约有节余之人,还有一种是经济贫穷而思想富有之人。
日进斗金者大富,生话富足,出手大方阔绰,解决温饱者勤俭节约,经济贫穷而思想富有者亮节高风,他们各自都感到幸福满足。
一个月入4000元的人,如果生活在一般中性三线城市,大约只够自己用,生活在五线城镇,够一家三口人糊嘴养生。
不管怎么说,月收入4000元钱,能每月好下一千多元,说明这人不是铺张浪费之人,不是大吃大喝大手大足之人,而时一个勤俭持家、省吃俭用之人。虽然说年存一万五千元并不富有,更不算多,但过日有余剩就算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情。
今天的浪费,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排场风在商场,官场,朋友圈子里盛行。
能够勤俭节约,应说是我们应具备的品质,能够做到节约本人就是一种财富,他的今后,便是富有。
月薪4000块,省吃俭用一年存1.5万,算富有吗?
我是单亲妈妈,一个月平均工资4200。在成都租房住。有个女儿,1岁多。我妈妈辞职给我带孩子。孩子她爸没有给一分钱抚养费。我从去年10月份开始上班。每月固定开支:房租600,水电80。妈妈和孩子生活费600,我自己留300,给小孩支付宝账户里每天定时存10元,一个月下来平均300。家里买大的东西我付钱,小孩现在还在吃奶粉,平均一个月1桶半的奶粉。大概500块钱。房租是3个月一交。买奶粉和交房租那个月比较穷一点。但日子也能过得去。个人只是比较节约。但不落魄。买奶粉和交房租那个月也能存个1000多。没有奶粉和房租的时间能存个2800左右。。我只是不该花的钱不花,该给孩子买的东西,我一样不落。日子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节约不等于落魄,浪费不等于富有。
月薪4000块,省吃俭用一年存1.5万,算富有吗?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月薪4000元,在当前不算高,只能是非常普通的那种工薪水平,而且要看是在什么地方,如果是一、二线大城市,这种收入水平可能是非常之低了,生活都有困难,如果有房贷车贷,生活就根本无法过;即便无房无车靠租房、坐公共车生活,一年存1.5万元,那的确非常了不起了,算是省吃俭用了;也远远算不上富有。因为每个月只花费2750元,基本都是最低生活要求了。
而如果在三四线城市,这种收入水平也是很平常的,如果年龄大了的话,算是低收入水平;而如果年轻,未来还有升职空间,这种收入状况可能只是暂时的,未来有改变的机会。即便如此,每年能存1.5万元,每个月存入1250元,每月只花费2750元,算是比较节俭了。
而如果是在五、六线城市,这个生活水平还算过得去,而且每年存1.5万元,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了。
总之,一年4.8万元的收入,存1.5万元,只用3.3万元,一年365天,一天不到100元开销,算是非常节俭的生活要求了。虽然算不上富有,但要向这种节俭生活的人致敬!
月薪4000块,省吃俭用一年存1.5万,算富有吗?
存款可以:不到贴行了,
月薪4000块,省吃俭用一年存1.5万,算富有吗?
如何衡量一个人富有,有没有一个为大家公认的、比较客观的标准呢?
首先,从收入角度来看。各个地方,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工资收入水平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距。就全国平均水平而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2461元,也就是一个月超过6800元。
相比较而言,月薪4000元并算不上是高薪。
其次,从可支配收入角度看。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如果月薪4000元是全部净收入,一年48000元倒是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从人均消费支出角度看。20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112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24元。题主一年收入4.8万,省吃俭用后还有1.5万元的结余,也就是消费花掉了3.3万元。如果是一个人消费这么多,也是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恐怕还是无法得出判断。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城乡差异非常之大。只有置身于具体的场景中,看一看当地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才能大致衡量一下自己经济方面是不是富有。
不论金钱的数字是多少,我认为如果一个人说起自己来用到了“省吃俭用”四个字,可以想见是连基本的吃穿用度还没自由,就算收支相抵略有结余,在心态上也无法归入富有的一类。这可以视为判断富有的第四个视角。
月薪4000块,省吃俭用一年存1.5万,算富有吗?
我觉得不算。
在我的世界观里:钱永远都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如果每天就对着一点工资省来省去,只会越省越穷。
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投出去,如果你懂这一行的话;
花出去,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增值自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