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关系不和,大多是由父母偏心造成的,这话你认同吗?
老父母将两套房给了大儿子和二儿子,气得三儿子6年不回家,如今老父亲去世,三儿子却来争夺父亲一半的抚恤金:“我必须争,不然别人还以为是我心虚!”
一,小儿子6年未登父母家门,如今要强行霸占老父亲一半的抚恤金83岁的李奶奶,老伴是抗战老兵,退伍后转为国企高管,一家人生活无忧,膝下三个儿子也很孝顺,尤其三儿子,事业有成,对二老更是尽心尽意。
但是让李奶奶烦心的是,三儿子从6年前就断绝与一家人的联系。
甚至老伴去世时,也未出现在病床前,导致老伴郁郁而终。
老伴去世后,单位发放一笔24万元的抚恤金,其中一半属于李奶奶,另外一半三个儿子平分。
要想领取这笔抚恤金,需要李奶奶和三个儿子签字。
三儿子依旧不肯出面,他坚持要一半抚恤金,不然不会签字。
他的要求,自然受到一家人反对:6年未尽孝,现在有何脸面霸占父亲的抚恤金呢?
三儿子固执的举动,也让李奶奶寒了心。
她拿出一张50多年前的合影,反复摩挲。
当年她跟随丈夫从上海来到湖南,出发前一家人拍了这张合影,这竟然是全家唯一一张合影。
背井离乡,老伴一生为国效力,以93岁高龄谢世,也算寿终正寝。
只是没想到,原本和睦的一家人,如今却闹得分崩离析。
李奶奶说,自从三儿子6年前不再登门,就连在街上碰到,他也不会叫自己一声“妈”。
更让老人难以接受的是,孙子结婚,三儿子一家也没有叫自己参加。
平日里亲戚和朋友都会登门探望,只是从未见过三儿子一家三口的身影。
到底因为什么,让原本孝顺的老三一夕之间变了脸,6年不登父母门呢?
二,兄弟见面,没有寒暄,只有对彼此的抱怨说起弟弟,大哥陈国强更是愤怒不已。
他说自己曾多次劝说弟弟前来探望父母,都被弟弟一口回绝。
眼下父亲刚去世不久,弟弟竟然要夺取一半的抚恤金,这让一家人难以接受。
陈国强愤怒地说:“父亲生前他从未尽孝,现在好意思花父亲的钱吗?”
眼看一家人僵持不下,父亲去世三个月,抚恤金迟迟没办法领,老大陈国强决定找弟弟一问究竟。
兄弟时隔6年再次见面,没有对彼此的寒暄,反倒是互相抱怨。
陈国强一件件数落着弟弟陈文的罪状:
母亲住院动手术,你不来看望,谎称自己也在开刀;
父亲病危,你不在床前伺候。
父亲去世,你也不来,反倒狮子大张口要钱。
而陈文却向记者解释,母亲住院时,他也在肿瘤医院开刀做手术。
为此陈文特地掀开衣服,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动手术时留下的伤疤。
而对于父亲病危自己没有出现,陈文却将矛头指向大哥,称大哥不怀好意,并没有通知自己,直到父亲去世后,才给自己打电话。
可是身为儿女,对父母尽孝属于应尽义务,陈文又何必等大哥的通知呢?
这时,陈文向记者道出一个秘密:当年大哥为了霸占父母的房产,曾拿刀威胁他和妻儿,为此他还被大哥打了,脑袋上缝了十多针。
陈文表示,就是因为大哥动粗,才导致6年来他不敢回家。
对此大哥陈国强却解释,是因为弟弟先说了脏话,他才动了手。
面对大哥的辩解,陈文不屑地笑了一下:“父母名下两套房子一共148万元,二哥占了一套,大哥就放话第二套房子谁敢和他抢,他就砍谁!”
如今,大哥也终于如愿,父母在两年前将房子归到大哥名下。
在陈文看来,大哥就是得了便宜又卖乖,如今还举着“孝”字大旗来指责自己。
大哥解释:父母的房子是我花了23万买下的,并非霸占,现在是你想霸占父亲的抚恤金!
陈文却冷笑一声:花钱买?你有钱吗?
陈文表示,父亲的抚恤金一半归母亲所有,毋庸置疑。
但是另外一半即使三兄弟平分,大哥和二哥依旧会想方设法把母亲的那一份霸占到手,因为母亲并不缺钱。
所以他现在的态度就是:另外一半必须全部归他,否则就让母亲领走一半,剩下一半捐给国家。
兄弟俩剑拔弩张,哥哥指责弟弟不孝,弟弟指责哥哥心怀不轨,终于闹得不欢而散。
那兄弟间的矛盾,真的是由陈文口中的房产引起的吗?
三,李奶奶:我没有偏袒老大和老二,是他们本身生活困难,所以多帮扶了一下。李奶奶说,三个儿子中,只有三儿子家境最好,所以作为父母,难免要多帮一下老大和老二。
老大年轻时一心想发财,辞掉工厂的稳定工作,多年来先后辗转广东,河南打工,人到中年,依旧没有混出名堂。
名下没有房子,老婆也与他离婚,最后只能在一家单位落脚,干到60岁退休。
老二是中途下岗,也是离异家庭。
而三儿子是国企的中层领导,收入也不错,家境的悬殊,导致老三时常瞧不起两个哥哥。
而导致老三拒绝上门的原因,是6年前的一次酒宴,老大和老三发生口角,老大一气之下,拿起烟灰缸砸破了老三的头。
对于此事,李奶奶记忆犹新。
当时老伴立马打了老大一巴掌,她自己也用拳头锤打老大,指责他怎么能对弟弟动手。
而一旁的老三却执意带着妻儿离开家门,任她怎么挽留也无济于事。
在李奶奶看来,老三之所以6年不登门,是气没有分到房子。
可是老两口的本意是,老大和老二生活窘迫,老三生活无忧,所以他们才将名下两套房产直接过户给老大和老二。
在老人看来,他们从未偏袒过两个儿子,再说房子本来也没打算给老三。
只是让李奶奶意外的是,老三竟然以此为由,与他们断绝联系长达六年。
四,一家人重聚,老三陈文成为众矢之的在记者的劝导下,陈文首次登上母亲的大门,只是母子见面,气氛并不融洽。
陈文率先向老母亲道歉,表示多年来不看望二老,是他作为儿子的错,也是迫于大哥的压力。
听到儿子这样解释,李奶奶直接气不打一处来。
她想到6年来小儿子的种种冷漠举动,不由得心寒。
说起当年的恩怨,陈文表示没有重提的必要,徒增伤心。
但眼下他的态度依旧是,要分得一半的抚恤金。
当年父母名下148万元的房产,他分文未得,眼下分一半抚恤金给他,才能表示公平。
听到陈文如是说,一旁的二哥直接气愤地打断谈话:“我们孝敬二老,二老给我们房产是应该的,这些年你为父母做了什么呢?”
在二哥看来,不管父母如何分割财产,作为子女,都应该孝顺老人。
而一旁的大哥也再次强调,父母给他的房产并非赠予,而是他花钱买下的。
这时记者问李奶奶:“这房子真的是您大儿子花钱买下的吗?花了多少钱?”
李奶奶却开始吱吱呜呜解释:“他也没有多少钱,所以给了十几万吧……”
即便如此,李奶奶依旧觉得没有偏袒两个儿子。
这也让一旁的陈文再次失望,他表示要带记者回自己家中了解情况。
五,陈文:我就是要争一口气,不然别人以为是我心虚!在陈文家中,有一间宽敞明亮的卧室,房间空着,很多杂物放不开,只能堆在床上。
陈文说,这是他特地为二老准备的房间,之所以没拆,是想等着父母过来住时方便整理。
以前陈文的房子没有电梯,母亲觉得爬楼不方便,不肯常来居住。
现在搬了电梯房,特地为二老留出一间,6年来虽然没登父母家门,但他曾私下去医院看望父母,想接父母来住,均被母亲放心不下大儿子拒绝。
说起6年前的矛盾,陈文的妻子向记者解释,她和丈夫都在单位上班,收入也不高,平时全靠省吃俭用,才积攒下家业。
而两个大哥,是因为不争气,多年来不务正业才导致他们生活拮据。
陈文也表示,以前他也是觉得自己生活宽裕,所以对家中的帮扶最多。
大到平时两个哥哥买家电都要向他借钱,小到逢年过节陪伴父母,给父母买东西,他从来都是出力最多的那个。
可是大哥却因为几句口角,对他大打出手。
陈文的妻子说:“当时我丈夫的脑袋缝了8针,我和儿子也是被大哥拿着菜刀赶出门的。”
那次争吵过后,陈文夫妇一直等父母为他们鸣不平,等大哥一个道歉。
可是自始至终,父母只是简单处理一下,并未明确表态。
就在两年前,父母直接将房子给了大哥,这件事更是让陈文心中的委屈直接爆发。
妻子也曾劝他放弃争夺抚恤金,毕竟这是给死者家属的安慰,可是陈文执意要争。
陈文说:“这件事如果我不争,别人会认为这么多年是我心虚,是我做错了。”
原来,导致母子多年不联系的根源,在于一个“等”字:
作为儿子,在等父母为自己主持公道,等父母接纳自己回家。
作为老人,在等儿子主动看望自己。
这一等就是6年,如今老父亲去世,一家人闹到这个地步,抚恤金又该如何分配呢?
六,母亲和大哥让步,一家人重归和睦年至耄耋,眼看兄弟间不和睦,李奶奶思索再三,决定让大儿子让出自己的抚恤金,交给老三。
这个决定自然受到老大的坚决反对,他大声嚷着:“他又不孝顺,凭什么给他,那不如你把房子也给他吧!”
眼看一家人难以和解,记者只能帮陈家人请来调解员进行调解。
调解室内,陈文始终不肯放下对母亲和大哥的怨气,他坚决要一半抚恤金才肯签字。
一旁的老母亲见儿子态度如此,转身就要离开。
大哥陈国强更是火冒三丈,言语间他一直指责弟弟的不孝顺,为母亲抱着不平。
调解员见状,反复对老人劝说。
她指出这场矛盾的根源,是陈文觉得自己多年的付出,没有受到老父母公平对待导致。
首先,父母没有经过一家人开会,就擅自将房产先后过户给老大和老二;
虽然父母有权处置自己的财产,但也要考虑下子女的感受。
再加上处理兄弟俩的冲突时,父母含糊其辞,以为矛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化解,这才导致恩怨加深。
在父母面前,不管儿子的生活条件是好还是坏,他们在乎的不是金钱,而是父母对自己的认可。
经过再三劝说,母亲和老大态度有所转变。
老大陈国强走到陈文面前,主动道歉:“我承认当初不该打你,是我的错,在我能力许可范围内,会尽量满足你。”
看到大哥的态度,陈文的语气也缓和下来:“我之前对你那么好,就在你挥起烟灰缸砸向我的那一刻,把兄弟感情都砸散了。”
其实,陈文执拗的行为不难理解,他只是借此发泄积在心头的委屈和不满。
老人也向陈文表达了思念之情,她说每次想老三时,都会骂大儿子,是因为他把小儿子打跑的。
最终,陈文也表了态,他希望母亲搬过来住,让他有机会补偿这几年对母亲的亏欠。
最后,一家人签下协议,老父亲留下的24万元抚恤金,母亲占一半,另外一半归陈文所有。
写在最后有人说,兄弟姐妹不和,大多是因为父母偏心导致的。
我认为这话有理。
都说“金钱是万恶之源”,但家庭矛盾的根源,未必全部由金钱引发。
身为儿女,渴望的是父母的认可与公平对待,当他们觉得不公时,会把怨气撒在受到偏爱的兄弟姐妹身上。
可是,这场家庭矛盾中,陈国强和陈文也有不足之处。
如果陈文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就不会因为对父母的不满,冷落父母6年,导致老父亲病危前都无法侍奉在病床前。
如果陈国强能主动向弟弟承认错误,不在父母面前挑起是非,加大父母与陈文之间的矛盾,这场恩怨,也早就能得到化解。
身为父母,要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要因为某个子女生活条件好,就自动忽视,以为他们不需要关爱。
“不患寡而患不均”,无论是财产还是关爱,都是如此。
凡事多和子女商量,兄弟姐妹间的帮扶,是情分而非本分,千万不要擅自替子女做决定。
身为儿女,要学会体贴父母,无论何时,都不应该退避赡养责任。
“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因一时怨气,留下终生遗憾。
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评论区交流~
我是米粥的阅读时光,热爱阅读,随时分享人生百态,欢迎关注!
欢迎点赞、评论与转发,您的喜欢,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兄弟姐妹关系不和,大多是由父母偏心造成的,这话你认同吗?
除非老人特别偏心,否则不会。一般偏心父母不得计,偏袒的那方往往都是烂泥扶不上墙。最后兄弟姐妹不合,老人老年也不幸福。
兄弟姐妹关系不和,大多是由父母偏心造成的,这话你认同吗?
兄弟姐妹不和不见得是由父母偏心造成的,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有走的亲的就有走的远的。也有因为成长过程中兄弟姐妹之间的隔阂,造成日后的关系不和。
但反过来说,父母偏心,一定会造成兄弟姐妹之间不合,甚至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
有一句通俗的话来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总不能说人家欺负了你,你还反倒念别人的好。如果真有这样的人,这种人不是傻,就是圣人。
父母偏心的主要诱因往往都是在财产的继承与分配上,在这些问题上,有一个经常出现的定律。越是草包废物的孩子,当父母的越疼爱给予的越多!最后反倒越指望不上。
于是做父母的的回过头来去压榨,曾经被忽视乃至于歧视的儿女,更增加了彼此之间不和睦儿女之间的矛盾。
所以说,但凡是遇上这样偏心的父母,兄弟姐妹之间就没有关系和睦的。
兄弟姐妹关系不和,大多是由父母偏心造成的,这话你认同吗?
五套拆迁房全给小儿子,八旬老人被大儿子告上法庭。小儿子:拆迁房是父母的,给谁父母说了算。母亲:做父母的就是扶弱不扶强。
老母亲:没想到被自己的儿子告了!不久前,家住湖南衡阳的王金玉、刘琴两位老人意外收到法院传票,状告他们的是大儿子王辉。同时成为被告的,还有他们的小儿子王凯。
相关文书显示,王辉是因为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一案,向当地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两位老人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如今两个女儿远嫁,两个儿子即将对簿公堂。
兄弟反目、父子成仇!这是全天下所有做父母的,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如今,却偏偏发生在这个家庭,这两位老人身上。
王金玉老人在收到传票的第五天,突发脑溢血,被送进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直到一个多月后, 才出院回家。
如今,80岁的王金玉处于偏瘫状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全靠妻子和小儿子一家照顾。
接到刘琴老人的求助电话,寻情记者来到老人家里,看到了躺在床上的王金玉和在一旁泪水涟涟的老伴。
刘琴:没想到活到70岁,被自己的儿子告了!
而说起这个大儿子,王金玉老人也是窝着一肚子的火:
他这十五年都不喊爸爸,不关心妈妈!
刘琴介绍说,当年自己和老伴一起打拼,开餐馆、开公交,挣下了不少的钱。1991年、1993年,他们先后在当地盖起了两栋三间的楼房,总共六个门面、三十多间房。
房子建起之后, 两位老人全部给了已经成家的大儿子王辉。之后的1995年,他们又买下一块地皮连同上面的两栋旧房子,打算留给当时还没成家的小儿子王凯。
没想到,几年前,小儿子的这块地被征收,就在最近,王凯分得了五套电梯房。
到目前为止,老人一家在衡阳市累计有五栋房产,八个门面和近四十套房子。而这一切,几乎都是老两口一生奋斗的结果。
可惜,自从小儿子的拆迁房到手后,大儿子就开始和父母闹意见,即便是在路上遇见了,也像不认识一样的。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 ,大儿子还将自己父母和兄弟告上了法庭!
大儿子:“他们根本没把我当儿子看!”在王凯妻子张丽丽的带领下,记者和刘琴来到了王辉的家。也就是王家父母90年代建起的,两栋三间一共6个门面的楼房。
两栋房子地处繁华的街道,相隔就几步路的距离。一楼是门面用于出租,楼上的房间王辉用来做旅馆。
一见面,知道记者来意的王辉,就连连说:好气人的,真的好气人!
记者说起状告父母兄弟的原因,王辉两口子异口同声的说道:
他们全部说的是假话!
按照王辉夫妻俩的说法,眼前的这两栋房子,是自己辛辛苦苦盖起来的。夫妻两人89年结婚,之后两口子开车、打工、挣钱、盖房子。
记者:她说是他们建好了送你们的?
王辉: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那是骗人的!
为了证明房子是自己的,王辉还拿出房产证,上面确实是他的名字,而且发证日期显示是1994年。
王辉还说,父母不仅什么东西都没有送给他,而是把好处都给了弟弟王凯。
按照王辉的说法,父母名下被征收的地和房子,补偿面积是660平方。老人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但是她们现在把所有的东西,全部给小儿子了。这样的事情让人心寒。
大儿媳补充说,就在那块地的还建房要交房的时候,自己去征求母亲分房的方案,母亲却说,我房子没有你的啊,我全部给你弟弟了!
但是,记者看到王辉拿出的材料证实,拆迁之前签署的协议上,是三个人的名字,就是父亲和兄弟二人。
直到王凯把拆迁补偿的5套电梯房(660平)全部收归己有的时候,王辉才知道,父母早在几年前,就把名下两栋即将征收的房产偷偷过户到了弟弟的名下!
王辉认为,父母太过偏袒弟弟。他曾与父母多次交涉无果,万般无奈之下,才将父母弟弟起诉到法院。
“他们根本没把我当儿子看!”
王辉说,自己的六个门面,30多套房间,和自己的父母没有任何关系,而父母名下的房产,应该是他和弟弟平分的。退一步说,那660平方、5套房,至少要分得三分之一。
小儿子:在这个世界上,你没有权力告父母。王辉名下的两栋房子,到底是谁建的?母子二人的说法完全不一样!
记者一时间难辨真假,只能善意的提醒老人,对待拆迁房的处理,大儿子有知情权的。
但是,刘琴立马就毫不客气的反击记者:
为什么要商量,我的东西都给他了。我两栋房子,1000平方的房子,而且是门面和商铺。
婆婆这样说了,一旁的老大媳妇也毫不示弱:
我们做生意挣的钱!难道自己挣钱盖房也有错吗!
一家人争论的话题,再次回到了这两栋房子上。
母亲说,如今所有的房产都是她和老伴一辈子挣下的家业,所有的房产都应该由她来分配。
但是王辉说,他名下的房产和父母没有任何关系。父母亲名下的房产应该平均分配给兄弟,而不是弟弟独得。
这样的争执,注定是没有结果的。于是 ,记者转换了一个话题:
为什么一定要把房产给小儿?
刘琴说,这些年两个儿子对他们的照顾,小儿子比大儿子要贴心得多!
言外之意依然是,所有的房产都是自己的,怎么分,自己说了算。
一旁的小儿子也跟着补充:拆迁房是父母的,给谁是父母说了算。(不需要告诉他吗?)之前父母给他的东西,也没有跟我说过。
王凯说,当年父母将两栋共计六个门面的房子给大哥,并没有征求他的意见。好在,父母另外买下了一块地和上面的两栋旧房子,作为对他的补偿。
王凯的观点是,在拆迁之前,父母就把房子过户给了自己,所以,拆迁的房子应该怎么分配,自然和哥哥就没有关系,也不需要通知他。
王凯:爸爸妈妈有东西给你也好,没东西给你也好。在这个世界上,你没有权力告父母。
听到母亲和弟弟这样说,王辉表示很无语。
之前,两位老人在王辉的房子住了将近三年,每月的水电由王辉夫妇承担。
王辉:我的房子租给别人是9000块钱一个月,他们是真的孝顺的话,他们能拿出这么多钱孝顺他们吗?
老父亲:活着没意思啊!一行人再次回到两位老人的住处。刘琴老人拿出拆迁房赠与小儿子的相关文书。
公证书显示,2011年两位老人把两栋旧房子赠与了小儿子。产权证上标明的面积是220个平方。紧接着,2012年房子就被征收。
刘琴说 ,自己已经给了老大两栋房子,他们的条件也不错 ,所以,做父母的想的就是扶弱不扶强。这是事实。
还有,这两栋房子早在公证前,就明确是给小儿子的,做公证只是完善一下手续。当时也没有想到会征收。
老两口原本以为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没没想到大儿子居然将一家人告上了法庭。
刘琴:现在就是想收回也做不到了,已经过户了的。
一家人闹到如此地步,最伤心的是王金玉老人,他甚至一度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王金玉:活着没意思啊!
记者:这么多家产,怎么会没意思呢?
王金玉:自己的崽自己的媳妇,都不来看看,还有什么意思?
说到这里,刘琴也是忍不住抹眼泪:
我大儿子生日都不管我,我七十岁生日没管我、六十岁生日也没有管我,我在这世上白走一趟!白为他们付出这么多了!
既要照顾卧病在床的老伴,还要担心打官司的事情。明明有千万家产,却闹得父子不和、兄弟反目。
刘琴:我这么好有什么用,我死的心都有了!
原本两个儿子都是富裕阶层了,但是却为了一点点的利益之争,闹得势同水火!
这是作为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
大儿子:按照拆迁合同,我应该得到我的三分之一。第二天 ,在记者的劝说下,王辉夫妇来到父母的住处 ,希望双方冷静下来解决问题。
一进门,王辉就对卧病在床的老父母嘘寒问暖。他罕见的心平气和的坐在父亲身边,主动帮父亲捏脚、按摩身子,还暖心的提醒老父亲:你在家里动一下!
说到两个儿子的矛盾,刘琴说,自己收到传票的那阵,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因为两个儿子的身体都不好,都一直在吃药,万一哪个官司输了,气出问题怎么办?
母子连心!刘琴的话说到这里,一旁的王辉和妻子,都沉默不语。
因为财产之争,之前身体很好的老父亲,已经气倒了。家里再经不起谁出问题了,所以,老母亲的意见是,希望大儿子撤诉!
可是,提到撤诉,王辉却再次表明了自己坚定的立场。
王辉:我也不希望搞成这样,我的意思是,按照这个拆迁合同,我应该得到我的三分之一。如今虽然已经全部给老弟了,但是您是有分配权的,全部在您一句话!
说这些话的时候,王辉是带着难得的笑容的。也许,他觉得母亲在讲亲情,他也不能让人在态度上挑自己的毛病。
没想到,老母亲的强势再次表现出来:我给出去的东西,我没有权利收回来,也不想收回来。
做母亲的坚定如此,做儿子的也是寸步不让。
王辉:您如果不想收回来, 我告诉您,那会很麻烦。到时候,您老人家不愿意配合有些方面和和睦睦调解,我拿不到我应得的东西的话,该走的法律程序我还是会走!
王辉尽量用缓和的语气、温和的态度,但却是极强硬的措辞,表达出了自己最核心的观点:自己的三分之一,一定要得到手,不惜代价。
话已至此,记者只好约定改天到村委会去调解。
结局:王凯给大哥一套房,王辉每月给父母1000元。在村委会办公室,王辉的妻子提出,当时在宅基地上建的房产,是一家人共同所有,即使是作为房主的父母,无权赠与、处置。
对于这样的说法,母亲刘琴自然是不认可。她坚持自己挣下的家产,自己有绝对的处置权。
主持调解的村干部建议,既然是一家人,就要从亲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利益的出发,不能斤斤计较。即便是谁得到了好处,也是自己人!
王辉于是提出,自己愿意退一步,只要求拿到5套房中的 一套。
母亲刘琴则要求王辉拿出十万块钱,作为补偿。
王凯的妻子却说,大哥家就算是要分,也分不到一套房产,只能是半套而已。
双方都不愿意再做让步,调解不欢而散,王辉一家人起身离开。
几天后, 事情有了比较完美的结果:弟弟王凯最终同意给大哥王辉一套房,而大哥每月拿出1000元赡养父母。
这是@我是刘奶奶在西瓜视频看到的寻情故事。看完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原本应该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却因为利益之争,闹得不可开交,甚至还差点对簿公堂,这是谁的错?
如果让几位当事人回答这个问题,自然是各有各的理。
两位老人,辛辛苦苦为孩子奋斗一辈子,挣下千万家产,可谓功勋卓著。
至于财产的分配,两位老人确实有绝对的权力。从法律的角度上讲,财产的所有者,对财产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力。没有谁能干涉!
站在王凯的角度说,父母愿意把财产给自己,并且是通过了公证机关,办理了过户手续,当然是合理合法,无可挑剔。
而王辉呢,当初在拆迁协议上签字的,是平等的三个人,拆迁房自然也应该有自己的三分之一。
可偏偏父母背着自己,在签署上述协议之前,就已经把准备拆迁的房子,过户给了自己的弟弟。这导致他在争取自己的三分之一的道路上,缺少了最有利的证据。
但是,毕竟父母做了对自己不够公开、透明的事情,毕竟自己在拆迁协议上白纸黑字签过字,所以,他尽力争取自己的权利,是理所当然的!
至于打官司,告自己的父母兄弟,这也是他的合法权益,没有人能阻止他这么做!
可是,就当所有人顺理成章的做着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一个家庭的团结、和睦和亲情,却几乎丧失殆尽!
父亲病倒住院,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母子见面不说话,形同陌路;兄弟见面就掐,只为利益……
明明每个人都做着合理合法、看似很对的事情,为什么却得到如此不堪的结果?
原因只有一个,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血浓于水的原生家庭里。他们之间有着比利益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所以,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所有的人都退一步,把利益放下,杜绝斤斤计较思维,把亲情放在第一位,把家庭和睦作为最高追求,遇事互谅互让,这一切,包括老父亲生病住院、父母兄弟反目,就绝对不会出现!
回到主题:兄弟姐妹关系不和,大多是由父母偏心造成的,这话你认同吗?
我的回答是,不认同!
首先,天下就没有偏心的父母。
都是自己的子女,正所谓“手心手背都是肉”,没有哪一个父母愿意作出偏心的事情来。
即便是对子女有不同的对待,那也不能叫偏心。就像之前王家母亲说的那样,父母总是习惯扶弱不扶强的。他扶持弱者,并不是对“强”的一边不爱!
其次,所谓偏心,说白了其实是做子女的一种主观感受。
可以说,如果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所有的父母都是偏心的。因为没有谁能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
如果做子女的都能够秉承都是一家人的观点看问题,那就不存在所谓的偏心不偏心。
因为,在这样真正有爱的家庭里,如果某个子女稍微处于弱势,不光做父母的,做兄弟姐妹的,也会伸出援手。
总之,既然是一家人,就要心中常怀仁爱之心,把亲情放在利益前面。
心中有爱,眼里自然无所谓偏心之说。反之,如果心中只有利益,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偏心。不是偏心这个,就是偏心那个!
所以,我的答案是:兄弟姐妹不和,必须从自身找原因,千万不要甩锅父母!
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欢迎评论!
兄弟姐妹关系不和,大多是由父母偏心造成的,这话你认同吗?
认同,我们家就是这样,我婆婆有一套门面房和一套住房,分家的时侯门面房给我小叔子,婆婆说没门面房我小叔子一家没饭吃,住房给我们但是他死了才跟,后来两兄弟感情也没那么好了,还就是老人偏心造成的
兄弟姐妹关系不和,大多是由父母偏心造成的,这话你认同吗?
作为父母的要一碗水揣平,至于个人生活的好坏,是自己的本事!帮自己的弟兄是人情,不帮是本份。只要父母一样对待,如果你不孝敬父母,那就不配做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