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停工留薪期已过,钢钉未取出,能请病假吗?

工伤停工留薪期已过,钢钉未取出如何处理比较妥当?建议不要请病假,可以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

具体说明如下:

一、停工留薪期。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规定: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二、关于待遇:

1.工伤停工留薪期的待遇是这样规定的:

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规定: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 病假的待遇是这样规定的: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4条,职工患病医疗期内停工治疗的6个月以内的,并将工资按以下办法计发:一连续工龄不满1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70%发给。二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发给。三连续工龄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发给。四连续工龄满30年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95%发给。

也就是说如果你延长停工留薪期的话,你所享受的工资待遇跟受伤之前不变,如果你申请病假的话,工资只能发放原工资的一定百分比。

三、根据你的实际情况,

体内还有钢钉未取出,那么应该存在骨折的情况,建议你在停工留薪期满后,去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根据1~10级伤残鉴定标准,至少可以被鉴定为伤残10级以上。

四、以伤残等级十级为例说明你可以领取的伤残待遇如下:

1. 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你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7个月的本人缴费工资。

2. 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因为各地标准不同,三项补助金合计约在十万左右。

五、综上所述,建议你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而不是请病假,在停工留薪期满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领取伤残待遇。

我是晶,社保的事儿,我跟您说,请关注我~

工伤停工留薪期已过,钢钉未取出,能请病假吗?

感谢邀请,我来说下自己的想法。

由于题主没有详细描述钢钉的位置以及是否影响生活、工作等,这里就做一般分析。

答案是可以。

1、但是你请的并不是病假而是应当申请延长工伤停工医疗期,这里有明显的区别。

请病假依据的是《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里面的相关规定,里面也对病假期间的工资做了相关要求,不用想肯定没有正常工资高,也没有相关福利待遇。

2、因你是工伤,在工伤停工留薪期内工资和福利待遇是照常的,从你题干得知:你的第一个停工留薪期已满,如果还想享受原来的工资福利待遇你目前唯一的做法就是: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具体方式是向当地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延长,由其出具相应的延长通知书并告知单位即可。

3、如果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不予批准,只能请病假了,不过相关待遇有可能会降低。

4、如果确因工伤影响生活的可申请伤残等级鉴定,根据相应的鉴定等级在做判断。

5、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以上,希望可以帮到你。

工伤停工留薪期已过,钢钉未取出,能请病假吗?

说说我的观点,工伤停工留薪期已过,钢钉未取出,根据伤情和医生意见,可以和公司或者单位协商,申请延长病假和请病假。

工伤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停工留薪期已过,根据伤情和工作类别,要是确实影响伤情恢复,按规定可以申请延长病假和停工留薪期,一般也是延长12个月以内,如果伤情确实不能上班,公司或单位强制你上班,可以申请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介入调节,关于工伤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咨询。但是我个人认为,要是工作影响伤情稳定和恢复,正规单位或公司,应该同意员工请假恢复伤情,尽量协商解决,协商不了可以申请劳动部门介入处理。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希望有专业人士提出具体意见,也希望工伤人员维权成功,好好恢复伤情。

工伤停工留薪期已过,钢钉未取出,能请病假吗?

停工留薪期已满,内固定钢板未取出或伤情未稳定,需要继续治疗可以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

工伤停工留薪期已过,钢钉未取出,能请病假吗?

主编说“工伤停工留薪期已过,钢钉未取出”,说明工伤还未治疗好,未进行伤残鉴定医疗终结。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若停工留薪期已过12个月,伤还未治好,可以申请延长。若是停工留薪期满2年后仍需要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需要停工治疗的可以向企业申请病假,并享有病伤假期工资。

工伤职工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用人单位按月支付。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

工伤停工留薪期已过,钢钉未取出,能请病假吗?

十级工伤,我也是工伤"一个月就叫我上班,我去了。医院开的休息3个月,钢针6个月后才取的,现在离职了,该赔的钱都赔了,只是作为人情我给老板优惠了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