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的势力很强吗?为何拿了一个玉玺就敢称帝?

在群雄割据的时候,为何袁术拿了一个玉玺就敢称帝呢?当时他的势力有多强?

袁术的力量真的很强。他称帝,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玉玺。

袁术出生在汝阳的袁氏家族。这是四代三公的背景,也就是说袁术家的前四代都是三公的立场。

是司徒三公、司空和司马。他掌握着朝廷的工农兵三权,是朝廷核心权力的首脑,属于国家级干部。

所以袁术是五代的官员。

从身份上讲,袁术比袁绍更高贵,他是第一,而袁绍是庶人,属于封建王朝的继承者。在袁术眼里,袁绍不过是袁家的一个奴仆(有史料可查)。

从实力上来说,袁术称帝之前,是所有诸侯中疆域最大,人才最多的一个。

袁术的疆域横跨豫州、徐州、扬州三州,共十二郡。北为陈郡(中国),南为会稽县,西为江夏县。此时袁只在冀州,曹操只在兖州带着天子武将。

袁术身边有几十个文臣武将。其中有孙家两代的五位将官,也有日后三国崛起后各国的副国级人物。不过,这里就不说了。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同名微信官方账号,11月4日重新发布。

不仅如此,还有黄韬军和布拉克山贼的残余势力支持袁术。而且据史书记载,南阳郡百万人口,袁术,只有孙坚。这个数字可能不对,但应该有几十万人。

所以袁术的实力毋庸置疑。那时他是老板。他有成为皇帝的物质基础。但是,人们常说,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要重视。现在来说说意识形态的问题。

古人迷信,相信命运。东汉建立之初,有一句预言广为流传,被刘秀担忧:“若代汉,应画。”这句话的意思是屠高代替了汉朝。

预言性语言中的“涂高”、“涂高”、“涂通”应作为“道”。袁的公路也意味着公路,所以袁叔认为只有他一个人。

再加上得到玉玺,袁术觉得这是天意。他得到的不是圣旨,而是通往龙椅的梯子。

袁术的势力很强吗?为何拿了一个玉玺就敢称帝?

袁术的势力,的确很强。他称帝,不仅仅是拿到玉玺。袁术出身与汝阳袁家的豪门大族。是四世三公的背景,也就是说,袁术家前四代均有人担任三公的职位。三公是司徒、司空、司马。掌握着朝廷的工农兵三项大权,是朝廷核心权利机构的首脑,属于国家级干部。所以,袁术是官五代。从身份上讲,袁术比袁绍更尊贵,他是嫡出,而袁绍是庶出,属于根红苗正的封建王朝的接班人。在袁术眼里,袁绍只是个袁家的家奴(有史料可查)。从实力上讲,袁术称帝前,是各路诸侯中地盘儿最大,人才最多的诸侯。袁术的地盘儿跨越豫州,徐州,扬州3个州,共十二个郡。最北到陈郡(国),最南到会稽郡,西接江夏郡。而此时的袁只有冀州一地,而曹操也只有兖州地区外加一个天子。(见下图)                             袁术身边的文臣武将有几十人。其中有孙家两代人共五员将官,而且,还有未来三国兴起后,各国的副国级人物。不过,这里就不说了,有意了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11月4号重张发布。不仅如此,还有黄巾军及黑山贼的残余势力,也支持袁术。而且,根据史书记载,仅孙坚为袁术得来的南阳郡一地,就有百万人口,这个数字可能有误,但几十万人口应该是有的。所以,袁术的实力不容置疑,他是当时的老大。他具备称帝的物质基础。不过,人们常说物质精神两方面都要抓。现在说说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古人比较迷信是相信命运的。在东汉建立之初,有一句谶语被广泛流传,并被刘秀担心:“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代替汉朝的是涂高。谶语中“涂高”的“涂”通“途”当“道路”讲。袁术字公路,也有道路的意思,所以,袁术认为自己是有天子命的。再加上得到玉玺,袁术觉得这就是上天的旨意。他得到的不是玉玺,是通往龙椅的天梯。

时拾史事/杂了咕咚原创,未经授权严禁搬运

袁术的势力很强吗?为何拿了一个玉玺就敢称帝?

董卓曾经说过一句话: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二袁指的就是袁术和袁绍两兄弟。当时袁术为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虎贲中郎将统领骁勇的虎贲禁军,俸禄多达两千石,当时三公俸禄为三千石,可见虎贲中郎将地位之高。而中军校尉是灵帝在位时新设置的官职,权力上明显没有虎贲中郎将有地位。这是袁术看不起袁绍的一个原因。当时曹操还不如袁绍。

袁术看不起袁绍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袁绍虽然和袁术是同父(父亲为袁逢),但袁术是嫡长子,袁绍连个庶子都不是,因为袁绍被他爹袁逢过继给了叔叔袁成(袁成无子)。袁绍为什么被送走呢?因为袁绍的母亲是个婢女,地位很低,所以生下来的孩子就不受待见。

因此,在袁术眼中,袁绍就是自己家家奴的后代,根本不配称汝南袁氏的美名。但是事实情况确是袁绍比袁术更有人缘,因为袁绍长得伟岸有雄姿,且为人豪爽大方,善于攀交同僚。

那么到底是袁术强还是袁绍强呢?应该说袁术还是很强的,要不然也不会敢于称帝。到底怎么回事呢?听我慢慢分析。

董卓得势后,首先选择拉拢的是袁术,他表袁术为后将军。袁术不就,于是逃出洛阳城去了南阳。在南阳,袁术坐拥数十万民户,一时成为当时仅次于刘虞、韩馥的地方势力。刘虞当时坐镇幽州,韩馥坐镇冀州,实力非凡。

此时的袁绍和曹操还在董卓手底下受气,孙坚仅仅是个长沙太守而已,吕布还在和貂蝉嬉戏。因此,论机会,袁术开了个好头。可惜好的开头不一定是成功的一半。

南阳地处豫州,易攻难守,向来是兵家逐鹿之地。这句话在后来应验了,袁绍出奔洛阳后去了冀州,后来取代了韩馥,刘虞掌管幽州,后被公孙瓒取代。而曹操起兵陈留,袁术被夹到了中间。

所幸的是当时的公敌是董卓,袁术暂时没有什么危险。后来孙坚经豫州攻击董卓,暂时和袁术合兵,由袁术提供粮草,共同抗击董卓。此时袁术的性格缺点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嫉妒心强,见不得别人好。孙坚打败董卓,占领了洛阳,袁术怕孙坚坐大,于是断了孙坚的粮草。后经过孙坚据理力争,两人和好。

后来,袁绍打算拥立刘虞为帝,想取得袁术的支持,但是袁术拒绝了。袁术胆子肥,要自己称帝。因此袁术决定扩充地盘,他选择的第一个作战对象就是袁绍。

当时袁绍联合袁术南边的刘表,袁术则联合袁绍北边的公孙瓒,两人相互攻伐。后来袁术的得力助手孙坚在与刘表交战中战死,袁术实力大减。袁绍又联合曹操一起争夺南阳,袁术被赶出南阳,去了九江郡,杀死了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扬州牧。

袁术一边占据淮河,扩充扬州的地盘,一边向东北攻击徐州的陶潜,想吞并徐州,此时遇到刘备和陶谦的联合阻击。

袁术占领的扬州很富庶,而且寿春这个地方是个坚城,易守难攻。不像原来的南阳,不太好坚守。再加上孙坚死后,袁术拘留了孙坚的妻子吴氏,从吴氏身上搜得传国玉玺。于是袁术开始有了在寿春称帝的打算。那么袁术为什么会胆子这么肥呢?

首先袁术有传国玉玺在手,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而且当时流行一句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袁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把这句话理解的简单了。袁术是怎么理解的呢?

重点就是这个涂高。古代涂通途字。而袁术字公路,路也是途的意思。因此袁术简单的认为,代汉者就是自己。没有文化真可怕呀!

第二当时汉献帝的亲兵被凉州兵击败,有生命之忧。因此袁术有理由相信,汉献帝命不久矣。第三此时袁绍忙于和公孙瓒争抢地盘,而曹操则正和张绣打的火热。吕布也占领了徐州,与刘备翻脸。周围一团乱糟糟的局势,袁术正好可以利用这个局势称帝,为天下先,争取别人的支持。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袁术一称帝不但没有得到众人的支持,反而遭到群殴。袁绍、曹操、吕布、刘备这些人本来打的火热,一看袁术称帝了,于是矛头都对准了他。

首先内部的孙策脱离了他,去了东吴。曹操讨伐袁术,在蕲阳擒斩袁术大将桥蕤、李丰。吕布讨伐袁术,在淮北大肆抄掠。袁术无奈南逃。在走投无路时准备投靠袁绍,袁绍放弃前嫌接纳了他,但是在袁术北上之时遭到刘备阻击,后退想暂时投靠自己的部下雷薄、陈兰,遭到这两个人的拒绝。

袁术彻底走上绝境,临死时坐在草毡子上喃喃自语:我咋混成了这样!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袁术家族四世三公,在朝内非常有威望。连当时权倾朝野的董卓也想要拉拢袁术,可见袁术在当时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后来袁术出逃后开局不错,来到南阳立足。可惜袁术拙于治理,使当地民怨沸腾,后被众军阀挤兑走。来到扬州北方的寿春后,看错了局势,认为自己是当皇帝的命,于是僭越称帝,遭到众军阀群殴,最后走投无路吐血而死。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很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袁术的势力很强吗?为何拿了一个玉玺就敢称帝?

我是作家、历史研究者煮酒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据陈寿《三国志》评价,“袁术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而猖狂于时,妄自尊立,固义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虽复恭俭节用,而犹必覆亡不暇。……袁术奢淫放肆,荣不终己,自取之也”——修正史的哥们儿对他的评价是很低的。

袁术在争霸天下的前期,可说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势力。据《后汉纪•孝献皇帝纪》载,董卓那时候蹂躏天下,却也说什么“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袁家四世三公,袁术作为嫡长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袁术自出生便是一帆风顺,“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这些东西,作为庶出的袁绍自然是没得分的。

袁术其人,典型的志大才疏,好在他长期在官场里摸爬滚打,还是有了些政治敏感。他看到董卓在京城作威作福,便知道这鳖娃定要被群雄怼翻掉,遂往南阳郡与孙坚汇合,杀了太守张咨,坐拥南阳百万人口。

相较之下,刘备、孙权的开局就惨淡了很多,甚至在赤壁之战这种决定天下局势的战役中,孙刘联军也远未达到十万人。

袁术完美的开局很快便被人看不惯了,曹操伙同袁绍、刘表等势力一起将袁术从南阳挤了出来。形势比人强,袁术只能放弃根据地,前往九江,依法施为宰了那扬州刺史陈温,占了扬州。

扬州自古便是富庶之地,若是好好经营,也算是一块不可多得的上佳“根据地”。可惜的是,袁术这小子完全不像个官二代,他更像是个暴发户,手里抓着金山却不知如何使用——他甚至根本就没有想到要使用。

袁术拿到传国玉玺后,便做着他的皇帝梦,一心想着当皇帝以后过着幸福的腐败生活,而丝毫不理治下已经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罗贯中就说了,“汉末刀兵起四方,无端袁术太猖狂,不思累世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强暴枉夸传国玺,骄奢妄说应天祥。渴思蜜水无由得,独卧空床呕血亡”。

袁术从孙坚手上夺得传国玉玺,却总以为自已便是天命所归,不久汉献帝在曹阳又吃了败仗,那就更是天意。他也开始揣摩手下的心思,说咱是不是该从了这天命称个帝——当然,手下人说什么只不过是参考意见,他还是在公元197年于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

相较于袁术而言,刘备、曹操、孙权这些盖压天下的雄士,像极了黑心的土财主。他们极其谨慎地使用到手的“每一分钱”,如使这三人有袁术这般开局,那天下的归属,恐怕早就没有了悬念。

据《后汉书》范晔语,“术虽矜名尚奇,而天性骄肆,尊己陵物。及窃伪号,淫侈滋甚,媵御数百,无不兼罗纨,厌梁肉,自下饥困,莫之简恤。……焉作庸牧,以希后福。曷云负荷?地堕身逐。术既叨贪,布亦翻覆”,这样的人,他败无尤。

看完朋友,记得关注随手煮酒君哦~每天都有精彩有趣的内容等着你~~~

袁术的势力很强吗?为何拿了一个玉玺就敢称帝?

只能说袁术前期的势力很强,而不是实力,袁术虽然是袁绍的弟弟,但却是袁家的嫡长子,也就是袁绍是嫡长子,所以袁术其实心底里是看不起袁绍的,认为袁绍是小老婆的儿子。袁家是四世三公,相当于现代部长这个级别,因此袁术生下来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正是接着自家的名声,袁术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在朝中也颇有名气。袁术虽然志大才疏,但是对于政治的基本判断还是有的,袁术看到董卓在京城行废立之事,认为董卓没有好下场,于是逃出京城,到了南阳郡与孙坚汇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自己占领了那块地方,史书记载南阳有百万人口,轻轻松松就拥有了根据地,这可比刘备轻松多了。

不过有了地盘也要能守住才行,很不幸,袁术没有这个能力,结果同时与曹操和袁绍及刘表交恶,袁绍和曹操联手大败袁术,袁术只能逃往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占据了扬州。

有了稳定的根据地,就好好发展吧,何况还是富庶的江淮地区,但是袁术不,袁术早就有僭越称帝的想法,早在袁绍想另立皇帝的时候,袁绍就跟袁术通过信,袁绍想立汉室宗亲刘虞为帝,希望得到袁术的支持,袁术表面上以公义推辞,实际上袁术心怀异志,他自己心里想的是要立就立自己嘛,为什么还要立个傀儡,打心底里瞧不起袁绍,由此袁绍和袁术交恶。等到了袁术得到了传国玉玺,那就更加了不得了,袁术更加认为自己是受命于天,其实这个传国玉玺是孙坚在攻入洛阳后在一个井里捞上来的,而袁术知道孙坚有传国玉玺,就抓了孙坚的老婆,要求孙坚来交换,这才得到了传国玉玺。其实这属于巧取豪夺,但是袁术不这么认为,他就认为自己受命于天。

等到汉献帝在曹阳打了败仗,袁术的心思又活络起来,但是他不好意思直接提出来,于是就试探群臣,说自己打算顺应天意称帝,没想到文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赞同的,不过袁术依然一意孤行的称帝了,197年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

袁术称帝以后穷奢极欲,腐化堕落,相反他的士兵却饥寒交加,他统治的区域也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因此他称帝没有获得一个人的承认,孙策、曹操、吕布三人联合起来攻打袁术,袁术大败,流离失所,本欲投靠袁绍,结果被刘备、朱灵拦截。走投无路的袁术吐血而死。平心而论,袁术真的只是势力很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也就是袁术徒有其表,但是袁术这个人的心却很大,而且一意孤行,不管民意和环境就称帝了,当然会遭到大家的反对,而对于袁术来说,做了那么一小会的皇帝,也让他满意吧,毕竟很多人都没有过皇帝的瘾呢,袁术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袁术的势力很强吗?为何拿了一个玉玺就敢称帝?

感谢邀请!

袁术承祖当寨主,

时称百万文武雄。

玉玺只是別人物,

得之已丧深挖洞。

恃强神我漠天外,

辱谋专营酒肉臭

胸宽泉溢女儿红,

草莾笔影烛泪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